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目前青藏地区牦牛生产的实际出发,在牧区实现与农业生产一样的方式繁育牦牛,并根据季节调整牧区牦牛数量缓解草原压力;以犏牛为突破口,实现牦牛农牧区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在农区以西门塔尔与野血牦牛杂交生产野西犏牛,为牧区提供育肥犊牛,并以野西犏牛母牛代替繁殖低下的母牦牛,实现牦牛生产方式的创新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临夏农牧交错区开展了牦牛、犏牛舍饲育肥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0∶10、2∶8、3∶7、4∶6)的日粮(Ⅰ组和Ⅱ组日粮)饲喂家畜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临夏地区2011年10月底至次年3月进行牦牛、犏牛易地育肥,家畜适应性强,育肥效果明显。饲喂Ⅰ组日粮的牦牛日增重比对照(传统精料配制方式饲喂)提高了32.43%,增重率提高了5.04%,增重效果显著(P0.05);饲喂Ⅱ组日粮的牦牛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6.98%,增重率提高了3.81%,增重效果显著(P0.05);饲喂Ⅰ组日粮的犏牛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9.26%,增重率提高了6.94%,增重效果显著(P0.05);饲喂Ⅱ组日粮的犏牛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8.82%,增重率提高了6.21%,增重效果显著(P0.05)。因此,在临夏地区推行农牧系统耦合、易地育肥牦牛和犏牛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耕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减轻草原牧区的载畜压力,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3.
从宁夏灌溉农业区与草原牧区、半牧区的地理分布、饲草料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冷暖两季农牧两区的生产特点进行分析,以平罗县城关家畜交易市场的上市羊只的数量、价格变化规律等为依据,初步论述了宁夏农牧两大区在时空上实现牧区育成、农区育肥的畜牧业生产机制的可能性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肉牛发展比较缓慢,以往城市、工矿所需牛肉,以农区淘汰的耕牛、老残牛或牧区的牦牛、犏牛为主,外贸出口、商品交换,数量很少。近几年来随着黄牛改良工作的发展,局部地区,育肥上市、外销创汇,日见增多。一般用作育肥肉用的牛,有改良牛、黄牛、牦牛与犏牛,以青年与成年牛为主,育肥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和提高。但大部分地区仍以耕牛、老残牛、牦牛与犏牛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在青藏高原农牧过渡区进行牦犏牛异地育肥效果,我们在临夏地区用牦犏牛和秦川牛各50头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强度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头均效益牦犏牛显著高于秦川牛,差异显著,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明显优势。为今后在本地区调整育肥牛的品种结构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测定了21头犏牛在异地农区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犏牛的增重、屠宰率和养殖效益有明显提高,犏牛在冬春季节完全能适应农区的气候和饲养条件,可推广“牧区繁殖犏牛、农区育肥犏牛”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甘南约有犏牛35万头,其中90%以上分布于半农半牧区,我州半农半牧区约有犏牛15万头,主要用于牛肉生产。当地农牧民生产方式以秋后活体出售或放牧加补饲育肥出售。犏牛育肥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构建犏牛育肥特色产业,提高犏牛育肥产业的升级换代,探索暖棚全舍饲育肥生产模式,故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浓缩饲料的试验一组和以当地饲料为主的试验二组,育肥效果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从产出投入比来看,该试验比较适合于在当地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饲料广角》2011,(3):4-4
1月24—27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一行冒着严寒.深入甘肃高寒牧区.就落实牧区发展政策和促进牧民增收进行调研。高鸿宾强调,各级农牧部门一定要把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牧区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用娟姗牛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所产的杂交一代娟犏牛公牛进行了育肥,分析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娟犏牛的生产提供基础性资料。将甘肃省夏河县牧区阿纳扎西等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然放牧的6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的38头娟犏牛,出售到本县的半农半牧区暖棚舍饲育肥90 d。结果表明:6月龄组娟犏牛净增重58.63 kg,平均日增重651.44 g,盈利521.12元/头,投入产出比1∶1.59;18月龄组净增重69.45 kg,平均日增重771.67 g,盈利603.80元/头,投入产出比1∶1.57;30月龄组净增重73.70 kg,平均日增重818.89 g,盈利705.80元/头,投入产出比1∶1.66。经显著性检验,娟犏公牛各年龄组之间育肥末期平均净增重和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异地暖棚舍饲育肥,反季节出栏,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且6月龄、18月龄、30月龄的育肥效果基本相同。因此,建议将当年产的6月龄娟犏牛公牛经过冬季舍饲暖棚育肥后当年反季节出栏,以减轻草场压力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的改革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农牧村经营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牧区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牧区制定出台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规定,使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有了政策依据,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质量,笔者对牧区草原承包确权登记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牧区草原承包确权登记工  相似文献   

11.
甘肃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要求,结合甘肃草原畜牧业实际,按不同功能区域性特点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了区划,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草地在我国21世纪草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论述了人工草地在世界农牧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环境保护与环境产业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和世界人工草地现状的分析 ,指出人工草地是我国 2 1世纪草业建设和环境治理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将在创造新的草地生产力 ,推动牧区生产分化、劳动力分流 ,促进牧民定居 ,迅速改善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 ,优化我国农牧业的生产结构 ,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草地农业系统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析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比较分析第一轮与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2007—2018年的畜牧业数据计算其TFP,分析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TFP的影响;采取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比较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结果] 草原补奖政策对畜牧业TFP有促进作用,且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01,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37。[结论] 尽管草原补奖政策是通过限制放牧、减少养畜规模实施的,但并没有阻碍畜牧业的发展;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效果优于第一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发展草牧业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草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草牧业的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提出草牧业的概念是草业+草食畜牧业+相关延伸产业的"三合一"产业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草业基础产业论、生态畜产品供需均衡理论、产业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刺激经济增长理论、产业融合和耦合理论、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等方面论述草牧业是融合多产业的新兴复合产业,其发展主要以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我国草原区、半农半牧区及农区草牧业发展存在的不同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关突破性关键技术和优化模式,阐明不同区域发展草牧业的科技支撑重点,为加快推进草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苦马豆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植物如疯草中,动物采食大量疯草会发生神经中枢紊乱,苦马豆素中毒的母畜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畸胎等,引起繁殖能力下降,妨碍家畜繁育和品种优化,给我国草原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草原牧区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现通过对疯草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对母畜的繁殖性能指标、生殖器官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和生殖激素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母畜疯草中毒引起的繁殖机能紊乱疾病提供治疗及预防思路,降低牧区养殖业经济损失,提高我国畜牧业长远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当前青藏牧区发展草原畜牧业过程中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误区和存在的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澄清了模糊认识。特别对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青藏牧区产业结构变化、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建立草畜平衡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发展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宿彦贵 《草业科学》1998,15(4):40-41,44
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系统的植物生产过程应包含种植生植物和一年生饲料作物两方面,动物生产过程是以草食畜禽为主综合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把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是广泛建立生态模式家庭牧场,以期达到增加收入和农牧业持发展的目的。规划固定饲物用地可使耕种农业形成新的三元种植结构。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