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探讨奶牛变形蹄的发病机理及对奶牛变形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长沙地区20头荷斯坦奶牛,系统检测了变形蹄和正常蹄奶牛在夏季(6月份)和冬季(12月份)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结果:夏季时,1S-1、3S-1、5S-1、10S-1、30S-1、60S-1切变率下,变形蹄奶牛全血粘度高于正常蹄奶牛,差异显著(P<0.05)。变形蹄奶牛低切全血还原粘度极显著高于正常蹄奶牛(P<0.01)。变形蹄奶牛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蹄奶牛,差异显著(P<0.05)。冬季时,5S-1、10S-1、30S-1、200S-1切变率下,变形蹄奶牛全血粘度高于正常蹄奶牛(P<0.05)。变形蹄奶牛血浆粘度高于正常蹄奶牛,差异显著(P<0.05)。变形蹄奶牛红细胞沉降率较快,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变形蹄奶牛与全血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奶牛发生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DA)时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7头真胃左方变位奶牛与13头健康奶牛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真胃变位奶牛血液中丙二醛(MDA)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明显变化(P>0.05)。因此,奶牛发生真胃变位时抗氧化能力降低,提示奶牛真胃变位发生可能与抗氧化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泌乳盛期,是指母牛生产后16~100d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奶牛的产奶量急速增加,因此对奶牛的饲养管理方式也变得尤为重要。饲养管理好了,不仅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而且对奶牛的身体状况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影响奶牛泌乳盛期产奶量的因素(1)奶牛生产前过于肥胖;(2)奶牛体质较差;(3)营养卫生条件不达标;(4)奶牛患有乳腺炎等疾病;(5)饲料转换太过突然,导致奶牛不适;(6)温度差异给奶牛带来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量奶牛的行为学差异,并分析奶牛行为学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4头泌乳中期[(114.6±7.5)d]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体重为(670±24)kg,胎次为(2.6±0.4)胎,分为高产组[泌乳量(31.90±1.76)kg/d]和低产组[泌乳量(19.30±1.76)kg/d],每组12头。通过24 h视频监控系统、精准饲喂系统及计步器等,观察和统计奶牛48 h内采食(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反刍次数)、饮水(饮水时间、饮水次数)、运动(躺卧时间、躺卧次数、站立/游走时间、游走步数)等参数,研究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低产组奶牛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组奶牛(P<0.01),低产组奶牛的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产组奶牛(P<0.01)。2)高产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饮水时间和饮水次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产组奶牛(P<0.05或P<0.01),高产组奶牛的游走步数极显著低于低产组奶牛(P<0.01)。3)总泌乳量与干物质采食量(r=0.829,P<0.01)、饮水时间(r=0.473,P<0.05)、饮水次数(r=0.429,P<0.05)呈正相关,而与游走步数(r=-0.574,P<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奶牛行为学与泌乳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行为的差异,可为寻找通过改变行为学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奶牛分娩前后瘦素(Leptin)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浓度变化规律,试验选取6头第三胎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别在其分娩前3天(-3天)、分娩当天(0天)、分娩后3,6,9,12,15,18,21,24,27,30天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牛瘦素(LEP)与牛神经肽Y(NPY)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奶牛血清中Leptin和NPY的浓度。结果表明:奶牛产后血清中Leptin浓度总趋势呈波浪式下降,在产后3天达到峰值(62.27±10.31)ng/mL,产后30天达到最低值(18.68±1.73)ng/mL,这种变化与奶牛产后能量的摄入相关;奶牛产后血清中NPY浓度在分娩当天达到峰值(886.90±133.56)pg/mL,随后呈波浪式下降,产后30天达到最低值(144.95±36.05)pg/mL,血清中NPY浓度的变化与奶牛产后能量的摄入无关。说明奶牛产后血液中Leptin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奶牛产后能量的波动,而血液中NPY浓度的变化并不能作为奶牛产后能量代谢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麦秸秆和小麦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采食量、产奶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重、胎次、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的36头健康荷斯坦泌乳中后期奶牛,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麦秸秆组和小麦青贮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隔栏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的TMR饲粮,小麦秸秆组饲喂含有12%小麦秸秆的TMR饲粮,小麦青贮组饲喂含有20%小麦青贮的TMR饲粮,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饲期14 d,正式期56 d。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P0.05),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奶牛的DMI无显著差异(P0.05)。3组奶牛的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小麦秸秆组奶牛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CF)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奶牛(P0.05),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奶牛之间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3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逐渐降低。对照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最高,为(16.84±4.92)kg/d;小麦青贮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为(16.60±4.68)kg/d;小麦秸秆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最低,为(16.37±3.66)kg/d,但3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对照组奶牛乳蛋白率、乳糖率高于小麦秸秆组奶牛和小麦青贮组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秸秆组奶牛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P0.05),小麦青贮组奶牛的乳脂率与对照组奶牛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小麦秸秆和小麦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无显著影响,生产中可以利用小麦秸秆和小麦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奶牛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通过跟踪检测发情和乏情奶牛(每组15头)产后45 d、55 d、65 d、75 d和85 d血浆中内分泌指标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_4)、雌二醇(E_2)、催乳素(PRL)和代谢指标(GLU、NEFA、BHBA、BUN),结果显示,乏情奶牛产后血浆CLU浓度低于发情奶牛,而NEFA浓度却高于发情奶牛,并且差异显著;发情组奶牛血浆中LH、FSH和E_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乏情组;乏情奶牛血浆呈现低BUN浓度、低Glu浓度和高NEFA浓度的生化特征。结论是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是造成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原因。奶牛生殖激素分泌量不足、分泌模式紊乱及缺乏峰值是导致奶牛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及乏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胎衣不下奶牛血液生化预警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饲养环境条件对动物血清生化的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了探寻适用于黑龙江地区胎衣不下的奶牛在产前的血清生化预警指标,本试验对黑龙江某规模化奶牛繁殖牧场-7 d、0 h(分娩时为0 h)和12 h 3个时间点的奶牛血清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7 d时胎衣不下的奶牛在尿素(UREA)、磷(P)和血尿素氮(BUN)3项指标上极显著高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总蛋白(TP)显著高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在0 h时,胎衣不下奶牛URE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镁(Mg)和BUN 4项生化指标要显著高于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奶牛在UREA和BUN两项指标的升高可能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以往对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水肿的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对围产期奶牛停止摄入钠盐,统计奶牛乳房水肿发病率、以及检测围产期健康奶牛和乳房水肿奶牛的血清中钠(Na+)、钾(K+)、氯(Cl-)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围产期奶牛限制摄入钠盐前后乳房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2.08%,同时检测奶牛血清显示,患乳房水肿奶牛血清钠(Na+)水平为150.03 mmol/L,且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乳房水肿奶牛血清钾(K+)水平为5.12 mmol/L,与健康奶牛没有差异;患乳房水肿奶牛血清氯(Cl-)水平为112.13 mmol/L,且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试验表明,尽管不添加钠盐会使围产期奶牛乳房水肿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围产期奶牛发生乳房水肿的重要原因是特殊生理时期机体钠、氯离子代谢障碍。本次试验不但验证了钠、氯离子代谢障碍引起围产期奶牛发生乳房水肿,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为本地规模化牛场养殖建议围产期奶牛不补给钠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终生产公犊(n=3)、终生产母犊(n=3)的奶牛和普通奶牛(n=4)在排卵日和排卵后第10天血清中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排卵日终生产公犊奶牛血清中的FSH含量(2.42±0.35mIU/mL)均显著高于终生产母犊奶牛(0.96±0.50 mIU/mL,P<0.05)和普通奶牛(1.30±0.14mIU/mL,P<0.05);终生产母犊奶牛血清中的T含量(1.20±0.12mIU/mL)显著低于终生产公犊(2.21±0.12mIU/mL,P<0.05)和普通奶牛(1.98±0.04mIU/mL,P<0.05),而3类奶牛之间的E2、L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排卵后第10天,3类奶牛之间的T、FSH、LH和E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奶牛后代性别决定与T和FSH含量有密切关系,排卵日FSH含量明显升高是终生产公犊奶牛的显著特征,排卵日T含量明显下降是终身产母犊奶牛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体况奶牛分娩行为和血浆激素含量的差异并探究奶牛体况对新生犊牛初生重及初乳采食量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的产母犊的头胎荷斯坦奶牛,依据分娩时的体况评分(BCS)分为体况肥胖组(3.75≤BCS≤4.25) 20头、体况正常组(3.25≤BCS≤3.50)16头。录像记录奶牛分娩时的行为,检测奶牛血浆激素含量,记录犊牛的初生重和初乳采食量。结果表明:1)体况肥胖组奶牛分娩过程中出现腹部收缩到犊牛产出的时间间隔较体况正常组奶牛显著增长(P0.05),羊膜囊可见到犊牛产出时间间隔有高于体况正常组奶牛的趋势(P=0.092),露蹄后至犊牛产出这段时间里的起卧次数也有高于体况正常组奶牛的趋势(P=0.076)。2)体况肥胖组奶牛血浆中催乳素含量显著低于体况正常组奶牛(P0.05),血浆中催产素含量较体况正常组奶牛有降低的趋势(P=0.060),血浆中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体况正常组奶牛(P0.05)。3)体况肥胖组总采食6 L初乳的犊牛比例较体况正常组有减少的趋势(P=0.091)。综上所述,相比体况正常奶牛,分娩时体况肥胖奶牛应激反应较大,产程较长,所产犊牛初乳采食量较低,影响其健康,因此应加强围产期奶牛的体况管理,避免过肥。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奶牛体况、血浆生化指标与酮病的关系,试验选择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牧场94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血浆β-羟基丁酸(BHBA)浓度分为酮病组(K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GLM模式、皮尔逊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体况评分(BCS)、血浆BHBA、游离脂肪酸(NEFA)、甘油三酯(TG)与奶牛酮病存在强相关性,奶牛分娩当天BCS3.625、血浆BHBA0.68 mmol/L、血浆NEFA0.78 mmol/L时,奶牛有患酮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机选取21头临床健康荷斯坦奶牛(CMT检测呈阴性)、19头隐性乳房炎奶牛(CMT检测呈阳性)、33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别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sa、IgM、IgG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高于健康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3组奶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黑龙江省两个牛场(I、II)产后实施同期发情的奶牛共48头,根据试验奶牛产后40 d内发情表现分发情组(E)和乏情组(A)。E组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3头(EE)、不发情组10头(EA);A组也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0头(AE)、乏情组15头(AA)。通过A和E组实验牛的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A组奶牛的初配天数明显高于E组;(2)三针和五针同期发情处理后乏情组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都低于发情组奶牛,两组奶牛五针法的效果优于三针法;(3)与E组相比,A组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平均利润损失1 242.5元/头。因此,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应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拟通过测定引进奶牛进入高原后疾病发生率、生产性能发挥情况及血液主要生理指标变化,继而综合评价引进奶牛高原适应性。试验选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种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两个品种奶牛均分为高山病发病组、生理指标组、生产性能组,每组均包含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表明,高山发病组:引入一年后,荷斯坦奶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26.5%,娟姗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8%,娟姗牛高山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荷斯坦奶牛,且氧气浓度与高山病发病率密切相关;生理指标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1年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极显著提高(P <0.0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提高(P <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降低(P <0.01),此外呼吸、脉搏均有提高;生产性能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后,产奶量、体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 <0.01),乳蛋白率显著降低(P <0.05),此外犊牛初生重较低,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引进奶牛无论是疾病抵抗还是生产性能发挥方面均未表现出对高原环境的长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丙酸钙对奶牛热应激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产后(32±4) d健康的产奶量、体况、胎次(2~4胎)相近的泌乳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ON (对照)组、CA (丙酸钙)组和CR (丙酸铬)组。结果显示:各组前、中期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CA组奶牛呼吸频率在后期显著下降(P0.05)。CA组和CR组奶牛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CA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组和CR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钾(K)、钠(Na)、钙(Ca)和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CA组肌酸激酶有降低趋势;CR组的甘油三酯(TG)含量在中期显著降低(P0.05),CA组TG含量在后期显著降低(P0.05);CA组TC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丙酸钙对热应激奶牛的生理机能、血液指标有调控作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奶牛呼吸频率,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检测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SCK)和健康组(C)奶牛共60头,根据试验牛产后50 d内发情状况,将SCK组再分为发情组(SCKE,16头)和乏情组(SCKA,14头),C组也同样分为发情组(CE,25头)和乏情组(CA,5头)。所有试验牛在产后50 d通过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卵泡发育状况,记录繁殖性能数据,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发情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发情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推迟约10 d(P0.05);产后50 d卵泡直径差异极显著(差值约4 mm)(P0.01)。亚临床酮病乏情奶牛子宫复旧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发情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而泌乳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发情奶牛相比,乏情奶牛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_2)、孕酮(P_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奶牛患亚临床酮病而导致能量代谢指标异常是引起奶牛乏情、产后卵泡发育受阻和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纽润康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20 g/(头·d)酿酒酵母培养物。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1.66 g/(头·d),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0.72 g/(头·d)。试验组奶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极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显著提高奶牛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通过产后异食沙土奶牛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阐明产后奶牛异食沙土的可能发生机制。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了16头产后健康奶牛和15头产后异食沙土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2组血样生化指标进行模式识别;根据OPLS-DA模型中的VIP值(VIP1)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的P值(P0.05)筛选2组血样差异生化标志物。结果表明:(1)产后异食沙土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样生化指标轮廓存在明显差异;(2)8个差异生化标志物钙(Ca)、磷(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对2组血样都具有显著的区分能力。综上表明,由于产后奶牛采食量下降,导致能量负平衡、钙磷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是引发产后奶牛异食沙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16SrDNA结合PCR-DGGE技术分析比较了产后45d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差异,并通过切胶、克隆测序等步骤分析了奶牛阴道细菌种类。研究结果表明,患病奶牛DGGE图谱的条带数量、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健康奶牛阴道优势菌主要有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魏斯杆菌(Weissella koreensis sp.)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而患病组奶牛阴道内此3种优势菌含量显著降低或缺失,且也无其他明显优势菌存在;从健康和患病奶牛阴道内均分离出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溃疡拟杆菌(Bacteroides helcogenes)、无乳支原体(Mycoplasma agalactiae)、普氏菌(Prevotella dentalis)、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tr.)和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等常见病原微生物,在患病奶牛阴道内分离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str.K-12 substr.)、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subsp.)等特定致病菌。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菌群结构比健康奶牛更为复杂,且无优势菌,阴道菌群结构失衡可能是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