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11):120-123
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杆菌肽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广泛用于细菌所致疾病的治疗,然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药物对细菌选择性压力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尽管细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会对细菌的毒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杆菌肽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后对毒力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肠衣携带细菌的细菌总数、细菌多样性、致病菌情况和细菌对肠衣品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肠衣携带细菌的安全隐患,全面分析所述隐患未引起重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涂布平板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4个放牧强度(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大针茅(Stipagrandis)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和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有显著影响,但对细菌数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不同。根际土壤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细菌数量最高,轻度放牧强度下,细菌多样性最高。说明细菌群落多样性比细菌数量敏感。而在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群落多样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根际细菌较非根际细菌群落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同一放牧强度下,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小。总之,与非根际细菌相比,根际细菌群落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及其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说明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根际细菌群落可能作为一个菌种库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85-591
从发病鸡的粪便中分离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大肠杆菌O18和鸡白痢沙门菌O2,检测多黏菌素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抗生素后效应(PAE),测定多黏菌素E接触过的细菌各组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活性变化、电镜观察细胞膜形态、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数量和细菌对Caco-2的黏附力。多黏菌素E作用后,菌液中LDH和γ-GT活性显著性增高(P0.01),细菌胞膜出现破损或缺失,细菌形态改变,被巨噬细胞吞噬的菌量明显增多(P0.01),细菌对Caco-2的黏附力显著下降(P0.01)。多黏菌素E对鸡源性多重耐药菌株存在PAE,推测其产生机制为破坏细菌细胞膜,改变细菌形态,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增强,降低细菌对细胞黏附力。  相似文献   

5.
前噬菌体是溶原性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DNA,它们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病原菌中更是频繁存在,且与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本文从前噬菌体增强细菌的黏附性、编码细菌毒素和调控毒素的产生与释放、协助细菌逃避宿主防御、参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降低细菌的毒力方面论述了前噬菌体对细菌毒力的影响,以增加人们对噬菌体的了解,并为研究细菌的毒力提供参考,进而为人们制定从噬菌体的角度来消除病原菌的方针和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着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对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生态意义,同时对其所携带病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细菌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从体内细菌常见种类、与宿主相互作用、对病原体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细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以猪舍内小气候和采样点细菌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等对舍内小气候和细菌数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小气候中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养殖密度数据与空气中细菌数的关系,对空气中细菌数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影响猪舍空气细菌数量的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养殖密度、温度、风速和湿度,通过控制各小气候的数值可以达到减少舍内空气中细菌数的目的.利用LSD多重比较对两种规模猪场采食地点细菌数进行分析可知:用饲槽和地面扬撒的方式进行饲喂二者细菌污染情况差异显著,细菌数比较说明用饲槽饲喂优于地面扬撒饲喂.  相似文献   

8.
细菌体内的磷酸化蛋白可以使多种氨基酸如组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等发生磷酸化,对蛋白进行修饰,进而调节菌体生长、毒力和耐药等多种生理学功能。eSTK是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磷酸化蛋白,具有与真核生物细胞内相似的催化反应区和细菌所特有的胞外区,这个胞外区域被称为PASTA。近年来发现,PASTA-eSTKs能够调节细菌菌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以及生命活动,包括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形态、细胞分裂和孢子的形成等,但在细菌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细菌产生了特有的蛋白磷酸化调节机制,因而,PASTA-eSTKs在不同的菌体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有一定差异。论文就eSTKs通过PASTA对细菌分裂等方面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为探讨该蛋白激酶对细菌细胞分裂和形态调节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病原细菌引起人或动物机体发生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细菌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细菌致病的第一步是对粘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本文介绍了参与黏附的物质——黏附素和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细菌黏附上皮细胞的过程,阐明病原细菌的部分致病机理,并对影响细菌黏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发病鸡的粪便中分离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CHNⅣ型铜绿假单胞菌,测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抗生素后效应(PAE),以4×MIC黏菌素作用临床分离株,除药后分别继续培养0、1、2 h,无菌水代替黏菌素设为空白组。检测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数量和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力。与空白组相比,黏菌素作用后细菌细胞膜发生严重损坏,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多,细菌对Caco-2的黏附力显著下降。上述指标随着细菌除药后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改变。说明黏菌素对鸡源性铜绿假单胞菌存在PAE,且可能与细菌细胞膜被破坏,细菌对细胞黏附力下降和巨噬细胞对其吞噬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冷冻原肠浸泡解冻池水的细菌多样性,采集3份水样直接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再分别用PCR技术扩增出细菌16S rDNA并构建基因文库,经PCR鉴定后从3个文库中分别随机挑取5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分别对3个文库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除去24.00%~32.00%为无法鉴定的未培养细菌和未分类细菌以外,其余细菌来自于芽胞杆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黄杆菌纲,分别占各文库克隆总数的38.00%~42.00%、20.00%~26.00%、4.00%~8.00%和0~2.00%。除去44株无法鉴定的细菌,进一步对其他106株细菌进行分析发现,其中2株放线菌目细菌和5株肠杆菌科细菌无法进一步鉴定,其余99个菌株包含了来自19个属的至少30种细菌,且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为其中的优势菌属。本研究显示冷冻原肠浸泡解冻池水中细菌多样性较高,其中部分细菌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一些细菌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会引起细菌致病性的改变,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论文从细菌胞壁、胞膜、胞质和染色体4个部分概述了其相关主要大分子物质参与细菌耐药的机制,介绍了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参与细菌致病的过程,分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细菌毒力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现今较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难题找到新方法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对牵牛花花蜜中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共获得29株细菌菌株,以传统方法通过形态学、培养性状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9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泛生菌属(Pantoea sp.)、柠檬酸细菌属(Citrobacter sp.)、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芽孢杆菌分离获得的几率最高。对牵牛花花蜜中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花蜜中细菌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蜜源植物花蜜中细菌对蜜蜂体内细菌结构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其他抗感染药物的耐受能力,它是医院感染和外科手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发现及其影响的规模及其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被称为“现代医学的最大威胁”。然而,对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措施一直缺乏有效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发现细菌耐药性的原因、现有的抗耐药策略以及未来针对细菌耐药性的新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对抗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细菌L型的形成机制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菌细胞壁部分缺损或完全丧失而形成的细菌称为L型,细菌L型是细菌重要的形态变异类型。本文对细菌L型的形成机制、鉴定方法、致病性及细菌L型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兽医临床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4,(7):69-73
为探索农药对水产养殖池塘中光合细菌的影响,通过测定养殖池塘中分离纯化的光合细菌在辛硫磷、氯氰菊酯、乙磷铝、甲霜灵、百菌清、多菌灵、敌克松和百草枯等农药影响下的细菌生长数量,分析农药对光合细菌的影响。结果显示:辛硫磷和灭多威均能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细菌数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与对照组比较,灭多威低、中和高浓度均显著升高活菌数(P<0.05),辛硫磷只有高浓度显著升高(P<0.05);低浓度乙磷铝、中浓度氯氰菊酯农药光合细菌菌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浓度乙磷铝、氯氰菊酯光合细菌菌数远低于对照组(P<0.05);多菌灵、敌克松对光合细菌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甲霜灵、百菌清、阿维毒和百草枯明显抑制光合细菌生长或杀灭光合细菌(P<0.05)。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奶牛场和部分散养户的奶牛,对乳腺炎阳性和阴性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计数和生化鉴定,对分离到的病原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和酵母菌。经过生化鉴定,乳腺炎阳性乳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数是明显溶血的,凝固酶反应呈阳性的强致病菌,细菌计数也高于乳腺炎阴性组,差异极显著;而乳腺炎阴性乳中所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是环境中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递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抗菌药的滥用情况不容乐观,因而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超级细菌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已经超过了新型抗菌药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的速度。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递是细菌耐药性广泛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以细菌耐药性的传递为讨论对象,从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递方式和畜牧行业对细菌耐药性在环境中传递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细菌耐药性的传递特性及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并对目前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一些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未来抗菌药耐药基因去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对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细菌的耐药机理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理、超级细菌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几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超级细菌是一类对大部分抗生素都有强大耐药性的细菌,对人类的健康已造成极大的危害。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部分细菌为获取生存优势的手段。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性。因此,随着更强效新型抗生素的不断滥用,更强力的超级细菌不断产生。目前,滥用抗生素源于人类疾病治疗和动物饲料添加2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具有耐药性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细菌,由食源性动物感染之后,会经过食物链或皮肤接触传染给人,长期食用含耐药性细菌或抗生素残留的肉类会给人们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风险。当前,食源性动物的超级细菌防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在防控现有超级细菌的同时,减少因滥用抗生素而产生新的超级细菌的可能。本文通过介绍超级细菌的基本情况、耐药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论述食源性动物的抗生素使用与超级细菌的联系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从而对我国食源性动物的超级细菌防控工作提出加强兽用抗生素管理、强化食源性动物超级细菌监测、严格执法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