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岭高峰牛     
温岭高峰牛,是温岭县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精心饲养和选育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地方黄牛品种,主要产于城南、松门、城关、温西和大溪。此外,黄岩、玉环、乐清等邻县也有少量分布。由于该品种体型较大,役力较强,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近年来本省已有30多个县引种饲养。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黄牛肉牛经济杂交改良研究获得成功。由温岭县农业局、温岭具家畜良种推广站承担的肉牛经济杂交利用研究,于上年底在高峰牛的中心产区温岭县通过省级鉴定。承担这项“七五”科研课题的温岭县畜牧科研人员,引用法固“利本赞”肉牛(冻  相似文献   

3.
现已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温岭高峰牛,具有肩峰高,体型较大,役力较强,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良好、耐粗饲等特点,198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988年11月中旬,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有关教授、专家,在温岭县召开第十二次委员扩大会议期间,听取了温岭高峰牛育种委员会关于温岭高峰牛选育情况的全面汇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山区黄牛体型小、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低的缺点,我县于1979年开始从外地引进良种公牛共86头,其中温岭高峰牛种公牛62头,占引进种公牛数的72.1%,成为我县改良山区黄牛的当家品种。如玢溪乡玢溪村种公牛户郑球朝,1983年开始饲养温岭高峰种公牛1头,至1987年9月,4年时间共配种母牛1252头,年均配种313头,其中1984年配种达397头。目前玠溪村存栏牛124头,其中杂交牛80多头,占存栏数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温岭高峰牛的选育改良步伐,浙江省台州地区农业委员会1988年6月25~26日在温岭县召开了温岭高峰牛育种委员会成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县有关单位代表共26人.会议由台州地区农委王秩丁副主任和畜牧兽医站牟吕文站长共同主持.温岭县农业局李绍宏副局长传达了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第六次大会精神,并介绍了温岭高峰牛近几年来选育和推广工作情况;省畜牧局孙强站长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对温岭高峰牛的地位、作用及今后选育任务、方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第12次委员(扩大)会议,于1988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浙江省台州地区温岭高峰牛的中心产地温岭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委员、各品种联络员,共28人。育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凤鸣、杨健、邱怀、王东安同志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温岭高峰牛育种委员会的委员、顾问等有关同志列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用C带、G带、RBA带、核仁组织者区银染色和常规+RBA带连续染色技术研究了我国南方的9头温岭高峰公牛、2头母牛和1头温岭(♀)利本赞(♂)的杂种公牛的染色体。温岭牛2n=60,公牛xy,母牛xx,x为一大的亚中着丝点杂色体,Y为小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杂种公牛的Y为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温岭牛的Ag—NORs除定位于2、3、4、11、28号染色体上之外,在21号染色体上也有银染颗粒,但出现频率很低。21号和28号染色体末端Ag—NOR出现频率分别为每细胞0.11个和1.79个。温岭牛中存在2/27罗伯逊易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温岭高峰牛线粒体DNA全基因组序列以分析温岭高峰牛的母系起源及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DNA提取、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通过对19头温岭高峰牛线粒体DN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共发现263个变异位点,定义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SD)为0.778±0.096,核苷酸多样度(Pi±SD)为0.0017±0.0014,表明温岭高峰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图表明温岭高峰牛有普通牛和瘤牛2种母系起源。[结论]温岭高峰牛线粒体DNA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有瘤牛和普通牛两个母系起源,但主要受瘤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草场丰富,养牛业发达。目前全县饲养着“温岭高峰黄牛”近八千头,水牛千余头。由于沿海棉区的发展,群众习惯给牛加喂棉籽饼。由于长期过量饲喂,牛的尿石症发病率增高,雄牛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1988年11月10—15日在浙江省东海之滨的温岭高峰牛中心产区温岭县召开第十二次委员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委员及联络员共28人;副主任委员董重九高级畜牧师、史志诚副厅长及部分委员、联络员因事缺席.温岭高峰牛育种委员会正副主任、全体委员及其顾问组成员,以及高峰牛产区、分布区的有关县畜牧站、种畜站的领导、技术干部共50余人列席了会议;温岭县陈学根副县长、县农经委谢福友副主任、县农业局洪志远局长应邀出席了会议,陈副县长在会上讲了话.会议由委员公正副主任李凤鸣、杨健、邱怀、王东安共同主持.会议交流了去年平顶山大会以来各省在黄牛选育、改良、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研究、讨论了有关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进行了深入讨论;委员会受农业部委托对《鲁西黄牛国家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审定;会议听取了李绍宏副局长有关高峰牛的选育、改良、  相似文献   

11.
温岭高峰牛经过长期的选育,不仅在体型和生产性能方面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在毛色方面也渐趋一致。据调查统计,温岭高峰牛在选育前(五十年代),被毛黄色或棕黄色的仅占牛群总数的40%左右,其他均为杂色牛。据1979年对全县9466头牛的调查,黄色8021头、占84.91%,棕黄色683头、占7.23%;杂色742头、占7.86%。在杂色毛中,只含有极少数的“火焰牛”。农民养牛习惯,对毛色极为重视,一般喜爱黄或棕黄色,不喜欢黑色牛,对“火焰牛,,则尤为庆恶。  相似文献   

12.
温岭高峰牛是浙江省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经过近40年的选育,1990年经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鉴定,成为全国十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并列入<中国牛品种志>.温岭高峰牛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温岭市的城南、松门、温西和大溪等地.黄岩、玉环、乐清等县有少量饲养.  相似文献   

13.
温岭高峰牛具有体型较大、役力强、早熟易肥、肉质良好、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性,是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的役肉兼用型地方良种。该品种于198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获得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从此,各地纷纷前来引种,用以改良当地小型黄牛,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了我省养牛业的发展。据统计,近9年来,温岭县输送各地  相似文献   

14.
<正> 地方良种温岭高峰牛,体型大,役力较强,遗传性稳定且肉质好。自1973年起,我市开始用此牛改良本地黄牛,建成六个牛场,至1980年已有36个牛场,先后共引进温岭高峰母牛600多头,种公牛50多头。全市共设立13个黄牛配种点。1981~1990年间又引入温岭高峰种公牛40头,以更新血统。现全市有95%以上可繁母牛用高峰牛配种;1988年配4850头,受胎率84.8%,产犊4112头,断奶成活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科委“七五”研究项目,《肉牛经济杂交利用研究课题》,于1991年11月6-7日,在高峰牛的中心产区温岭县通过省级鉴定。温岭高峰牛是中国十大良种黄牛之一,历来以役为主。但由于铁牛驶向农村,黄牛的役力无人问津,养牛经济效益不佳。但,市上牛肉供应紧张,价格昂贵,根据这一情况,必须走肉牛的经济杂交路子。于是,省从1987年开始,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冻精与高峰母牛经济杂交,到1989年由省科委  相似文献   

16.
(一) 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三次养牛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温岭县召开。全省家畜良种推广站工作座谈会也同时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省畜牧兽医学会会员(养牛专业组成员)十九人,各有关地、县农业局,家畜良种推广站,浙江日报台州记者站,温岭县科委,县报导组的代表四十四人;温岭县还派了二十七位代表列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汇报交流了前一阶段开展养牛学术活动的情况和经验,对温岭高峰牛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11,(10):90-90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9月5日发布,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发生一起牛O型口蹄疫疫情。8月31日,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冷达乡列布沟部分农户饲养的牛出现疑似口蹄疫症状,发病牛233头,死亡6头。9月5日,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  相似文献   

18.
肉牛(续)     
我国引进肉牛及乳肉兼用牛饲养情况短角牛: 我国短角牛为解放前引进,至解放时已数量很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短角牛的培育有了很大发展。到1972年底察北牧场共生产1776头,输出1024头,存栏452头。辽宁昭盟巴林右旗益和诺短角牛场至1973年全场有短角牛440头,其中基础母牛150头,种公牛4头,输出种公牛216头。以上各地对短角牛的饲养方式不同。如察北牧场夏季昼夜放牧,补饲产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益民牛奶场调进霉烂变质甘薯三千余斤,1984年11月19日下午开始饲喂牛群,引起大批奶牛中毒造成严重事故,在发病过程中32头成年泌乳牛和3头小牛死亡,被迫中断对5万户鲜奶的供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万六千余元。发病概况该场共有奶牛185头,其中成年泌乳牛145头,小牛及青年牛40头,共分12个饲养组包干饲养。1984年11月19日上午该场购进霉烂变质甘薯三千余斤,当日下午粉碎后分送各牛舍,其中三个饲养组(共35头牛)因故未曾饲喂霉变甘薯,其余九个饲养组共喂成年泌乳牛108头,小牛及青年牛42头。据现场调查核实,有的饲养组只喂了一次,平均每头牛喂3斤左右;有的饲养组喂了二  相似文献   

20.
<正>某牛场存栏小牛340头,成年牛525头,大小牛分栋饲养。饲养期间陆续有70余头小牛发病,2头死亡。该牛场入口未设消毒池,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场内未建隔离区,从市场购回的牛直接归入大群饲养;场内没有专业的饲养人员,饲养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饲料配制不科学,长期单一饲喂酒糟,新进牛直接饲喂酒糟,导致其消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