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和肥胖相关(FTO)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一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FTO基因内有许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这些SNP位点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FTO基因的发现、结构和组织表达特征,FTO基因SNP位点与肥胖之间关系,以及FTO基因通过调节摄食来影响肥胖的发生,以期为研究动物的肥胖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犬、猫的肥胖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犬、猫肥胖问题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研究表明,犬、猫肥胖不仅仅是脂肪在体内的过度蓄积,引起犬、猫肥胖的原因也不单纯是能量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犬、猫的肥胖问题,特别是与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肥胖也特是一种疾病。本文系根据国外新近发表的有关资料编译,主要介绍了犬、猫肥胖与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可供我国犬、猫饲养者及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过饲和缺乏运动等原因,猫狗等宠物日益为肥胖问题所困扰,并且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肥胖不仅危害宠物的健康,而且对动物福利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宠物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我国的宠物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防止和减少宠物肥胖问题,许多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使用膳食纤维防止和减少宠物肥胖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肥胖会引起机体代谢不正常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综合疾病。目前肥胖的潜在分子机理和生物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比较缓慢,其中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动物模型的选择。为探索模型猪应用于人类肥胖研究的可行性,从基因组进化和生理学上分析了模型猪应用于人类肥胖研究的优势,提出了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局限性,概述了模型猪用于人类肥胖研究的进展。猪的基因组与人类的相似度约为60%,代谢系统模式与人类也十分相似,且在消化生理机能、饮食习惯、器官大小和脂肪组织分布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相比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模型猪具有更高的人类肥胖研究优势,且已有很多利用模型猪开展人类肥胖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因此模型猪将会是人类肥胖疾病研究的一个可靠选择。本文为人类肥胖研究的模型动物选择提供了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肥胖是指由于营养过剩或缺乏运动而导致体内多余脂肪沉积的综合症。一般来说,有许多因素导致宠物猫肥胖。最重要的因素是多余的脂肪不能被消耗和储存,导致肥胖,例如摄取过多的食物,缺乏运动或限制运动。经过阉割的猫也很容易增加体重。猫肥胖不仅严重影响猫的原始外观和行为,还会伤害猫的健康和长寿。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骨关节疾病,糖尿病,心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令人  相似文献   

6.
犬肥胖不仅严重影响犬原有的外观品相、行为活动,而且还危害犬的健康和寿命。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包括骨关节疾病、糖尿病、心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的主人觉得肥胖不会影响犬的健康,反而觉得肥胖犬比较可爱,憨厚有喜感,并且有意去培养肥胖犬。因此,本文对肥胖对犬的危害、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养狗人士提供一定参考,将宠物犬养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过饲和缺乏运动等原因,猫狗等宠物日益为肥胖问题所困扰,并且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肥胖不仅危害宠物的健康,而且对动物福利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宠物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我国的宠物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防止和减少宠物肥胖问题,许多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使用膳食纤维防止和减少宠物肥胖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消瘦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肥胖调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肥胖基因的克隆为研究肥胖的机制提供了重要途径。肥胖基因编码消瘦激素,作用于下丘脑,控制机体能量代谢和繁殖。进一步研究消瘦激素的作用机理。将有助于人们对动物机体内部营养物质的稳衡及协调分配机制的了解,同时进行合理的人工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对肥胖小鼠肥胖程度的影响。[方法]建立肥胖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组,试验组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按照50mg/(kg.bw.d)的剂量灌胃,对照组小鼠以去离子水灌胃。给药过程中,记录小鼠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情况。给药3周后,测定体重和体长,进行李氏指数的计算;称量脂肪,计算性器官周围脂肪占小鼠体重的比重;测定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相对含量。[结果]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小鼠体重的增加,可减少肥胖小鼠的肥胖程度;能降低肥胖小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结论]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对肥胖小鼠有减肥作用,对小鼠的正常饮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少年的肥胖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肥胖趋势以及青少年肥胖所带来的影响等进行分析整理,旨在制定科学的措施,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健康生活。对策如下:从源头杜绝肥胖,建立肥胖干预机制;加强对肥胖的早期控制与预防,坚持"三减三健"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脂肪与肥胖相关(FTO)基因是一个与人类肥胖紧密相关的基因。自该基因被确定后,建立了各种动物模型来探究FTO基因与肥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机制,早期的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FTO基因通过中枢调节食物摄入量的机制方面。然而,新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的发育及功能与FTO基因和肥胖存在一定的关联,FTO基因在脂肪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研究包括FTO基因对脂肪细胞形成的影响,对脂肪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在脂肪形成中的催化作用以及影响脂肪形成机制的影响,主要探讨了FTO基因对脂肪组织和肥胖的影响。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发展,FTO基因等多个与肥胖、脂肪相关的酶被发现和关注,这些酶的研究将为防治肥胖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之一,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肥胖密切相关。由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因此益生菌为肥胖治疗带来可能。本文从作用机制、不同动物模型等角度综述近年来益生菌在肥胖模型中的研究现状,为益生菌在临床实验和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花粉减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幸阳 《中国蜂业》2005,56(12):28-29
肥胖是一种疾病.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的肥胖人数已突破12亿.就美国而言,有35%的女人和31%的男人出现肥胖症状,每年用于治疗肥胖的费用高达400万亿美元.在我国,患肥胖症的人数也呈居高不下的态势,几乎占到人口总数的10%.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我国肥胖患者将超过3亿.  相似文献   

14.
家兔的过度肥胖比较少见,由肥胖引发的脂肪肝症未见资料记载。现将笔者遇到的家兔过度肥胖引发脂肪肝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 ,随机调查了巴彦淖尔地区30~82岁1470例常住居民的饮食习惯与肥胖的情况,并比较分析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为巴彦淖尔地区居民的肥胖管理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肥胖的严重危害 肥胖是现代疾病之源,可以引发多种常见的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就是肥胖的一对双胞胎.胖人易患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一项发表在《临床实践中的补充疗法》(Journal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Practice)的研究发现,石榴可以降低肥胖并发症的风险。伊朗和澳大利亚的联合研究小组开展了此项研究,确定了石榴提取物对肥胖并发症的潜在功效。肥胖是一种以人体脂肪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包括II 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胆囊疾病、脂肪肝、高胆固醇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疾病。研究人员以超重和肥胖人群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石榴提取物对该人群的血浆炎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以及血清代谢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2,(5):112-112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21日报道】题:科学家说肥胖和高血压会使50岁以上的人脑力加速衰退研究人员告诫说,肥胖和高血压会导致50岁以上的人脑力加速衰退。研究显示,肥胖和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因素会加速人们记忆力及其他认知能力的减退。在这项为期10年的试验中,过度肥胖的参与者的大脑比体重正常的参与者的大脑老3.8岁。  相似文献   

19.
肥胖已被公认为全球性流行病,本文对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最常见的四种并发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癌症)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肥胖的深度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肥胖作为一种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报道,当今世界各国的肥胖人数已突破12亿大关。就美国而言,有35%的女人和31%的男人出现肥胖,每年用于防治肥胖的费用高达400万亿美元。最近资料显示,在我国患肥胖的人数亦呈居高不下的态势,几乎占了人口总数的10%。专家预测,我国未来十年肥胖者将会超过3亿。医学研究发现,肥胖是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癌症、胆囊炎、骨关节病、肾病等一系列疾病。可见,如何防治肥胖与肥胖症,是迫在眉睫的社会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