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黄证是家畜气壮迫血妄行,血离经络,积于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原写作“癀”,现一般简写为“黄”。  相似文献   

2.
中兽医所称黄证是指动物机体气壮迫血妄行,血离经络,积于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有外黄和内黄之分。外黄多由气血相凝而引发,发生于皮下局部软组织,皮肤局部肿胀,患部稍有温热、疼痛,肿部周围界限分明。根据发生部位不同,称谓亦有不同,有胸黄、肚脐黄等。笔者在临床上治疗牛外黄  相似文献   

3.
黄症是为气血运行失调、血中津液外溢、滞于肌肤腠理之间,形成肿胀、或因气血旺盛、血离经脉、溢于肌肤、化为黄水、称之为黄。根据黄症的预后、可分为恶性黄和普通黄;据其病变部位、有内黄、外黄之分;依其病理特征:有阴性黄、阳性黄之异。在临床实践中,以辨证阴阳,内服、穿刺、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阴性黄23例、阳性黄315例,都获良效。 病因病机:多因劳役过度、饲养管理失调、复感热邪、热毒积于心胸、三焦壅极、致使气血妄行;或因久卧湿地、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愈牛嗓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嗓黄症又叫肺嗓黄,是牛喉嗓间毒热壅滞肿胀卒急之症,为三喉证之首.<元亨疗马集>三喉论指出:"夫三喉者,颡黄、槽结、喉骨胀也……蓄养失调,喂饮失节,春不抽六脉之血,夏失灌清凉之药,以致气血太盛,热积心胸,传之于咽喉,故成其患也."常发于夏秋季节,除上述论牛所指出的病因而外,另因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如粗硬的草料、异物或刺激性毒物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嗓黄症.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斑纹的遗传,花蚕与素蚕杂交种,其F_1幼虫仅出现花蚕,F_2分离出素蚕,花蚕与素蚕的分离比约3∶1.花蚕对素蚕为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蓖麻蚕血色的遗传,黄血蚕和白血蚕杂交种,其F_1幼虫仅出现黄血蚕,F_2分离出白血委,黄血与白血的分离比约3∶1.黄血对白血为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黄多因劳役过度、饮喂失时、气候炎热、奔走太急、外感风邪、内伤草料,致使热邪积于脏腑,循经外传,郁于肌腠而成黄肿,或因跌扑损伤,外物所伤,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聚于肌腠所致。《元亨疗马集》记载:黄是气血流行太过,不及发之而殊也,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溢于肌腠,肌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化为黄水故日黄也。《元亨疗马集》记载36种黄,本文只涉及锁口黄、颊黄、腮黄、胸黄、肚底黄、遍身黄,在诊疗过程中用西医抗菌消炎疗法疗程长,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7.
黄症是家畜气壮迫血妄行、血离经络,积于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治疗黄症各地经验很多,我们通过反复试验,用以下几种方法综合治疗黄症382例,治愈363例,治愈率95%.一般针、药兼治用药1—4天可愈,其方法为: 1.鱼腥草注射液 2ml×10支,了哥王注射液2ml×10支,混合肌肉注射,日1—2次. 2.火针刺患部,其方法是将牛保定、患部洗净消毒后,取兽用火计4—6支,每支用棉花将针头及部分什身缠绕成球形.侵入菜油中使棉花浸湿透,取出用火点燃,待棉花所侵之油渐烧干,这时针已烧透,针尖呈红、白色,迅速刺入患部肿胀边缘处,沿肿胀边缘作一圈针刺,每30cm一针,然后针刺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实践中,对热毒积于胃肠中的重剧腹痛常见病--肠黄,以渗湿利水、清热解毒、梳理气机、消食和胃为治则,运用加味"五苓散"治愈600余例病例,效果明显.从家畜肠黄的症状、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1.四龄眠前1天蛋白带图谱(1)白血系统共同具有蛋白带13条,最多素白17条,最少兰白15条。(2)黄血系统共同具有蛋白带9条,最多是中花黄、白黄16条,最少为小花黄13条(3)白、黄血系统共同具有9条带。2、五龄上簇前2天血液蛋白图谱(1)白血系统共同具有15条带,最多素白17条,最少兰白15条。(2)黄血系统共同具有带12条,最多小花黄、大花黄17条,最少是兰黄14条。(3)黄、白血系统共同具有带12条。3、四、五龄蚕及血色系统血液蛋白图谱的异同。(1)五龄蚕血液蛋白图谱宽狭明暗比四龄清楚。(2)黄血系统品种,南一、中花黄、花白黄5龄比4龄多1~2条。(3)白血系统蛋白带多于黄血系统,五龄蛋白带一般比4龄多。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病,俗称“血痢”。笔者治疗202例,治愈188例,报告如下。(一)辨证根据临床主症,按照八纲及脏腑辨证,本病属肠腑湿热生虫血痢证。(二)治则及方药清热燥湿,杀虫止痢。方用自拟白头翁苦参散:白头翁、苦参、鸭胆子各等份,研末。若腹痛“啾啾”,加白芍、甘草、本香;粪便血多,加地锦;病期迁延,湿热虫积未尽而气血亏损,加黄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认为,黄症是家畜血离经络,瘀于肌肤或脏腑,引起组织肿胀或全身性病理状态的一种病症.吊黄疗法是治疗黄症的一种诱导疗法,它是在吊黄穴位上针刺、埋药或穿绳,使黄毒引流出来而消散.该文对吊黄疗法的针穴、药物、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褐黄血蜱体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ystatin)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情况,试验基于褐黄血蜱唾液腺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的注释为cystatin的contig_43533序列设计引物,RACE扩增其5′端和3′端,拼接获得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以饱血褐黄血蜱雌成虫全蜱总cDNA为模板,扩增cystatin-ORF,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原核表达、纯化制备cystatin重组蛋白。结果表明:褐黄血蜱cystatin cDNA全长635 bp,包含396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含1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原核表达可获得褐黄血蜱cystatin重组蛋白。说明褐黄血蜱cystatin蛋白能在大肠杆菌内以可溶性形式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山羊褐黄血蜱分离株的线粒体(mt DNA)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cox1序列分析山羊褐黄血蜱与其它蜱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扩增山羊褐黄血蜱的部分cox1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6株山羊褐黄血蜱分离株的cox1序列长度均为800 bp左右,且分离株与基因库中褐黄血蜱位于同一分支,与其它蜱类得到了很好的鉴别。本研究表明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作为山羊褐黄血蜱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区域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以采集自湖南、河南省的20只褐黄血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其内转录间隔区Ⅱ(ITS-2)和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Ⅰ(nad1)基因序列,并对所获序列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在所获ITS-2和nad1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褐黄血蜱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ITS-2和nad1基因序列分别构建褐黄血蜱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褐黄血蜱ITS-2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160 bp,nad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285 bp;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9%和0~0.4%;湖南省褐黄血蜱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4%和0~0.4%,而河南省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2%和0~0.4%;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间差异分别为37.0%~52.0%和13.6%~24.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共处于同一分支上。结果表明,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之间均存在基因变异的现象,但湖南省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河南省;两省褐黄血蜱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暗示两省褐黄血蜱之间有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黄症属有余之症,因气血流行太过,气盛使血离经脉,溢于肤腠,血瘀不行,化为黄水,故名为黄.骡马在夏天使役中,由于饲管不当,劳役过重,外感六淫不正之气所致,常见有黄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家畜的健康.使役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现将临床常见的骡马黄症的诊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 仔兔黄尿病.临床表现为,同窝仔兔相继发病,腹泻,粪稀黄恶臭,昏睡,病程2-3天.病理变化为,出血性肠炎,膀胱因积尿而高度扩张.初期可注射青霉,每兔5 000~10 000单位,每日2次,连用数日,或口服氯霉素针剂,每日1次,每次2~3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兽医理论和经络学,应用双黄连注射液仔猪后海穴注射、母猪血肌肉注射和口服庆大霉素3种方法进行防治仔猪黄、白痢对比试验,证明后海穴注射双黄连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最好,有效率高达96.7%(59/61);母猪血肌肉注射的有效率为90.0%(9/10);庆大霉素口服有效率89.1%(41/46),效果最差.试验结果证明,给初生仔猪后海穴注射双黄莲,能较好的防治仔猪黄、白痢,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含波尔山羊、努比羊、吐根堡不同血缘成分的南江黄羊外血羊,进行早期的体重、体尺观测,表明:南江黄羊导入外血在1/8~1/4之间优于含外血1/4以上的组合,以含吐血和奴吐血的“波、奴、吐、黄”四元和“波、吐、黄”与“波、奴、黄”三元组合比“波、黄”二元组合生产性能优。  相似文献   

19.
家蚕欧系白茧品种黄血抑制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个欧洲系统白茧品种中的黄血抑制基因,发现欧17、欧18、欧19、法50B、信浓欧白、苏联一号、百格迭特、AN525、阿萨格等9个品种含有显性黄血抑制基因I,苏联一号和百格达特两品种还同时含有隐性的煤姬黄血抑制基因I~S,I和I~s互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与家蚕黄血基因(Y)协同作用的相关蛋白的基础信息,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5龄起蚕黄血个体和白血个体的中肠蛋白进行分离并作图像分析,发现分离出的较为清晰的蛋白点主要集中在14~80kD区域,等电点(pI)4~9。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其中一些差异明显的蛋白点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较为可信的5个蛋白点包括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功能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与家蚕黄血性状的形成有关。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质谱鉴定出的质子转移ATP合酶β亚基2编码基因在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黄血个体和白血个体5龄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2种个体中的表达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黄血个体中的表达量明显较白血个体高,5龄第1-2天的相对表达量高7倍左右,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家蚕的黄血性状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