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PEL TEEBAGRUS VACHELLIRI CHARDSON),又称江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二日龄瓦氏黄颡鱼体重可达300-600g,最大个体达1850g。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无鱼腥味和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我站经过6年在不同面积的池塘成鱼养殖,总结出一套成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黄颡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温27.0℃时,鄱阳湖颡鱼的耗氧率,164.75 mg/(kg·h),耗氧率随水温的降低、试验鱼个体的增大而下降.水温24.0℃时,鄱阳湖黄颡鱼的临界窒息点为O.31 mg/L.  相似文献   

3.
选择450尾瓦氏黄额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以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1.1%、35.5%、40.9%、46.5%、50_3%的5个试验日粮,研究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瓦氏黄额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2.9%~43.5%时,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较好.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eo(Richardson)]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h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李明锋等,2010)。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问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祁保霞,2009),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及补充鱿鱼膏和甜菜碱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然后采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0%、15%、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05±0.23)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当鱼粉的替代量达到30%时,黄颡鱼的增重率、摄食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3.9%、11.2%、21.1%和22.9%,饲料系数显著升高9.5%(P < 0.5)。试验二: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玉米蛋白粉替代30%鱼粉为负对照组,在负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鱿鱼膏、2%鱿鱼膏、0.5%甜菜碱和1%甜菜碱,配制成6组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以6种试验料投喂平均体重(100±0.15)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鱿鱼膏对摄食低鱼粉饲料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显著提升效果(P > 0.05),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后,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摄食率较负对照组显著提升33.9%和8.3%,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不同甜菜碱添加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而不会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当替代达到30%及以上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可以改善摄食和饲料利用。 [关键词] 黄颡鱼|玉米蛋白粉|鱼粉替代|鱿鱼膏|甜菜碱  相似文献   

6.
水温(28±1)℃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重为12.53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和初始平均体重为12.05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饥饿24 d,并分别在试验开始、第6、12、18和24 d测定鱼体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含量.结果显示,鱼体的上述指标在饥饿的第6 d显著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在第24 d又有显著下降.两种鱼类的蛋白质、脂肪和能量含量随干物质含量的下降而下降,其中瓦氏黄颡鱼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平均初始体重(31.84±0.0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箱内做为期56 d的摄食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不同叶酸、VB_(12)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制作9种叶酸和VB_(12)不同配比的饲料,其中叶酸水平为0.15%、0.30%、0.45%,VB_(12)水平为0.05%、0.10%、0.15%,以不添加叶酸和VB_(12)的饲料作为对照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叶酸、VB_(12)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当叶酸/VB_(12)水平为为0.45%/0.15%时,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且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黄颡鱼肌肉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叶酸、VB_(12)水平分别为0.45%、0.15%时,黄颡鱼肌肉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当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组织及血清中T-SOD、CAT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不仅对黄颡鱼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还对各组织和血清中T-SOD和CAT的生成和活性有较强的诱导能力,降低MDA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黄颡鱼饲料最适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万寿菊粉的不同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黄颡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1.00%、2.00%、3.00%、4.00%、5.00%、6.00%的万寿菊粉,记为Diet 1~Diet 7,其中Diet 1为对照组,Diet 2~Diet 7为试验组。经过56d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饲料中添加4.00%~6.00%水平的万寿菊粉时,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在Diet 7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饵料系数最低;肉质方面,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受万寿菊粉影响显著(P0.05),随饲料中万寿菊粉水平的增加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Diet 6组最低;抗氧化能力方面,万寿菊粉添加水平对机体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显著(P0.05)。当万寿菊粉添加水平为6.00%时,即Diet 7组,黄颡鱼肝脏、血清中SOD活性及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表明机体抗氧化功能最好。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4.00%~6.00%的万寿菊粉不仅能有效促进黄颡鱼生长性能、改善黄颡鱼肌肉的系水能力,还能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白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蛋白质(45%、40%、35%)、可消化能(14、13、12MJ/kg)和预混料为试验因素,按照L9(34)正交表,对9000尾平均初重为0.40g的黄颡鱼鱼苗进行30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鱼苗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鱼苗的最适蛋白质水平为45%,最适能量水平为14MJ/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法在室内对3种规格文蛤在不同温度、盐度下的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8~28℃)试验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3℃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值减小;两者之间的比值(原子数O∶N)在23℃时达到最大;文蛤的滤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3℃时到达最大,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其之减小。在盐度(13~33)试验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3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值减小;两者之间的比值(原子数O∶N)在23时达到最大。文蛤滤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盐度在23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升高其值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不同营养水平对黄颡鱼春片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配制9种试验饲料,以6g左右黄颡鱼900尾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进行68d饲养试验,对黄颡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9号饲料能量16.0083MJ/kg。蛋白质44.35%水平适宜于黄颡鱼的营养需要,黄颡鱼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MJ/kg)为35.4~36.5。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选取360尾初始体质量为(21.00±0.28)g黄颡鱼,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黄颡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3 690、13 670、23 720、33 705、43 683和53 650 IU/kg(实测值)的试验饲料,并依次记为A0~A5组。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A2~A5组黄颡鱼增重率显著高于A0和A1组(P0.05),A3~A5组黄颡鱼饲料系数显著低于A0~A2组(P0.05)。饲养试验结束时,A0和A1组黄颡鱼体色为淡黄色无黑色斑纹,A2组黄颡鱼体色为黄色无黑色斑纹,A3~A5组体色均正常。对黄颡鱼增重率与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并结合维生素A对黄颡鱼饲料系数和体色的影响,建议在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3 705~40 316 IU/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注射β-葡聚糖对瓦氏黄颡鱼血清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60.0±5.0)g的健康瓦氏黄颡鱼5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5、10、20、40mg/(kg体重)β-葡聚糖悬液100μL/尾.注射后第6d,取样制备血清,检测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注射后第7d,每组随机选取60尾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感染试验,计算48 h内的累计死亡率.结果显示,各组之间黄颡鱼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β-葡聚糖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组.注射β-葡聚糖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0mg/kg组最高.10、20和40 mg/kg注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β-葡聚糖可以降低黄颡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48 h时的累计死亡率,其中10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腹腔注射β-葡聚糖可以提高黄颡鱼血清免疫相关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讨饥饿胁迫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的血液组织、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进行饥饿胁迫试验50 d,测定其血液学指标、肝脏贮能物质的含量、肌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饥饿胁迫50 d时,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糖浓度、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0.74%、3.55%、8.89%、9.68%(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了9.09%(P<0.05)。肝脏中糖原和蛋白质含量都显著下降(P<0.05)。肌肉中粗灰分、总水分含量显著性增加了34.11%4、.85%(P<0.05),粗脂肪含量呈先急剧下降,后相对缓慢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先缓慢下降(P>0.05),而后呈急剧降低(P<0.05)。研究表明,饥饿胁迫时,血糖浓度显著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的运输O2和排出CO2功能降低,免疫抗病机能下降,白细胞数量增加。为了维持生理需要,瓦氏黄颡鱼幼鱼机体先动用肌肉中积累的脂肪后动用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5.
旨在了解北京市典型奶牛舍春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状况,为奶牛正常健康生产提供环境依据。试验分别测定了奶牛场泌乳牛舍不同时间段(8:00~9:30、10:00~11:30、14:00~15:30、16:00~17:30、18:00~19:30)不同位置(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5个时间段内,泌乳牛舍内的温度呈规律性变动,先升高后降低(P0.0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0.01),而且温热指数(THI)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小于达到热应激的指标(THI≥72);早上的风速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天的辐射热高于早上晚上,但差异不显著(P0.05);PM浓度在早晚相对较低(P0.05);氨气浓度在16:00~17:30和18:00~19:30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二氧化碳浓度在18:00~19:30这个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P0.01)。舍外风速极显著(P0.01)大于舍内,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舍外。牛舍内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三个不同位置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向阴面氨气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饲喂通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由此得出,北京市典型泌乳牛舍的春季温度、湿度较适合牛群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对奶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黄颡鱼商业配方中使用不同比例的菜粕替代面粉,观察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鱼体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3组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包括面粉组(面粉18%+菜粕0%,能蛋比38.80 kJ/g)、6%菜粕组(面粉12%+菜粕6%,能蛋比35.71 KJ/g)和10%菜粕组(面粉8%+菜粕10%,能蛋比34.99 kJ/g)。1500尾初始体重(40.07±0.23)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100尾,养殖投喂10周。结果显示:菜粕替代面粉后对黄颡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当菜粕替代面粉添加量由0%增加至10%时,饲料能蛋比逐渐降低,对黄颡鱼的终末体重、日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黄颡鱼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6%和10%菜粕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面粉组(P0.05),随着菜粕替代面粉比例的增加,日摄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饵料系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在膨化饲料工艺下,6%菜粕组可以优先作为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的配比方案,大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 98±0.03) 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250、500、1 000、2 000 mg/kg NCG的5种等氮等脂(42%粗蛋白质和7%脂肪)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应用氯化铵进行72 h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在250 mg/kg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0 mg/kg组相比,NCG添加量达到2 000 mg/kg时黄颡鱼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2) 500、1 000和2 00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黄颡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及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低,血清尿素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高。饲料中添加NCG对黄颡鱼肥满度,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黄颡鱼氨氮应激24、48、72 h的累积死亡率随饲料NCG添加量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250 mg/kg组累积死亡率达到最低。综上所述,饲料添加250 mg/kg NCG能够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氨氮应激能力,添加2 000 mg/kg NCG降低黄颡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和存活率。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计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NCG的适宜添加量为217.98 mg/kg。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虾青素不同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体色及抗氧化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 mg/kg的虾青素,制成5种饲料,分别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后,探讨虾青素对黄颡鱼生长、背部和腹部皮肤色度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kg组、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的黄颡鱼末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黄颡鱼背部及腹部皮肤的亮度、红度、黄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黄颡鱼背部及腹部皮肤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色及抗氧化相关指标,当饲料中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50~200 mg/kg时可有效提高黄颡鱼...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45.00%,粗脂肪7.00%),饲料中晶体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0.60%、0.90%、1.20%和1.5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58%、1.89%、2.15%、2.41%、2.67%和2.90%。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0 g左右的黄颡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58%组黄颡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赖氨酸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赖氨酸水平为2.41%时具有最大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以1.58%组最低,显著低于除2.1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脂肪含量以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均以2.41%组最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2.41%组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全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总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线性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2.61%(相当于饲料蛋白质的5.80%)。  相似文献   

20.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4种体质量丁桂幼鱼的呼吸及排泄规律,体质量分别为(4.31±0.44)、(14.81±0.58)、(41.40±1.56)和(81.28±1.60)g.结果表明:体质量对丁桂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丁桂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R0=0.583 2W-04235 (R2=0.956 3),RN=22.406W-0.3486(R2=0.933).O/N比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各体质量组差异不显著,不同规格丁桂幼鱼平均O/N比为21.20.说明在试验体质量范围内,丁桂幼鱼的代谢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在鱼种培育时应注意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