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我国桑树病害中有关担子菌亚门和鞭毛菌亚门的真菌病害、病毒病害、植原体病害、螺原体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生理性病害等共81种,分别介绍了病害的中文名称、病原学名、危害部位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各类桑树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
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38(1):152-164
侵染桑树的病原原核生物有细菌、菌原体、螺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由病原细菌引发的桑树细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主要介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的病原细菌侵染桑树导致的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和桑叶斑病等重要桑树细菌病害,从病原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防治方法几个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董秉义 《蜜蜂杂志》1997,(10):22-23
蜜蜂螺原体病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董秉义1.蜜蜂螺原体的发现与蜜蜂螺原体病蜜蜂螺原体是在研究植物类菌原体病害过程中发现的。它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在1898年从牛胸膜肺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的微生物,它无一定形态,无细...  相似文献   

4.
广州桑树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植原体16S-23S rDNA区段的通用引物对P1/P7和巢式引物对Rm16F2/Rm16R1,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桑树植原体巢式PCR检测技术。对广州的两个桑树品种资源圃中的部分桑树品种进行了植原体分子检测,结果在两个资源圃中均发现有植原体存在。对巢式PCR的扩增产物(16S rDNA片段)进行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出3种RFLP带型,暗示桑树植原体存在多样性。对所得植原体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其它植物植原体作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与其它植物病原植原体之间的同源性为83.3%~99.9%,并初步判断所检测到的桑树植原体属于16S rI组。  相似文献   

5.
蜜蜂螺原体病是由螺原体菌引起的一种新的蜜蜂病害,本病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和法国都已证明蜜蜂螺原体致死病(Spiroplasmasis)和5月病(May distase)都是由螺原体引起的。我国1986年从病蜂中分离到螺原体,至今已从蜜蜂和植物花上分离到多个螺原体。凡是发生“爬蜂  相似文献   

6.
四川涪陵地区桑树病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普查发现,四川涪陵地区的桑树病虫有一百多种,本文报道了桑树害虫73种,分属10目39科,桑树病害15种,分属于细菌、真菌、病毒及线虫病害,其中有害虫23种,病害4种为害桑树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蜜蜂螺原体病及其防治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北京香山:100093)董秉义蜜蜂螺原体病是由螺原体菌引起的一种新的成年蜂病,该病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证实,美国蜜蜂螺原体致死病(Spir-oplasmosis)和法国蜜蜂五月病(Maydisease...  相似文献   

8.
我国苜蓿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了发生在我国苜蓿上的35种病原物扭引起的病害,其中病原真菌23种,病原细菌2种,病毒1种。类菌原体1种,线虫1种和菟丝子7种,并列表说明了它们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文章讨论了目前国内发生最为普遍且危害较大的褐斑病(Pseudopezize medicaginis)、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的发生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以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治理对策。及开展苜蓿病害检疫的建议名单。  相似文献   

9.
引起桑树病害的生物叫病原物或病原体.就当前来讲,引起桑树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病毒、类菌质体、细菌、真菌、线虫等.在第一讲中我们主要述及了几种桑树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特征,使我们对引起桑树病害的几种病原微生物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是,仅有病原微生物和桑树两者的存在并不一定就能发生病害.正如第一讲所  相似文献   

10.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1):98-100
桑树病害是指桑树受到不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胁迫时,导致生理功能的连续性失调,在外观上表现出异常,造成桑叶品质和产量下降的现象。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由细菌病原引起的桑树病害,通常称为桑树细菌性病害;这类病害常常具有传染性和暴发性,常见的有桑疫病和桑青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