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从上海某羊养殖场获得了一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CMG47。为了确定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多重PCR对该菌株进行谱系和血清型分析,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其分子分型。采用PCR方法对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体外观察和荧光定量PCR对菌株溶脂溶血特性进行分析。将菌株通过腹腔注射ICR小鼠和静脉注射斑马鱼,测定其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谱系Ⅰ,1/2b血清型;序列分型为ST619;携带prfA、inlA、inlB、plcA、plcB、mpl、actA、hly等主要毒力因子;体外无明显溶脂活性,溶血活性较弱;小鼠和斑马鱼试验均显示,该分离株属于强毒株,与强毒参考株EGDe的毒力相当(P0.05)。该分离株的谱系/血清型为引起李斯特菌病的主要型别,拥有整套主要毒力因子,为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本研究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特征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建立健全李斯特菌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辛永萍  单颖  夏叶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5):1101-1109
从上海某羊养殖场获得了一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CMG47。为了确定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多重PCR对该菌株进行谱系和血清型分析,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其分子分型。采用PCR方法对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体外观察和荧光定量PCR对菌株溶脂溶血特性进行分析。将菌株通过腹腔注射ICR小鼠和静脉注射斑马鱼,测定其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谱系Ⅰ,1/2b血清型;序列分型为ST619;携带prfAinlAinlBplcAplcBmplactAhly等主要毒力因子;体外无明显溶脂活性,溶血活性较弱;小鼠和斑马鱼试验均显示,该分离株属于强毒株,与强毒参考株EGDe的毒力相当(P>0.05)。该分离株的谱系/血清型为引起李斯特菌病的主要型别,拥有整套主要毒力因子,为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本研究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特征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建立健全李斯特菌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分离自新疆北疆绵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本研究采用多重PCR方法,鉴定来自病发地区部分羊场的发病绵羊、健康绵羊、羊舍环境和乌鸦粪分离的30株李斯特氏菌分离株的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株血清型。结果为4株发病绵羊株有3株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型为1/2a或4b,1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株健康绵羊株血清型为1/2a;其余来自羊舍水源的3株、乌鸦粪的2株及健康绵羊16株为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表明来自发病绵羊、健康绵羊及参考菌株LM血清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8株来自新疆发病绵羊和健康绵羊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本实验对8株LM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力检测、多重PCR谱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InlA基因的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绵羊与临床发病绵羊中分离的LM分离株对小鼠具有相同的致病性;除1株临床分离株为血清型4b和谱系Ⅰ外,其余7株均为血清型1/2a和谱系Ⅱ;5株健康绵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InlA的PCR-RFLP复合基因型均为E型,而3株临床发病绵羊中的分离株为C型或B型。两种不同来源LM在小鼠致病性血清型及谱系上具有一致性及相关性,但其毒力基因InlA存在多样性。初步揭示健康绵羊携带的LM可以经内源性感染而发生李氏杆菌病,表明内源性感染是造成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的一种传染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氏菌属特异单抗试剂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单核细胞增生症李斯特氏菌制备免疫原,应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试验筛选,得到6株分泌特异性单抗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11、B18、B5、B6、D2、C5。单抗与标准菌株反应结果显示,C11、B18、B5三株单抗能与全部24株李斯特氏菌发生反应,所试菌株中包括L.M.14株,以及无害李斯特氏菌、伊凡诺夫李斯特氏菌、西里杰氏李斯特氏菌、威斯福尔氏李斯特氏菌和格氏李斯特氏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国牛支原体的流行趋势,本试验应用已经建立的牛支原体分型方法,将中国的15株牛支原体进行MLST分型,同时结合数据库中已有的11株中国株的ST型,分析牛支原体中国株的种群结构及进化关系。分型结果显示,15株分离株均获得一样的等位基因号及ST型;共计26株中国株分属于3个ST型,即R-ST10(16/26),RST33(9/26),R-ST34(1/26),而且彼此之间只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10型和33型之间的差异是rpoD基因,33型和34型之间的差异是danA基因;说明目前牛支原体中国株的种群结构相对单一,流行菌株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常规送检食物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现况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对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个师常规送检的727份食品应用国标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从727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24株细菌,经革兰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3.3%,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达17.77%,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4.95%。药敏试验表明, 24株单增李斯特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大部分菌株对亚胺培南、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表明送检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食源性分离菌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乳业》2011,(4):42-42
美国SEOKAHEO等人用13种血清型单增李斯特全菌混合物免疫小鼠,制备出2株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这2株抗体对除4c、4e外的11种血清型单增李斯特活菌和热致死单增李斯特菌均有高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20份奶牛鼻拭子,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培养和PCR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率1.88%,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防控及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度特异的李斯特菌单抗试剂的研制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制备免疫原,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单核细胞2增生李斯特菌,无害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是LJ10A,LM11和LB5,而与其余种的李斯特菌和属外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