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步向机械化工业渗透,形成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革。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干扰,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存在的干扰情况,提出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2.
机电一体化又称为机械电子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通过机械与微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将简单的辅助操作设备变成了具有自主分析、判断能力的智能化机电设备.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主分析能力,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本文通过介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及应用现状,探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系统由单片机MSP430F5529、LDC1000评估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组成,实现小车自动循迹的功能。通过检测到地面上的铁丝然后按照铁丝的轨迹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当遇到硬币时,小车会停止并驱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显示其对应的实验数据;采用投射式光电传感器测得小车运行的距离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融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分析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首先,设计控制电路并利用光电耦合元件PC827,将PIC16F877A单片机引脚信号与电磁驱动器电路进行隔离,减少外界干扰单片机输出信号,防止电磁执行器的误操作。其次,利用PIC16F877A单片机A/D转换模块,将工作时粉料物料运输车罐体内气压表的模拟电压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LED实时显示当前的气压值。最后,在MPLAB上利用HI-TECH PICC编译器编写控制程序,并通过Proteus在线仿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基于FPGA来开发DDS函数发生器,以凌阳单片机SPAICE061A为控制核心,并由D/A转换器、四阶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电流电压转换器、Icd12864液晶显示器和波形移位等模块组成,单片机负责显示、键盘识别和频率控制字与相位控制字的串行输出.系统可输出单相正弦波、两相正弦波和调频信号波,具有输出波频率预置和步进、两相输出波相位差可预置和步进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机械制造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机电一体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使得机电一体化完全无法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从而也使得生产无法得以顺利的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业现场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微机械摆和旋转体共同构成载体驱动陀螺,使陀螺扩展为不同用途的载体驱动和自身驱动结构两类。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巧妙地利用旋转体滚动作为驱动力来源,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在旋转体上的微机械摆具有陀螺效应,它和旋转体构成载体驱动陀螺,能同时检测旋转体的偏航/俯仰和自旋角速度,完成三只传统陀螺的功能。但目前,其输出信号的解调算法是一个没有攻克的难点。针对检测和控制旋转体姿态的技术要求,研究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输出信号的解调算法,解算出偏航/俯仰和自旋角速度,用于单通道和三通道旋转体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调速系统是通过对进汽量的调整,使汽轮机输出功率和电负荷保持平衡.由于汽轮机在制造、安装、检修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调速系统在运行中常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本文对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保障汽轮机的可靠运行,推进工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培英 《山东饲料》2013,(3):108+11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可编程控制器(PLC)、机器人和局域网控制(CAN)、计算机数值控制(CAM)成为自动控制的三大技术支柱,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运动控制功能的加强,PLC对蚕桑养殖机械的有效控制成为可能。通过设计控制系统、监控系统、人机交换系统,多路传感器监控,对养蚕机械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PLC作为智能化机械化养蚕机的核心,养蚕机监测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CAN局域网控制系统,将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由CAN传输给养蚕机械,采集的数据通过信号控制器(BCM)模块的计算后传输给PLC,由PLC控制养蚕设备运行。  相似文献   

14.
裘咏霄  许美玲 《山东饲料》2013,(24):344+359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为TEM。瞬变电磁法因其简单易行,在金属矿、油气田以及油田勘探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瞬变电磁信号是对涡流电流产生的二次场进行观测得到的,二次场信号功率小,信号弱,容易受到干扰。尤其在存在工频干扰的地区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时,工频干扰的存在会导致瞬变电磁信号产生严重的畸变,甚至完全被"淹没"。因此瞬变电磁法中工频噪声的压制是瞬变电磁探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又非常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信号的采集和传输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干扰而引入噪声,严重影响了信号的后期处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去噪方法。EMD中去噪的关键是高低频索引值的分界点,针对经验模态分解去噪中索引值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索引值。将含噪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利用相关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索引值,再由低频部分的IMF进行信号重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探讨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叙述,并指出了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系统基于FPGA来开发DDS函数发生器,以凌阳单片机SPAICE061A为控制核心,并由D/A转换器、四阶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电流电压转换器、lcd12864液晶显示器和波形移位等模块组成,单片机负责显示、键盘识别和频率控制字与相位控制字的串行输出。系统可输出单相正弦波、两相正弦波和调频信号波,具有输出波频率预置和步进、两相输出波相位差可预置和步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现代工程机械中,可以延长工程施工机械的使用年限,节省了施工企业的成本。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施工机械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更新,施工企业对工程机械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本文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机械发挥的作用,促使施工部门可以更好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机械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迅速崛起被人们广泛应用,因而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机械的经济性、性能、安全性等严重的影响了施工工艺的好坏。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工程机械中的机械设计,使其更加具有安全性、节能型、经济性,并且还能够价低劳动力,因此在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占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机械一体化的概念和工程机械系统的基本结构为基础进行说明,并对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讨论,同时对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机电一体化中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机电接口后,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比较重大。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中,机电接口技术是关键性问题,是连接系统中功能与信息传递与转换的纽带,可以有效地让系统中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更加完整而又顺畅的系统。本文对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加速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