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甘肃省中部地区羊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是甘肃中部地区永靖、七里河等10县区的羊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的调查。共调查羊466只,其中绵羊374只,山羊52只,黄羊40只,每只羊抹血片2张,共镜检血片932张。发现绵羊泰勒虫和绵羊边虫两种病原。绵羊泰勒虫的感染为主,羊只感染率平均为45.24%,高的可达63.46%。共采集蜱1971只,经鉴定有青海血蜱、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和银盾革蜱4种。青海血蜱是绵羊泰勒虫的媒介蜱。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吉林省部分地区蜱虫和羊体内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5个地区的340份羊血液样本和841份蜱虫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蜱虫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4.64%(39/841)和7.13%(60/841);羊血液样本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17.06%(58/340)和10.00%(34/340),混合感染率为3.24%(11/340)。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感染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泰勒虫与吕氏泰勒虫处于同一分支,与吕氏泰勒虫河南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与韩国株、俄罗斯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吉林省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本调查结果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永靖县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查出在甘肃省永靖县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区域是: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盐锅峡、太极、刘家峡、杨塔、王台、红泉等10个乡镇56个村;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血蜱;发病季节主要是3~5月份,9~10月份也有少量羊只发病。羔羊和从非疫区引进的羊只发病率高,平均发病率达58.72%,致死率达55.62%;成年羊发病率为22.09%,致死率为30.23%;3~6月份羊带虫率分别是:羔羊83.69%,成年羊52.43%。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3属4种: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麻点璃眼蜱。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吉林省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部分地区羊血液样本235份进行羊泰勒虫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羊泰勒虫阳性率为28.08%,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没有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感染。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吉林省吕氏泰勒虫与青海分离株分布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泰勒虫、尤氏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此次调查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青海海北地区患病藏羊携带蜱虫种类及蜱传病原的情况,采用PCR方法对蜱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利用16S rR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也利用PCR方法检测了携带的病原,对鉴定的病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海北地区主要流行西藏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和草原革蜱,鉴定的蜱虫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基因的同源性均在97.00%~100.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鉴定的蜱虫均与相应的蜱种聚类,且均与西北地区的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上,呈现区域聚集性;蜱传病原种类丰富,包括尤氏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巴尔通体、绵羊无浆体、立克次体、贝纳特氏立克次体,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绵羊无浆体和巴尔通体。通过本次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有助于研究我省蜱的生物学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丰富蜱种分子标记相关基因序列信息;同时对蜱传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有助于查清蜱携带的病原谱,可为我省蜱传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吕氏泰勒虫在中国不同地区山羊和绵羊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基于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位点的PCR检测方法,对采自中国河南、甘肃、陕西、山西、贵州、云南、新疆7个地区的281份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测序以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羊吕氏泰勒虫总感染率为35.23%(99/281)。不同采样点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南省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最高(98%,49/50),新疆最低(0)。绵羊和山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51.67%(31/60)和30.77%(68/221),差异极显著(P<0.01);放牧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41.55%,86/207)极显著高于舍饲羊(17.57%,13/74)(P<0.01);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在春、夏、秋及冬四季分别为56.00%(28/50)、42.75%(59/138)、9.43%(5/53)和17.50%(7/40),差异极显著(P<0.01);≥ 12月龄和<12月龄羊吕氏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33.50%(67/200)和39.51%(32/81),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羊吕氏泰勒虫分离株与中国流行的吕氏泰勒虫分离株同源性高达99.60%以上,且位于同一分支上。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羊吕氏泰勒虫的流行现状及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的羊泰勒虫种类,采用血涂片镜检和PCR方法对羊泰勒虫进行鉴定和遗传学分析。血涂片镜检观察发现,血涂片红细胞中存在圆形虫体。对羊泰勒虫MPS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PSP编码的蛋白包含3个N-糖基化位点,14个潜在抗原表位,含有信号肽结构。建立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到的3个虫株与Theileria luwenshunli(GQ281044)同源性为100%,亲缘关系较近,分离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临潭县、永靖县、华池县、榆中县等地区羊泰勒虫病病原感染情况,对这4个地区的病羊开展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和羊泰勒虫PCR检测。结果表明:永靖县、榆中县、临潭县的羊泰勒虫病是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的混合感染,而华池县羊泰勒虫病是单一的尤氏泰勒虫感染,证实了临床怀疑诊断。  相似文献   

9.
瑟氏泰勒虫与环形泰勒虫某些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泵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永靖县羊血液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 2 0 0 0年对永靖县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等调查 ,查明其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 ;该病流行于东部和西南山区 7乡 38村。羊泰勒虫感染率为 5 0 .1%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2 5 .4%、5 5 .9% ;绵羊无浆体感染率为 5 9.6 %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5 0 .9%、6 1.7% ;发病季节为 3~ 5月份 ;发病年龄为 1岁 (含 1岁 )内羔羊 ,尤以 2~ 5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有的高达 6 3.9% ,致死率达 5 7.8%。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调查发现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 3属 4种 ,共采集鉴定 15 45只 (森林革蜱 5 86只 ,草原革蜱 39只 ,青海血蜱 2 6 8只 ,麻点璃眼蜱 6 42只 )。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羊泰勒虫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 ,绵羊无浆体传媒为草原革蜱。麻点璃眼蜱在我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作者观测不同保护剂、稀释液、PH值、降温方法、复苏温度、冻融次数、液相气相交替以及解冻后在普通冰瓶中存放时间对伊氏锥虫浙江虫浙江虫株的感染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此试验基础上,又对伊氏锥虫的6个不同虫株、媾疫锥虫、铡果锥虫、布氏锥虫等4个种的9个早株,进行了超低温保藏试验和长期保藏效果观察。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伊氏锥虫达574-3200天,媾疫锥虫达2866天,则果锥虫达763天,布氏锥虫783天。通过  相似文献   

12.
3种百里香属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军涛  杜广明  赵波 《草业科学》2006,23(10):38-41
通过对地椒Thymus quinquecostatus、亚洲变种T.quinquecostatusvar.asiaticus和蒙古百里香T.mongolicus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发现除花冠和花萼颜色无明显区别外,蒙古百里香的其他形态特征均明显与另2个种不同。同时也发现地椒原变种与亚洲变种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应将亚洲变种归为兴安百里香T.dahuricus。  相似文献   

13.
三叶草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技术对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白三叶 (T.repens)、杂三叶(T.hybridum)及白三叶中的叶型变异植株共11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对引物共产生了42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3.8%。7份白三叶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55~0.927,平均相似系数为0.854,白三叶叶型变异植株有特异性条带出现;3份红三叶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57~0.837,平均相似系数为0.791,说明白三叶和红三叶种内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种间聚类表明,杂三叶与红三叶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表明SRAP技术可有效地用于三叶草的种间种内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Eremothecium ashbyii T30过量合成核黄素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本室筛得的核黄素同产突变株E.ashbyii T30为出发株,探讨了发酵工艺条件对核黄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源、碳源、发酵用水、培养基灭菌方式及种子液质量都对核黄素产量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在发酵过程中,发酵24h时添加25μmol/L的碘乙酸或发酵40h时补加约20g/L的葡萄糖或发酵48h时补加约17%(v/v)的新鲜培养基(无油)同对照组相比,分别增产27.1%,24.3和20.9%。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机理,以已报导的布氏锥虫对砷剂药物抗药性相关的TbTA1基因设计引物,以不同退火温度(55℃、57℃、60℃、63℃和65℃)和不同DNA聚合酶(Clontech的50×Advantage Poly-merase Mix和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的Taq聚合酶),分别从伊氏锥虫敏感株(C03)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分离出TbTA1基因的全长序列,而从抗药株(C7)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都没分离出TbTA1基因,这表明抗药株的Tb-TA1已发生改变;根据TbTA1的5'端和1041端设计引物,从敏感株和抗药株都分离到约1000bp的片段,这表明因安锥赛抗药性的产生而TbTA1的改变主要发生在TbTA1的1042-1415部分.由此确定TbTA1与伊氏锥虫的安锥赛抗药性有关.将伊氏锥虫敏感株的TbTA1克隆、测序,其序列与布氏锥虫TbTA1序列比较,它们有10个碱基不同,即第88位的G(T.e)-A(T.b)、第144位的T(T.e)-C(T.b)、第224位的C(T.e)-T(T.b)、第471位的C(T.e)-T(T.b)、第472位的A(T.e)-G(T.b)、第549位的G(T.e)-T(T.b)、第1008位的C(T.e)-T(T.b)、第1033位的A(T.e)-G(T.b)、第1293位的A(T.e)-G(T.b)和第1384位的T(T.e)-C(T.b),其中有5个碱基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同,即Val30(T.e)-Ile(T.b)、Ala75(T.e)-Val(T.b)、Ile158(T.e)-Val(T.b)、Thr345(T.e)-Ala(T.b)和Ser462(T.e)-Pro(T.b),这表明伊氏锥虫与布氏锥虫的TbTA1差异可能是它们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体外培养的泰氏锥虫制备可溶性抗原Ⅰ、抗原Ⅱ和代谢抗原.经测定,其蛋白含量每毫升分别为6.5mg、7.4mg和7.1mg.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结果表明,抗原Ⅰ出现22条区带,抗原Ⅱ21条区带,代谢抗原28条区带,对照的伊氏锥虫琼脂免疫扩散抗原14条区带.经分析,泰氏锥虫抗原和伊氏锥虫抗原有4条区带在同一迁移率上.琼脂免疫扩散反应中,3种泰氏锥虫抗原均与相应免疫兔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抗原Ⅰ出现1条致密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出现2~3条沉淀线,抗原效价为1:4~16.免疫电泳显示了类似的结果,抗原Ⅰ与免疫兔血清出现1条弧形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与免疫兔血清出现了3条弧形沉淀线.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泰氏锥虫自然感染牛血清效价为1:20~40,免疫兔血清为1:1280~5120.所制泰氏锥虫抗原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血清也能很好地发生交叉反应,3份伊氏锥虫病马血清和3份伊氏锥虫人工感染兔血清血凝效价分别为1:10~40和1:8~1024;5份媾疫马血清有4份血凝效价为1:20~320.4份环形泰勒虫病牛血清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7.
从早期感染曼氏血吸虫的C_(57)BL/6小鼠纵隔淋巴结细胞建立七株T细胞克隆。H~3-标记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显示可溶性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ConA和重组的人IL-2可促进这些T克隆细胞增殖,可溶性曼氏血吸虫虫卵抗原、成虫抗原及非特异性抗原PPD、纯化的老鼠IL-4均不起作用;体外实验显示T克隆细胞可诱导和增强对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性的肉芽肿反应;体内实验证实它们可调节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文的结果为加深理解血吸虫病的免疫机制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通过离心,加入固形物,冷冻干燥等序列过程,生产出适合本地的菌种产品,并对该产品进行发酵和菌种试验,取得风味优良的牦牛乳乳酸发酵剂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用早期感染曼氏血吸虫的C57BL/6小鼠纵隔淋巴结细胞建立七株对血吸虫尾拗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其中两株在被动免疫转移试验中对血吸虫的攻击感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证明七株T细胞克隆均为Thyl.2~+、 L_3T_4~+、 Lyt2~-的T辅助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