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家禽中常见传染病,主要危害幼鹅,病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经过,发病症状为腹泻、结膜炎和消瘦等,而青年鹅及成年鹅感染此病后多呈慢性型或隐性经过,成为鹅沙门氏菌病带菌者。这一类细菌经常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在公共卫生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鹅的副伤寒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细菌性疾病,多发病于雏鹅,二者混合感染,临床主要表现精神萎顿,离群,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小肠中后段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腊肠状,结膜炎,消瘦,共济失调等症状.下面就我市某养鹅户雏鹅小鹅瘟与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鹅副伤寒病的病原是沙门氏菌属细菌,其种类很多,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鹅和带菌鹅。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直接经卵传播;经被污染的蛋壳、孵化器、出雏器或育雏器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其他动物以及人均可传播该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感染,尤以3周龄以下的多发。辽宁省辽中县某养殖户于2010年2月25日引入2000只雏鹅饲养,因发生该病,雏鹅相继发病死亡,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40%。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
鹅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结膜炎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播,既可垂直感染,也可水平感染。多发生于10-30日龄雏鹅,成鹅发病较少且症状轻或呈隐性带菌者。雏鹅的抵抗力下降和气候突变都能诱发该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以上。大多数病例呈慢性经过且难以根治,极易造成其他免疫接种失败,常常给养鹅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沙门菌感染禽类可导致下痢、伤寒、副伤寒等症状,该菌还可导致人兽共患疾病,引起禽类发病之后,再通过污染食物而使人中毒,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鹅葡萄球菌病主要感染雏鹅,鹅感染后出现关节炎、败血病和脐炎等症状。随着养鹅业集约化快速发展,鹅感染葡萄球菌病例越来越多。1病例介绍安徽明光某养鹅户饲喂5 000只肉仔鹅,于25日龄时突然出现死亡病例,3、4 d死亡超过200只,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鹅的副伤寒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细菌性疾病,多发病于雏鹅,二者混合感染,临床主要表现精神萎顿,离群,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相似文献   

7.
目前 ,鹅的发病日趋复杂 ,其中尤以鹅的传染病危害较大 ,使养鹅户蒙受了不少的经济损失 ,为了让养鹅户对鹅的传染病有个总体认识 ,现将鹅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控制措施概述如下 :1 鹅主要传染病及其特点1 1 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环境卫生恶劣或某些病毒性疾病感染后易激发 ;可能有下痢、呼吸困难 ;母鹅腹部肿大 ,呈企鹅样、剖检见腹腔内充满蛋黄样物或干酪样物 ;容易从内脏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单纯大肠杆菌感染的早期 ,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对后期病例或有合并病毒感染时 ,治疗效果较差。1 2 副伤寒由沙门氏杆…  相似文献   

8.
鹅副伤寒病的发生及防治陈钦,陈银钦(四川内江市双才邓家坪农场641103)鹅副伤寒疾病,均系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所造成的急慢性传染病害,多发生在幼禽、幼鹅相当严重,地方性流传,死亡率特别高,其特征是下痢、结膜炎等症状。病原;鹅副伤寒主要是鼠沙...  相似文献   

9.
<正>禽副伤寒是养殖业常见的一种疫病,是由其他沙门氏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家禽均能感染,常发生于幼鸡、幼鸭等幼小家禽。发生后能造成大面积死亡,如果成年鸡发生后,会转为慢性或隐性感染。2012年,扶余市的几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出现了鸡大批死亡,经专家确诊为禽副伤寒,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有十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这种鼠沙门氏菌的生  相似文献   

10.
鸭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鹅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鹅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属引起的疾病总称。该病对雏鸭、雏鹅的危害较大,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表现为腹泻、肠炎、败血症等。成年水禽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1病原鸭鹅副伤寒的主要因素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该菌革兰阴性菌。菌体单个存在,无芽孢,能够运动。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分散、光滑、透明、隆起、形态不一,以圆形和多角形为主。在SS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主要危害幼鹅,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表现为腹泻、结膜炎和消瘦等症状,成年鹅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沙门氏菌病传播来源通常为带菌种蛋和孵化器、育雏器的污染.此外,鼠、蝇及人类等也是本病的传播媒介.饲养管理不当、鹅群密度过大、育雏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场地潮湿等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正>规模化生态养鹅综合性防疫措施,包括养鹅场的场址选择、鹅卫生管理、检疫制度、环境消毒、粪便无害化处理、死亡鹅尸体处理、水的消毒和预防接种等。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鹅很容易感染上疾病,特别是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小鹅瘟、副黏病毒病、禽流感、副伤寒和禽支原体病等,能通过水平传播,其中有些还能通过带菌、带毒的种蛋垂直传播。所以,加强鹅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禽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杆菌等沙门氏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侵害幼禽,可造成幼禽死亡,同时可使家禽受精率、产蛋率、孵化率下降,禽副伤寒是家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常呈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家禽都易感染。被感染的鸡多在14日龄发病,其死亡率为10%一20%,严重者可达80%。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当其抵抗力下降时也会发生死亡,这种隐性感染鸡会向外界排毒,是重要的传染源。雏鸭和雏鹅也能感染本病,10日龄雏鸭发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正>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可使禽类出现败血症、肉芽肿、气囊炎等,鸡、鸭、鹅、鸽子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威胁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禽类各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出现白痢、禽伤寒、副伤寒等。雏鸽感染可致大量死亡,产蛋  相似文献   

15.
<正>现阶段,我国鹅养殖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具体养殖过程中,鹅病发生几率较高,日渐成为鹅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威胁鹅健康生长的疾病大约二十几种,主要包括小鹅瘟、大肠杆菌病、圆禽霍乱和副伤寒等。因此养殖户必须结合养殖实际情况,明确鹅病种类及发病原因,以此更好地预防鹅病,降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1鹅病流行现状现阶段,我国鹅病种类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是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中,在空气中稳定。此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禽霍乱、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感染、鸡白痢、鸡副伤寒,以及鸡的卡氏白细胞虫病,特别是治疗和预防急慢性鸡、鸭、鹅等的出败和副伤寒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一、请介绍一下猫副伤寒.答: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发的人兽共患病.猫副伤寒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幼小猫呈败血症经过,成猫多为隐性感染.迄今,世界上已发现2200个以上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我国已发现有200个以上血清型,其中有15个菌型是我国沙门氏菌的常见血清型.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不形成芽胞,多数为周鞭毛的卵圆形小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特征 (1)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带菌母猫是同窝仔猫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幼  相似文献   

18.
能引起家禽发生副伤寒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的细菌,种类很多,已超过1000种。对人类及很多动物均能致病,其中常见的且危害较大的细菌达30多种。随着养鸡效益的提高,本地养鸡数量渐多,禽副伤寒感染病例更是常见。近期,广西环江县长美乡关安村一家庭养殖场,出现类似禽副伤寒感染病例,笔者前往诊治,根据其典型症状、剖检病变、流行病学等,参照实验室诊断——送3只活病鹅和2只病鸡到河池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剖解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禽副伤寒,现将就诊及要点详细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感染广泛见于火鸡、鸡、鸽与鸭,但少见于鹅。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起雏鹅副伤寒急性暴发,报告如下。某养鹅户共养雏鹅500只,分两批购入:1986年4月20日购入1—2日龄雏鹅300只;5月10日又购入同样日龄雏鹅200只,饲养在同一院舍和水池内。5月20日第二批雏鹅首先发病,三日后第一批雏鹅也相继发病。症状: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呆立或卧地,驱赶后走动几步又卧下。卧地后头、翅下垂,闭跟,羽毛蓬松。下水后,浮在水面上,缩颈、闭眼,不愿游动。  相似文献   

20.
郑涛 《现代畜牧科技》2019,(6):125-125,127
鸭副伤寒是由带鞭毛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各种家禽都有感染,主要发生于雏鸭等幼龄家禽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可造成鸭群大规模死亡。青年鸭及成年鸭感染该菌后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从而成为带菌鸭。不仅各种家禽均易感,而且人也能感染,目前其污染的家禽和相关制品已成为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和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来源之一。防治鸭副伤寒需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并采取可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