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肢蹄病是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中常发的奶牛疾病之一.2007年4月20日,天津市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一下属奶牛场的一头高产奶牛出现严重跛行,表现为左后肢跛行.我们随之进行了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又被称为牛酮血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体内物质代谢失调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牛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奶牛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奶牛泌乳量不断提高,使得奶牛酮病的发病概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给养殖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探寻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主要是奶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试验为更好地防控奶牛酮病,选择阿拉尔市某奶牛场的高产奶牛,利用血酮检测仪对奶牛酮病进行检测,且对奶牛的年龄、胎次、产后时间与酮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奶牛酮病总发病率20.95%,其中临床酮病占9.11%、亚临床酮病占11.84%。奶牛酮病在产后30 d内发病率最高,酮病的发生集中于4~9岁、2~4胎。  相似文献   

4.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奶牛养殖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仍以奶牛饲养小区为主体(集中饲养地、集中挤奶、统一防疫、分户管理、分户结算),奶牛养殖小区农户养殖的奶牛总数占全国总存栏的70%以上,这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暴露出很多问题,必须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型,转型的主要方向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式奶牛场或股份合作制奶牛场,与其他大中型奶牛场一起成为我国现代奶牛场养殖组织模式,用5年时间使我国成乳牛胎泌乳量达到7 000 kg/头,实现奶牛养殖业发展以质量型发展为主,通过奶牛养殖模式转型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及神经症状等。近年来 ,在哈尔滨和牡丹江等地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中陆续发生奶牛酮病 ,发病母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降低 10 %~ 15 %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通常是在产后10天到6周内发生,当奶牛接近产奶高峰前发病率提高。主要症状包括产奶量突然下降(但乳脂率上升),食欲降低,体重过度减轻,粪干或便秘、嗜唾。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已经采用TMR饲养技术。因为TMR具有同一群牛使用的是同一种日粮,不能根据个体差异单独饲喂的缺点,酮病仍是规模化奶牛场较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尤其是亚临床酮病在高产的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率较高。TMR条件下,采取一些必要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奶牛酮病,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周政 《中国乳业》2019,(6):53-54
奶牛酮病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异常所引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对奶牛的泌乳性能影响极大,继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奶牛养殖场(户)对该病的认识水平,笔者就近期某奶牛场发生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简要的阐述,旨在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面对奶牛酮病进行了介绍,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酮粉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对采集自石河子和奎屯两个地区的11个奶牛场的奶牛血样进行了酮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调查了这两个地区的奶牛酮病发病率.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的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33%,奎屯地区的酮病发病率为1.52%.此次酮病调查促进了牛场酮病的监测、治疗及预防工作,有助于提高牛场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奶牛酮病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从事奶牛场养殖技术指导与管理,收治了几例奶牛酮病,现将治疗与预防的措施简单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们在实际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酮病是奶牛三大营养代谢病之一。目前,大多数奶牛场,奶牛酮病特别是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很高。本文对奶牛酮病的病因、监测方法和防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取南宁地区2个奶牛场4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试验采用rothera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酮体,采用邻甲苯胺法定量检测血糖。结果表明:①甲奶牛场隐性酮病发生率、可疑隐性酮病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乙奶牛场均为零。②甲奶牛场血酮、乳酮、血糖的含量分别为31.1±22.2、78.1±47.2及645.2±79.6 m g/L;乙奶牛场的分别为17.5±8.9、42.6±18.6及637±54.7 m g/L。乳酮及血酮含量在2奶牛场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而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牛场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后还讨论分析了奶牛日粮营养,分析发现甲奶牛场日粮粗纤维含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 ,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是酮血、酮尿 ,低血糖 ,消化机能紊乱 ,昏睡或兴奋 ,渐进性消瘦 ,产乳量下降及偶尔发生运动失调。本病多发生于舍饲的高产母牛 ,其中以 2~ 5胎次的高产奶牛最多发。在高产牛群中 ,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更高 ,占产后母牛的 10 %~ 30 % ,是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近年来 ,双城地区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饲养的奶牛中酮病时有发生 ,发病奶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约降低 10 %~ 15 % ) ,而且发情延迟、配种不妊…  相似文献   

14.
在哈尔滨市奶牛养殖相对集中的道里区、南岗区、呼兰区、松北区选取不同规模的奶牛场和养牛户20个,对奶牛的年龄、品系、胎次、泌乳奶牛的健康情况、饲草、饲料、榨奶、饲养管理和选种选配等问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调查结果(1)养殖规模。目前奶牛养殖户主要以饲养5~10头奶牛的小养殖户为主,较大规模即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不是很多,但是较前2年有了较快的增长。近年来也涌现了一些养殖量在500头以上的较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如松北区大通集团杏林牧场、南岗区海顺集团奶牛场、香坊区综合牧场、道外区松花江奶牛场等。(2)饲…  相似文献   

15.
近期笔者去南宁部分奶牛场进行科研试验,发现部分临床兽医对酮病的认识不到位,治疗措施不当,为此做简要介绍,供同行参考。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多发性的营养代谢疾病之一,给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损失。我们在南宁某奶牛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89头泌乳奶牛,通过对尿中和乳中酮体采用酮粉法检测进行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0.63%;第1和第2个泌乳月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第3个及以上泌乳月;各胎次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以3~5胎最高;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日产奶量在30kg以下奶牛;养殖小区以及规模户饲养奶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病是高产母牛产犊后6周内最常发生的一种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病.以低血糖、酮血、酮尿、酮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运动失调等为特征。目前奶牛场酮病的发生率较高,对奶牛的影响较大。现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将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对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危害性进行阐述,结合牛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发病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建立适合于牛场奶牛亚临床型酮病防治的技术模型,该技术模型最终能和奶牛场的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达到对亚临床型酮病的提前预防和提前治疗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达到提高产奶量和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患病奶牛所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虽然不会导致奶牛的死亡,但是会出现乳酮水平上升、泌乳量和乳的质量严重下降、奶牛体重减轻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提高奶牛的淘汰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奶牛酮病的防治在奶牛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奶牛酮病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规模奶牛场和散养户共450头奶牛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奶牛场发病率为14.69%,而散养户发病率高达36.92%,其中规模奶牛场的瘫痪型、神经型及消化型酮病分别比散养户低7.16%(P0.05)、6.1%(P0.05)和8.96%(P0.05);秋季发病率比冬季、夏季和春季分别高3.34%(P0.05)、10.89%(P0.05)、13.78%(P0.05);受胎率健康组比酮病组高出50%,差异极显著(P0.01);4胎以上发病率高达47.22%,分别比1胎~4胎高出42.16%(P0.01)、32.13%(P0.01)、29.86%(P0.01)、10.75%(P0.05);泌乳量在31kg以上的奶牛其发病率高达47.76%,分别比泌乳量在21kg~30kg、11kg~20kg、10kg以下的发病率高12.31%(P0.05)、19.86%(P0.01)、25.36%(P0.01),患病前,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为17.32kg,而发病后泌乳量降低至7.89kg,差异极显著(P0.01);患病后,其乳成分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及乳干物质分别比患病前降低了1.07%、0.56%、0.73%及3.47%,差异显著(P0.05)。奶牛酮病发病具有一定规律性,可导致奶牛情期延迟、受胎率下降、淘汰率增大、泌乳性能下降及乳质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