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14年沈阳地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育肥牛场进行病原分离,得到7株分离菌,对其进行培养形态及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动物致病性观察及16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利用Pm种特异性引物及荚膜血清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均得到目的基因条带。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株已对阿米卡星、新诺明产生较强耐药性;7株分离菌均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及氨苄西林敏感。由此确定,分离菌株均为牛荚膜A型巴氏杆菌,且已具有一定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2株菌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选取Pm-HLJ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Blast搜索同源序列并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m-HLJ的kmt1基因片段全长460 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1基因同源性均在96.6%以上;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同源性为99.9%;而与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50%.由此确认,分离的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这是我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呼伦贝尔市两个羊场的羊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咳嗽、腹泻甚至死亡病因,本研究以病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引物以及cap A、cap B、cap D、cap E、cap F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确定分离菌的荚膜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短杆菌;通过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树分析,该分离株与印度分离株巴氏杆菌同源性高达100%;本研究只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D群;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等耐药,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已不敏感。本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首次从呼伦贝尔市病羊体内分离到荚膜血清D群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对分离株的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菌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PCR扩增16SrDNA基因获得1415bp片段,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078999)的同源性为99%,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巴氏杆菌,命名为YN20110122株;本菌分离株为荚膜A型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6.
用北京、山东两奶牛场疑似牛出败的病死牛组织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后取组织染色镜检、接种血清TSA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到2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1和Pm2。经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检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PCR、荚膜A、B血清群特异性PCR、脂多糖基因分型PCR、荚膜A群透明脂酸抑制试验鉴定其为荚膜血清A群、脂多糖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Pm1和Pm2回归小鼠证明有强毒力。本试验为国内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增添了一些新数据。  相似文献   

7.
胡平  苏力  夏晓潮  陈武 《野生动物》2010,31(6):311-315
从表现出血性败血症临床症状的斑马、白唇鹿、黑鹿和长颈鹿中分离出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htocida,Pm),采用Pm种特异性的KMT1/KMT2引物分别与荚膜血清群特异性的Cap A1/Cap A2、Cap B1/CapB2、Cap D1/Cap D2引物组合来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与间接血凝试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的结果相比较,证实PCR鉴定方法与传统的生化反应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荚膜PCR分型结果与间接血凝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多重PCR方法可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及荚膜血清型的鉴定,我国野生草食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中存在多个荚膜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对免疫的指导意义由动物体分离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根据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荚膜型和组.禽PM的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荚膜,但菌体抗原在免疫学的重要地位也不可忽视,现已知禽PM的荚膜型为A型,这种具有抗原活性的荚膜性质在新分离的、毒力强的菌种中可得到充分发育,经人工培养继代后易于丧失。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强菌株rpoE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牛荚膜A型PM的rpoE基因,构建pET-28a-rpoE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rpoE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0 ku,与理论值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纯化的rpoE蛋白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rpoE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PM攻毒后,免疫组保护率为70%。本研究获得的牛荚膜A型PM重组rpo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可以作为研发PM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
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石河子6个规模化奶牛场相继出现出生1~9周龄的犊牛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以肺部感染为主,部分犊牛发生腹泻的疾病,造成90余头犊牛因肺炎死亡.从其中2个发病牛场死亡犊牛采集痛料,经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142-x-3、Pm142-x-4、Pm149-xby、Pm149-x,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l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序列,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选取Pm149-x-3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m149-x-3的kmtl基因片段全长为460 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l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4%;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而扩增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均未获得目的条带.由此确认,分离的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