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骆驼科的3属6种动物,双峰驼、美洲驼、羊驼、原驼和骆马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饮食习性、行为学、生殖特性及生存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人们在研究骆驼科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骆驼科的3属6种动物,双峰驼、美洲驼、羊驼、原驼和骆马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饮食习性、行为学、生殖特性及生存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人们在研究骆驼科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分别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基因差异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结构特征,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水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论文阐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在水产科学中的最新进展,并为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骆驼科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双峰驼和单峰驼以外,还有无峰驼、羊驼、美洲驼和骆马,后者都产于美洲,所以有人统称它们为美洲骆驼。为了摸清美洲骆驼的基本情况,美国动物生态学家威廉L·富兰克林于1968年至1988年到它们的主要栖息地进行长达20年的实地考察。据统计,今天南美洲大约有750万头骆驼科动物。其中90%生活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地。就种类而言,南美洲共  相似文献   

5.
全转录组学是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一种RNA功能研究方法,以其系统、精准、直观的技术优势被医药学、水产学、生物学、畜牧学等广大领域应用。本文介绍了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常用的研究策略和数据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全转录组技术在我国常见的肉用动物猪、家禽、反刍动物脂肪沉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控制脂肪生成的分子机制,为探究家养动物脂肪代谢提供新见解,并对全转录组学现状提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RNA测序(RNA-seq)作为新一代的测序技术,为全转录组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最近几年,转录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方面,RNA-Seq作为一种新的高效、快捷的转录组研究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对转录组的认识。同样,在对家禽的研究中,RNA-seq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家禽在生长发育、繁殖性状、家禽遗传多样性及适应性研究及家禽疾病相关基因筛选方面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在综述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录组学技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现阶段转录组学在家禽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家禽转录组学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骆驼科均属偶蹄目(双趾蹄),骆驼亚目(脚有肉垫),骆驼科。骆驼科内有多种类型和品种,欧洲骆驼属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美洲羊驼属有三种,而小羊驼属只有—种,这可能是适应了各种环境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转录组学技术和其在水貂上的研究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转录组学技术中,主要包含两大技术:杂交技术与测序技术,这两类技术都广泛运用到各种生物体中,其中包括鱼、羊、水貂等。转录组学技术在鱼上的研究广泛且透彻,但在水貂上的研究并不多。文中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各种动物对转录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兴起的生物学的新分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疾病诊断、药物开发、营养科学和动植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中,现在也逐步地应用于寄生虫学研究领域。寄生虫是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把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寄生虫学研究领域,这将为探究寄生虫与宿主互作及寄生虫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当前生物学研究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转录组学的研究更是占据了很大区域。本文针对Illumnina测序对转录组测序的应用前景、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Pacbio测序原理进行剖析,对Nanopore公司开发的MinlON四代测序进行展望,阐述整个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锥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由锥虫引发的主要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之一。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骆驼、马、牛等家畜的伊氏锥虫病。骆驼锥虫病可造成骆驼日渐消瘦、心肌衰竭甚至死亡,随着疾病的蔓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常使用苏拉明、贝尼尔、安锥赛等药物可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有效防治骆驼锥虫病,从骆驼锥虫病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此外,对骆驼锥虫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骆驼锥虫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马鼻狂蝇蛆感染蒙古马的免疫学机制,在呼和浩特市屠宰场采集感染马鼻狂蝇蝇蛆的4头蒙古马的咽部和扁桃体组织,同时收集2头健康蒙古马作为对照组,制作常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对咽部和扁桃体组织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20^+)、巨噬细胞(CD68^+)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咽部黏膜的黏膜下层有虫卵肉芽肿形成,咽部黏膜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咽部组织内CD3^+细胞显著上升(P<0. 05),CD20^+、CD68^+细胞极显著上升(P<0. 01);感染组扁桃体内的CD20^+细胞显著上升(P <0. 05),CD3^+、CD68^+细胞极显著上升(P<0. 01)。结果表明:感染马鼻狂蝇蛆后蒙古马出现了Ⅰ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T、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表明机体获得性免疫反应发挥了作用,并可能产生了针对马鼻狂蝇蝇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3.
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4000对给药前后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性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8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584个上调基因和267个下调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有458、418和367个基因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173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75条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在核糖体合成、细胞凋亡、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本试验初步筛选了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索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分子机制、筛选对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标记及耐药性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4.
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通过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设置试验,对禁牧区和放牧区5cm、10cm、15cm、30cm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和降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分析表明:放牧会导致草原地上生物量减少,植被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减弱,降雨转化率降低;放牧会破坏0~15cm层植被根系,根系吸水能力减弱,上层土壤水分向下运移,从而放牧区0~15cm层含水量小于禁牧区,30cm层却大于禁牧区;禁牧区与放牧区5cm、10cm和15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相似,单次或累积降雨量大于10mm时,土壤含水量即有显著增加,但会因干旱间隔(两次降雨事件之间无降雨日数)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禁牧区含水量更加敏感,增加幅度较大;禁牧区30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有滞后现象,单次降雨量大于30mm或累积降雨量大于20mm且干旱间隔时间≤3d时,才有显著增加,放牧区30cm层只在干旱间隔较短(≤2d)的连续大降雨后有明显波动;禁牧区0~30cm层土壤水分的增加都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放牧区0~15cm层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0~10cm层与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阿拉善双峰驼上皮细胞钠通道的作用特点,试验采用深圳华大公司提供的ENaCα亚基基因片段序列设计PCR引物,提取阿拉善双峰驼肾皮质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获得双峰驼ENaCα亚基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9-T-ENaCα,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分析;采集双峰驼肾皮质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到P3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醛固酮(aldostero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ENaCα亚基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ENaCα对两种激素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2.2kb的特异性条带,SmaⅠ和PstⅠ双酶切得到2.2和2.7kb的条带,表明重组质粒pMD19-T-ENaCα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10-9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双峰驼肾皮质细胞的ENaC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6、1×10-7和1×10-8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双峰驼水盐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病是由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论文对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一期幼虫为从野外捕捉的黑须污雌蝇体内获得或从双峰驼阴门附近采集雌蝇刚排出的一期幼虫;在患病驼阴道病灶处可以捕捉到二期、三期幼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一体式解剖显微镜、超景深成像仪等进行观察并描述。在解剖镜下看到蝇蛆具有12段体节,分别为1段双叶伪头、3段胸节、7段腹节和肛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期幼虫双叶伪头上具有很多感受器和一对口钩,口钩附在头骨架上,蝇蛆体表有很多硬刺,每一体节上刺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不同。黑须污蝇二期、三期幼虫前呼吸孔呈扇形,由5个分支组成。肛部为最后一体节,呈半球型,后呼吸孔隐藏在气门腔内。  相似文献   

17.
作者旨在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影响。选用60只6~8周龄SD大鼠进行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治疗组、环丙沙星组和阿如拉-7味散高(1.08g·kg-1)、中(0.54g·kg-1)、低(0.27g·kg-1)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试验结束时,计算其保护率,并采集小肠各段进行HE染色,测定小肠黏膜形态指标;同时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及回肠黏膜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三叶因子(ITF)含量。结果表明:(1)阿如拉-7味散中剂量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的保护率最好,为50%;且对小肠黏膜形态有一定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其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2)环丙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阿如拉-7味散高、中剂量组DA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除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回肠黏膜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未治疗组大鼠回肠黏膜ITF含量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中剂量(0.54g·kg-1)效果最佳,与抗生素环丙沙星的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所诱导的乳腺炎模型小鼠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脾脏中NK细胞活性的影响。构建小鼠乳腺炎模型,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法、MTT法和平板计数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组及姜黄乳炎散组血液中CD4^+T、CD8^+T活性和血清中IL-1、IL-2、IL-10的水平,脾脏中NK细胞活性及S.aureus数量的变化差异来监测各组药物抗炎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姜黄素组、姜黄乳炎散组和阳性对照组可显著增加乳腺炎小鼠血清中IL-2、IL-10的水平以及脾脏中NK细胞和血液中CD4^+T的活性,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的水平以及血液中CD8^+T活性(P<0.05),以姜黄素组效果最佳。结果表明,姜黄素对小鼠乳腺炎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姜黄素对S.aureus所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的抗炎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和CD8^+T水平,增强IL-10、NK、CD4^+T和减少S.aureus的数量而发挥作用。姜黄素可能成为潜在的乳房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地段广泛分布的地表活性覆盖物,在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不可替代的多重生态功能。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BSCS形成、演替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固存、抵抗风蚀、水分入渗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BSCS的研究现状,总结BSC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BSCS研究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试图在BSCS的生态研究、监测、管理和修复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这对进一步开展BSCS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萍  宛涛  伊卫东  刘辉  张佳琦 《草地学报》2019,27(3):779-783
以内蒙古特有乡土沙生植物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技术,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探索其花粉形态的二型性特点,完善其花粉形态细微特征。结果表明:乌丹蒿花粉粒有长球形和圆球形之分,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的二型性特征。长球形花粉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片圆形;大小平均为:23.28 μm×13.73 μm;萌发器官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圆球形花粉赤道面为圆球形;极面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也是3孔沟类型;大小平均为:14.85 μm×13.80 μm;表面纹饰亦为刺状-颗粒状复合纹饰。除花粉粒的大小、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olar axis/Equatorial axis,P/E)不同外,两种类型的花粉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细微性状主要差异表现在表面纹饰中刺的大小及刺与颗粒的排列密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