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为了研究沙门菌感染雏鹅的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采取腹腔注射沙门菌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雏鹅,对发病雏鹅进行病理剖检,并采取肺脏、肝脏、脾脏和肠道病料制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受感染雏鹅剖检病变可见皮下、心肌、肺脏、脾脏、肠道、脑膜等多处出血,肝脏坏死,胆囊、脾脏肿大;显微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脾、肺、肠道等器官出血、细胞变性、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感染沙门菌雏鹅出现了广泛性的组织损伤,同时伴随着机体各器官明显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取肌肉注射鼠伤寒沙门菌的方法,人工感染58日龄健康鹅,对试验鹅进行病理剖检,并采取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脑、胰腺和肠道病料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可见,受感染鹅18 h内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达66.7%;主要病理变化为皮下、心肌、肝脏、脾脏、肠道、脑膜等多组织器官多处充血、出血,肝脏实质肿胀,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雪花状坏死灶,胆囊、脾脏肿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肠道等多组织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鹅,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感染鹅可出现全身多组织器官充血、出血与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荣昌3个养鹅场雏鹅感染的真菌种类,本研究采集病死雏鹅肺脏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的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ITS2序列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真菌菌落颜色、菌丝结构、孢子无性繁殖方式均符合烟曲霉的特征,ITS2序列与GenBank的烟曲霉AF454113、AF454114、AY660923菌株同源性均为100%。分离菌株雏鹅回归试验显示,感染雏鹅气囊有真菌结节,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淤血,支气管管腔有脓性纤维蛋白或粘液,肝细胞变性坏死,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肺脏主要表现为非典型肺炎,肝脏主要表现为实质性肝炎。本研究为临床诊断曲霉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引起肉雏鹅死亡的病原,无菌采集病死肉雏鹅心血、肺脏、肝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Kmt2基因序列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分离菌株被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PCR方法、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K-B药敏纸片法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为A型,对14日龄肉雏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为5.86×10~6 CFU/mL;分离菌株对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的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鸭源新城疫病毒(NDV)SDFC株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点眼滴鼻3种途径人工感染15日龄健康雏鹅,观察试验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主要剖检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同时对病毒在组织中的抗原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鹅感染鸭源NDV后发病率达100%,静脉注射组死亡率为80%,肌肉注射组死亡率为40%,点眼滴鼻组死亡率为26.7%。病鹅表现下痢、流泪,部分出现瘫痪、扭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变化表现为胰腺、脾脏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胸腺、法氏囊萎缩,心包积液,肠道、肝脏、肺脏、肾脏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广泛性出血、变性;抗原分布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病鹅体内多个组织器官中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鸭源NDV对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送检的发生以肝周炎、心包炎及气囊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死雏鹅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送检的病死鹅肝脏组织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上述病死鹅的肝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单个存在两端钝圆中等大小杆菌,该菌能利用葡萄糖只产酸,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和蔗糖;能产生H2S,MR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为阳性;吲哚形成试验、VP试验和脲酶试验均为阴性;药敏试验结果为头孢西丁、舒巴坦-先锋必对该菌效果好。结论:该送检病死鹅为沙门氏菌导致的传染性浆膜炎,选用敏感的头孢西丁进行治疗,很快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济南某蛋鸡养殖场送检的5只发病鸡,通过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发现,病鸡肝、脾、肾等组织器官显著肿大并有灰白色肿瘤结节,瘤细胞为髓样细胞;取病死鸡的肝脏、肺脏提取DNA样本,从中扩增出ALV-J亚群特异性的病毒核酸。上述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髓细胞瘤型禽J亚型白血病。取病鸡内脏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主要由髓样瘤细胞组成,心、肾、肝等可见髓样瘤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8.
在我省,鸭疫里默氏菌病(RA)主要侵害2~5周龄雏鸭。最近,自福州市闽侯县的某鹅场病死鹅脑内和肝脏中分离到Ⅱ型鹅瘟里默氏菌。2002年11月底,闽侯县某鹅场饲养长乐灰鹅200只,于12日龄时发病,病鹅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拉白色稀粪、后躯下坐和张口呼吸,病重鹅表现摇头、颤抖、转圈,至15日龄时已发病32只,发病率为16%,病死率37.5%。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粘附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骨相连;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渗出膜,易剥离;气囊增厚,有淡黄色干酪样物附着;脑外膜充血、淤血。无菌取病死鹅脑组织和肝脏,分别接种于自制血清马丁琼脂…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的Nsp2基因部分缺失的特征,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长春某猪场4份疑似HP-PRRSV感染病死猪的淋巴结、脾脏、肺脏等病料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扩增出226 bp的特异片段,与预想结果一致。取病死猪淋巴结、肺脏、脾脏等组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和脾脏中淋巴细胞严重坏死,肺脏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病变,肝脏、肾脏、脑等器官实质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昆明某海洋馆患病海豚死亡原因,将死亡海豚进行剖检,发现其肝脏、肾脏肿大,肾包膜积液,肺脏出血并伴有纤维素性渗出,胃肠道点状出血;无菌采集死亡海豚肝脏、肺脏、肾脏积液分离培养,得到3株优势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PCR扩增、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生化试验检测,确定优势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液后的SPF昆明系小鼠出现精神沉郁、腹围增大等症状,接种后4 h开始死亡,16 h后全部死亡;剖检发现小鼠肺脏、肠道出血、肝肾出血肿大。无菌环境下取小鼠肺脏、肝脏、肾脏等病变部位进行复检,结果显示,从肝脏、肾脏、肺脏中回收到的菌株菌落形态、镜检结果、生化鉴定结果、DNA序列与目的菌相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极度敏感;氨苄西林、红霉素高度敏感;磺胺嘧啶和四环素耐药。本次试验为昆明海洋馆其余同群海豚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肠道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海水鱼类肠道功能及其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提供细胞模型。以黄姑鱼肠道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胰蛋白酶(0.25%)、胶原蛋白酶(1 mg/mL)和透明质酸酶(0.16 mg/mL)联合消化法对肠道组织进行不同时间(0、20、40、60和80 min)的消化,并对消化后的肠道细胞及残留肠道组织分别进行台盼蓝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再通过显微镜观察确定终止细胞消化的最佳时间。在此基础上,对肠道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在传代培养过程中,通过分析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和肠道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等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黄姑鱼肠道组织在消化40 min时便可以得到较多的肠道上皮细胞,在消化60 min时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胞团,至80 min时肠道上皮细胞基本从基膜上全部消化下来,因此,本研究建议在40~60 min终止细胞消化为宜。所培养的传代肠道细胞呈"铺路石"形态,生长曲线呈明显的"S"形,经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进一步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封闭蛋白(Claudin)、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碱性磷酸酶(AKP)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培养的传代细胞中均有表达。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培养的细胞即为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黄姑鱼肠道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海水鱼类肠道功能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相关研究提供材料。研究以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猪作为肠道供体,采用肠腔面刮取肠黏膜和机械分离分散的方式进行原代细胞的体外分离。采用0.1%胰蛋白酶差速消化法进行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纯化;比较新生弱仔猪和正常仔猪作为供体对原代小肠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MTT法比较不同代次原代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EDV毒株CV777在原代小肠上皮细胞感染和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能获得增殖活性良好的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S"型细胞增殖曲线。通过胰酶差速消化可得到纯度高、形态单一的小肠上皮细胞,同时细胞连续传代5次仍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弱仔猪和正常仔猪分离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比较显示,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这为降低原代细胞培养的成本提供新的思路。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PEDV可感染本方法分离培养的仔猪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进行复制增殖。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较低的仔猪原代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该方法培养的原代细胞可作为PEDV分离培养和相关研究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a simple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for piglet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and to provide materials for researches on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In this study,newborn piglets that did not eat colostrum were used as the initial donors,and the primary cells were separated in vitro by scraping the intestinal mucosa from the intestinal lumen and mechanical separation and dispersion.The pigle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purified using 0.1% trypsin differential digestion method.Compared the effects of newborn weak piglets and normal piglets as donors on the activity of primary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MTT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primary cell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Immunofluorescence and Real-time RT-PCR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fe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PEDV strain CV777 in primary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method in vitro used in this study could obtain primary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ith good proliferation activity,with obvious S-type cell proliferation curves.The cells with high purity and single morphology could be obtained by differential digestion,and had good proliferation activity after five consecutive passages.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solated from weak piglets and normal piglet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and provided new way for reducing the cost of primary cell culture.The results of immunofluorescence and Real-time RT-PCR showed that PEDV could infect the primary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and replicated and proliferated in them.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simple,practical and low-cost method for in vitro culture of piglet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The primary cells cultured by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as basic materials for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PEDV and relat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法测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小肠消化率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别采用移动尼龙袋法、改进三步体外法、原始三步体外法和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估测法测定13种精料的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小肠消化率,并对移动尼龙袋法与其他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常规营养成分和RUP小肠消化率作回归分析,旨在寻找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RUP小肠消化率更简单快速的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T型瘘管的奶牛.结果表明:移动尼龙袋法测得的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葵花粕、芝麻粕、玉米胚芽粕、玉米、米糠、米糠粕、米糠饼、大麦、麦麸和玉米麸质饲料的RUP小肠消化率分别为98.13%、87.37%、88.47%、82.60%、85.73%、75.40%、93.23%、69.27%、77.83%、92.10%、91.27%、72.37%和79.03%.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结果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383;原始三步体外法测定结果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899;ADIN估测法预测结果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RUP小肠消化率与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改进三步体外法比原始三步体外法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饲料RUP小肠消化率效果更好.应用体外法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蛋白质饲料RUP小肠消化率比测定能量饲料RUP小肠消化率效果更好.用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可较好地预测RUP小肠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的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本研究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组(MT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连续腹腔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收集各组粪便和各肠段组织,进行β多样性、Lefse及Metastats分析,qPCR检测差异菌种在各肠段的mRNA表达量,通过KEGG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导致的代谢途径差异。稀释曲线结果显示,所测样本数据足以反映样品中物种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苦参碱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均显示,苦参碱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Muribaculaceae、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丰度,而显著减少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丰度。与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一致,qPCR结果显示苦参碱组小鼠粪便中嗜酸乳杆菌含量增加。同时,苦参碱可以增强嗜酸乳杆菌在各肠段的定植。通过KEGG分析发现,NC与MT组之间在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苦参碱可以显著改变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加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并造成了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差异,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碱发挥药效作用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鸭疫里默氏菌的可能致病机制,本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鸭盲肠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并对肠黏膜厚度、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进行测量和统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盲肠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肠道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肠绒毛脱落、淤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增生;统计结果表明,2 d时,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的肠黏膜厚度(383.58 μm)显著低于对照组(643.39 μm)(P<0.05);2和5 d时,感染组的肠绒毛高度(173.04和168.68 μ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5.79和276.54 μm)(P<0.05);9 d时,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3.42)显著低于对照组(5.34)(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2和5 d,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LR4、MD2、MyD88、TRAF6、NFB、IL-4和IL-8 mRNA的表达量上调。说明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可导致盲肠的肠黏膜组织物理损伤和炎性病变,且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该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获得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研究猪小肠上皮细胞与大豆凝集素的结合情况.选取新生未哺乳健康仔猪,取小肠组织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细胞以角蛋白抗体-8为—抗进行细胞免疫化学试验鉴定,鉴定后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以FITC-SBA为探针进行细胞凝集素荧光标记化学试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行标记.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纯化的细胞经角蛋白抗体-8鉴定为阳性,所分离纯化的细胞为猪小肠上皮细胞,经检测其纯度达90%以上,猪小肠上皮细胞FITC-SBA标记结果为阳性.体外培养的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一步明确了猪小肠上皮细胞是大豆凝集素结合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为单胃动物大豆凝集索抗营养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的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本研究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组(MT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连续腹腔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收集各组粪便和各肠段组织,进行β多样性、Lefse及Metastats分析,qPCR检测差异菌种在各肠段的mRNA表达量,通过KEGG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导致的代谢途径差异。稀释曲线结果显示,所测样本数据足以反映样品中物种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苦参碱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均显示,苦参碱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Muribaculaceae、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丰度,而显著减少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丰度。与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一致,qPCR结果显示苦参碱组小鼠粪便中嗜酸乳杆菌含量增加。同时,苦参碱可以增强嗜酸乳杆菌在各肠段的定植。通过KEGG分析发现,NC与MT组之间在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苦参碱可以显著改变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加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并造成了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差异,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碱发挥药效作用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对于动物消化及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性别差异上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贺兰山阿拉善马鹿(Cervus elaphus alashanicus)的20个粪便样本进行多样性分析,雌雄各半,并讨论性别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善马鹿雌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均存在差异,且雌性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高。菌群构成的门水平上,雄性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49.47%)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 14.21%),雌性肠道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54.47%)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4.41%)。在属水平上,雌雄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都为孢杆菌属(Sporobacter),含量为(雌性:6.79%,雄性:7.97%),拟杆菌属(Bacteroides),含量为(雌性:3.87%,雄性:4.42%),NMDS分析及LEfSe分析表明,性别因素对阿拉善马鹿雌雄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对阿拉善马鹿冬季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构成存在影响,可为深入研究性别因素对阿拉善马鹿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阿拉尔市就诊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等对该地区就诊犬138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粪样结果中发现犬肠道寄生虫有4种,分别是犬弓首蛔虫、犬等孢球虫、犬钩虫和犬复孔绦虫,其感染率分别是33.33%、18.12%、8.69%和3.62%,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3.77%。在感染肠道寄生虫的犬只中,有23例混合感染2种肠道寄生虫,有11例混合感染2种以上肠道寄生虫,其混合感染率为39.77%;犬弓首蛔虫和等孢球虫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