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某猪场去年8月中份开始保育仔猪发病,临床症状表现猪群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全身体表发红等.发病期间采用抗应激、抗感染措施,可缓解疫情,但下一批保育仔猪还会出现同样的疫情。同年10月初通过对母猪和仔猪血清学检测和病原检测,母猪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仅为44.4%、阴性率56.6%、25日龄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2.5%、阴性率87.5%,60日龄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00%;病原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保育猪血液中存在蓝耳病毒感染。经了解该猪场去年5月中旬以前对种猪群进行蓝耳病疫苗接种。商品猪没有接种蓝耳病疫苗,而血清学检测,仔猪从哺保育初期到后期蓝耳病抗体阳性率显著上升,说明其间感染了蓝耳病毒。结合病原RT-PCR检测结果,确诊这次猪的疫情是蓝耳病感染引起的一次猪疫情。  相似文献   

2.
<正>猪蓝耳病在保育阶段是目前猪场常发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猪场疾病防控首要注意问题。该病多发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三个阶段,其中保育阶段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眼睛结膜炎、泪斑严重;持续性打喷嚏,个别出现严重的咳嗽;猪群出现约10%腹泻;部分猪群继发感染关节炎疾病,腹式呼吸严重等情况,给猪场造成损失特别严重。因此,在猪场保健预防阶段,一定要依据猪场实际情况做好蓝耳病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控,提高猪场疾病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3.
2017年2月,贵州某猪场发生以仔猪皮炎和持续性腹泻为特征的临床病例。为查明病因,送检发病保育仔猪2头于实验室进行病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与PCR/RT-PCR检测,确诊该猪场送检保育猪存在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保育仔猪的死淘率急剧飙升,不少猪场仔猪保育工作曾一度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一些养猪业主和技术人员把保育仔猪的高死淘率归咎于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的危害。笔者不排除以上这些疾病的协同致病作用,也不排除其它疾病的并发继发感染,但在生产实践中无不证实,PCV-2感染才是真正的元凶,是保育仔猪的大敌。由其引  相似文献   

5.
2017年2月,贵州某猪场发生以仔猪皮炎和持续性腹泻为特征的临床病例。为查明病因,送检发病保育仔猪2头于实验室进行病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与PCR/RT-PCR检测,确诊该猪场送检保育猪存在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与防控措施。笔者于2014年分4次对某规模化猪场采血进行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母猪的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产房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较低;保育阶段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均较低;育肥阶段猪瘟抗体水平较低,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且标准差大。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仔猪的猪瘟首免日龄应根据抗体消长情况推迟,同时应考虑对仔猪免疫猪蓝耳病疫苗。  相似文献   

7.
规模猪场早期断奶仔猪的健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周龄仔猪在断奶后的保育期内需要较好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否则就会因发生严重的断奶应激而使仔猪食欲差、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再加上近年来蓝耳病在规模猪场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仔猪在断奶后的保育期内大量发生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了困扰养猪生产主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3-4周龄仔猪在断奶后的保育期内需要较好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否则就会因发生严重的断奶应激而使仔猪食欲差、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再加上近年来蓝耳病在规模猪场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仔猪在断奶后的保育期内大量发生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了困扰养猪生产主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桑菊散对蓝耳病的防治效果,以供临床使用参考。方法: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结合剖解症状以及实验室诊断,采用仔猪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选100头保育猪作对比试验,母猪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选同等数量60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保育猪用桑菊散可预防和治疗蓝耳病,效果十分明显;母猪在产前用桑菊散进行保健,对提高母猪的健子率、保育猪的成活率均有良好效果。结论:采用桑菊散对猪场仔猪和母猪使用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上杭县茶地乡某猪场发生一起仔猪断乳前后高死亡率,保育猪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蓝耳病,采取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仔猪腹泻、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及中大猪呼吸道综合征在猪场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多与免疫抑制因素有关,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等影响降低了猪群抵抗力.本文主要就蓝耳病给猪场带来的明显影响问题进行概述,供参考.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10-002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规模猪场母猪、保育猪血清中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被检测规模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65.2%,特别是保育阶段仔猪抗体水平比较低,只有55.3%.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达19.01%,母猪与保育猪之间差异不大;而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母猪可达92.6%,保育仔猪只有80%.PRRS抗体水平母猪与仔猪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8.4%和85.9%,这些场都有注射PRRS弱毒苗,说明该疫苗免疫后抗体转阳率比较高.圆环病毒2型的抗体检测阳性率达91.2%.  相似文献   

13.
蓝耳病学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感染蓝耳病病毒(PRRSV)而导致的疾病.蓝耳病是目前全国大部分猪场存在的常见病毒性疾病,普遍见于母猪群、仔猪群、保育及生长育肥猪群,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病受管理因素影响较大,一旦感染会在大群中快速传播.本文从蓝耳病病毒特性、饲养管理、免疫保健、生物安全等角度分...  相似文献   

1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传播迅速,分布广泛,能引起严重经济损失。在总结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增强生猪的特异性抗病力;加强母猪、断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的保健;提高猪场的管理水平。在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还需预防继发感染并对症治疗;减少应激并正确使用各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1毒株 中低等毒力的潜伏期一般2~4星期,有些猪甚至是终身带毒。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哺乳仔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保育及育肥猪的呼吸道综合症等。高毒力毒株潜伏期2~7天,完全没有接触或感染蓝耳病病毒的猪场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后有可能全群暴发。主要表现高热,妊娠各阶段的母猪流产、死胎,后备猪发病后死亡。哺乳仔猪及生长育肥猪也有较高的死亡率,免疫过蓝耳病活疫苗的母猪及哺乳仔猪会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猪场饲养生产母猪120余头,2015年5月产房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开始发病,10~15日龄哺乳仔猪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粪便、发热、食欲废绝、呼吸加快(40~60次/min),呈腹式呼吸,已有5窝感染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保育猪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喘,慢慢陆续发生死亡。母猪最近曾有1窝发生流产、死胎。为了确诊该猪场发病病因,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应用PCR、RT-PCR方法对常见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2型圆环病毒(PCV2)进行了检测,对送检的3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细菌的分离鉴定。经检测,病死哺乳仔猪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均为阳性;保育仔猪蓝耳病阳性;细菌培养分离试验未分离到致病菌。现将有关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仔猪在保育阶段是受应激影响最多的时期,如断奶、 转群、 调栏、 换料、 环境变化、 免疫等,导致保育仔猪死亡率高,而目前规模猪场普遍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笔者根据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从猪场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保育仔猪的细节管理来减少应激,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宁某规模化猪场近期爆发疫情,临床表现为断奶仔猪发热、喘气、腹式呼吸、关节肿大,剖检发现病猪胸腔积液,心脏呈现"绒毛心"症状以及肿大关节有黏液,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该猪场蓝耳病(PRRS)抗体水平离散度高,从病猪身上可以检测到蓝耳病病毒(PRRSV),分离的细菌经鉴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HPs),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该病例是由于猪场免疫效果不理想以及断奶仔猪转群等应激因素造成的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提醒猪场应注意蓝耳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蓝耳病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耳病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繁殖性能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作者在河南省5个年产万头商品猪的规模化猪场猪群中随机采集165头种猪及仔猪血清进行蓝耳病血清学调查,使用IDEXX酶联免疫吸附诊断试剂盒,检测蓝耳病毒抗体。结果表明,旧的商品猪场种猪群蓝耳病阳性率为98.18%,仔猪群阳性率为78.65%,而新建商品猪场种猪群蓝耳病阳性率为63.64%,仔猪群阳性率为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