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不同孵化批次蚁蚕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绪国  何龙  徐雅馨 《北方蚕业》2003,24(4):32-32,34
柞蚕放养于野外蚕场中,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因子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柞蚕的生长发育。比如蚕场饲料、温湿度、光线、柞蚕病虫害等。因此,要获得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除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害外,更主要的是提高柞蚕自身的抵抗性,也就是提高柞蚕自身对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抵抗性。在这方面,桑蚕对此研究甚多。柞蚕方面,国内卢长祯、于溪滨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也曾进行了柞蚕抵抗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敌敌畏、乐果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急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喂食不同龄期的柞蚕幼虫,连续观察96 h,分时间段测定敌敌畏、乐果对柞蚕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通过熏蒸毒性试验,连续观察72 h,记录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利用SPSS软件,建立模型方程,计算出敌敌畏、乐果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LC50及置信区间。结果显示,2种农药毒性相比,敌敌畏高于乐果。敌敌畏对5龄柞蚕幼虫的24 h LC50最高达到277.159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96 h LC50最低为0.161 mg/L,对1、2龄柞蚕幼虫的毒性为剧毒,对其它龄期柞蚕幼虫的毒性为高毒;乐果对5龄柞蚕幼虫的24 h LC50最高达到391 858.000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96 h LC50最低为0.652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毒性为剧毒,对其它龄期柞蚕幼虫的毒性为中毒或低毒。敌敌畏对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为高风险,乐果对柞蚕幼虫也有一定的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3.
刚志锋 《北方蚕业》2006,27(4):34-35
柞蚕种微粒子病毒率的高低,决定下代蚕种质萤,影响蚕种场的效益和信誉,关系着放养柞蚕的经济效益和柞蚕生产的兴旺发达。方城县是河南省主要柞蚕基地县之一,现有柞坡3.4万hm^2,年产柞蚕茧100万kg。前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微粒子病严重回升,1997年全县保种茧三万kg,基本没有合格种茧,微粒子病毒率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发展。面对微粒子病严重事实,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强化种子基地建设,狠抓蚕种源头,加强种子管理,规范操作技术的柞蚕种子工程,严格质量标准,狠抓落实,蚕种质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4.
论柞蚕原生态放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柞蚕原生态放养的论题,并给以定义。阐述了对柞蚕丝、柞蚕蛹、柞蚕蛾、柞蚕幼虫和柞蚕卵的用途及市场需求,论证了柞蚕原生态放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柞蚕原生态放养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生态上合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河南柞蚕稳产高产放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在野外环境中生活,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河南放养柞蚕的4至6月份,正是春夏交替时期,气候多变,气象环境复杂,再加上养蚕技术等因素,易诱发柞蚕脓病,导致柞蚕生产低而不稳。这种局面既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又制约着河南柞蚕这一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放养稳产高产的主要技术与国内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柞蚕一化性高纤维量品种新系·豫7号×新系·741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生产的主产地,柞蚕茧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柞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商品。由于柞蚕实用品种还存在茧质差和出丝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蚕农、种场、缫丝厂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柞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选育新品种为我国一化性柞蚕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柞蚕生产整体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八五“期间我场成功地育成了多丝量品种豫7号及杂交种豫7号*豫6号×河41*741,使柞蚕实用品种的茧层率达到15%以上,杂交种的茧层率达到14%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柞蚕品种的茧丝性质,选育更好的柞蚕一化性多丝量新品种,开发并利用新的优良杂交种,使柞蚕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九五“期间,我们开始组配新的柞蚕多丝量多元杂交种新系*豫7号×新系*741,其茧层率达到16%以上,单位产茧量增产10%以上,几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以上,各项成绩均达到计划攻关指标,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绪国  何龙 《北方蚕业》2003,24(4):35-35
我国柞蚕育种工作,曾依据不同的选育目标,对柞蚕各个变态期的遗传性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卵期的选择已成为一些品种选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个体柞蚕雄蛾的单粒重量及卵粒数都存在较大的开差。那么不同的卵粒重对柞蚕的生命力是否有影响,在柞蚕新品种选育实践中应该如何掌握蛾区、个体的卵重选择标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富硒柞蚕蛹缓解镉(Cd)诱导小鼠肝损伤和脂代谢紊乱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SPF级雄性健康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富硒柞蚕蛹组、Cd处理组和富硒柞蚕蛹+Cd处理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饮用蒸馏水;富硒柞蚕蛹组饲喂含1%富硒柞蚕蛹的饲料,饮用蒸馏水;Cd处理组饲喂基础饲料,饮用氯化镉水(10 mg/L);富硒柞蚕蛹+Cd处理组饲喂含1%富硒柞蚕蛹的饲料,饮用氯化镉水(10 mg/L)。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Cd暴露引发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并导致肝损伤,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d暴露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升高。而富硒柞蚕蛹显著降低了Cd暴露小鼠肝脏和血清中TC和TG水平及血清中AST和AST水平。富硒柞蚕蛹调节Cd暴露导致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酶活性,有效改善脂质积累,有助于缓减小鼠肝损伤。此外,富硒柞蚕蛹的添加也显著降低了肝组织中Cd的蓄积以及提高了肝脏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柞蚕资源(柞蚕的4个变态期——蛾、卵、幼虫、蛹及蛹油、蛹皮、柞树、废丝等)在医药、食品、化工、饲料、农林业生防等方面综合利用最新研究进展及新产品开发状况和目前柞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我国柞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泌丝昆虫,柞蚕属共有35个种和变种.柞蚕育种研究是柞蚕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我国柞蚕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我国柞蚕育种研究进展、核心种质的提出、分子标记在柞蚕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四川柞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柞蚕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该虫对柞蚕的寄生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占比达到87.46%。柞蚕饰腹防寄蝇化学防治试验,柞蚕老眠起约50%左右及进营茧场后2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1.7%±0.60%;分别在柞蚕三眠起约50%、老眠起约50%以及进营茧场后3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3.22%±0.64%;2次施药与3次施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2次施药即可有效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  相似文献   

12.
高增立 《北方蚕业》2003,24(3):8-9,28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科技进步和柞蚕资源综合利用使柞蚕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辽宁省柞蚕生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 ,从柞蚕生产的要素——蚕种、蚕场、柞蚕生产技术三个方面 ,分析了柞蚕生产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针对柞蚕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进行内涵式潜力开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北方蚕业》2020,(2):1-5
柞蚕是我国的传统资源昆虫,柞蚕化性与其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回顾了在柞蚕化性的地域分布、影响柞蚕化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柞蚕化性的继代表现、柞蚕化性遗传力及遗传基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适应不同化性地区的柞蚕化性改良的品种选育情况,并指出今后只有将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才能选育出更优异的柞蚕一化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其它昆虫Lectin基因同源序列分析,设计引物对,以柞蚕幼虫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了176 bp的部分柞蚕Lectin基因序列。根据获得的已知序列分别设计引物,采用3'-RACE 和5'-RACE 技术手段分离、克隆柞蚕Lectin基因,将编码区全长DNA序列克隆并连接至PET-28 a (+)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结果为后续柞蚕Lectin基因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是我国柞蚕茧的主要产区和柞蚕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辽宁省系统开展了柞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为柞蚕遗传学研究、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概述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以及基础性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柞蚕种质资源研究今后的重点工作:开展对珍稀、濒危柞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以及柞蚕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柞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发掘利用有益的基因资源;深入研究柞蚕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目标基因分子标记定位、转基因技术等,促进柞蚕传统育种向现代化育种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柞蚕业是内蒙古特色和支柱产业,是精准扶贫的优质项目,但柞蚕种保护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柞蚕种保护是柞蚕良种繁育的重要环节,保种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柞蚕生产,为此,本文从柞蚕种茧保护时期、柞蚕种暖种时期、柞蚕卵保护时期3个阶段分析了内蒙古柞蚕区柞蚕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在保种中各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保种技术面临的困难,以期人们思考并找到更加完善的高寒地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秋柞蚕放养前、中、后应开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对河南秋柞蚕放养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韩冰 《北方蚕业》2022,43(1):45-47
放养秋柞蚕可为翌年春蚕生产提供优质种茧。辽宁省秋柞蚕放养期为7月末至9月底,影响秋柞蚕放养的因素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秋柞蚕放养方法,真正做到良叶饱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河南一化性柞蚕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地处中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使河南成为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产区。历史以来,柞蚕生产一直是山区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建国以来,柞蚕生产出现了多次起伏,产茧量一直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虽然近年生产有了平衡发展,但柞蚕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远没有得翻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20.
秋柞蚕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柞蚕放养是指二化性地区秋季放养第2次柞蚕或早秋柞蚕。春季饲养的柞蚕于6月中旬营茧、化蛹及羽化制种后.所产的卵在22℃温度下经10d左右的保护便继续孵化。秋柞蚕放养的目的是生产缫丝原料茧(丝茧)及食用茧,繁种单位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繁育一定数量的种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