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芪多糖提高干奶期奶牛乳腺免疫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芪多糖对隐性乳腺炎患牛进行乳头直接投药治疗,产后第3天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情况。结果: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30mg剂量组效果最明显(P〈0.01),说明用此剂量提高奶牛乳腺免疫力可达到良好效果。从治愈率来看,30mg剂量组治愈率达到最高水平,产后第3天检测治愈率为509/6。干奶前6天与产后第3天各组阳性乳房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产后无新的乳腺炎病例发生,整个干奶期乳腺免疫力保持稳定,干奶前用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III、V的效果高于试验II、IV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V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88.89%,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安全、有效、稳定的新型中兽药制剂,有利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试验研究了中药透皮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泌乳量、白细胞、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记录用药前后5d日泌乳量,分别采用试剂盒和CA-500血液分析仪测定用药前后乳汁中ALB、ALT、LDH和血液中白细胞。结果:患隐性乳房炎奶牛泌乳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中WBC、MON、GRA、LYM%显著高于健康牛(P〈0.05),而乳汁中的ALB、ALT和LDH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通过5d中药透皮剂治疗后,奶牛产奶量大幅度增加,WBC、MON、GRA、LYM%、ALB、ALT和LDH与健康牛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透皮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对奶牛场不同泌乳期的40头临床健康黑白花奶牛的160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共检测出阳性头数21头,阳性率52.50%;阳性乳区42个,阳性率26.25%。将检测出的21头患隐性乳房炎的病牛随机分成A、B、C、D共4组,A组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治疗,阳性乳区治愈率为22.22%;B组用左旋咪唑注射液进行治疗,阳性乳区治愈率为30.00%;C组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阳性乳区治愈率为57.14%;D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措施,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抗生素组疗效并不理想,左旋咪唑注射液疗效高于抗生素组,中药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SMT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38.79%(313/807),乳区阳性率为19.35%(606/3132)。阳性牛的分布在不同牛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3胎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在不同乳区间有显著差异,左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同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床位置、泌乳生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细胞计数(SCC)法对杨凌某奶牛场中60头不同胎次和泌乳时间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对引起乳房炎的可能诱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3.3%。1胎~2胎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40.0%,3胎~4胎为46.7%,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有随胎次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泌乳时间少于200 d的泌乳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27.6%,200 d~300 d的为36.4%,300 d~400 d的为41.7%,超过400 d的为50.0%,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有随泌乳期升高的趋势。本调查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和泌乳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乳房炎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方剂阶段性灌服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结果试验组54头阳性隐性乳房炎奶牛中34头转为阴性,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减少、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尤其是方剂1的治疗效果经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对徐州地区6个奶牛饲养场,分别筛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病例各80例,用4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分别进行治疗,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的混悬制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乳管注入效果最佳,其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60%。同时,对部分奶牛场奶牛进行综合性预防试验,减少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乳房炎是引起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之一,可造成产乳量的减少和质量低下。据报道,奶牛乳房炎发病率20%,其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0%,临床性乳房炎33.41%,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3.10%,乳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44.70%。对临床奶牛乳房炎病例病原体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  相似文献   

12.
为推广中兽医药在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上的应用,将临床上确诊为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按乳区发病情况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中药(归芪散)治疗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健康组)。在试验周期内,利用CMT检测阳性对照组的好转率、自愈率及临床型乳房炎转化率,检测中药组的有效率、治愈率。检测患病奶牛血液中淋巴细胞指数、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及乳汁中体细胞数和乳清中SA、ALT、AST、LDH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归芪散治疗隐性乳房炎有效率100%,治愈率为76%,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的为0%。阳性对照组自愈率为23.8%,好转率为33.3%,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的有42.9%。阳性对照组SCC呈增高的趋势;而中药组SCC明显减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阳性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均低于健康组和中药组;中药组的吞噬率逐渐升高,在第7天时显著高于健康组。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低于健康组;中药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逐渐提高,与健康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乳清中的SA、ALT、AST、LD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阳性对照组始终高于健康组,中药组的含量逐渐降低,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归芪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复方搽剂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中草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防治奶牛乳房炎,共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18例.治愈16例,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愈2例,治愈率达88.9%,有效率为100%:通过体细胞(SCC)的检测判断其对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中草药搽剂对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5头患乳房炎奶牛共104个乳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6个,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低(200U/乳区)、中(400U/乳区)、高(800U/乳区)三个剂量,对照组为青霉素G钠(160万IU/乳区),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给药,共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有效清除感染乳区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等G^+菌,大幅降低牛奶中的白细胞数,提高日产奶量。其中低剂量组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略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的疗效相当(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影响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延庆县存栏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普查,找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分析致病因素。结果表明:在季节、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条件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他影响因素,①三种养殖模式(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户)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③不同卫生状况造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阿莫西林钠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以5 mg/kg体重,肌肉注射阿莫西林钠,1日2次,连用3 d,治愈率达91.3%,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产犊后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78.6%和7.1%,与青霉素-链霉素粉针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自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产犊3到5个月的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3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10头)。选取清热燥湿中药大黄、黄柏、公英以及冰片制成涂擦剂,涂擦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16天。结果表明:涂擦自拟中药复方制剂16天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25%,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乳汁中体细胞数极显著下降(P0.01);血浆中GSH-P和SOD活性明显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自拟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小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及品质,对12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A组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为50头奶牛;B组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50头奶牛;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为20头奶牛。结果表明:①A组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共治愈40头,治愈率高达80%,有效头数为47头,有效率高达94%,差异极显著(P<0.01);B组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15d后共治愈17头,治愈率为34%,有效头数为22头,有效率为44%,差异显著(P<0.05);C组不使用任何药物,2头自愈,1头好转。②A组在治疗前,平均每头奶牛产奶量为18.5kg,经过15d用药后,产奶量增加到27.5kg,净增加9kg,差异极显著(P<0.01);B组在治疗前,平均每头奶牛产奶量为19.5kg,经过15d治疗后,产奶量为22.5kg,增加3kg,差异显著(P<0.05);C组不使用任何治疗措施,由于病情的加重,产奶量由原来的18.5kg降到了14.5kg,下降了4kg,损失较严重。结果:中草药治疗隐性乳房炎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3月-2002年5月对呼和浩特市郊区散养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的调查,并对其部分奶牛进行治疗。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7头奶牛中,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6%,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为73%,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某奶牛场经CMT法检测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微生态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第5天再用CMT检测乳汁,评价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并同时颈静脉采血,评价中药微生态制剂对血常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组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达78.5%、有效率达90.7%;用药后,泌乳量有所提高;用药前,患牛血液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血液中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血液中炎性细胞的数量,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