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7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和抗原位点的差异性,以RT-PCR进行PEDV CV777疫苗株和JS2016流行株S、M、N 3个基因的克隆测序,进行PEDV S、M、N 3个基因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并通过软件比对CV777与JS2016毒株在这3个基因上的抗原差异。S、M、N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流行毒株与CV777存在变异,但同源性在93%以上;免疫原性预测结果显示2个毒株在S、M、N 3个基因上的抗原区域存在较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纯化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中国变异株(CH/ZMDZY/11)S蛋白N端高变区(22-380aa)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纯化CH/ZMDZY/11全病毒及带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分别为筛选抗原,利用淋巴瘤杂交技术获得了一株稳定分泌抗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2D1。该株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产生的腹水抗体效价为1∶3 200,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M。ELISA检测该单抗与PEDV流行株及PEDV CV777疫苗株全病毒的反应显著差异,可区分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但该单抗用于Western blot不能区分PEDV流行株和疫苗株。ELISA及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该单抗有较好的PEDV特异性,可用于检测PEDV。  相似文献   

3.
获得6株闽西地区PEDV毒株,对其S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确定闽西毒株S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闽西毒株S基因相互间高度保守,与当前国内外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属于当前流行毒株。并且,闽西毒株与疫苗毒株CV777和早期韩国毒株(DR13和SM98)均存在遗传差异。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疫苗毒株CV777相比,闽西毒株S基因中和表位区域COE中存在8~11个突变位点,与2010年后中国分离毒株相似。重组分析显示,闽西毒株与当前国内流行毒株起源相同,为早期疫苗毒株和变异毒株的重组毒株,这可能是导致近期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本试验结果对了解闽西地区以及我国PEDV的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基础,为PEDV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6):1-6
临床分离获得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对其纤突(S)基因5'端序列分析比较表明,该分离株(NB2011)与目前国内流行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同源性为99%以上,与经典毒株(CV777)的同源性仅为82.6%。经氨基酸分析比较,PEDV纤突蛋白发生明显变异,在抗原位点35-55aa以及100-145aa区间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对CV777株与临床分离的NB2011株的S基因N端差异较大的区段(CV777-S661,NB-S673)进行原核表达,分别获得经典株和流行株S基因N端表达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S661和S673重组蛋白均能与PED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且不与PEDV阴性血清反应。对两种蛋白进行交叉斑点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在反应原性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PEDV流行毒株抗原表位的变异及研究PEDV免疫保护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22株采集于2015-2018年广东省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株的M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NCBI中PEDV参考株M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了解广东省PEDV流行株的近年来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22株PEDV流行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100.0%,与华南地区参考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9%,与国内较早分离株CH/S和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较低,分别为97.5%~98.1%、97.7%~98.2%。PEDV M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2株广东PEDV流行株的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紧密,此外,22株广东PEDV流行株与大部分代表性毒株、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如国内早期分离株CH/S、经典毒株CV777、韩国株KRPEDV-9-Vaccine、泰国株M_NIAH100541_08、日本株JMe2、英国株Brl/87等。试验结果表明,广东省当前的PEDV流行毒株存在基因变异并形成独特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3):34-38
为了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华东地区分离到的14株PEDV的ORF3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代表毒株的ORF3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东地区检测的PEDV流行毒株的ORF3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2.4%~100%,与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为92.0%~96.4%,与PEDV变异株的同源性为95.1%~100%。根据ORF3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分离的14个PEDV毒株与CV777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远,与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近,表明我国PEDV流行毒株以变异株为主,较以往的疫苗株CV777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疫苗,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5):769-775
为了分析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在山东地区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对2013—2015年收集的临床腹泻样品,参照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PEDV毒株的N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检测PEDV抗原,并对其中的16份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与S1基因测序分析。将含有PEDV流行株S1基因其中1个抗原表位(83~276aa)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筛选获得2株针对PEDV S蛋白抗原表位的杂交瘤细胞,其中1株(1E5)可以区分PEDV经典毒株和流行毒株。临床检测结果表明:PEDV临床检出率由2013年的57.8%提高到2015年的75.68%,PEDV在山东地区的发病季节除春冬季节,近年夏季也呈高发趋势,且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PEDV 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6株PEDV毒株间的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8%~99.7%;山东分离毒株与15个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5%~100%和88.4%~99.9%。对S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7个国外参考毒株、8个国内参考毒株与本次分离到的16个PEDV毒株被分为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G1和G2。在2013-2015年分离到的16株毒株中,有3株位于G1中,且距离CV777经典毒株较近;剩余的13株位于G2中,G2则以近年流行毒株为主,而山东分离株主要在G2分支中,这也解释了现有CV777疫苗毒株在山东地区的免疫保护力不佳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了山东地区PED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为指导该地区PEDV疫病防制提供了新的参考,并且制备了能够区分PEDV经典毒株和流行毒株的S蛋白单克隆抗体,为本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省雅安地区流行的PEDV的基因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通过病毒RNA提取、RT-PCR、基因克隆及测序等方法获得一株PEDV SCYA2204的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氨基酸的变异性和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SCYA2204是G2b亚型毒株,其S基因、ORF3基因、E基因、M基因、N基因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99.2%、96.0%~100%、97.0%~100%、97.4%~99.7%、95.2%~99.9%;由S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SCYA2204与5株四川往年流行毒株聚成一支,亲缘关系密切;与PEDV国内常用疫苗株CV777、AJ1102及四川往年流行毒株相比,SCYA2204 S蛋白存在10处氨基酸连续突变;与CV777和AJ1102比较,S蛋白核心中和表位共有2处氨基酸突变;此外,SCYA2204的S基因发生了重组事件,其主要亲本为G2b亚型的CH/SCXH/2018。上述研究表明,当前在雅安地区流行的PEDV毒株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异和重组,可能导致抗原性发生改变,影响现有疫苗的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9.
对临床分离鉴定的3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对丰富我国PEDV的遗传衍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JX18毒株与CV777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71%,氨基酸同源性95.7%,属于G1-b进化分支。JX18毒株与CV777经典毒株S蛋白氨基酸序列相比较,不存在氨基酸的插入或缺失,在中和表位区及已鉴定抗原表位区仅有一处氨基酸突变。SD18、JingTai18与PEDV CV777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64%和92.64%,S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和93.5%。SD18和JingTai18位于G2-b进化分支。SD18与JingTai18株与CV777经典毒株相比,S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存在插入缺失及多位点的氨基酸突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我国PEDV流行及变异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573-1577
为分析PEDV流行株和疫苗株S基因差异对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EDV流行株CH/ZMDZY/11与疫苗株CV777S蛋白差异较大的N端(22~380aa)区域(SA),将纯化的SA蛋白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并以SA蛋白为抗原,通过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2种蛋白与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差异。结果表明,抗PEDV疫苗株SA蛋白(YSA)多抗与疫苗株SA蛋白的反应性明显高于与流行株SA蛋白(LSA)的反应性;与此相反,抗PEDV流行株SA蛋白多抗与流行株SA蛋白的反应性明显高于与疫苗株SA蛋白的反应性。研究结果提示,PEDV S蛋白22~380aa区域存在差异性抗原表位,PEDV流行株和疫苗株S基因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基于CV777疫苗株的PED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原因。本研究将为开发PEDV流行株亚单位疫苗用于预防临床PEDV流行株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国家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30年中,人类经历了多次传染性动物源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实践证实应尽速建立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并提出这个体系的职能、立法探索和建立应急防疫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为检测猪血清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体水平,以纯化的PEDV作为包被抗原,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EDV血清IgG抗体的诊断方法:当血清OD_(450nm)值0.31时,判定阳性;当OD_(450nm)值小于0.26时,判定阴性;当OD_(450nm)值介于两者之间判定可疑。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猪流行腹泻病毒抗体、监测猪流行腹泻病的流行情况和评价相关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为OIE规定的需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已经给全球大部分流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首次证明该病存在,且在我国流行初期即造成大量易感动物死亡,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但蓝舌病在我国仍属冷门研究方向,我国到底分离鉴定出多少个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广?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在近年来鲜有蓝舌病引起动物发病死亡报道的前提下,人们对蓝舌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本文对蓝舌病在全球的流行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蓝舌病在我国40年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希望该病在我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直接决定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的质量。该文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牙哈镇兽医站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兽医社会化服务的质量为案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在猪疫病控制、净化及疫苗减免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设置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血清抗体全阴、全阳及部分阳性组,每组选取同日龄的保育猪6头,进行为期140 d的A、B模式饲养。A模式为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养殖140 d,B模式为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养殖70 d+常规敞开型栏舍养殖70 d。所有试验猪进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单次疫苗免疫。试验在饲养的第0、70和140天检测猪群血清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CSFV、PRV-gB、PRV-gE抗体水平及血清抗体阳性率。【结果】 与第0天相比,A模式所有组PCV2抗体水平及全阳组和部分阳性组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在第70和140天显著下降(P<0.05),B模式第70天全阳组PCV2抗体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全阴组及部分阳性组PCV2抗体水平维持,第140天所有组PCV2抗体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B模式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前70 d大幅度下降,后70 d大幅度上升至100%。与第0天相比,A、B模式前70 d CSFV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抗体阳性率快速升高;与第70天相比,后70 d A模式全阴组和部分阳性组CSFV抗体水平维持小幅度升高趋势,全阴组和全阳组血清抗体阳性率维持100%,B模式全阴组和全阳组CSFV抗体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接近第0天。PRV-gB血清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在A、B两种养殖模式的前70 d部分组下降,后70 d全部组下降。在整个试验期内A、B养殖模式下,PRRSV和PRV-gE抗体水平均处在较低水平,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 小单元全封闭隔离栏舍可明显阻断PCV2的传播,具有净化PCV2、增强CSFV疫苗免疫的保护率、降低疫苗使用成本的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增强生猪养殖疾病防御能力的保障设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禽病流行新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来,10余种新禽病在我国出现,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报道,这些疾病大多为急性、烈性传染病,危害较大,且大多病原没有确定。本文介绍了在我国出现并流行、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可能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几种新病,如鸡大肝大脾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黏病毒、鸭流行性出血症、番鸭花肝病等,并对其流行特点、临诊症状、病原特性、病理变化等研究现状作一简要叙述,以期引起同行重视,并对禽病防治和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PEDV膜蛋白基因RT-PCR最适反应条件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流地性腹泻病毒(PEDV)的RNA为模板,探讨了影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RT-PCR反庆的各种因素,确立了RT-PCR的最适瓜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病原学特征,提出了针对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防控的有效措施及关键技术,以期为生猪养殖场在寒冷季节科学预防PED的发生和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下,巫山县探索实践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委托防疫新机制和“绩效考核与防疫委托酬金挂钩”新办法,基本稳定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但也存在着防疫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业务能力差等突出问题。结合巫山县近年来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做法,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村防疫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就兽用消毒药的种类、消毒药的选择、使用方法以及消毒效果的评价、养殖场的消毒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