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回族聚居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饮食文化等各方面受伊斯兰渊源影响颇深。近几年宁夏对外开放交流如火如荼。在为纷至沓来的外国友人推介宁夏清真美食时,很多宁夏菜名被误译,造成困扰甚至误解。本文着重研究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英翻译时最常见的四种误译,即"简单粗暴"的字面直译、"模棱两可"的烹饪方法、"一知半解"的宁夏特色以及"指鹿为马"的对象错误等。通过研究发现误译的背景、原因及现象,并提供解决对策,力求提高宁夏清真美食菜名汉英翻译水平,提升宁夏对外宣传资料准确性,提升译员的翻译素质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量的词。如"一个人、一瓶酒"中的"个、瓶"等。日语里称这类词为"助数词"。日中量词有很多异同之处。因此,量词的日中翻译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译。可见,量词的日中翻译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日中量词的翻译研究仍然很少,从日中机器翻译的角度的研究则更加匮乏。因此,本文提出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并从语料库中抽取实例评价翻译规则,准确率达到87.5%。这个结果反映了本翻译规则具有相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胡适译诗《六百男儿行》不仅在风格、内容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偏离原诗,而且在诗歌所表达的意图上更是与原诗截然不同。为了进一步分析译诗《六百男儿行》中的误译,笔者拟从胡适的翻译目的、翻译风格以及对读者因素的考虑出发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赏析译诗,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有意识误译的赏析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旨在围绕公示语的疑问错误展开论述,分析了错译的成因和分类,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以效果为目的,实现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成语翻译一般分成两类:词典翻译和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成语的词典翻译往往是孤立静止的。文学语境下的翻译则必须服务于作品的“文学性”。英汉成语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对同一文化意象的理解产生错位,以及独特的文化意象不为另一认知语境中的读者了解所致。  相似文献   

6.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但文化障碍往往导致翻泽的失误,使译文不能恰当地反映景点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通过对湖南旅游景点中的一些误译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日汉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日语惯用句理解和翻译上的难题。而这一困难往往根源于对日本文化理解的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结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教日语好惯用句。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对日语惯用句所附带的相关文化信息的教学,同时,还应在教学中进行中日惯用句的比较,使学习者能够在理解中日两种文化的基础上,更深刻地领会日语惯用句的内涵,减少不必要的误解、误译和误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翻译行业的蓬勃发展,促生了翻译本科专业。在过去十年中,翻译本科专业迅猛发展,但对于培养何种翻译人才,如何培养翻译人才的讨论从未停止。翻译行业的需求,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对翻译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调研,提出设置"四位一体"模块化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多肽溶血毒melittin(以前曾误译"蜜素")是蜂毒的主要组份,约占全毒乾重的50%,它是1952年用电泳法从乾的溶血毒F_1中,与磷脂酶A分离开而得到的.分子量2840,由26个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的文化转向,其先驱之一斯皮瓦克所提出的"翻译的政治"更是使翻译研究从传统的语言桎梏中走出,步入不同文化碰撞、对话、交融的思考中,一度被消声的"他者"声音和地位也得到了重视。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政治",并揭示其中的蕴含的翻译的伦理指向,即"他者"的伦理,对译者的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外公开课的兴起,其字幕翻译良莠不齐,对于公开课字幕翻译研究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01年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为出发点,坚持"译者为中心"。本文是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公开课字幕翻译,以期给今后的字幕翻译者提供借鉴和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思想进行观察和解读。"质而能雅、依实出华"的佛经翻译思想之所以在中国翻译史上影响深远,正是由于对当时复杂的宗教翻译生态环境多方面、全方位的适应与选择:翻译操作上删繁就简,翻译过程中精益求精,翻译方法的融合创新,翻译形式的有别以往,最终形成经久不衰的优秀译品。本文拟为宗教典籍的翻译思想研究拓展一个新的视域,为翻译学研究和翻译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更深广的历史向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吸引着众多中外学者对其进行新的阐释。由于此典籍语言的晦涩、句法的模糊,决定其翻译需经由今译与英译两个过程。此典籍今译中的错误必然导致英译中的误译。《道德经》首章今译时在断句方面产生了讹误。“无”与“有”是老子的哲学范畴,文中推翻了以“无名”、“有名”和“无欲”、“有欲”为读的理由,并且论述了造成这种以讹传讹现象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语用学重点研究的对象。翻译的语境化问题已逐步成为翻译研究的理论热点。本文分析了翻译语境理论的发展,从"译必适境论"角度论述了语境对翻译的调节机制,验证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文学翻译中究竟应该翻译什么?如何翻译?翻译是否有效?这离不开对文学翻译中"核"的本体研究。各翻译派别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翻译的认识,或众说纷纭,规范性理论也好,描述性理论也好,各派之间似乎很难完全说服对方,这一方面体现了理论的可发展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理论还有待完善、提高。本文作者在纵深研究主要中西译学的基础之上,发掘其中的问题和共性,认为文学翻译要理解原文的核心要素,并创造性再现原文的核。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方式,地方高校英文网页在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形象,进而影响到对外合作与交流。本文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地方高校英文网页为例,提出在汉英新闻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确认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实施翻译行为、评价翻译质量"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如图里所说,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是翻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探究那些影响、制约翻译过程、译本和翻译功能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可能性"。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从一开始就有: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最早源于对翻译具体现象和实例的分析,也就是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法的定义,以自然性研究与实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述实证研究法的内涵,并得出实证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英文文献中常出现的一些有关牧草类饲料方面的名词术语,从其原意看有各自特定的意义。但有时候因为这些相邻的词词意十分相近,含意只具细微的差别;或因生产条件和习惯方式的不同,不易译成合适的汉语和准确地表达其原意,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含混和误译。为此,就下列常见的一些名词术语的汉译及其含意作一比较性的探讨和商榷,以帮助初学者在学习和翻译时参考。为了便于检索,下列的各词术语按字母顺序排  相似文献   

19.
店铺招牌属于公示语的一种,在实际翻译中往往错误百出。笔者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公示语翻译原则进行比较研究,再针对丽江古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店铺招牌的翻译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拼写规范、译名统一、名称音译、突出重点"的翻译四原则,希望不仅能对丽江本地的店铺招牌翻译提供翻译的依据,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店铺翻译提供一点参照。  相似文献   

20.
由曹明伦教授所著《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其多年从事翻译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谈论翻译的文章。本文主要对其第一部分的翻译实践进行解析,主要谈论文中涉及的"最接近、最自然"的翻译标准,并结合笔者对于书中的翻译练习,将这一标准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