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江苏省蚕业生产发展概况:江苏省是我国四大蚕区之一,养蚕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全省有64个县,11个市.现有70个县、市郊种桑养蚕占93%.1984年桑园面积136万亩,比1949年的46万亩增196%,比1978年的78.07万亩增75%.1984年养蚕240万张.比1949年的44.6万张增439%,比1978年的45.05万张增434%.1984年产茧129.9万担,比1949年的13.3万担增877%,比1978年的52.25万担增149%.亩桑产茧由1949年的29.78斤提高到96斤.单张产茧由1949年的30.72斤提高到54.01斤.预计1985年产茧140~150万担.自1978年三中全会后,大约每年增产茧10万担.1984年有28个县年产茧万担以上,其中海安、丹阳两县年产茧都在10万担以上.有5个乡年产茧超万担.全省有29个蚕种场,年制种量达280万张,蚕种自给有余,还有25个蚕桑场和桑苗圃,能满足本省发展桑园所需苗木.  相似文献   

2.
贡永芳 《江苏蚕业》1997,19(4):36-37
<正>句容市原有桑田面积4.2万亩,年产茧3.5万担.1993年初组建了贸工农一体化,茧丝绸一条龙的局级制茧丝绸公司.对全市的蚕桑生产,蚕茧收烘、加工及经营实行管理.由于在运转过程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外加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蚕桑生产大滑坡,工厂倒闭,经营亏损数  相似文献   

3.
梧州地区的蚕桑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产量最高是1927年,年产生丝34万多斤,折合鲜茧5万9千担.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解放以后的1952年产茧量是613担.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调整茧价、改进技术等一系列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1959年曾出现一个高潮,桑园面积达到4845亩,产茧量1676担.后来,由于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蚕桑生产又转入低潮,1972年老蚕区长洲岛划归梧州市后,全地区的蚕茧产量只有318担.粉碎“四人帮”后,我地区的蚕桑生产才又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1977年桑园面积达到5666亩,养蚕8667张,产茧2951.6担,分别比1976年增长97%、58.7%、54.4%.1978年的产茧量达到4482担,比1977年增长51.8%.1979年产茧量达到5219担,又比1978年增长16.4%.今年,据初步统计,全地区现有桑园面  相似文献   

4.
<正> 海安县南屏乡有桑田692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4%。蚕桑生产是这个乡的一项传统骨干副业,在深化经济改革中,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广应用蚕桑配套技术,建立蚕桑服务体系,促进了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自1985年以来,已连续四年蚕茧超万担。1988年全乡共发种16693张,总产茧709.576吨,平均每亩桑园产茧102.4公斤。  相似文献   

5.
(一) 茂名市是省内大蚕区之一,早在三、四十年代,这里的高州县、化州县就有蚕桑生产。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茂名市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茂名市所屑的高州、化州、电白、信宜四县及茂南区都有蚕桑生产。一九九○年全市桑园总面积为38428亩(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五年为41000亩),产茧3790吨(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三年为4250吨)。两项均约占全省的1/5。化州县是全国蚕茧基地县,一九七六年产茧超万担,一九九○年产茧超  相似文献   

6.
<正>一、蚕桑生产的现状 吴县市的经济比较发达,已连续多年挤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的前列;与此同时,全市的蚕桑生产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具体表现在: 1.重点蚕桑基地基本形成。到1994年底全市桑田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产茧2750吨,比1990年翻了一番多,全市形成了9个蚕桑重点乡(镇),区域相对集中,横泾镇现有桑田1.1万亩,并且已连续三年产茧超过一千吨,成为全省产茧量超千吨的重点乡(镇)之一。就地理分布来讲,全市4万亩桑田基本集中在沿太湖的横泾、浦庄、渡村、越溪、胥口、光福、藏书及沿澄湖的甪直、车坊等乡(镇),由于90%都是80年代后期的粮改桑,  相似文献   

7.
<正> 据1991年1月24日江苏《茧丝绸情况》介绍,1990年全省发种402.2万张,比上年增长13.45%;生产蚕茧11.494万吨(229.88万担),增长7.07%,年产茧超过5000吨(10万担)以上有海安、丹阳、东台、大丰、吴江、如东、如皋七个县市。这七个县市的桑园面积为66.47万亩,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39.7%(全省面积达166万亩),比上年增加7.3个百分点;产茧5.56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48.4%,比上年增加8.7个百分点。全省年  相似文献   

8.
<正> 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喜看在祖国大花园中,蚕桑之花正在盛放异彩。我们丹阳县珥陵乡在解放初期仅有桑田460亩左右,所产蚕茧无几。六十年代开始,跨出发展步伐,至目前已有桑田41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7%。亩产茧已从当时的30斤左右提高到220斤;总产茧已由160余担发展到目前的9千多担,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左右,人均产茧22.15斤,人均蚕桑收入达61元。  相似文献   

9.
陈芳明 《蚕桑通报》2011,42(1):23-25
从1980年至2009年,兰溪蚕桑30年的发展,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1981年产茧527t,首次进入全省重点产茧市(万担茧)行列,1992年产茧2894t,列全省产茧县第九位。1994年产茧3013t创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列入浙江省"蚕桑西进"八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0.
周月明 《四川蚕业》2001,29(2):37-39
<正> 吴县市横泾镇地处东太湖地区,八十年代中期起大面积发展蚕桑生产,并逐渐成为江苏省有名的重点蚕桑乡镇。1992年全镇12358亩桑田,年产茧达1160多吨,蚕茧质量列全省重点蚕桑乡镇第三名。1994年与东台市富安镇一起被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乡级茧丝绸一体化管理性公司,受江苏省丝绸集团总公司委托收购和经营蚕茧。近年来,由于多次蚕茧大战的冲击,该镇的桑田面积  相似文献   

11.
<正>如东县凌民乡共有21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3.45万亩耕地,7513户,2.3万人.全乡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占耕地面积的14.4%,有桑田300亩以上的蚕桑重点村9个,其中一个村超千亩,2713户从事蚕桑生产,户均桑田面积1.84亩.1994年全乡共发种1.2万张,产茧410吨,农民茧款收入达720万元.  相似文献   

12.
大丰曾经是江苏优质茧主产区之一,1994年底桑园面积达12.8万亩,年饲养蚕种31.6万张,年产茧21万担,后因受茧丝绸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一户一亩桑种植不合理的影响,桑园面积、发种量一直下滑至2万亩和6万张。近年来,大丰调整蚕业发展思路,寻求探索了一条以发展蚕桑重点镇重点村重点组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贯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我县八一年蚕茧生产又获丰收,产量、质量、产值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产茧66687担,比历史最高的八。年增产3478担,增长5.5%。蚕桑生产逐步发展成为我县的重要骨干副业,对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副、工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四万亩桑田,不足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今年蚕茧及副产品的产值达1500多万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10%左右,平均每亩桑田产值330多元;伐下桑条15万担左右,可解决一万农户的烧草;十  相似文献   

14.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17.
<正> 建国以来,镇江地区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自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间,全区桑田面积由9.9万多亩发展到21.6万多亩。蚕茧产量由3.5万担增加到11万担。但是,由于栽植的密度偏稀(平均每亩300—400株),加上肥培管理粗放,部分地区萎缩病严重等原因,桑田的亩产茧量不高,平均只有50斤左右,亩产值80—90元。为了扭转低产局面,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区于1973年起,总结推广了溧阳县群众中传统的“地桑”形式的密植快速丰产栽培技术,至1982年的9年问,全区共拓植和更新成  相似文献   

18.
<正> 句容县在抗日前蚕茧产量曾达750吨。但以后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摧残,蚕桑生产被破坏殆尽,建国前夕,桑田面积仅存72亩,年产茧仅有1.35吨。建国后,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并领导下,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9年桑田面积曾一度扩大到39,000多亩,并出现了“桑海”、“桑带”。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能巩固。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才出现新的局面。目前全县有桑田12,000多亩,其中新投产的速成密植桑园占50%,1986年产茧324吨,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在党的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引下,东台县富安镇茧、丝、绸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已初具规模。 1984年全镇有桑园5160亩,年产鲜茧12214担,成为全省5个年产鲜茧超万担的乡镇之一。85年又新拓桑园1800亩,已建成专用小蚕室750个。有镇村两级蚕桑技术员40人,养蚕骨干3500人。蚕茧收烘原由供销部门承担,85年春茧开始由镇多服公司自行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全国蚕茧主要产区之一,最高的1931年产茧136万担,后因日寇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蚕桑生产奄奄一息,1949年下降到21万担,亩桑产茧仅16斤,张产茧春为24斤,秋19.7斤,蚕病严重发生,损失巨大。新中国建立以来,组织小蚕共育,推广蚕桑技术,提高蚕种质量,贯彻预防为主开展消毒防病,使大面积的蚕病流行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