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热带地区紫花苜蓿连片高产栽培成功后,连续遭遇2004年和2007年2次历史低温影响,产生部分叶片发萎变黄等冻害症状,但南方地温较高,未引起根系冻伤现象,说明紫花苜蓿在南方历史低温(-5℃)情况下,冻害较轻,能保持绿色过冬,为全年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 000~5 000 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通县气候条件和紫花苜蓿生长发育适宜的气候条件分析,认为大通的日照、温度、降水等条件适宜紫花苜蓿的生长,但要注意防御低温冻害、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1 品种特点 三得利紫花苜蓿是由荷兰百绿公司在法国育种所育成的优质高产牧用型紫花苜蓿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引进品种,品种登记号为247.该品种的部分亲本来自东方,因此抗冻害能力极强,在冬季温暖地区生长活跃,秋眠级5~6级,有很强的抗倒伏及抗线虫能力.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紫花苜蓿的生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亚热带湿润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特征,指出了紫花苜蓿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并提出在四川湿润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要注重抗湿、抗热、耐酸品种的选育,同时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在紫花苜蓿的利用上,要以饲草利用为基础,采用菜用、蜜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以解决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生产,管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扩大紫花苜蓿在四川的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价紫花苜蓿根瘤菌的抗盐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来自兰西地区、哈尔滨地区的6个紫花苜蓿根瘤菌(Rhizobium)菌株分别进行耐盐性、耐酸碱及其泌酸碱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 c耐盐性极强,在10% NaCl培养基上生长正常;兰西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Lmx-a和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株Hmx-b耐酸性最强,能在pH4.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耐碱性最强的是兰西地区菌株Hmx-c,可以在pH12.0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Hmx-a既能抗pH4.0的酸逆境,又能抗pH11.0的碱逆境.同时,菌株耐碱性的强弱与其泌酸能力相关.GGE双标图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瘤菌的抗逆性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
沙漠化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内蒙古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内蒙古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18.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扁蓿豆、直立型扁蓿豆等几种豆科牧草的授粉方式,并统计不同时间人工去雄、酒精去雄及不去雄授粉方式下的牧草结实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黄花苜蓿、直立型扁蓿豆、扁蓿豆属异花授粉植物,自然异交率高于50%;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最佳的杂交方式为不去雄杂交,扁蓿豆与黄花苜蓿最佳的杂交方式为人工去雄杂交;各种牧草最佳去雄时间为早上9∶00、最佳授粉时间为去雄后24~48h。  相似文献   

9.
由于北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常出现极端降雪情况,使得苜蓿遭受冷害和冻害的威胁,导致苜蓿生产性能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究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越冬率及干草产量对北疆地区冬季覆雪厚度的响应,明确不同覆雪厚度下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各抗寒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秋眠级为1级的紫花苜蓿品种驯鹿、3级的康赛、5级的巨能551、7级的赛迪7和9级的WL656HQ,覆雪厚度设置为0、10及15 cm,对紫花苜蓿根冠层土壤温度变化、土壤表层(1~10 cm)日温度变化、表层土壤(0~15 cm)平均含水率变化、根颈中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越冬率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冬季积雪可以维持紫花苜蓿的根冠部及根颈下土壤层的温度动态平衡,使得各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在覆雪条件下均显著提高(P<0.05);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后各紫花苜蓿的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综合分析发现,覆雪15 cm处理下,秋眠级为5级的巨能551的越冬率、抗寒性指标及干草产量等综合评分表现优异,比较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郭文慧  顾润源  丁锋 《草业学报》2021,30(12):27-38
基于2000-2015年山东省对蒲公英和车前草物候及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正交经验函数、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研究了蒲公英及车前草在山东境内的春季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蒲公英与车前草春季萌动与展叶总体表现为推迟的趋势且半岛沿海站点表现更明显,开花始期的年际变化具有局地性。2)冬季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升高会极显著促进两种植物的萌动、展叶。1月累积降水量与两种植物的萌动、展叶、开花始期总体显著负相关。鲁东地区两种草本植物的萌动、展叶与冬季日照时长显著负相关。在开花始期,除了冬季热量累积之外,从鲁东到鲁西3月平均气温及活动积温的影响逐渐加强,车前草表现更为明显。3)蒲公英与车前草偏最小二乘物候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萌动、展叶始期,2月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0 cm平均地表温度、冬季正积温VIP值均大于1。在开花始期, 3月平均气温、3月活动积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0 cm平均地表温度在所有地区VIP值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划区轮牧对放牧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开展周期为36 d的6个小区划区轮牧试验,通过对在牧期和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与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指标含量的测定,研究在牧期和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轮牧制度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8月进行划区轮牧时,在牧期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随放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根据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的降低量计算出苜蓿草地平均每天为每只羊提供的干物质和粗蛋白量分别为1.65 kg和318 g。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的产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品质则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1 d时品质最好,经过30 d的再生,地上生物量可达3.73 t·hm-2,粗蛋白产量可达0.8 t·hm-2。另外,由于绵羊采食的选择性,导致仅剩木质化茎秆的残茬对再生初期苜蓿品质的影响较大,建议牧后对残茬进行刈割以提升再生期草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德宏州盈江、昆明小哨、宜良县狗街和曲靖郞目山开展的光叶紫花苕和三得利紫花苜蓿草产品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种植光叶紫花苕和紫花苜蓿不宜在夏季进行,宜在秋季种植,冬春制作草产品;在南亚热带地区,还可利用夏季生长良好的灌木型豆科牧草,如银合欢、木豆等,在秋、冬、春季节的晴朗天气,砍伐幼嫩枝叶进行晒干,然后进行粉碎保存,待缺草季节利用。在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潮湿而不积水的地区,宜种植三得利紫花苜蓿,在秋、冬、春季节的晴朗天气晒干进行草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紫花苜蓿草产品的营养价值,刈割时间宜早不宜晚。在不宜种植紫花苜蓿的地区,宜种植光叶紫花苕在秋、冬、春季节的晴朗天气晒干进行草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以来,我市共从国内外引进几十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试种,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德龙、维多利亚等,全市总面积达1333hm2。由于闽北历史上从来没有栽培过紫花苜蓿,对该草在闽北的特征、特性、适应性、病虫发生情况等知之甚少,从2002年开始,我们对紫花苜蓿的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闽北地区的发生、繁衍、为害的一些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闽北地区紫花苜蓿基本生产条件1.1气候条件我市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地处武夷山脉南麓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丰富,年均气温18℃左右,高温集中在7、8月,极端高温41℃,低温…  相似文献   

14.
地理远缘紫花苜蓿品种间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杂交组合(云南德钦地区紫花苜蓿为母本,引进紫花苜蓿品种Acrora为父本)的杂交亲本、杂种一代、杂种二代为研究材料,对供试材料的植株高度、分枝数、叶片长宽、干重等的变异幅度和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地理远缘的紫花苜蓿材料间杂交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其规律,为选育出适合云南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F2的叶形性状发生了分离,出现了多叶性状的变异体。与杂交亲本相比,杂种后代表型性状出现了较大的变异,且各性状间变异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F1的株高,F2的叶长、宽出现了超均优势。在杂种后代中,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重〉分枝数〉株高〉叶长〉叶宽。  相似文献   

15.
田政  杨正禹  陆忠杰  罗奔  张茂  董瑞 《草业学报》2023,32(3):142-151
为了解紫花苜蓿在贵州地区的适应性及耐酸铝胁迫机理,以44份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紫花苜蓿处于酸铝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并揭示其生理变化与耐酸铝胁迫间的关系。利用基因与环境互作模型对两个地点1年的紫花苜蓿进行产量分析,筛选出阿尔冈金、新疆大叶苜蓿、Trifecta、Vernal和中牧1号苜蓿5个耐酸铝强适应品种。利用敏感型UC-1465和耐受型阿尔冈金进行酸铝胁迫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耐受型紫花苜蓿的电导率、相对铝含量、死亡率显著低于敏感型;紫花苜蓿对酸铝胁迫的响应主要通过柠檬酸、苹果酸、乙酸、酒石酸、反丁烯二酸和草酸的显著(P<0.05)增加来体现,其中苹果酸的合成和分泌增多可能是其耐酸铝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健全大通地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以及多尺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业务。通过统计大通县1978~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以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暴雨的致灾危险性、致灾因子、暴雨过程强度等,对暴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大通县高致灾危险性区主要位于桥头镇、东峡镇、长宁镇、朔北乡、黄家寨镇、景阳镇等地;宝库乡和青林乡部分地区为低致灾危险性区。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漠化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内蒙古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内蒙古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18.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强度大,通过对灌阳县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过程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上的对应关系,确定灌阳县花岗岩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量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桑树春季发生冻害后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卫虹  缪华  许才铨 《中国蚕业》2009,30(4):109-110
分析了春季晚霜危害桑树造成冻害的表现症状,对冻害严重的桑树进行2次剪梢试验与探讨,并采取了稳定蚕农情绪、切实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对受害桑树实施2次剪梢、推迟春蚕发种时间等应对措施,以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春季晚霜危害桑树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苜草净(咪唑乙烟酸5%)施用时期对雨养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山东省半岛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苜草净施用时期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以及多种营养价值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苜草净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花苜蓿株高的降低,但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其抑制作用较弱;在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苜草净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与施用苜草净时期的时间顺序呈负相关的趋势,而出苗期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播前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P<0.05);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营养价值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雨养苜蓿区,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有利于紫花苜蓿生物量、粗蛋白产量以及饲用价值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