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雉鸡俗称“山鸡”、“野鸡”、“龙凤鸡”。近年来,我镇引进美国七彩雉鸡,兴起了养雉鸡热。现北滘镇与陈村镇,番禺的钟村与谢村已有不少人饲养,有的一批养3000多只,每只利润10元左右,比养其他家禽效益好。如广拓销路,这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很有发展前途。一、雉鸡的饲养要点1.营养要求高。1~30天龄期间,喂特别鸡花  相似文献   

2.
《湖北畜牧兽医》2009,(12):30-30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饲养的雉鸡品种单一,主要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培育成功的左家雉鸡(地产雉鸡)。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多个高产雉鸡品种,雉鸡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1992~1993年间,雉鸡饲养量达到高峰,全围当年存栏量突破600万只。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对雉鸡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选取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绿雉鸡200只(每个品种各40只,公母各占1/2),参照国家标准,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测定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肌苷酸、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黑化雉鸡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雉鸡(P0.05)。雉鸡胸肌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3.22%~37.26%,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在0.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高于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味道强度值最大(19.53~22.77)。2)雉鸡胸肌中检测到22种脂肪酸。黑化绿雉肌肉中12~16碳饱和脂肪酸、其他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雉鸡。由此可知,5种雉鸡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黑化雉鸡脂肪酸含量优于其他雉鸡。  相似文献   

4.
赵坤  赵恒章  杜娟 《中国家禽》2000,22(1):23-24
1998年11月,河南省新乡市豫北某雉鸡养殖场,18周龄育成雉鸡240只,陆续发病,病死率几乎100%,诊断为李氏杆菌病。1发病情况本批患病育成雉鸡为自繁自养,11月5日发现有个别雉鸡不采食,精神不振。11月7日起陆续发生死亡,病程1~3d,至11月9日已死亡21只。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发病雉鸡精神沉郁,拉稀,默默缩于一角,不食、不跳、不叫。解剖病死雉鸡12只,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以心肌、肝脏广泛性坏死灶者居多。3实验室检查3.1镜检无菌取病死雉鸡心肌、肝脏,制成触片。无菌采集可疑病雉鸡血液涂片。两种片子均…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英德县龙头影狮子山特种动物养殖场经过5~6年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养雉鸡的办法,培育出雉鸡高产新品系。这种雉鸡增长快、成活率高,后代能高产,年产蛋量达120个。该场生产的反季节雉鸡(每年1~6月份上市)供不应求,受到客户的青睐。去年该场生产雉鸡和反季节雉鸡5万多只,年获利20多万元。预计今年又可获利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雉鸡的饲养技术雉鸡,又称山鸡、野鸡,属野生禽类,主要分布于各地山林之中。雉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是国内外饭店、宾馆餐桌上的上等菜肴。雉鸡羽毛美丽鲜艳,制成高级工艺品可出口创汇。雉鸡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国内贸易部门收购每只约15~...  相似文献   

7.
蓝鹇等3种雉鸡的饲料和营养摄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20日~12月20日(冬季)和2009年2月24日~6月14日(春季)期间,对成都动物园圈养的2对蓝鹇、5只白鹇和5只白腹锦鸡每天的饲料和营养摄入量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显示:白腹锦鸡的饲料摄入量显著低于白鹇和蓝鹇(P〈0.01);3种雉鸡冬季的饲料摄入量显著低于春季(P〈0.01);光照度高的圈舍内雉鸡饲料摄入量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除铜和锰外,每只雉鸡春季的其他营养摄入量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光照对雉鸡的营养摄入量有显著的影响(P〈0.01)。根据雉鸡的产蛋量和受精率情况,我们认为本研究中的饲料搭配和营养供给比较适宜,能够满足雉鸡的健康和繁殖需要。  相似文献   

8.
雉鸡,又名山鸡、野鸡、环颈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有名的野味佳肴,且由于雄雉鸡尾长,羽色光彩鲜艳,还具有观赏价值.随着人们对食品绿色、安全、营养要求的逐渐提高,雉鸡也越来越受到欢迎,雉鸡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雏雉鸡经4~5个月的饲养,雌雉鸡体重达1kg,雄雉鸡体重达1.3~1.4kg以上的体重时即可上市,特别是在入冬以后.雉鸡肉味尤其鲜美,是元旦至春节期间用作礼品互赠的佳品.饲养雉鸡首先要了解其生长特性,结合精心的饲养管理,才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某珍禽养殖园内饲养的18只雉鸡出现减食、精神萎靡等症状,继而消瘦、羽毛粗乱、腹泻、贫血,2只雌性雉鸡死亡,经综合诊断为异刺线虫病.  相似文献   

10.
雉鸡(Phasianus col hicus)属鸡形目、雉科、雉属。通称环颈雉鸡或野鸡(以下称雉鸡)。我国分布有十九个亚种,而我省分布种为东北亚种(P.C.Fallasi)。欧美各国及日本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引种驯化雉鸡并获得成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普遍建有不同类型的雉鸡狩猎场,年繁殖量达几十万乃至数百万之多。我们自1980年底开始研究雉鸡人工繁殖技术,到1983年末共驯养1368只。推广种卵50枚、种雏100只,种雉216只,实验用雉97只,释放132只。在研究饲养管理、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的同时,对于疾病防治和笼养繁殖习性进行了探索与观察。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对野鸽(n=273)和雉鸡衣原体病检测,结果雉鸡血清阳性检出率为31.5~40.4%,抗体阳性雉鸡均未表现出临床症状;野鸽血清阳性检出率为33.1~85.1%,明显高于雉鸡.……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泰万菌素能有效治疗雉鸡败血支原体感染为研究泰万菌素(TVN)对人工诱发14日龄雉鸡感染鸡败血支原体(MG)的疗效,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测定了TVN对5株MG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确定其对TVN易感性为0.002~0.008μg/mL。将其中一株(G87/02)滴鼻接种72只14日龄雉鸡,8d后,当18只雉鸡出现临床症状时,用25mg/kg TVN给其中的9  相似文献   

13.
雉鸡又名环颈雉、山鸡、野鸡、草鸡,也叫“七彩珍珠鸡”,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笔者于2007年遇到一起笼养雉鸡感染新城疫的病例,报送如下: 1发病情况我 市某个体养鸡户于2007年3月外购雉鸡50只,刚饲养到5月份,发现有部分雉鸡发病,5d内共有30只发病,其中死亡20只。据了解,该群雉鸡从未做过任何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人工养殖雉鸡发展很快,在珍禽饲养业中已占相当比重。主要采取的饲养方式是网室笼养,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网室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饲养密度为1~1.2只/平方米。在这样高密度饲养下,采用大群配种,使雉鸡没有固定的产蛋场所,从而导致绝大多数母雉鸡失去抱性。因此,在笼养情况下的雉鸡自然孵化及育雏行为比较罕见,至今仍无报道。笔者在指导雉鸡生产中观察到笼养雉鸡的自然繁殖行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情况广州郊区一个体珍禽饲养户于1996年3月间连续4批雏雉鸡共4784只均在5~10天龄内发病,出现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特征的症状。由于发病后雏雉鸡不能站立和采食困难,常被其他鸡只踏死。发病后共死亡2120只,死亡率为44.3%,追查种鸡饲...  相似文献   

16.
引言关于密闭饲养的中国环颈雉鸡的繁殖能力的资料有限。Labisky和Jackson(1969)和Hinkson等(1970)报道过雉鸡种时母鸡的蛋重范围是27~39克 (平均31克)。Hinkson等(1970)还发现,雉鸡的蛋壳加壳膜的厚度范围是0.33~0.38毫米,Mashaly和Webb(1982)报道雉鸡平均产蛋期为13周,每只母鸡产蛋38枚。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1500只1日龄七彩山鸡,研究了饲粮蛋白质水平(22%、24%和26%CP)对1~41日龄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雉鸡的增重(P<005),对饲料转化效率不显著影响(P>005)。随蛋白质水平提高,雉鸡羽毛生长明显改善。三组雉鸡的增重和料肉比分别为2850g和262、3085g和260、3232g和248。综合各项指标,1~41日龄雉鸡适宜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4%。  相似文献   

18.
雉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段时间为雉鸡的育成期。这一阶段正是雉鸡长肌肉、长骨骼和增重速度最快的时期。雉鸡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雉鸡能否早日作为商品上市或其作为种用性能的好坏。笔者将雉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一、饲养方式1.立体笼养法:适用于以肉用为目的的大批饲养的雉鸡,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与立体笼养育雏相比,育成期雉鸡的饲养密度应适当降低,30日龄时脱温,应结合分群疏散密度,使其饲养密度控制在20~25只/米2,以后每两周左右疏散一次,使其密度减半…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饲养最早的雉鸡是环颈雉鸡。雄鸡羽毛华丽,头黑色有金属光泽,白眉,颈部有白圈;全身羽毛黄、褐、红、绿交替,并杂以黑色斑点,尾长而美丽。雌鸡羽毛麻褐色,尾短。雉鸡肉质鲜美、细腻,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高档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探索雉鸡的饲养技术,1992年引进90多只环颈雄鸡进行饲养观察。雏雉鸡的成活率达91.4%,最后选留了母雉鸡60只,公雉鸡15只,饲养到447日龄。现把该批雉鸡的产蛋规律归结如下。 该批雉鸡是1992年11月16日见蛋的,见蛋日龄为25周龄。产蛋上升较慢(可能该期温度较低),直到44周  相似文献   

20.
种雉鸡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者经济效益的好坏。由于雉鸡人工驯化的历史比较短,所以雉鸡场普遍存在繁殖率低的情况。影响雉鸡繁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蛋量、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育雏成活率等。因此,在饲养管理工作实践中,只有针对上述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实现提高繁殖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一.提高产蛋量的措施1.严格进行选种选配,培育高产种雉鸡。在选配中,个体选配优于群体选配。为充分发挥优良种公母雉鸡的遗传效应,应进行雉鸡的人工授精技术。种雉鸡的选择,采用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的综合方法,从而培育高产雉鸡品种。2.采取导入杂交的方式改良地产山鸡的生产性能。地产山鸡虽然产蛋量低,但其抗逆性强,且在狩猎场放养中有较大经济价值。而美国七彩山鸡飞翔能力差,但比较驯顺,年产蛋量高达90~120个。为此,用地产山鸡与美国七彩山鸡的导入杂交后,杂交一代的育雏成活率高,抗逆性强,年平均产蛋量高达59.6个。既保留了地产山鸡的抗逆性强的优点,又达到提高产蛋量的目的。3.掌握适宜的交尾年龄及利用年限。雉鸡在出生后10月龄即可以参加交尾,雄雉一般可利用三年,而雌雉只利用两年,且雌雉第二产蛋年的平均蛋量要高于第一产蛋年。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