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用野生成熟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经注射催产激素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光唇鱼在乌江上游繁殖时间为5月,繁殖期水温为14~18℃。试验共催产雌性亲鱼41尾,成功产卵29尾,获卵37.9万粒。云南光唇鱼绝对怀卵量为10 965~14 389粒,平均13 069粒,相对怀卵量29~95粒/g,平均34.8粒/g。受精卵在水温(15.0±0.5)℃,经135~149h孵化出膜,获初孵鱼苗13.9万尾,初孵鱼苗全长8~11mm。选用水蚯蚓作混合营养期开口饵料,采用两步转食法转食,经30d培育,获1.5~2.3cm鱼苗9.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鱼苗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0.7%、62.1%、58.7%和66.9%。  相似文献   

3.
2015年3月,选择发育成熟且同亲缘的3龄雌红白锦鲤和2龄雄红白锦鲤,雌雄分开进行强化培育,在4月份选雌红白锦鲤10尾、雄红白锦鲤20尾进行人工催产作为A组;5月份选雌红白锦鲤10尾、雄红白锦鲤20尾进行人工催产作为B组;选取10尾雌红白锦鲤、20尾雄红白锦鲤不对其进行催产,不流水刺激,且雌雄分开,做第二年春季未产卵亲本为C组。于2015年8月,分别再对A组、B组、C组红白锦鲤进行再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红白锦鲤秋季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与春季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孵化率高于春季,且秋季绝对产卵量约为春季的1/2。红白锦鲤秋季繁殖具有可行性,可用于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中华倒刺鲃的生产性繁殖能力,加大开发应用力度,试验选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按照不同配比组成混合催产剂,对70尾2~5年龄中华倒刺鲃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混合催产剂注射效应时间在15~20 h之间,平均产卵率为79.68%,平均受精率为92.33%,平均孵化率为69.5%。结论:在水温为25℃条件下,使用DOM 8 mg+LRH-A 230μg+HCG 2000 IU配比的混合型催产剂效果更好,产卵率为100%,产卵量0.4万~0.5万粒/尾。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环道的利用率、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新技术,笔者于2012年5-6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养殖场鱼苗繁殖基地,利用孵化环道进行了4批次的泥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孵化环道中每立方米水体放10.2kg(787尾)亲鳅在微流水的网箱内产卵,并在环道中孵化,催产率为98%、受精率达96%;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50万粒,孵化率达98%;4批次共孵出鳅苗4250万尾。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四川裂腹鱼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贵州省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田坝桥基地进行了四川裂腹鱼的野生鱼驯养、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试验,驯养鱼池分普通微流水池和仿生态微流水池2种,人工繁殖试验中采用两次注射法对雌鱼进行催产。结果发现,野生鱼经50 d左右驯化可正常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大规格个体驯养成活率较低;人工养殖条件下繁殖时间较野生环境下晚约1个月,雌鱼绝对怀卵量较野生鱼稍大,平均为14 470粒/尾,受精率为73.25%,出苗率为61.6%;培育约100 d,幼鱼平均体长5.8 cm/尾,平均成活率为66.3%,经1.5年养殖,平均体重可达1 kg/尾。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仿生态池驯养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鱼池,四川裂腹鱼在人工微流水养殖条件下生长较缓。  相似文献   

7.
试验中共催产条斑星鲽雌亲鱼38尾,获产35尾,共采受精卵2 380 mL;共孵化仔鱼18.8万尾,孵化率达43.8%;完成变态13.9万尾,变态成活率74.5%;培育成5 cm以上苗种10.5万尾,苗种培养成活率75.5%.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是一种优良的经济鱼类,肉质肥嫩鲜美,草食,病害少,适应环境能力强,容易养殖,为群众所喜爱的一种优良配养品种。为了提高优质鱼的养殖比重,北京市万泉庄渔场根据群众需要,积极进行团头鲂人工繁殖,以解决团头鲂鱼苗之不足。今年他们共选用产卵、孵化的团头鲂亲鱼56组,雌雄配比为1比1,雌鱼平均体重2公斤,雄鱼1.5公斤,催产时雌鱼每公斤注射LRH-A(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80微克,雄鱼剂量减半,催产于5月27日下午5点30分进行,采用胸鳍基部注射,注  相似文献   

9.
长湖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面积140km^2。2010年5—12月,收集长湖黄颡鱼552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湖黄颡鱼1龄鱼平均体重为雌鱼22.0g、雄鱼20.2g,2龄鱼平均体重为雌鱼37.9g、雄鱼49.4g;长湖黄颡鱼1-4龄鱼的平均生长常数雌鱼为0.249、雄鱼为0.518,雄鱼的生长常数超过雌鱼的1倍多;各年龄段的生长率相比,以2龄鱼的生长率最高,雌鱼为19.7%、雄鱼为32.8%,黄颡鱼人工养殖宜用2a生长周期;长湖黄颡鱼2龄性成熟,绝对繁殖力为1729—12412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9—91粒住,繁殖力系数F=2.324L^2.871.研究表明长湖黄颡鱼生长速度优于鄱阳湖及洞庭湖黄颡鱼,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国家级湖北窑湾黄颡鱼良种场重要的种质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10.
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g体重20~40IU,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中华鲟人工催产繁殖,2004年11月b日在四川省宜宾市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长宁基地获得成功。10月29日至30日该所对中华鲟催产,31日排卵,产卵数十万粒。11月3日晚对20000多卵粒进行人工孵化,4日以来生出鱼苗6000多尾。人工催产中华鲟的成功,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成为中国和世界性的创举。这将为我国中华鲟的放流、繁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8~15日我们分组在安徽省六安市南湖水域进行太湖新银鱼(以下称银鱼)人工繁殖,共采捕成熟(V期)亲鱼1 275组,16批,采卵126.3万粒,平均每尾产卵991粒,留盆观察3 000粒,进行不同人工授精方法及雌雄鱼不同配组对银鱼受精率影响的研究,放网箱5万粒,其余121万粒投放城东湖.  相似文献   

13.
三、塘虱鱼的人工繁殖 1.雌雄鉴别 繁殖季节,雌鱼腹部宽广、膨大、柔软,生殖孔圆形、红肿、稍大,肛门不凹入;雄鱼体型较瘦小,粘液少而稍感粗糙,下腹部平坦,生殖孔狭小而稍长,肛门凹入,轻压腹部有微量白色精液流出。塘虱鱼繁殖期一般为4~9月,人工繁殖季节以5~6月为宜。 2.催产 选择成熟好的亲鱼,以1:1~2的雌雄配比,移入产卵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黄颡鱼人工催产的最佳用药量,试验采用2,3,4,5,6μg剂量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对1龄以上性成熟的黄颡鱼亲本进行催产,同时对黄颡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催产剂量为5μg时,受精率达到最大值,为(87±3)%。在水温(27±1)℃条件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黄颡鱼的胚胎发育时间总长为60. 15 h;从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及尾芽形成期,共计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4):37-38
通过对雌蛾翅采取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后,调查对交尾、产卵、体内残留卵及孵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蛾双翅正常区交尾、产卵、孵化情况最佳,体内残留卵量最少,交尾率、受精卵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0%、87.5%和86.9%,单蛾平均产卵数为256粒,产卵净度达80.0%。采用剪掉1/4双翅、1/4前翅、1/4后翅雌蛾和卷缩翅雌蛾进行制种,交尾率分别为66%、59%、56%和40%,单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43粒、140粒、134粒和141粒,受精卵率分别为49.7%、45.0%、46.2%和55.3%;同雌蛾双翅正常区相比交尾率、产卵量下降,体内残留卵量多、受精卵率低。  相似文献   

16.
斑驳尖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HCG +鲤鱼PG以及LRH -A +DOM对斑驳尖塘鳢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LRH -A +DOM组的催产效果 (75 % )要好于HCG +鲤鱼PG组 (5 0 % ) ;效应时间为 2 2~ 36h ,在水温 2 7~ 2 9℃时 ,受精卵孵化时间为 5 6~ 98h ;共获苗 34.8万尾 ,平均孵化率为 89%。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对其进行了饲养,并对各虫态的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卵的孵化率、各虫态的存活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的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为(4.65±0.04)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为(13.78±0.29)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的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为(8.65±0.03)d,初次产卵量为(1.94±0.06)粒,在15:00-18:00时间段的产卵量/小时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的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的孵化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本研究为脊胸露尾甲的生物学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鳝生态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黄鳝在自然环境中繁殖习性 ,并依据黄鳝的自然繁殖特性 ,于 2 0 0 2年用人工方法对亲鳝进行催熟催产 ,诱使雌、雄亲鳝在仿自然生态环境中自行进行交配繁殖 ,一次性获得黄鳝苗种 33 5万尾。克服了雌、雄黄鳝性腺发育难以同步 ,怀卵量低 ,人工授精率极低等因素 ,为开展黄鳝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流水养鱼池繁殖鲤鱼苗 ,可缩短鱼苗养殖周期 ,提高产量。一、种鱼选择 选择性腺成熟 ,体重 5 0 0克以上的种鱼 ,要求雌鱼腹部膨大柔软 ,肛门和生殖孔周围红肿、充血 ;雄鱼挤其腹部有白精液流出 ,而且肛门附近无红肿。二、雌雄搭配 选择雌雄种鱼后 ,以 1∶5~ 7的雌雄比例进行搭配 ,多放雄鲤鱼 ,能加速雌鲤鱼发情。三、吊水产卵 把雌雄种鱼放在鱼篓里吊在水中 ,并放置鱼巢 ,鱼背低于水面约 3厘米 ,用温差和微流水刺激 ,使其产卵。四、孵化须知 ①产卵池和孵化池水不要过肥 ,若水太肥易造成种鱼浮头、不产卵或孵卵粒因水体缺氧而孵不…  相似文献   

20.
第三讲 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长江两岸的繁殖点可就近在繁殖季节从江河天然产卵场及其邻近江段渔民捕获的个体中选购,对性腺发育成熟的进行催产;不能催产的个体(尾重在2.5公斤以上)进行池塘蓄养,微流水池每2~3平方米可蓄养1尾3~5公斤的亲鱼,伺机进行催产;远离长江的繁殖点大多是从人工饲养的商品鱼中选留后备亲鱼,这类亲鱼的致命弱点是近亲繁殖,子代性状退化,若能采用江河中成熟的异性亲鱼与之交配,问题就不会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