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膜苞鸢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种子存在休眠。通过萌发抑制物测定、胚培养、低温层积、赤霉素处理等方式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种皮及胚乳均透水性良好,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对光照要求不严;胚无休眠特性,种皮与珠孔端处胚乳对种子萌发有机械束缚;种皮与胚乳中分别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低温层积能有效打破膜苞鸢尾种子休眠,沙藏40 d萌发效果最佳;NaOH处理浓度低于10%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从10%开始随浓度增高萌发率明显降低,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去除稃片、擦破种皮和去除种壳的机械方法处理种子,借助于吸水称重法和呼吸速率法检测种壳透性,并通过 MS 培养基离体培养检测种胚萌发性,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种壳(含种皮)对其种子透水、透气均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种子萌发存在着种壳(含种皮)障碍;种胚(带胚乳)存在着休眠特性;其种子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在种子收获60 d 后,种胚休眠开始释放,至180 d 释放完毕;在种子收获210 d 后,种壳已基本失去对种子萌发的束缚作用,其休眠期至少为210 d。  相似文献   

3.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 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 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 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4.
四种国产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4种国产无髯鸢尾玉蝉花、山鸢尾、金脉鸢尾和西南鸢尾的种子均存在休眠,萌发情况因种而异。通过对鸢尾种子的吸水性研究、不同的切割处理、胚根伸长的机械阻力测量、离体胚生长势测定以及冷层积处理,发现4种鸢尾种子难以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的生长势不足以打破来自于珠孔端组织结构(胚乳和种皮)的机械束缚。试验表明,4种鸢尾种子离体胚是不休眠的,离体胚的萌发率达到100%而且幼苗生长良好;适当的切割,特别是切除珠孔端胚乳可有效破除种子休眠;冷层积或外源赤霉素处理也能极大地提高萌发率。综合整个试验结果,4种鸢尾种子的休眠类型更趋向于浅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5.
蔷薇科果树种子具有特有的休眠特性,种子在常规条件下萌发较困难,为通过杂交选育优良品种带来了很大局限性。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蔷薇科果树种子的结构特点、生理休眠和种皮因素限制种子萌发的特性,并重点阐述了利用化学药剂处理提高不同亚科种子萌发率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其在种子萌发处理技术探究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为今后蔷薇科种子高效萌发技术研发提供线索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砂生槐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林少敏 《草业科学》2002,19(5):30-32
自然条件下藏砂生槐种子萌发比较困难,不同收获年份砂生槐种子发芽率不同,砂生槐种子的休眠由种皮障碍所致,物理处理比化学处理发芽率高,最佳处理为刀刺破种皮及砂布磨擦种皮发毛(用具消毒),发芽率可达90%和83%。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休眠可分为内源休眠、外源休眠、综合休眠。其中内源休眠又称为胚休眠;外源休眠又分为物理休眠、化学休眠、机械休眠;综合休眠又称为组合休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休眠,常见的是由种皮透气性和胚形态未成熟共同作用引起的休眠或由外壳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以及种皮透性障碍双重作用引起的休眠。打破种子休眠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综合方法。物理方法又分为温度处理,机械处理,射线、超声波、电场、磁场处理,层积处理。化学方法分为激素、无机化学药剂、有机药剂处理等。生物处理主要是动物体内的酸或酶对种子的影响。许多种子的休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所以可采用综合方法破除种子休眠。本文分析总结了禾草的休眠类型、休眠原因及其破除方法,为禾草种植时破除其休眠提供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了酸、碱、有机试剂、植物激素、热水浸泡、超声波以及擦破种皮等11种方法对4种野生草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处理对马唐的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野豌豆种子在擦破种皮处理下,发芽率从1.11%提高到96.6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对野豌豆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在20%NaOH的方法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从10%和2.22%提高到86.67%和58.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1 000mg/L赤霉素浸种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附子种子的发芽率(P0.01)。其他方法处理对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野生草种的休眠特性不同,试验选用的马唐种子无休眠性;野豌豆种子需物理破皮;20%的NaOH和1 000mg/L赤霉素处理可打破香附子种子休眠;20%的NaOH处理能打破稗草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9.
种子的休眠可分为内源休眠、外源休眠、综合休眠。其中内源休眠又称为胚休眠;外源休眠又分为物理休眠、化学休眠、机械休眠;综合休眠又称为组合休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休眠,常见的是由种皮透气性和胚形态未成熟共同作用引起的休眠或由外壳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以及种皮透性障碍双重作用引起的休眠。打破种子休眠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综合方法。物理方法又分为温度处理,机械处理,射线、超声波、电场、磁场处理,层积处理。化学方法分为激素、无机化学药剂、有机药剂处理等。生物处理主要是动物体内的酸或酶对种子的影响。许多种子的休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所以可采用综合方法破除种子休眠。本文分析总结了禾草的休眠类型、休眠原因及其破除方法,为禾草种植时破除其休眠提供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四唑液质量分数和染色前预处理对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以及不同预处理方法破除沙蓬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染色前刺破种皮法可缩短沙蓬种子四唑染色时间,以1.0%四唑溶液染色14~18 h效果最佳。种皮刺破法亦可有效地破除沙蓬种子的休眠,种子吸胀7 d后刺破种皮,各种样第2天种子即迅速萌发,第7天发芽率平均达92%,较未刺破种皮平均发芽率提高47%。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补施水肥对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以不同时间的灌水(W)及施肥(F)作为试验因子,利用混合水平正交设计原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影响肉苁蓉的花序长度及种子粒径,对蒴果数、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均没有影响。灌水影响肉苁蓉的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及种子粒径,施肥影响种子粒径,灌水施肥的时间对肉苁蓉花序长度、地上生物量、蒴果数、种子产量及种子粒径影响均不明显。综合各因素分析,5月向每株梭梭灌水5 L并施用200 g磷酸二铵(N:P:K为18:46:0)复合肥最适合肉苁蓉生长且种子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17种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种子大小和野外原位埋藏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种群的生态适应策略及其更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埋藏处理降低了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圆萼刺参(Morina chinensis)和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的种子萌发率,而增加了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异针茅(Stipa aliena)的种子萌发率,显示了原位埋藏处理可以促进或打破某些物种的种子休眠;埋藏处理整体上降低了种子死亡率,尤其是麻花艽和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这表明埋藏处理有利于种子的存活,从而促进土壤种子库的形成;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死亡率与种子大小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原位埋藏可以改变植物种子的休眠程度并减小种子的死亡率,是促进土壤种子库形成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石晓琪  米素娟  钟天航  韩云华 《草地学报》2022,30(10):2692-2700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引发是通过调控种子吸水状态,激活种子生理代谢过程,使种子质量与植物抗逆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种子处理方式。种子引发技术能显著提升草类植物的发芽率、幼苗整齐度和田间表现等,并在改善草类植物抗旱性方面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论述了种子引发常规方法和新技术、总结了其在草类植物抗旱中的研究,从形态变化、生理生化响应和分子调控三个层面明确了种子引发技术提高抗旱性的内在机制,并对种子引发技术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霞霞  曹坳程  李  吴篆芳 《草地学报》2014,22(5):1075-1079
为探析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种子衰老的分子机制,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法分析了种龄为0.58年和2.58年的紫茎泽兰种子蛋白质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储存时间延长,紫茎泽兰种子蛋白质组分和含量发生了改变。凝胶电泳中检测到14个蛋白质点变化显著,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4个蛋白点被鉴定为Os11g0234200、COP1互作蛋白和2个未知蛋白。  相似文献   

15.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按照种子生产的基本流程,分析了本土草种子生产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本土草种子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为研究草种子生产的当前状况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对本土草种子生产、管理、经营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腾格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 Vas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种子硬实的影响,旨在明确牛枝子种子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硬实的方法。结果表明: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和浓硫酸处理12 min时,宿存萼片全部去除;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硬实率(P<0.05);种子破皮机在处理9遍时,发芽率最高(66.33%),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浓硫酸处理20~30 min,发芽率最高在80.00%以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综上所述,由于浓硫酸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中操作存在安全风险,而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可以完全去除宿存萼片,将种子处理9遍可以有效降低硬实率,发芽率可达60.00%以上,且操作方便和安全,易于规模化处理,建议在牛枝子种子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功能叶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老芒麦DJ-01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设置5个剪叶处理,分别为剪去1/3旗叶、2/3旗叶、全部旗叶、倒2叶、倒3叶,以不剪叶为对照,测定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老芒麦功能叶对其种子宽、单株穗重和百粒重具有显著影响,对单穗小花数、单株种子数和种子长没有显著影响;功能叶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剪叶处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处理。运用隶属函数法对老芒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剪去全部旗叶 > 剪去2/3旗叶 > 剪去1/3旗叶 > 剪去倒3叶 > 剪去倒2叶 > 不剪叶(CK)。老芒麦功能叶主要影响其种子宽、穗重和百粒重,进而影响其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以旗叶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白颖苔草(Carex rigescens)作为我国北方优良的草坪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白颖苔草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时间长限制了其规模化利用。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白颖苔草种子发芽及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0℃/20℃促进白颖苔草种子的发芽,在此条件下,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变温与恒温下白颖苔草种子的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温下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逐渐升高,且整体上显著高于恒温下淀粉酶和POD活性。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温度下白颖苔草种子发芽过程的生理机制,为白颖苔草种子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