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80年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至今已达十五六年之久。在这十多年对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中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出现诸多新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发病日龄逐渐拓宽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目前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通过破坏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引起B淋巴细胞应答的严重抑制 ,干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免疫 ,造成易感鸡群生长受阻、死亡 ,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于 1 979年开始在我国发生流行 ,自 80年代末以来 ,该病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免疫失败现象屡有发生 ,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经济损失。1 流行新特点自 1 987年后 ,IBD在免疫鸡群发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某些地区流行仍比较严重,对蛋鸡生产危害较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典型的法氏囊病已逐渐减少,而非典型性法氏囊病相对增多。笔者根据几年的临诊实践和总结,对非典型法氏囊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已对生物学诸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样,MAb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研究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1985年以后,MAb在IBDV结构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IB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IBD病毒(IBDV)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为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目前该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趋势,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6.
<正> 一、吉安市鸡的调查报告 1990年4月下旬以来,我区吉安市部分养鸡户中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流行情况及诊断报告于后。一、流行情况这次病的发生流行,自四月下旬开始至五月下旬是发病高峰期,六月初疫情基本停止,前后流行达一月之久。疫情首先在吉安市养鸡专业户中发生,以后波及郊区兴桥、天玉、白塘、樟山等农乡村。  相似文献   

7.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该病自1957年发生于美国甘保罗小镇以来,已迅速传遍全世界,在我国的流行也十分广泛。由于免疫  相似文献   

8.
<正>1近期发病新特点1.1从2000年以后,法氏囊发病日趋严重,一些鸡场几乎每一批鸡都在发生。1.2发病日龄拓宽,小龄化:3~140日龄发病都有报道。发病日龄更为提前,7日龄左右发病已不再罕见。1.3免疫失败现象严重:目前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为了探索对该病的防治技术,自1989年开始,我们曾用 IBD 痊愈血清治疗轻重病雏8573羽,治愈8316羽,治愈率达97%,使 IBD 的死亡率由1989年6月份的31.97%逐批下降到4.26%3.17%和2.36%。但因痊愈血清难以随时大量提供,我们根据 IBD 免疫母鸡可将母源抗体被动转移给其雏鸡,且免疫母鸡的蛋能抑制 IBDV 生长等有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76年在我国发现以来,已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除存在病毒差异性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雏鸡母源抗体的水平了解不够。作者用琼脂扩散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夹心阻断ELISA及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平行检测血清抗法氏囊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法氏囊病在我市首次出现以后,该病一直呈阶段性散发,危害着我市的养鸡业。虽然绝大多数养鸡户都已进行的对该病的免疫接种,但也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失败或免疫不确实的现象,给法氏囊病毒以可乘之机。2005年2月我市一养鸡场9日龄鸡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鸡的法氏囊病,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 (Gmborodisease)最初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南部甘保罗地区的肉鸡群中 ,并因此而得名。法氏囊病病毒主要侵害鸡体的免疫器官———法氏囊 ,导致鸡只发病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本病目前仍是严重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当发生典型的法氏囊病时 ,鸡只精神沉郁 ,排白色石灰渣样的粪便 ;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充血 ,腿部肌肉有条纹状出血 ,腺胃与肌胃的交接处有带状出血 ;发病急、死亡率高。但是 ,自 2 0 0 2年春季以来 ,山东省济南地区鸡群的法氏囊病多以亚临床的症状发生。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鸡法氏囊病(IBD)是危害现代养鸡业四大烈性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众多农村养鸡场对本病虽已做了大量的防范工作,但仍存在免疫失败的问题,甚至死亡率高达50%~80%,损失严重。因此,我们对IBD在污染场中的防制作了讨论和研究。自1994年开始,我们采取了新措施。在本所12万多只鸡和本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06,(23):26-26
<正>在养鸡生产中,对新城疫、法氏囊、传支、流感等一些疾病主要是靠疫苗接种来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免疫失败,发生上述任何一种疾病时,都没有有效的药物去治疗,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控制继发细菌性感染的措施。在1999年以前,我们在养鸡生产中几乎很少使用抗病毒西药情况,自2000年流感在全国迅速流行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抗病毒西药去治疗禽流感。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西药有3种,既金刚烷胺、马啉胍、利巴韦林。由于这些药物以前在兽医临床上应用不多,更缺乏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该病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发展,尤其是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采取了控制与扑灭IBD的措施,但由于目前养禽业管理的不规范化和污染源的存在,IBD迄今仍然是威胁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之一。IBD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Gumboro)首次发生后,几十年来几乎遍及所有的养鸡国家。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零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疾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不少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2009年3月,周口市某专业户饲养的2000只艾维茵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县某鸡场于2001年12月,突然有近2000羽雏鸡发病,经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某鸡场有依莎褐蛋鸡约10000羽,其中育雏阶段4周龄鸡约2500羽,其他为已上笼蛋鸡。2001年12月中旬,该场近2000羽雏鸡突然发病,发病后第2天开始死亡,第3天死亡80多羽,几天内死亡近200羽。2临床症状病鸡表现精神高度萎靡,拉稀,部分鸡有自啄肛门现象,食欲下降,羽毛松乱,步态不稳,头下垂,嘴常插于羽毛内,呈怕冷衰弱状态。3剖检病变剖检病死鸡,见尸体脱水,肠粘膜与腺胃出血;肾脏苍白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也有个别呈萎缩状。4诊断…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并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予美国的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肉鸡群中,又称甘布罗病。我国学者周蛟于1982年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出该病毒。目前,该病已遍及世界各地,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 ( IBD)自 1 96 2年被确认以来 ,已成为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经济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雏鸡感染本病后导致严重的长期免疫抑制 ,使鸡群对其他重要疫病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失败 ;2该病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的某些毒株能使 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 ,其死亡率最高可达 1 0 0 % ,1 998年因 IBD引起的禽死亡率仍居各种禽病首位 [1 ] ;3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 ,经常使 IBD本身免疫失败。IBDV自身的特点也使其成为许多学者特别是非动物医学界人士感兴趣的“模式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