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加强自然保护区执法能力,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然保护区执法能力受到法律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具备可实施性,以及执法资质和执法力量等多种因素制约。本研究以4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调研,首次较为全面地摸清了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模式、执法依据、执法资格、罚没款返还、执法面临问题等有关执法能力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全国自然保护区执法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处于初步阶段,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引进了当前国际保护组织普遍应用的保护地区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旨在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介绍了该跟踪工具开发的基础、监测与评估的内容、具有的功能和局限性、案例应用与发展前景。通过使用该跟踪工具监测和评估全球34个国家、近200个森林类型保护地区的管理水平,得出偷猎、农业开垦、非法采伐、非木材林产品的过度采集目前仍是这些保护地区面临的主要威胁。建立保护地区网络对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和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该跟踪工具的监测与评估作用会促进这一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社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6月,对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社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匮乏,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法制意识;(2)公众普遍对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有较明确的认识,具有保护意愿,但缺乏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公众接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本文针对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梅  黄清 《野生动物》2007,28(1):47-50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引发诸多矛盾。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战略,旨在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1月,200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及国家珍禽褐马鸡、勺鸡、金雕、金钱豹等珍稀野生  相似文献   

6.
高晓冬  孙猛  郝萌  邹红菲 《野生动物》2012,33(3):166-169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具有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保护区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目前有超过5 000人居住,其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让人深思。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并分析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的经济现状,阐明了核心区居民经济现状的客观原因,指出存在的几个问题;(1)收入低,经济来源单一;(2)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3)核心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对保护目标不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生态移民和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苗春林 《内蒙古草业》2004,16(4):39-40,58
内蒙古南海子湿地是包头市唯一的一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585hm^2,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融城市、黄河、湿地于一体,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南海子湿地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发展对策,从而对整个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典型和范例。  相似文献   

8.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象头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建立保护区重要性、机构设置及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虽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频繁的人为干扰,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建设和由此导致的生境分割,仍威胁着保护区内羚牛种群的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0.
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其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琳  卢欣石 《草业科学》2010,27(4):15-19
中国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以及保护区内资源有效利用的现状与全国其他行业所属自然保护区相比明显滞后。依托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市场条件佳等优势,分析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遵循的5个原则,即保护优先、科技先行、生态旅游与草原文化相结合、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共同受益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万云  杨赵洁 《野生动物》2009,30(6):340-344
1965以年,秦岭地区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水利部门4处),总面积487 134.6 hm^2,占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8%。但由于保护区级别、管理体制、管理部门以及资金投资主体不同等原因,使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本文通过对秦岭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大自然保护区的思路,即建设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指出适合秦岭地区保护区建设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优化和改革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宁陕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东缘地带,也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向东延伸的纽带,更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最有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本文阐述了宁陕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状况、建立的重要性及大熊猫的种群状况、社区经济概况、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preserve biodiversity within nature reserves, but may fail to mitigate the conflicts between rural development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gnitude of the conflict and its development over time, focusing on elephant conservation and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in and around nature reserves. We suggest that regulations alone can satisfy neither the demands to maintai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nor the demands to achieve human welfare. More innovative tools such as informed land‐use planning and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called for to reduce the agricultural interface with elephant range, and therefore to allevi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conflict.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制定管理和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19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与转移矩阵模型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选择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等景观指数对其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老爷岭保护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95%,且1999—2019年呈稳定趋势(K=-0.017)。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老爷岭保护区的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其中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从时间跨度来看,1999—2009年是老爷岭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时段,自2009年后老爷岭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均在降低,这说明老爷岭保护区成立后,随着管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保护区内的林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景观破碎化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掌握物种潜在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加强对物种的保护。鹿科(Cervidae)动物是东北地区森林等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3种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驼鹿(Alces alces)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数据库(GBIF)以及部分外业数据得到物种分布点,运用MaxEnt软件对3种鹿科动物进行潜在栖息地预测,模型AUC值如下:马鹿0.939,梅花鹿0.991以及驼鹿0.861。将模拟得到的潜在栖息地与东北地区保护区叠加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模型模拟得出的潜在栖息地占整个东北地区面积:马鹿(25.85%)、梅花鹿(0.99%)以及驼鹿(13.83%);潜在栖息地被现有保护区覆盖率:马鹿(10.03%)、梅花鹿(21.70%)、驼鹿(8.85%),尚有大部分潜在栖息地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上述研究结果对这3种国家级保护鹿科动物的保护管理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本底调查和编制好总体规划、加大对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及资源监测和评估力度、努力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法依规管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疆哈纳斯湖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纳斯湖保护区面临着既要开展旅游,又要加强保护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找到彼此协调的办法。本文讨论了关于该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问题,提出了按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行事、加强生态旅游建设、重视监测系统建立、建立基金筹措和收支管理机制以及制定生态旅游指南等具体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