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光温因子对结缕草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时间开花的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进行定量观测,结合相应时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不同阶段光温因子对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缕草的小穗数与穗分化各阶段的积温呈负相关,而与光照时间呈正相关,其中以抽穗期前15~40d的影响最为明显(r=0.89);花序长度与积温呈负相关,而与光照时数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都较小;结实率、种子数与积温、光照时数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抽穗期前5d和后15d光温因子互作对结实率和种子数的影响较大;种子千粒重与积温呈负相关,而与光照时数呈正相关(r=0.95),以抽穗期后10~20d光温因子互作对千粒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四种常用草坪草的水分蒸散与补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控灌水量,采用蒸散仪法对南京地区四种常用的草坪草的水分蒸散和水分补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冷地型草坪草(凌志高羊茅、匍匐剪股颖) 的蒸散量普遍高于暖地型草坪草(普通狗牙根、日本结缕草)的蒸散量;在限量供水条件下,蒸散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2) 温度、水气压的变化与草坪草的蒸散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大气因子对草坪草的蒸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留茬高度对草坪草的蒸散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留茬4cm时蒸散量最低.合理的水分补偿应结合气象因子与修剪高度进行;(3)在8~10月,四种草坪草的补水量为凌志高羊茅8.9~216.5mm,匍匐剪股颖79~158.2mm,普通狗牙根116.0mm,日本结缕草107.4mm;(4)草坪草具较大的节水空间,只要灌溉合理就可以避免耗水过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雷  王堃  白恒勤 《草地学报》2008,16(2):135-140
研究我国北方地区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暖季型草坪草的代表)和高羊茅(Fescue arundinaces Schreb.)(冷季型草坪草的代表)冬季休眠中生理变异过程,揭示其物质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表明:根系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呈前期增长缓慢,后期积累迅速的趋势;SOD与MDA为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根系中的IAA、GA趋于减少,ZR、ABA逐渐增加;在强烈干扰情况下,内源激素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同时阐明冷、暖季草坪在叶绿素含量变化、营养物质储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区荒漠草地分布广,土壤温度变化剧烈,土壤湿度低,极大地影响了荒漠植被的生长及区域气候环境。本研究基于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灌丛草地站点2017年5月–2019年4月地下10层的土壤温、湿度探头自动观测数据,分析了荒漠灌丛草地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数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荒漠灌丛草地各层土壤温、湿度随着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且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垂直梯度明显,均在表层波动最大。浅层土壤温度随季节变化波动明显,且在18:00左右达到最大值。浅层土壤湿度波动大于深层,5 cm土壤湿度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基本表现为土壤湿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升高的趋势。2)在该干旱–半干旱荒漠灌丛草地研究区,土壤温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好,其中与0 cm地温、气温、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55、0.942、0.823 (P 0.01),且土壤温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优于土壤湿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明确了该区不同季节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可以为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生长、繁殖以及演替提供理论依据,为陆面过程的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模型初始化数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晴天条件下4种草坪草在不同供水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为3峰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匍匐翦股颖在供水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而日本结缕草差异不显著;4种草坪草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在供水处理间蒸腾速率差异极显著,匍匐翦股颖差异显著,日本结缕草差异不显著;草地早熟禾与高羊茅水分条件宜在(70%~55%)W,日本结缕草和匍匐翦股颖以(55%~40%)W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被及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周边地区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2002-2006年连续5年的温度和植被进行调查(样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均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型递减趋势,冬季最高温逐年下降;随着冬季温度的下降,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 urca)和碱蓬(Suaeda salsa)的重要值呈递减趋势,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呈递增趋势,且其株高、丛数、盖度和重要值与冬季最高温显著负相关,而群落主要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对冬季最高温度的变化反应不明显;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冬季最高温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知,5年间虽有少数植物对冬季最高温度变化反应敏感,但是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62年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气象资料和30年糙隐子草生长季观测资料,分析了糙隐子草物候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60年来,锡林浩特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表现为微弱减少,总体呈暖干气候变化趋势。随着气候变化,糙隐子草返青期显著延迟,后续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整个生长季呈缩短趋势。通过各物候期相关性分析来看,限制糙隐子草产量积累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458(P0.05)、0.508(P0.01);气温变化对牧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降水是影响糙隐子草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分属4个秋眠类型的4个标准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北京地区春季第一茬草和秋季再生草的植株生长性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季光照延长和日辐射增强的条件下,盛花期前4个秋眠型品种的植株高度持续提高,植株生长速度有逐步加快趋势,但不同秋眠型间生长速度变化的差异不显著(P>0.05);盛花期后植株生长趋缓至停滞,秋眠型的最终株高顺序为:Arche(r半秋眠型)>UC-1465(极非秋眠型)>Pierce(非秋眠型)>Maverick(秋眠型)。在秋季光照时间缩短过程中,不同秋眠型品种的再生株高顺序为:UC-1465(极非秋眠型)>Pierce(非秋眠型)>Arche(r半秋眠型)>Maverick(秋眠型);其再生速度与春季的变化曲线不同,Maverick(秋眠型)和Arche(r半秋眠型)持续下降,而UC-1465(极非秋眠型)>Pierce(非秋眠型)呈先高后低的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_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_2)为材料,设T_1(6月17日)、T_2(6月22日)、T_3(6月27日)、T_4(7月2日)和T_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性能指标和光、温、水因子效应及气象因子资源量在小豆生育前期与后期的比值(分配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随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各播期的大小依次为:T_2T_1T_3T_4T_5,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V_2V_1,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小豆的生育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逐渐减小,但收获指数相应增加。光、温、水因子对产量性能指标有明显的正负调节效应,V_1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单位面积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净同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日照时数与总光合势呈显著正相关。V_2生育前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单位面积荚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降水量与平均叶面积指数和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显著负相关;生育前期日照时数与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和每荚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有效积温与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后期降水量与平均作物生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气象因子资源量分配与小豆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小豆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光、温、水资源量在生育前、后期的比值(分配率)及其组合,V_1为:生育天数1.86、有效积温2.27、降水量49.73、日照时数1.45;V_2为:生育天数1.45、有效积温1.49、降水量1.57、日照时数0.98。在德州地区,夏播小豆选用中早熟品系V_2在6月20日前后播种,生育期内光、温、水资源量的分配率及其组合最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49头格尔木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使用DnaSP 5.10.01、Arlequin 3.11和MEGA 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大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截取的618 bp格尔木牦牛D-loop区分析序列中,排除1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45处多态位点,包括10处单一多态位点和35处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4为优势单倍型,核苷酸多样度为0.015±0.008,单倍型多样度为0.911±0.022。与野牦牛及大通、天祝、金川等其他家牦牛品种相比,格尔木牦牛群体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值均较高,表明该群体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以美洲野牛为外群,邻接法(即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格尔木牦牛群体18种单倍型分布在A、B、C、D和G 5种单倍型组中,且聚为3个大的分支,提示格尔木牦牛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拥有3个母系起源。[结论]格尔木牦牛群体具有丰...  相似文献   

11.
外界气象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房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的疾病,一般可分成临床型(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隐性型。它主要损害奶牛乳房的乳腺或乳腺间质的组织、结构,并破坏其正常的泌乳功能,给饲养者带来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此病主要由于细菌作用而引起,其发病的因素很多,诸如体质、年龄、挤奶技术、饲料、气候等等。前几方面研究资料较多,但有关气象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问题,资料尚不多见。本文拟对上海地区在不同的季节中各气象因素(温、湿度等)的变化对黑白花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高低的影响及导致发病的可能原因作一研究分析,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陇中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明确形成不同草地型的关键土壤因子。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草地型(针茅型,冰草、杂类草型和长芒草、杂类草型)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两者互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地型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特征差异显著(P<0.05),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较其他型草地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碳、全钾、全氮,及较低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和全磷含量;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低峰出现在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与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陇中地区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草地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物量预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海晏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5年围封与自由放牧地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5年生长季(5–9月)自由放牧草地植被高度、产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盖度仅6–7月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2)以围封草地7月末观测数据作为年牧草高度和盖度最大值,发现2003–2015年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盖度呈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3)年牧草产量最大值与6–7月平均气温趋势一致,且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降水对牧草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即年牧草产量与上一年降水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4)利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做年牧草产量预测模型结果为y=124.44T6-7月+2.59R上一年–2 180.23(P0.0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西藏高海拔河谷气候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的影响,以西藏达孜引种栽培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3茬次鲜草量产、总草产量为参考数列,以生长期内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5℃积温、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为参比数列,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西藏紫花苜蓿草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最低温度对第1茬草产量影响最大;而影响再生草产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是平均温度即热量指标;影响总草产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是5-7月的降水量和3-5月的日均最低气温。因此,影响紫花苜蓿总草产量及各茬次草产量的主、次气象因子及其效应都有所差异,生产中可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马琳  李学斌  谢应忠 《草业科学》2011,28(6):898-901
摘要:利用原位观测法及分解袋埋放法对宁夏盐池县草地生态系统典型群落枯落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试验地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赖草(Leymus secalinus)枯落物蓄积月动态与月降水量、均温没有显著相关性,4种枯落物蓄积量10月达最大值,且月波动变异系数较高,为71.77%~107.91%;2)各典型群落枯落物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各典型群落枯落物的分解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但是对土壤全磷、全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川草2号"老芒麦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川草2号"老芒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 n)日变化呈双峰型,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两峰之间有一低谷,出现在12:00附近.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对"川草2号"老芒麦光合作用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而气孔关闭则是光合午休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十年,全球的气候变化十分显著。自然灾害的频发,气候的变暖,海面的上升,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各国科学家相继投入到气象研究中。格尔木地区作为青藏高原腹地,其气候的变化对当地的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格尔木地区近半世纪的气候变化规律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2018年4月-10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9月)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液流速率变化进行监测,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胡杨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茎干液流日变化趋势呈几字"宽峰型";夏季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液流启动在06:00,秋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不同季节夜间存在较高液流(10.994?26.035 cm·h-1);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影响春季、秋季胡杨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总辐射和空气温度,夏季为太阳总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的日变化响应呈顺时针环状,与太阳辐射响应呈逆时针环状;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这表明胡杨为了保持水分平衡应对水分亏缺的策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极端干旱)通过气孔调节降低水分损失.研究结果对于明确干旱沙漠环境中胡杨水分传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及更深入地认识胡杨适应干旱环境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陇东旱塬地区研究了海牛、BJ0603和大卡,共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及刈割次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时,各品种都处于抽穗或开花期,不能完成生殖生长。收获前测定表明,品种间在株高、节间数、叶数和茎粗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叶片和单秆重差异显著(P<0.05);每个品种全年刈割1茬的标准草产量(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全年刈割2茬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全年刈割2茬的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P<0.01)1茬的。无论全年刈割1茬或2茬,品种间的鲜草、标准草(65%含水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差异显著(P<0.05),产量依次为海牛>BJ0603>大卡;从拔节前期到孕穗期,各品种茎秆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CF)、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粗灰分(ASH)含量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秆中CP、ADF、NDF、ASH、NFE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但EE、C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产量和养分含量变化,我们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春播光敏型极晚熟高丹草生产模式中,作为青贮利用时,以全年刈割1茬且在霜降前收割最佳;作为干草调制或青饲利用时,以全年刈割2茬且第1茬在拔节后期孕穗前刈割,第2茬在霜降前刈割最佳。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丘陵区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还草水土保持效应,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度(S=17.36%~42.26%)和流量(Q=1.0~2.5L·s~(-1))条件下,采用变坡试验水槽测定土壤的分离能力,利用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土壤侵蚀过程,运用WEPP模型推求土壤细沟可蚀性(Kr),分析了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冰草生育期内土壤Kr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总体呈下降趋势;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无显著季节变化(P0.05)。冰草土壤Kr表现为下降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002 1~0.022 4s·m~(-1);柳枝稷土壤Kr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003 2~0.021 9s·m~(-1)。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和根重密度是影响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细沟可蚀性与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及根重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用土壤黏结力和根重密度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丘陵区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变化主要由根系生长和土壤黏结力变化所致。土壤细沟可蚀性与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和根重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用土壤黏结力和根重密度等参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