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肉牛业现状 我国养牛业的历史源远流长,牛向肉用方向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日本肉牛饲养业发展的经历相同。即经过役用期、役肉兼用期和肉用期三个阶段。大体划分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役用期,20世纪70年代后为役肉兼用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进入肉用期。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牛肉的需求日益增长。四川是一个传统的养牛大省。全省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优质肉牛生产潜力巨大。由于长期以来我省养牛以役用为主,肉用生产性能低,农民养牛效益差,迫切需要改良提高我省黄牛肉用生产性能。为此我省于2001年开始实施以肉牛改良为主的四川省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以提高我省肉牛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黑龙江省肉牛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牛业实现役用向肉用的根本性转变。黑龙江省肉牛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肉牛业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牛业快速发展的方法,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和应用科技发挥肉牛业潜力的途径,使广大养牛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成为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对2006年黑龙江省肉牛产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做以概述,旨在为黑龙江省肉牛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黄牛从传统的役用向肉役兼用及完全的肉用方向转变,发展肉牛业成为农民脱贫和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肉牛产业(Beef Industry)是以牛属动物的肉作为原料,经过加工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产业。西方国家由于草地或粮食资源较丰富,他们在将牛属动物作乳用和役用之外,还发展了以肉用为目的的养牛业。我国由于人多地少,牛属动物主要用作役用和乳用。正如一位外国学者说:“80年代之前,中国没有真正的肉牛业”。这位学者在解释什么是肉牛业时说:所谓肉牛业是指牛属动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近来我国以黄牛改良为特点的肉牛业蓬勃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应处理好养牛经营形式千家万户与规模牛场相结合、黄牛肉用与肉役兼用相结合、黄牛改良选育与杂交、保种及利用相结合、高精料强度肥育与低精料适度育肥相结合等几个问题;并就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对提高繁殖成活率、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日增重的要求和影响规模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养牛科技水平等问题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黄牛从传统的役用向肉役兼用及完全的肉用方向转变,发展肉牛业成为农民脱贫和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肉牛业成为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逐渐形成以养殖为起点,育肥为重点,屠宰、加工为亮点,餐饮消费为终点的高效链条环节。其中,育肥环节既解决了我国饲养分散的状况,又保证了深加工所需的优质牛肉的来源,是肉牛业产生效益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肉牛育肥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做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肉牛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轻对粮食过度依赖、调整肉类产品结构、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养牛主要以役用为主,牛肉主要来源于淘汰役用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役用牛已失去了单纯役用的价值,转向役肉或肉役兼用方向发展。2011年底,我  相似文献   

9.
<正>肉牛业作为节粮型畜牧业,在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压力、丰富居民膳食结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辽源市养牛业出现了牛源紧张、能繁母牛数量极剧下降的现象,就此,2014年4月辽源市畜牧总站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1牛业总体情况我国牛业发展经历了役用期、役肉兼用期和肉用期(1990年后)三个阶段。自2012年以来,  相似文献   

10.
肉牛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轻对粮食过度依赖、调整肉类产品结构、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养牛以役用为主,牛肉主要来源于淘汰役用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役用牛因失去了单纯役用的价值而转向肉役兼用。2011年底,我国肉牛存栏量为6646.4万头、牛肉产量为647.5万t,分别比2010年降低1.4%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肉牛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黑龙江省肉牛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肉牛实现了由役用向肉用的根本性转变,牛源基础也正处在"由增量到优质"的关键转折时期。肉牛业如何快速发展,如何与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的肉牛育种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中国是世界养牛大国,也是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然而还未有自己培训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肉牛育种问题十分迫切。中国的肉牛育种有良好的黄牛选育基础,特别是母牛基础较好。着重肉用性能选育、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是由役用黄牛培育专门化肉牛的基本技术路线。按肉用指数(BPI)衡量,目前较多黄牛品种还处于“役肉兼用”阶段,个别是黄牛品种(母牛)可达到“肉役兼用”水平。“本品种选育、适量导血”可能是培育我国特色专门化肉牛新品种的较快而稳妥的途径。育种核心目标可以包括保留黄牛若干特征性状,但关键指标是使其BPI达到一定水平;公牛5.6,母牛4.0,以参于国际竞争,并支撑我国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条件是选育肉牛新品种的极大限制因素,应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黑龙江省肉牛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牛实现了由役用向肉用的根本性转变,牛源基础也正处在"由增量到提质"的关键转折时期。肉牛生产是黑龙江省农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既涉及"菜篮子"工程建设及食品安全,也涉及广大农户的经济收入,其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根据黑龙  相似文献   

14.
肉牛业是秦皇岛市的畜牧主产业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牛品种改良收到显著成效,原来的役用牛经过用西门塔尔牛、荷斯坛牛的杂交改良,形成了以黑白花、红白花为特征的肉用或肉乳兼用杂交牛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杂交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肉品质。需要按照国内外牛肉市场需求趋势,进一步调整肉牛品种改良方向,应用安格斯、海福特等中型早熟肉牛品种或日本和牛等优质肉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5.
<正>1肉牛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肉牛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一是牛业经济自身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广大农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养牛逐渐脱耕退役。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基本上已全部退役。养牛的目的是为了生产肉、乳、皮、毛等经济产品。养牛业向肉用或乳肉兼用的商品生产和增加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我国养牛业发展从役用向肉用的转变历程,并根据国情和现存国家级种公牛站(45个)中的牛群品种结构状况,提出了培育我国肉牛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小群体母牛中开展种牛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牛培育的必要性我国养牛历史虽然源远流长,规模庞大,但主要为役用或役肉兼用。随着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养牛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以获得肉产品或乳产品为目的。在肉牛业发展上,由于国内原有品种产肉性能低下,  相似文献   

18.
关于皮埃蒙特肉牛引进及中国肉牛育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并缺乏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致使中国黄牛产肉性能较低,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因为优越的产肉性能和与中国黄牛互补的体型,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被引进中国,对中国黄牛有了很大程度的遗传改进。然而要想增加中国肉牛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培育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的培育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们应立足于本国现有的遗传资源,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先进的育种技术,建立专门的育种组织,健全品种登记制度,系统地培育中国专门化肉牛品种,促进中国养牛业的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提供优质健康的牛肉。  相似文献   

19.
制约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肉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牛的存栏总数从1980年的7 200万头增加到2000年的1.4亿头;牛肉产量从1980年的26.9万t增加到2000年的495万t,其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0%提高到2000年的8.9%,绝对量增加了17.4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 近年来,我国养牛的区域和生产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1个变化是近年来由于牧区草地的退化,使牧区作为中国牛肉主产区的地位发生变化,肉牛生产中心从牧区向农区转移。农区肉牛的生产也从役用向肉用目标发展,形…  相似文献   

20.
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秦川牛,千百年来一直是关中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粪肥来源,建国后,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协同攻关,运用国际育种先进技术,选出优秀公牛,授配主产区大批秦川母牛,配合其他措施,从而加速了秦川牛的选育,使之很快由役用型转变为肉用型,形成了秦川肉牛新品系。经屠宰测定,其肉用,役用性能不仅大大高于50年代调查时测定的指标,而且其中一些肉用性能指标与国际著名的肉牛品种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