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广州综合试验站团队完成的“广东省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技术路线图”获省级成果登记证书。该成果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的方法和经验,结合广东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在传统蚕桑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确立了在新形势下充分挖掘蚕桑资源的物质潜能、生物潜能和文化潜能,把传统的绢丝产业结合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模式,逐步完成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多元化发展的转型。并沿着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确定、技术壁垒分析与研发需求确定的途径,完成了广东省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报告。  相似文献   

2.
李建琴 《蚕业科学》2017,43(3):361-36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生产国,但蚕桑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了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2个方面,产业转型指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升级指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要从传统蚕桑产业走向现代蚕桑产业,其产业转型主要通过充分利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各种资源,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来实现;其产业升级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攀升价值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根据蚕桑产业发展实际和传统优势,坚持"精品蚕桑、高档丝绸"的发展定位,坚持"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发展目标,坚持"集群化、规模化、设施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为江苏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卫阳 《蚕桑通报》2011,42(3):9-11
本文阐述了江苏蚕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江苏蚕桑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蚕桑产业向注重贸工农协调发展转型升级、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型升级、向可控的设施化和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向专业化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升级、向多元化方向转型:升级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兰溪市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兰溪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定发展蚕桑基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引导蚕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推广普及蚕业综合利用技术、政府出台扶持蚕桑产业政策等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7,(1):23-24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苏州市对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发展做了积极探索:一是出台桑园生态补偿政策和考核办法,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二是扩建桑蚕优质原种繁育基地,为全省提供更优质的三级原种和更好地保护家蚕种质资源,保护了蚕桑产业重要基石;三是创建蚕桑科技产业园,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了蚕桑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拓展产业发展新模式;四是借助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的东风,着力打造"丝绸小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4):1-5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2017年9月22日,四川省农业厅在宜宾市珙县召开了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会议重点分析了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研究蚕桑产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与举措。省农业厅产业处胡强处长作了"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重点、推进四川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的主题报告。现将胡强处长讲话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广东大力发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蚕桑产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蚕桑产业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广东独特的种桑养蚕技术体系,但是广东蚕桑产业的发展仍受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以生丝为目的产物的传统蚕桑产业经营模式正面临严峻的考验。鉴于此,广东必须走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之路,通过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显著提高蚕桑资源的经济价值,极大地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我省蚕桑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石泉县池河镇是西北五省蚕桑第一大镇,迎来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历史机遇。为推动石泉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把蚕桑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围绕打造金蚕小镇,多角度、多维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分析,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的含义,提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广西蚕桑产业建设的发展思路。应大力强化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研发水平;全面协调产业链,构建循环蚕桑产业路径;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蚕桑绿色发展方式;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积极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共享长效机制,以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的建设。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广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为广西现代蚕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宽广大道;广西蚕业各级部门应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推动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生产国,蚕业是重要的农业项目,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进一步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做好产业转型升级非常关键。主要从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方向的转变和产品特点的转变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广东蚕桑产业创新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是我国的重大发明,经丝绸之路远播全球.蚕桑产业处于茧丝绸行业前端,作为我国的传统功勋产业,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塑造了蜚声历史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在经济新常态下,茧丝绸行业下行压力前所未有,蚕桑这一传统农业特色产业,危机重重、每况愈下,产业发展形势严峻.文章探索蚕桑产业以"稳主业、调结构、拓多元"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分析;阐述了蚕桑产业以创新文化为精神载体,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推动提升蚕桑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探索和发展蚕桑新生态旅游业的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广东省伦教蚕种场发展蚕桑新生态旅游业的实践,提出了发展蚕桑新生态旅游业的3个演进阶段,并在分析当前蚕桑新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思想认识水平低、基础建设滞后、人才培养不足、政府支持力度欠缺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促进我国蚕桑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蚕桑茧丝绸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加强总体规划、完善基础配套、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等发展蚕桑新生态旅游业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7,(3):45-46
蚕业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将分散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承包,形成适度规模,配套采用现代蚕业技术,实施蚕业规模经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和单位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蚕桑家庭农场既解决蚕农老龄化,养蚕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也有助于推进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稳定蚕桑产业根基,促进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16,(1):43-44
本文概述了当前淳安蚕桑产业快速下滑的新常态,淳安茧丝绸人要认识适应、把握引领和关注新常态,正确研判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把握好蚕桑产业发展新机遇,借助四大平台优势,促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相对传统农业具有明显的特征。目前,浙江蚕桑产业存在着综合生产率低、生产方式传统、现代科技支撑不足等瓶颈。在新形势下蚕桑产业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生产方式为抓手,以提升生产基地为重点,努力巩固两大优势产业带,积极拓展两个增长点,充分挖掘两个功能为思路,并通过推进产业发展政策完善,集聚产区优化基地,突破原料茧生产窠臼,提高现代科技支撑水平,拓展产业增效新途径等措施,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保持浙江蚕桑在全国前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江苏蚕业》2017,(1):29-31
本文分析了东台蚕桑的特色优势,明确了东台蚕桑转型发展的思路,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模式和措施,将东台蚕桑发展为绿色、生态、富民产业。  相似文献   

18.
珙县是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县、省级贫困摘帽县、"6·17"地震重灾区。近年来,我县以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把蚕桑基地建设融入国家生态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全力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蚕桑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蚕桑元素注入生态旅游,可促进传统蚕桑转型升级。以江西省凤凰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剖析园区蚕(桑)旅融合的发展优势、模式及取得的效益,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8月23日—24日,由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广东省蚕学会主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韶关综合试验站协办的《提高广东桑蚕种繁殖系数技术和质量》研讨会在英德市海螺酒店举行。一、研讨会概况本次研讨会是在我省蚕种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时期,蚕种生产经营企业探讨多元化发展,研究提高蚕种繁育技术和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理顺和加强蚕种市场监管等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得到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省种子管理总站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