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家蚕具有开放式的循环系统,各个器官直接沉浸在血液中.幼虫的背中线上有1条背血管,习惯上称之为心脏,背血管通过伸缩运动来提供动力以维持血液循环.家蚕的血液中则存在着很多细胞,即血球细胞.血球细胞在家蚕的代谢、变态以及免疫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与其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血球细胞又是由造血器官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血液中的血球还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造血器官紧密附着在翅原基的内侧,解剖时很难明确地将两者分开,因此习惯上被统称为翅原基-造血器官复合体,共有4个.本文就家蚕幼虫血球的生成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家蚕造血器官受损后的血球机能与抗菌活性 ,对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进行碳离子射线局部照射 ,调查了照射后血球的生死比率及血液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 :对照蚕整个 5龄期血液中的死血球数基本不变 ;而照射蚕血液中的死血球数及机能低下的血球数随着发育明显增加 ,熟蚕时与对照蚕达到极显著差异 ;照射蚕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及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明显比对照蚕低。由此认为 ,血球的数量减少及其机能低下是引起家蚕免疫机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重离子射线照射对家蚕造血器官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碳离子和氦离子射线局部照射家蚕 5龄第 3日幼虫的造血器官 ,调查了对循环血球密度和种类 ,以及其后生长发育和变态的影响。照射后家蚕变态困难 ,结茧率、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降低 ;幼虫血液中血球密度在照射后 8~ 2 4h短暂上升 ,随后快速下降 ,5龄后期血球密度显著低下。上述变化程度随射线剂量增加而更加显著 ,而两种离子射线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血液中各种血球的比例虽然没有很大变化 ,但照射后出现了一种大型血球。  相似文献   

4.
《蚕业科学》2012,(3):585
<正>昆虫血液的功能与脊椎动物血液的功能基本相同,能运输各种代谢中间产物及激素等小分子物质,也是蛋白质的临时贮藏场所。昆虫和脊椎动物的血液中都有一些含量丰富的蛋白质。鳞翅目昆虫家蚕的血液中有卵黄原蛋白、贮藏蛋白和30K蛋白3种高丰度蛋白。其中,30K蛋白因其分子质量而得名,是家蚕末龄后期至蛹期血液中含量最高的一类蛋白质,因此引起了蚕学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目前,家蚕30K蛋白的同  相似文献   

5.
环境激素阿特拉津对家蚕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阿特拉津(Atrazine,AT)对家蚕生理的影响,用添加AT的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调查了5龄幼虫血细胞数和血细胞形态的变化,同时调查了血液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AT连续添食后,家蚕5龄第4日-6日家蚕血球细胞特征性释放高峰时,0.05mmol/kg低浓度AT区的血球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0.10mmol/kg浓度AT区血球细胞数则显著减少(p<0.05),而0.20mmol/kg浓度AT区则没有明显影响;实验浓度的AT添食,家蚕5龄幼虫血球细胞的形态没有发现畸形变化,也未见血球细胞DNA的遗传损伤。结论:家蚕食下能够完成幼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激素AT(0.20mmol/kg以下浓度)后,血球细胞形态和细胞核DNA没有受到明显不良影响,但AT会影响家蚕血球细胞数目的变化,可能是家蚕积极应对体外化学物质影响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分别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及其细胞壁物质脂多糖、肽聚糖和甘露聚糖与家蚕血液在毛细针管中混合,体外观察外源物诱导家蚕血液黑化反应的免疫防御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及其胞壁物质均能诱导家蚕血液发生黑化反应,与家蚕血液混合后的大肠杆菌数目随混合时间延长及血液黑化程度加剧而下降。说明家蚕血液黑化反应与昆虫其他的免疫应答反应相同,能被微生物以及相关分子诱导和启动,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并且大肠杆菌在加入昆虫黑色素合成前体——多巴和多巴胺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的实验结果,也是该结论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蚕微粒子Noseum bombycis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通过人工添食试验发现家蚕微粒子经桑叶传染能引起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褐刺蛾、白毛虫、甘蓝夜蛾、菜粉蝶等多种野外昆虫发生微粒子病。再从接种发病的野外昆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菜粉蝶中抽提出微粒子,回接至家蚕,能再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但桑叶(?)人工添食N.b后不发病。 在桑田野外昆虫中检出多种形态的微粒子,但主要是家蚕微粒子。野外昆虫和家蚕间微粒子的交叉感染有二种情况:—是野外昆虫的微粒子感染给家蚕;二是家蚕微粒子传染给野外昆虫,反过来再由野外昆虫传染给家蚕。在生产上,后者是主要的。在多年饲育原蚕的地区发现,野外昆虫中的家蚕微粒子病有多发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环境激素对鳞翅目昆虫组织的影响及其利用途径,研究了壬基酚(NP)对家蚕造血器官和翅原基的影响。方法: TC-100培养基中添加对壬基酚(NP),悬滴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家蚕5~3d幼虫造血器官和翅原基。结果:0.016mmol/L的NP,造血器官和翅原基的发育变慢,造血器官分泌血球数量减少、分泌时间延迟;NP达0.032mmol/L,培养144h内部分组织发黑死亡、无血球分泌;0.128mmol/L的NP,96h后大部分组织萎缩死亡,培养144h无血球分泌。结论:家蚕幼虫造血器官接触NP后,首先影响血球分泌功能,进一步导致造血器官萎缩死亡,对翅原基的不良影响也导致器官萎缩死亡。NP对造血器官和翅原基的影响都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
①根据以metrizamide 作为介质的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家蚕血球的分离试验时,血浆细胞、颗粒细胞和拟绛色细胞的宽带位于上部,含有颗粒细胞和小球细胞的狭带位于下部。这个结果表明了根据密度差分离家蚕血球的可能性。②使抗家蚕血球兔血清和土拨鼠补体作用于家蚕血球时,随着血清稀释度降低,血球死亡率逐渐上升,以致达到90%以上。可以认为由于抗血球血清和补体的共同作用,能破坏家蚕血球。  相似文献   

10.
唐琦  周倩  邱立鹏  李东  李国辉 《蚕业科学》2017,43(3):502-508
昆虫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昆虫血液中的浆细胞对入侵的微生物进行吞噬;体液免疫比较复杂,涉及到昆虫体内许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丝氨酸蛋白酶及其同源物与血淋巴黑化和抗菌肽合成等过程密切相关,如参与胞内酚氧化酶原及Toll免疫信号途径的激活等,因而在昆虫的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昆虫丝氨酸蛋白酶及其同源物的类型、结构与功能以及家蚕丝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促进家蚕、蜜蜂等经济昆虫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蚕业科学》2012,(3):584-585
<正>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泌丝昆虫。但是,养蚕业受到严重的病害威胁,家蚕病害每年给养蚕业造成的损失占蚕业生产总收入的20%左右。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引起的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对养蚕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传染力极强,难以控制。因此,提高家  相似文献   

12.
吡虫啉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烟碱类高效杀虫剂,对非靶标昆虫家蚕具有毒性。准确测定家蚕血液中的吡虫啉含量,有利于深入研究该杀虫剂对家蚕产生毒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此建立家蚕血液中吡虫啉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方法。以添毒处理后的家蚕5龄第2天幼虫血液供试,首先采用甲酸-二氯甲烷两步沉淀法去除幼虫血清中的脂质及蛋白质等杂质,然后采用二氯甲烷振荡法提取幼虫血液中的吡虫啉,最后优化液相色谱测定血液样品中吡虫啉含量的条件为:使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54 nm,用甲醇与1%乙酸的混合液(体积比45∶55)以0.8 m L/min恒速洗脱。应用上述方法测定家蚕血液中吡虫啉的含量,其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回收率为92.1%~96.6%,相对标准偏差(RSD)≤2.2%,方法检测限为0.5μg/m L;检测吡虫啉在家蚕5龄第2天幼虫体内的半衰期为1 h。该方法用于检测分析家蚕血液中的吡虫啉含量,具有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昆虫与激素     
家蚕的幼虫脱皮及变态,是受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和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H)共同强烈制约的结果。即诱导幼虫蜕皮和变态,是受血液中两种激素浓度变化所致。最近,对家蚕血液中的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下面介绍某分析进展概要。昆虫血液中的蜕皮类固醇浓度,用放射  相似文献   

14.
昆虫sHSP基因的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低分子量热激蛋白 (sHSP)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不同组织的sHSP是紧密相关的 ,主要的HSP具有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 ,HSP基因的保守性可以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昆虫纲的 2个目 4个种的sHSP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 ,它们在系统演化上形成两大分支 ,基本代表了其在经典分类上的地位 ;但Bmhsp 2 1.4与其它家蚕及昆虫sHSP在演化上存在极大的分歧 ,在进化上可将Bmhsp 2 1.4与其它 5种家蚕sHSP划分为两大类群 ,推测其在家蚕的演化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另外 ,果蝇致死因子Dml(2 )efl与家蚕的 5种sHSP有更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交叉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探明广东省蚕区的家蚕新型微孢子虫来源 ,开展了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的调查及昆虫间微孢子虫交叉感染的研究。先后从广东省蚕区家蚕体内分离到 8种新型微孢子虫 ,与家蚕传统微粒子病病原Nosemabombycis相比 ,不论是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家蚕的病原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广东省不同地区捕捉的 389种昆虫进行显微镜调查 ,从 5 1种昆虫体中检到微孢子虫 ,其中 ,2 8种昆虫分离的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 ,18种对家蚕具胚种传染能力。调查了 9种昆虫分离的微孢子虫对 5种昆虫的病原性 ,也见明显的交叉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6.
家蚕和野桑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酚氧化酶在昆虫体液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家蚕和野桑蚕酚氧化酶原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家蚕和野桑蚕各组织中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表达谱,发现该基因在家蚕和野桑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较大,且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家蚕PPO1基因只在血液中被检出有很高的表达,而野桑蚕PPO1基因在血液和头部中均有表达,且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PPO2基因在家蚕组织中的表达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血液、脂肪体、卵巢、头部、表皮、精巢、中肠和丝腺,而在野桑蚕组织中的表达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血液、头部、中肠、表皮、精巢、卵巢和脂肪体,在丝腺中没有被检出有表达。推测可能是由于起源于野桑蚕的家蚕在长期的驯化及人工选择过程中引起了酚氧化酶原基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外源激素对家蚕体内血球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幼虫血淋巴所含的血球有5种类型,即原白血球、浆细胞、颗粒细胞、小球细胞和拟绛色细胞.一般认为原白细胞和浆细胞由造血器官直接产生,而其它3种血球是由这两种血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信息     
<正>谨防霍氏疾灶螽危害家蚕 近年来,我地发现了一种危害家蚕的昆虫——霍氏疾灶螽(Tachycines hoffmanniKarnv),属直翅目驼螽科(学名经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夏凯龄教授鉴定),当地人称其为“钱罐子”。 该虫无翅;触角较长,通常有体长的3~4倍;体色为暗褐色花纹;体长一般不超过3cm;身体与一般节肢动物相似,由体节组成。通常群居生活在室内潮湿、阴暗的墙壁上,呈核心分布,善跳跃。  相似文献   

19.
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对消毒剂、添食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等3种方法的特性、用途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蚕业生产上合理使用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新型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的药物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党春望  郭敏  姚勤  陈克平 《蚕业科学》2010,36(6):910-920
bHLH转录因子在真核生物生长发育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原有家蚕bHLH基序为查询序列,从最新版本的家蚕基因组数据库(SilkDB)中鉴定出52个家蚕bHLH家族成员,并将其中47个成员的编码区域定位到家蚕染色体上。分析家蚕与黑腹果蝇、蜜蜂、赤拟谷盗bHLH基序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生,结果呈现如下特点:(1)4种昆虫ASCa家族中的Ase蛋白功能相近,家蚕中有2种果蝇Ac蛋白的同源蛋白,而没有果蝇Sc和Lsc的同源蛋白;(2)4种昆虫HES家族中的Hairy蛋白功能相近,家蚕BmHES3可能是果蝇Dpn或Side的同源蛋白,家蚕BmHES1和BmHES2分别是赤拟谷盗HES1和蜜蜂HES2的同源蛋白;(3)家蚕比其它3种昆虫分别多出1个Clock家族与AHR家族成员,意味着家蚕在长期的人工驯化过程中可能在昼夜节律的调控与对外源毒素刺激的响应方面演化出了新的机理。汇总了与家蚕52个bHLH成员对应的果蝇、蜜蜂和赤拟谷盗同源蛋白序列及44种家蚕bHLH蛋白序列登录号。以上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家蚕bHLH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