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吉林鹿茸作为关东三宝之一,早已享誉海内外。平原地区养鹿起步较晚,经验少,技术水平不高,鹿只成活率、鹿茸单产水平均比较低,影响养鹿效益,制约鹿业发展。鉴此,我们在平原养鹿户推行了控光、全价配合饲料、CA增茸素、针麻药物保定锯茸、科学饲养管理综合适用技术,取得了壮鹿增茸的显著效果,为平原地区养鹿提供了可靠的科学饲养配套综合适用新技术。促进平原地区养鹿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鹿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草动物,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年余来,我国的养鹿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鹿的驯养较晚,为半驯养状态,饲养实验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饲养标准,为此,笔者总结了近10年来,关于鹿的饲养管理方面的经验报告,供大家参考。 1 公鹿的饲养技术 根据鹿在一年内不同生产时期的生理阶段特点,我们把出茸公鹿分成冬季恢复期、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结束期、配种期五个生产时期。  相似文献   

3.
1.选择良种鹿:我国驯养的鹿主要是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人工饲养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马鹿.梅花鹿和马鹿的经济价值基本相同,在鹿茸质量上,马鹿次于梅花鹿.养鹿首先要选择良种鹿,因为高产鹿和低产鹿相比,不但鹿茸产量差别较大,而且茸的质量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者的经济效益悬殊.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养鹿新技术马泽芳,周启平,孙森(东北林业大学〕俄罗斯是世界上的养鹿大国之一。60年代后对鹿的饲养繁殖、饲料及鹿茸加工及副产品加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1971年研制成功了驯鹿茸精,使驯鹿茸成了药用原料。1990年仅阿尔泰边区农场就饲养着占全俄罗...  相似文献   

5.
鹿,历来被认为是吉祥动物。鹿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托勒牧场从1959年开始捕捉、驯养野鹿,现已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养鹿分场,1991年存栏鹿877头,1990年产鹿茸496.40kg,鹿的年产值占全场总产值的58.6%,给国家创收了外汇,为场里增加了财富。  相似文献   

6.
发展养鹿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适度发展,要实行科学饲养,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降低死亡率,做到高产、低耗、优质、高效。马鹿又名赤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地区,是草食反刍药用动物。驯养马鹿经济效益显著,以鹿茸为例,一头中等鹿每年两茬茸,每茬重约0.8千克,每千克价格为3 500~4 000元,扣除饲养成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我国是世界三大养鹿国之一,但受近几年饲养成本上升、鹿茸价格下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养鹿行业整体效益下降,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据介绍,我国大多数养鹿企业主要以卖鹿茸获利,近年来,受国内外鹿茸市  相似文献   

8.
<正>一、养鹿业现状近几年我国养鹿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作为我国养鹿业主要产品的鹿茸价格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及部分驯鹿茸、赤鹿茸的冲击,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另一方面鹿饲料的价格与前几年相比攀升比例很高,鹿的饲养成本上涨,作为以鹿茸为主导产品的养鹿企业及个人,难以实现赢利,部分企业及个人呈现亏损的情况;而且受鹿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近几年仔鹿的价格也非常低,导致养鹿企业及个人养殖母鹿的信心大大降低,对母鹿及产茸低的公鹿淘汰比例增加。总之,我国养鹿业目前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整个产业处于调整和产业转型期。  相似文献   

9.
1.选择良种鹿:我国驯养的鹿主要是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人工饲养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马鹿。梅花鹿和马鹿的经济价值基本相同,在鹿茸质量上,马鹿次于梅花鹿。养鹿首先要选择良种鹿,因为高产鹿和低产鹿相比,不但鹿茸产量差别较大,而且茸的质量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者的经济效益悬殊。2.科学饲养:鹿可利用的饲料有青绿多汁饲料、干粗饲料和精饲料、矿物质饲料。青、粗饲料主要有作物秸秆、秧蔓、树叶、青干草、根茎饲料及青贮料等,对青粗饲料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除喂粗饲料外,每天还要补充1.0~1.5千克的精饲料。精饲料主要…  相似文献   

10.
总体发展趋势 :由于鹿茸受国外市场的制约 ,加之国内鹿茸、肉综合开发利用落后 ,造成当前鹿产品市场疲软 ,但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保健意识的增强 ,鹿产品结构的优化 ,深加工开发 ,养鹿将有美好的前景。现状剖析 :我国所产的鹿茸有3/4是销往韩国、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但因近几年这些地方经济受到重创 ,社会购买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鹿茸出口。加之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养鹿业逐步成熟。特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饲养的欧洲赤鹿属放牧型 ,饲养方法粗放、养殖成本低 ,他们养鹿的目的是肉用 ,鹿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