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省桑树病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季 《蚕桑通报》2007,38(3):35-36
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作者与同事们曾对浙江省桑树的病害进行过系统持续的调查和采集。发现引起桑树病害的病原物、包括有真菌、病毒、细菌、植原体、螺原体及线虫等。其中以真菌的病害为最多,初步估计约60多种;细菌病害3种;植原体病害2种:螺原体病害1种:线虫病害主要的有1种。  相似文献   

2.
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38(1):152-164
侵染桑树的病原原核生物有细菌、菌原体、螺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由病原细菌引发的桑树细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主要介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的病原细菌侵染桑树导致的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和桑叶斑病等重要桑树细菌病害,从病原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防治方法几个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我国桑树病害中有关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病害共53种,分别介绍了病害的中文名称、病原学名、危害部位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桑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我国桑树病害中有关半知茵亚门的真菌病害共74种,分别介绍了病害的中文名称、病原学名、危害部位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桑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江西常见桑树病害田间检索表王卫芳(江西农业大学)据1991~1994午调查,江西桑树病害共47种,其中叶部病害18种,枝干病害23种,根部病害2种,全株性病害5种。现根据病害症状和发生为害特点,将我省常见桑树病害(29种),以检索表的方式区分如下,以...  相似文献   

6.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主要病害,这两种桑树病害常常混生并发共同为害。近年来引进的早生高产桑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低,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呈上升  相似文献   

7.
广州桑树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植原体16S-23S rDNA区段的通用引物对P1/P7和巢式引物对Rm16F2/Rm16R1,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桑树植原体巢式PCR检测技术。对广州的两个桑树品种资源圃中的部分桑树品种进行了植原体分子检测,结果在两个资源圃中均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对巢式PCR的扩增产物(16S rDNA片段)进行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出3种RFLP带型,暗示桑树植原体存在多样性。对所得植原体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其它植物植原体作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与其它植物病原植原体之间的同源性为83.3%~99.9%,并初步判断所检测到的桑树植原体属于16S rI组。  相似文献   

8.
蓝霞  张崇阳 《北方蚕业》2001,22(4):24-25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的主要病害.本病是一种植物类菌原体寄生所引起的病害.桑树发病后,叶片黄化瘦小,失去利用价值.发病严重的桑树,桑根变成红褐色,毛细根脱落不能正常吸收土壤当中的养分,树势衰弱,直至枯死.给桑蚕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一种治疗该病的方法,笔者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用土霉素溶液浸渍桑根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 试验地点与材料  相似文献   

9.
陈汉文 《广西蚕业》2007,44(A02):6-6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主要病害,这两种桑树病害常常混生并发共同为害。近年来引进的早生高产桑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低,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呈上升趋势,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病情逐年加重,直接影响到桑园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许剑 《江苏蚕业》2013,(3):24-25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上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常常混生并发一齐为害。文章调查了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植原体寄生所引起的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蚕桑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研究了桑树感染黄化型萎缩病后的光合特性变化:被感染桑树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羧化效率与健康对照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也有所下降,但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根据以上结果认为:植原体侵染桑树导致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2.
影响桑树插条发根的因素很多,涉及的范围亦广。1962—1963年,我们研究了母树本质,插条温度与初、次生根原体发生的关系。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桑树品种间初生根原体的分化程度,在不同地温条件下与插条发根的关系,并进一步探明次生根原体的分化过程及其适宜地温,为提高湖桑扦插成活率提供依据。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桑树病虫害降低桑叶的产质量,甚至导致桑树的死亡,成为蚕茧生产上一项重要的自然灾害;桑树病害的病原物分属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和线虫,桑树虫害分属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瘿翅目、直翅目、株形纲及复足纲;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整个农业生产出发,在严格植物检疫的前提下及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为主,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使之互相协调,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笔者主要就病虫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浅见,期望能达到提高桑叶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桑树花叶卷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松  陶成 《中国蚕业》2003,24(1):35-35
2002年人夏以后,大丰、东台蚕区部分桑树田块发生花叶卷叶病害,桑树花叶卷叶病俗称癃桑、癞头皮桑、卷桑、惊桑,是全株性病害。在发病轻的田块有少数植株发病,重的田块里全园发病。其病状表现为:桑树生长缓慢,逐渐萎缩,叶片向内卷缩且出现黄绿相间的病斑,表现出花叶现象。严重时病叶缩小向上卷曲.枝条细短,腋芽萌发侧枝增多,病树极易遭受冻害.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秋叶的产质量。根据凋查和试验了解了其发病的原因,并找到了控制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生产应用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防治植物病害 ,首先要正确诊断 ,查找发病原因。植物病害除了因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外 ,还会因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发病 ,称之为非侵染性病害。如营养物质缺乏、水分失调、高温、干旱、低温和冻害 ,以及大气中、土壤、水源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 ,均会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今年在隆安县的杂交桑制种基地的一片桑园发生了黄化病 ,经诊断此病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是因土壤缺铁引起的 ,故称之为桑树缺铁性黄化病。我们用微量的硫酸亚铁喷施治疗 ,效果十分显著。桑树缺铁性黄化病在广西还未见有报道 ,现将本病的诊治简报如下。1 症 状…  相似文献   

16.
四川涪陵地区桑树病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普查发现,四川涪陵地区的桑树病虫有一百多种,本文报道了桑树害虫73种,分属10目39科,桑树病害15种,分属于细菌、真菌、病毒及线虫病害,其中有害虫23种,病害4种为害桑树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几种常见桑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确保桑树健康成长,促进产业发展,桑树病害的有效识别与及时防控尤为重要。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类病毒中均存在能引发桑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由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里白粉病与桑椹菌核病,原核微生物引起的桑青枯病与桑疫病是爆发频繁、危害极大的桑树病害。本文就这四种桑树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并简要介绍几种非细胞类微生物引起的桑树病害,以期为生产上防治相关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方法的改进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类菌原体是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病原。笔者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及其抗血清制备的初步研究结果。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数量尚不多,并混有杂质,亦有个别破碎变形者。改进抽提方法,制备出数量较多,形态完整的类茵原体抽提物,对深入研究抽提物的活性至关重要。观察所得类菌原体抽提物在体外保存时的形态变化,有助于探索保存条件及可能维持活性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桑树根原体分化程度及不同处理对扦插发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扦插育苗是利用桑树的再生机能,将其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与母体分离,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根,成为一株能独立生活的新个体。桑树的扦插繁殖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便、成苗快,且能很好地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优点,因而在我国有许多蚕区用扦插法繁育桑苗,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桑树插条发根的原理,主要在于根原体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根原体起源于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有的桑品种的根原体贯穿叶隙,突起于枝条的表面,有的隐没在叶隙内,有的没有形成根原体。愈伤组织由插条基部切口周围产生,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愈伤组织也可以分化形成新…  相似文献   

20.
引起桑树病害的生物叫病原物或病原体.就当前来讲,引起桑树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病毒、类菌质体、细菌、真菌、线虫等.在第一讲中我们主要述及了几种桑树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特征,使我们对引起桑树病害的几种病原微生物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是,仅有病原微生物和桑树两者的存在并不一定就能发生病害.正如第一讲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