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 4组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Ⅰ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 ,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 ( 34 4d) ;Ⅲ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 (分别为 0 31 7g、1 45cm) ;Ⅳ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 ,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 39 2d) ,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 ( 0 2 5 4 g) ;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5 30只 ,分别饲喂 10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和组成的饲料。每 5d将蝌蚪称重并采样 1次 ,测定蝌蚪活体重、变态活体重、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饲料营养对东北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幼蛙的体重有明显影响 :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蛋白源无关 ,而与饲料粗蛋白水平有关。林蛙蝌蚪的最大体重、变态幼蛙的体重与饲料CP水平呈正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0和 0 85 9;蝌蚪期、蝌蚪变态时间均与饲料CP水平呈负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 6和- 0 892 ;林蛙蝌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为 15 %~ 2 2 %。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中国林蛙的秋季种群结构及生长率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生长率在三地区间差别不明显,蝌蚪期营养状态决定了变态幼蛙体型,也影响成蛙的体型大小,甘肃中西部大部分中国林蛙种群衰退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甘肃中西部地区中国林蛙的秋季种群结构及生长率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生长率在三地区间差别不明显,蝌蚪期营养状态决定了变态幼蛙的体型,也影响成蛙的体型大小。甘肃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国林蛙种群衰退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29日~5月26日,在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采用2组饲料饲喂东北林蛙蝌蚪,蝌蚪分为A组和B组。结果表明:饲喂T_1组饲料的蝌蚪41期和46期时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明显大于饲喂T_2组饲料的蝌蚪;各组蝌蚪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各组蝌蚪完成变态的时间差异不显著;T_2组饲料的利用率要低于T_1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中国林蛙个体生长速度和雌性比例及林蛙的群体产量,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成活率、变态率及林蛙性别的影响,盐度对中国林蛙的影响,pH值对中国林蛙变态蝌蚪的影响,光照对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蝌蚪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8~24℃,可利用光照调节水温,在15~25℃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蛙卵孵化水温在13~18℃之间变雌率可达70%,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值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 g/L以下,蝌蚪养殖水环境Ca2+、Mg2+质量浓度及Ca2++Mg2+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 mg/L、20~80 mg/L、50~150 mg/L。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滩羊二毛期羊毛性状及其相关性,采集出生当天(初生期)及30~40日龄(二毛期)的滩羊样本各511个,其中公羊260只,母羊251只,分别测定初生期和二毛期羊毛的侧部毛长和侧部弯曲数;并分析了二毛期两型毛和绒毛的平均纤维直径(MFD)、平均纤维曲率(MFC)、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FD)和毛纤维直径标准差(FDSD),对羊毛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生期滩羊羊毛侧部弯曲数和初生期侧部毛长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初生期侧部弯曲数和二毛期侧部弯曲数间存在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18,P0.001);两型毛FDSD与CVFD间呈极显著强正相关(r=0.796,P0.001),绒毛FDSD与CVFD间极显著强正相关(r=0.942,P0.001);两型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511,P0.001),绒毛MFD与FDS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660,P0.001);绒毛MFD与CVFD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r=0.410,P0.001),两型毛MFD与CVFD呈显著弱负相关(r=―0.106,P0.05);绒毛MFD和MFC间呈极显著中等负相关(r=―0.497,P0.001),两型毛MFD和MFC间呈弱正相关,相关性不显著(r=0.011,P0.05)。本试验首次大规模检测了滩羊二毛期羊毛的性状指标,确定了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滩羊裘皮性状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和慢性效应。急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38mg/L、0.024mg/L、0.021 mg/L,安全浓度(SC)为0.0 029 mg/L。慢性试验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0 012mg/L时,蝌蚪的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较快;Cu2+浓度为0.012mg/L时,蝌蚪体重和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缓慢,游泳能力下降,尾巴透明化,出现畸形。同时,通过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慢性实验不同处理组蝌蚪体内Cu含量,并进行Cu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u2+浓度与蝌蚪体内Cu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770。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对建鲤鱼种生长性能、脏体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鲤鱼鱼种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600 mg/kg的抗菌肽,饲喂60 d。测定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建鲤鱼种配合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浓度为100、200、400 mg/kg时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5),添加浓度为400 mg/kg时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00 mg/kg组(P0.05);肥满度随着抗菌肽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400、600 mg/kg抗菌肽组肾脏体指数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4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粗蛋白、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 mg/kg组肌肉中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400、600 mg/kg抗菌肽组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在建鲤鱼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肽能够提高建鲤鱼种生长性能,有利于肌肉中蛋白质和钙磷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光照强度对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20只18日龄的东北林蛙蝌蚪进行试验。将试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20只。光照强度分别为30,500,1 000,2 300,3 600,4 900 lx,每天光照时间12 h,其他饲养和环境条件相同。定期测量体重、体长、尾长及完全变态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蝌蚪变态之前,各组间蝌蚪的体长、尾长都有相应的差异,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下喂养的蝌蚪增加最为明显。各组间蝌蚪体重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在光照3 600 lx下,蝌蚪体重始终高于其他组。在变态过程中,蝌蚪后肢芽长出日龄、前腿长出日龄、完全变态时间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时,蝌蚪变态所用时间无差异且均小于其他组。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下,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因此,光照强度影响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设为3 600 lx是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最佳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温度对棘腹蛙(Paa boulenger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温度梯度方法即设置了15℃、17℃、19℃、21℃、23℃、25℃、27℃7个梯度研究棘腹蛙宜宾种群蝌蚪在这些温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棘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最适水温是21℃,该温度下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全长、头体长、体宽、体重)均为最优,其中头体长、体重均高于其他几个温度下的指标,且变态率也较高。低于21℃时,温度越高生长状况相对越好;高于21℃时,温度越高变态越提前,变态时的个体因能量积累不够致使体形偏小,而不利于变态后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对建鲤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根据饲料配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200、400、600 mg/kg的抗菌肽,制成5种饲料。选用健康的建鲤鱼种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15个100水族箱中,养殖水体经过曝气处理,温度控制在24~26℃,每周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食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0、200、4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肌肉中脯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100、200、400、6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半胱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4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P0.05);4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400 mg/kg抗菌肽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C18: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2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 mg/kg抗菌肽时DP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 mg/kg抗菌肽时DH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提高建鲤鱼种肌肉中蛋白质、脯氨酸、半胱氨酸、EPA和DH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饲养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抗菌肽0(对照组)、400 mg/kg饲料配制成2种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为(58.394±6.525)g的日本品系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60 d,以探讨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温室养殖中华鳖幼鳖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肽组和对照组的幼鳖成活率分别为99.52%和99.20%;饲料系数分别为1.20和1.29,饲料系数降低了6.9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抗菌肽组和对照组的幼鳖个体平均体质量增加分别为49.49 g和42.69 g,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抗菌肽组和对照组的中华鳖幼鳖增重率分别为92.87%和67.63%,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400 mg/kg抗菌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温室养殖中华鳖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5.
将非洲爪蟾蝌蚪从发育的第52期开始暴露在不同浓度(0、10、25、50、100 μg/L)的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中,直到变态结束,研究其对非洲爪蟾变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态高峰期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存活率无显著的差别,而在变态高峰期,浓度高于10 μg/L的试验组蝌蚪大量死亡,各组存活率分别为25 μg/L组72.9%,50 μg/L组53.1%,100 μg/L组12.3%;各浓度组蝌蚪在变态结束时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50 μg/L组和100 μg/L组蝌蚪变态高峰期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5 μg/L以上浓度组,蝌蚪甲状腺组织表现不同程度的滤泡扩张,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叠加,滤泡数目增多等.提示多氯联苯可干扰非洲爪蟾的变态发育,两栖类变态试验可以作为筛选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择450只健康无病体质量和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5个日粮处理组分别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壳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试验期28 d,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P=0.019),空肠脂肪酶活性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减少(P=0.008);56 d时,十二指肠胰蛋白酶(P=0.059)和空肠糜蛋白酶(P=0.009)呈极显著二次曲线上升;蛋种鸡干物质(DM)(P=0.032)、粗蛋白(CP)(P=0.001)、钙(Ca)(P0.001)和磷(P)(P=0.027)的表观代谢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而空肠脂肪酶活性呈显著的一次线性(P=0.021)和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减少(P=0.001),回肠脂肪酶活性呈显著的二次曲线(P=0.007)减少;粗脂肪(EE)表观代谢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减少(P=0.050);淀粉酶没有显著的剂量效应,但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在蛋种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降低脂肪酶活性和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提高蛋白酶活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表观代谢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一种适合林蛙蝌蚪生长的饲料配方,试验选用林蛙蝌蚪受精卵共800只,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设两个重复,共8个小组,分别饲养在8个水盆中,每盆100只。试验对比研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765%、31.628%、23.535%及11.562%的4种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蛋白质含量为23.535%的一组蝌蚪重量最大,体长最长,发育的也最为良好。同时通过试验分析证明,从蝌蚪发育到变态前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并适当的加入部分动物性饲料,这样才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此外,还提出用传统方法配制蝌蚪饲料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三)蝌蚪的饲养管理 1.蝌蚪池。与一般鱼苗池相同,以土池为好,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自如,环境安静的地方建池;面积宜大些,要在池中均匀地种植浮水植物,池周留少量的陆地面积作为人行道。池外可以用尼龙纱窗布作为临时性的“围墙”,作用是防止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逃跑。池周也可种植一些阔叶植物。亦可用幼蛙池、成蛙池和产卵池代替蝌蚪池。 2.蝌蚪的培育。刚孵化的蝌蚪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断奶仔猪个体重与保育期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试验选取300只二元杂交仔猪,断奶日龄为21 d,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并根据仔猪断奶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的平均断奶重为(4.26±0.22)kg,Ⅱ组的平均断奶重为(5.31±0.26)kg,Ⅲ组的平均断奶重为(6.45±0.56)kg,试验周期为35 d,其中预饲期为7 d,正试期为28 d。结果显示:Ⅲ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Ⅰ组(P0.001),Ⅱ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01);Ⅱ组和Ⅲ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P=0.023),Ⅱ组和Ⅲ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仔猪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1),Ⅱ组仔猪的断奶重显著高于Ⅲ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断奶重与保育期仔猪日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ρ]=0.854,P0.001);与末重([ρ]=0.792,P=0.011)和日采食量([ρ]=0.587,P0.038)呈显著正相关;与料重比([ρ]=-0.862,P=0.008)、腹泻率([ρ]=-0.882,P0.001)和死亡率([ρ]=-0.870,P0.001)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断奶仔猪个体重越大,生产性能越高,且仔猪断奶重与腹泻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和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两性异形特征,试验动物为采自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黑龙江林蛙60只(公、母各半)和东北林蛙114只(公、母各半),测量头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后肢长和胫长,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林蛙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两性异形,黑龙江林蛙两性异形程度指数为0.082,东北林蛙两性异形程度指数为0.074。两种林蛙两性的所有局部形态特征均与其头体长呈显著正相关(除黑龙江林蛙雌性前臂及手长P0.05,其余均P0.001),两种林蛙雌雄头体长比值分别为1.089,1.080,雌性的头体长和头长均大于雄性,雄性前臂及手长均大于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