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是各种海洋动物普通的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国内卫生防疫站将该菌列为检疫对象,因此我们在进口海蟹检疫时加强了对该菌的检验.1998年9月我局从越南进口海蟹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副溶血弧菌最早是由FUJINO等~([1])在1950年从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成功分离得到的一种菌。该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隶属于弧菌科中的弧菌属,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副溶血弧菌已经成为海水鱼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李清禄等~([2])从1997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检测,以防止该菌对食品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本文全面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12):116-119
全球食源性疾病案例呈现逐步上升的严重趋势,而作为沿海地区的首要食物中毒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已经成为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之首。本文主要就副溶血弧菌常见的毒力因子的分布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对制定该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解决方案并有效控制该病原菌的传播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aem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嗜盐菌,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通过对四种不同海产品的检测,发现该菌检出率很高,其中,海虾中的检出率高达90%,海产鱼为70%,贝类为60%,海蟹为40%,平均检出率为65%,动物试验证实,该菌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雏鸡汤卜逊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6年Scott首次从人的食物中毒食品中分离到汤卜逊沙门氏菌(Salmonella thompson),1939—1940年又从猪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该菌。Edwards和Bruner(1943)从禽分离到汤卜逊沙门氏菌。值得注意的是,自1945年Gordon和Buxton多次从暴发的雏鸡病中分离到本菌之后,有关该菌的报道逐渐增多,开始引起人们重视汤卜逊沙门氏菌在人类食物中毒与鸡病流行中  相似文献   

7.
几起食物中毒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9月期间,我市共发生7起食物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县,近千人。患者食用食物后4-6小时出现腹痛、腹泻症状,严重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康复,无一人死亡。经调查造成这几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患者食用了海鲜或凉菜所引起的。经卫生部门检验,这些海鲜和凉菜中均含有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是这几起食物中毒的元凶。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弧菌是存在于海洋水体及海洋生物的致病菌,同时也是引发人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的致病因子是溶血素,其中耐热性溶血素被认为是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本文就副溶血弧菌耐热性直接溶血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养殖环境中分离到22株细菌,以副溶血弧菌为病原指示菌,点种法筛选到1株弧菌颉颃菌A4;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及灿烂弧菌均具有较好的颉颃作用。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发现,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 d后可显著减少水体中的弧菌数量(P<0.05),改善对虾生长状态。该菌株可作为益生菌开发成微生态制剂,用于对虾养殖中弧菌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副溶血弧菌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从查干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A201805S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得结果于NCBI上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硫化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上为绿色菌落,革兰染色呈红色,两端钝圆,为革兰阴性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副溶血弧菌特性相一致;分离菌与副溶血弧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结果表明,本试验首次从内陆苏打盐碱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为淡水水体副溶血弧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离副溶血弧菌及其噬菌体,并对分离到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并进行特异性PCR鉴定。以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的分离,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并对噬菌体进行裂解谱、最适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对温度、pH值、紫外线及氯仿的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噬菌体v B_VpS_PG08为长尾噬菌体,对22株副溶血弧菌的裂解率为32%;当最佳MOI是0.01时,噬菌体的效价可以达到2.2×10~9PFU/m L。该噬菌体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30 min,暴发量为55;v B_VpS_PG08高温耐受性较弱,p H值稳定性较强,在p H值3~12环境中仍有活性。噬菌体v B_VpS_PG08对紫外线照射敏感,对氯仿不敏感。表明噬菌体v B_VpS_PG08作为一株烈性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广泛的裂解作用。本试验将为临床副溶血弧菌的噬菌体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6):957-960
为确定引起母貉死胎、流产的病原,采集流产仔貉脏器,流产母貉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培养、形态观察、致病性试验确定分离菌株为致病菌。并采用ATB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鉴定该菌为犬链球菌(S.canis)。该菌的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与S.canis同源性达94.5%~99.3%。溶血活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磷霉素、头孢他啶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由乳酶生分离的活菌株在羊血或兔血平板上有较明显的溶血环,这不符合兽药规范(1978)中乳酶生生产菌种应无溶血现象的规定。经对乳酶生生产菌种进行溶血、毒性及生理生化试验后,确定该菌属于可溶血的类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既有α溶血环、也有β溶血环。用培养物给小白鼠灌胃,小白鼠中毒死亡。该菌的滤过液给小白鼠进行腹腔和静脉注射亦可引起死亡。证明该菌尚可产生外毒素。因此能否继续用该菌种生产乳酶生,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又称为副溶血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常见的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2012年8月,通辽某酒店引进4只海豹食用了遭该菌污染的食物,引发食物中毒,导致心脏衰竭死亡,经本院诊断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该酒店引进4只海豹用作观赏,每天以鱼虾为食物。2012年8月,4只海豹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腹部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采用tlh和toxR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检测,扩增出450 bp和368 bp目的片段。结果表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仅副溶血弧菌可同时扩增出2种基因片段,4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该双重PCR检测方法最低能检测1.660 7×103cfu/mL菌体浓度的副溶血弧菌。说明试验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方法简单、用时短,可用于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及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毒力调控基因toxRS和看家基因gyrB、recA作为靶基因,对浙江沿海地区40株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与8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toxRS的多态性位点比例(10.2%)虽低于gyrB(12.0%)与recA(25.4%),但与gyrB均可分辨出最多的序列型(38),具有最强的分辨力(0.986)。3个基因串联后可分出44个序列型,分辨力达0.994。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各地的海产品分离株分布于A群、B群,而临床分离株则主要集中于A群;C群仅包括1个临床分离株。其中临床分离株C2、C5、C7与海产品分离株F24属于同一个序列型,由此可推测该序列型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广泛并可引起人发生胃肠炎等。因而副溶血弧菌所引起的对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Salmonella)归属于肠杆菌科的沙门菌属,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此菌血清型众多,不仅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仔猪副伤寒、马流产等疾病,而且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菌引起的中毒病例占首位或第2位。沙门菌与大肠杆菌、志贺杆菌、单增李斯特菌一起在2002年被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18.
家禽的传染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养禽业中存在的最大危害,也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沙门菌是革兰阴性、细胞内寄生的一种肠道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但能引起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发生急性、慢性或隐性感染,发生急性败血症、胃肠炎,而且还能通过污染食物导致人的食物中毒,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肠炎沙门菌最为常见,是禽副伤寒的主要病原体,人和禽中分离率高,主要引起畜禽的胃肠炎及人类肠炎和食物中毒,已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沙门菌食物中毒源。人类的沙门菌感染和食物中毒常常来源于家禽和禽产品,因此禽副伤寒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和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b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为了便于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中微生物检测及医院感染监控,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分型与诊断方法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型率和分辨率佳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表型分型技术,在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与检测方法上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tlh基因病原副溶血弧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试验以副溶血弧菌特异性tlh基因为分子靶标设计引物,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建立病原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特异性检测仅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可扩增出阶梯状条带,且反应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后呈现明显的绿色阳性反应;而鳗弧菌、河口弧菌、美人鱼弧菌、霍乱弧菌、哈氏弧菌、鱼肠道弧菌这6种对照病原菌均未出现任何扩增条带,且反应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后呈现橙色阴性反应;灵敏度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为42 cfu/mL;对人工染菌的9种水产品检测均可获得阳性扩增结果;该方法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结果分析仅需1 h左右,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不需昂贵仪器。说明该方法可用于针对副溶血弧菌的进出口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检测及由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