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在三峡库区引种栽培要选择秋眠级数≥5的品种,地块主要选择排水良好、pH值≥5.5的坡耕地;夏季的田间管理要注意霜霉病、花叶病;结合齐地面和留茬收割对于苜蓿的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生产中由于留茬高度不当造成苜蓿再生干草产量、品质及翌年返青率较低的问题,试验选择"金皇后"紫花苜蓿,测定分析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对苜蓿再生干草产量、品质及翌年返青率的影响,以确定最适留茬高度。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呈降低趋势;留茬≥8~11 cm时,苜蓿再生干草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较高,分别为20.79%、147.24%,其次为留茬≥5~8 cm,两者间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差异不显著(P0.05);留茬≥8~11 cm时,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含量为89.41 mg/g,翌年返青率为79.8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说明凌海地区第一、二、三茬苜蓿以留茬高度≥5~8 cm为宜,但第四茬苜蓿应留茬≥8~11 cm。  相似文献   

3.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苜蓿的种植成本低于粮食作物,易管理,而且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效益是种粮的2~4倍,即可直接用于畜牧业生产,又可作为商品草出售,同时还有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洛阳市按照以畜定草、草畜结合的办法,经过3年多来在高水肥地、丘陵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在苜蓿高产栽培及管理上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苜蓿的栽培要点1.1充分做好苜蓿备播1.1.1选择地块要根据苜蓿的特性选择地块。苜蓿主根发达,入土深2~6米,但耐涝能力差。因此,要选择地势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饲料植物是方向之一,而发展饲料植物应首推苜蓿。苜蓿的产业化发展要有适应性好的苜蓿品种作保证,苜蓿抗逆性的研究对苜蓿品种的选择和布局都至关重要。我国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饲料植物是方向之一,而发展饲料植物应首推苜蓿。苜蓿产业化发展要有适应性好的苜蓿品种做保证,苜蓿抗逆性的研究对苜蓿品种的选择和布局都至关重要。我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苜蓿产业化面临问题之一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土资源。选择耐盐碱的苜蓿品种进行土地改良,既创造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目前对苜蓿耐盐性的研究较少。在盐碱地中,苜蓿首先遇到的是在盐碱条件下种子萌发的问题。本试验力图通过种子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饲料植物是其方向之一,而发展饲料植物应首推苜蓿。苜蓿产业化发展要有适应性好的苜蓿品种作保证,苜蓿抗逆性的研究对苜蓿品种的选择和布局都至关重要。我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苜蓿产业化面临问题之一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土资源。选择耐盐碱的苜蓿品种进行土地改良,既创造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目前对苜蓿耐盐性的研究较少。在盐碱地中,苜蓿首先遇到的是在盐碱条件下种子萌发的问题。本试验力图通过种子处理试验,探索出能提高苜蓿耐盐性的处理方法,筛选出常用耐盐苜蓿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比较不同品种、刈割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总皂苷含量变化及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后总皂苷变化的程度,采用比色法对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总皂苷含量范围为0.69%~0.98%。不同刈割时期苜蓿青贮间的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第2茬不同生育期比第1茬相应时期皂苷含量都有增加趋势,不同生育期以现蕾期含量最高,苜蓿皂苷含量最高的时期比最低时期要多51.72%。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以对照组含量最小为0.65%,蔗糖和绿汁发酵液处理的苜蓿青贮皂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鲜样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07%,与苜蓿青贮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青贮总皂苷含量较青贮前明显降低。选择‘先驱者’、‘首领’2个苜蓿品种,在第1茬初花期、第2茬结荚期进行刈割,以蔗糖和绿汁发酵液作为添加剂制作青贮,可以有效降低总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8.
<正>要根据不同的养鹅特点选择不同的牧草品种。牧养鹅的牧草品种:应选择高低适宜鹅采食、适口性好、耐践踏的品种,主要有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鸡脚草、冬牧70黑麦、苦卖菜、苏丹草等季节性品种。  相似文献   

9.
互动     
《甘肃畜牧兽医》2015,45(4):77-79
<正>问网友咨询:现在要种苜蓿了,听说种苜蓿还要接菌,请问新种的苜蓿怎么接菌?答草原技术专家程文定:苜蓿能与根瘤菌共同固氮,但是苜蓿根瘤形成与土壤的根瘤菌数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垦土地上首次种植苜蓿,或在同一地块上再次种植同一种苜蓿或者在过分干旱而酸度又高的地块上种植苜蓿,都要通过接种根瘤菌增加根瘤数量,以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根瘤能固定大气和土壤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日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可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和剖面变化特征,试验采用样点定位、季节动态监测的方法,对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10 cm土层紫花苜蓿种子田和紫花苜蓿生产田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W"型变化趋势,最大值均在7月下旬出现,分别为27.30%和23.79%;≥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各月份差异不大。0~10 cm土层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土壤容重随着月份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之后又降低的趋势,总体表现为苜蓿种子田苜蓿生产田;≥10~20 cm和≥20~30 cm土层变化比较平稳。苜蓿种子田和苜蓿生产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在垂直方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一般都认为苜蓿的饲料价值显著优于其它牧草。第一年种植苜蓿时需施氮肥40—50公斤/公顷,以后则不必再施氮肥。而种植鸭茅每年要施氮肥120—200公斤,种植猫尾草要施100—128公斤。从经济性和节省能源的角度看,种植苜蓿为最好。而且苜蓿比红  相似文献   

12.
<正> 收获措施收获时间苜蓿的收获时间应在品质、产量和株丛寿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确保获得最大收益。春季是苜蓿品质和产量最高的时期,但在春季苜蓿的品质变化迅速。因而刈割时间要短,要保证在3~4天的时间内收获完毕,延迟收获时间将会导致苜蓿品质的下降。在夏季,苜蓿的品质变化缓慢,因而每次收割可在7~10天内完成。一天的不同时间也会影响苜蓿的品质,在每天的下午刈割苜蓿的品  相似文献   

13.
林强 《畜牧市场》2003,(9):22-22,21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草和西部大开发,有力地促进了苜蓿产业化的进程,更为苜蓿草产品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然而,要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选择高产、优质、高持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优良苜蓿品种是十分关键的,即根据生产利用目的和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生产性能高、饲草品质好,抗逆性和再生性强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4-2006年对陇东地区的半干旱区(环县)和半湿润区(宁县和西峰)1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干草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增加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平均气温,而日照时间和≥0 ℃积温能满足紫花苜蓿生长需求.同时,引进品种在半湿润区以两年生最佳,第3年产量开始下降.在半干旱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产量逐年增加.分析得出,适宜宁县种植的品种有:甘农1号、新疆苜蓿、苜蓿王、皇冠、金皇后、大富豪、三得利、牧歌401、巨人201、赛特;适宜西峰种植的品种有:巨人201、金皇后、甘农1号、苜蓿王、新疆苜蓿、赛特、三得利、牧歌401、皇冠、阿尔冈金;适宜环县种植的品种有:牧歌401、金皇后、三得利、皇冠、阿尔冈金、新疆苜蓿、甘农1号、苜蓿王、大富豪、赛特.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中壤和重壤土上生产苜蓿是最经济的,因为降雨量能充分满足苜蓿的需水量(56到83毫米/公顷·吨)。不过,苜蓿在灌溉的轻壤土上也能繁茂生长。为了提高苜蓿产量,增加草丛持久性,钾是必需的。钾肥可降低缺水对苜蓿产量的不利影响。但是,施钾量和灌水量对抗病耐寒的苜蓿品种的产量和持久性的相互影响尚无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同时评价灌溉、钾肥、收获制度和品种选择对苜蓿产量、牧草品质和草丛和持久性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9,28(4):168-191
记载我国清代苜蓿的史料资源丰富。本研究采用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以记载清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查清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苜蓿是清代重要的作物或饲草,在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乃至陕川鄂毗邻地区均有苜蓿种植,据不完全考证,清代有21个省的176个县(州、府、地区等)种植苜蓿。苜蓿的考证亦受到清代学者的重视,雍正《畿辅通志》曰:"藤蔓菀,叶丛生,紫花,荚实。"徐松曰:苜蓿"今中国有之,惟西域紫花为异"。在清代亦有学者对苜蓿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清代苜蓿的植物学与生长特性研究也比较突出,程瑶田和吴其濬开展了苜蓿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同时程瑶田还对苜蓿生长特性、物候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苜蓿的治碱改土和固氮肥田等生态特性在清代被广泛利用,并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中,苜蓿的饲蔬两用性和本草性得到广泛利用,特别是在灾荒年里,苜蓿的食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罗振玉提倡在僻远地区种苜蓿等绿肥作物以肥田,并建议引进国外苜蓿良种;为了保护苜蓿,陕西有些县村都制定了苜蓿保护条例;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有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苜蓿适宜土壤的选择,利用苜蓿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将苜蓿种植在了碱地、沙地、石地、淤地、虫地、草地和阴地等上;认识到了苜蓿种子的硬实性,并在播种前进行处理,掌握了苜蓿的适宜播种时间,并制定了苜蓿刈割制度,规范了苜蓿干草调制方法,强调苜蓿地的冬春季管理,在清代有了比较清晰系统的苜蓿农事月龄。  相似文献   

17.
孙文君  唐敏  任健  许喆  姜娜  马向丽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18,26(5):1190-1197
以8份云南苜蓿资源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 μmol·L-1)铝处理对苜蓿幼苗的植株生长及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苜蓿根系活力抑制作用较大,且促进了丙二醛在根尖的积累,破坏膜系统的通透性;由于在逆境中苜蓿自身调节机制作用缓解铝毒害,当胁迫处理浓度≥200 μmol·L-1时,根系活力下降及丙二醛积累变化趋势较为平缓。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苜蓿根尖受胁迫影响随之增大,氧化酶活性呈逐级递减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8份供试苜蓿材料耐铝性进行评价,可将供试材料分为耐铝型、中等耐铝型和敏感型三种,综合分析认为紫花苜蓿(No.12)在不同浓度铝胁迫处理下耐铝性表现均较好,可在南方酸性富铝化土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苜蓿干草调制期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成杰  周禾  汪诗平 《草地学报》2004,12(4):281-284
针对北京地区苜蓿产业化有关配套技术的需求,以3年生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苜蓿收获期气候的适宜性.结果表明:逐日降水量保证率对指导苜蓿收获期的选择是行之有效的;北京地区降雨多集中在7、8月,第1茬苜蓿干草调制应在5月10日左右进行,以确保第2茬干草调制在7月前完成,第3茬干草调制可拖延到8月下旬进行;并根据当地具体气象信息实施小范围分批作业,防止拖延时间太长,影响第茬苜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8):155-174
由于最早记载苜蓿的典籍没有明示其是紫花还是黄花,导致对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认识上存在分歧,目前大致有5种观点:一是古代苜蓿专指紫花苜蓿;二是南苜蓿;三是紫苜蓿与南苜蓿的合称;四是黄花苜蓿;五是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通过收集整理记载苜蓿植物生物学的典籍,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证苜蓿物种。研究表明,汉代从大宛国传入我国的苜蓿与紫花苜蓿的起源地相一致,并且唐代韩鄂《四时纂要》明确记载了苜蓿开紫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与我国汉代苜蓿最初引种地相一致,在之后也有不少典籍同样记述了苜蓿开紫花,乃至苜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我国汉代引入的苜蓿应该是开紫花的苜蓿,即紫花苜蓿。宋梅尧臣和明李时珍记述的开黄花的苜蓿,至少说明在宋代和明代开黄花的苜蓿就在我国存在和被利用。据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在古代我国有3种苜蓿被利用,即紫花苜蓿、南苜蓿和黄花苜蓿。  相似文献   

20.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陶雅 《草业学报》2018,27(10):204-214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