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研究了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结果得出:N.bombi对不同B.lucorum蜂群的同日龄工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说明熊蜂个体间抗微孢子虫病的能力不同;微孢子虫感染的工蜂幼虫、工蜂蛹、成年工蜂以及蜂王没有呈现任何能诊断的特有外部症状.感病蜂王平均产卵力降低,比健康蜂王平均推迟2~3天产卵,被感染的子代蜂王比健康蜂王推迟2~4天产卵,产卵力也降低,感病蜂王产的卵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说明熊蜂微孢子虫不是通过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熊蜂微孢子虫感染熊蜂(Bombus spp.)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进蜂种(B.terrestris)和国内蜂种(B.lucorum)分别提取微孢子虫,在两寄主工蜂的幼虫,蛹和成蜂间进行交叉感染.结果显示两种来源的微孢子虫能相互感染其寄主蜂,且幼虫、蛹和成蜂两两间无显著差异;用国内蜂种(Blucorum)提取的微孢子虫感染四种熊蜂(B.lucorum,B.pyrosoma,B.ignitus,B.terrestris),结果显示出同一种寄主提取的微孢子虫感染不同蜂种,对原寄主的感染率高于异源寄主,但死亡率低于异源寄主,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对不同寄主熊蜂感染程度的不同,是不同基因型的寄主群和不同基因型的寄生群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省养蚕业和蚕种制造业上危害最大的原虫病就是由微孢虫类寄生引起的家蚕微孢子虫病。它是一类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目前我省因患微孢子虫病而烧毁的蚕种数量也逐年增加,损失巨大,如不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对我省蚕业将会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工业生产和创汇收入。 (一)传染发病规律 1.胚种带微孢子虫病——垂直传播微孢子虫病原侵入蚕的卵巢、进入卵管,在卵内形成孢子。这种母蛾所产卵,孢子就经卵传递。孵化的下一代蚕儿即感染发病(胚种带微孢子虫病)。这种垂直传播感染的机会较多,病势也较急,多在二、三眠发病死亡。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是一种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微孢子虫,广泛寄生于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不仅是危害蜜蜂的主要病原物之一,而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发现N.ceranae也感染重要经济昆虫-熊蜂(Bombus Latreille);【方法】采用传统生物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合qPCR定量分析对N.ceranae在密林熊蜂上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感染初期工蜂除取食减少和行动迟缓外无明显外观染病特征,感染后期工蜂萎靡,衰弱,飞翔无力。解剖后镜检发现中肠仅存少量孢子,但充满大量的细菌;熊蜂肠道组织切片发现N.ceranae主要经肠绒毛侵染中肠上皮细胞,核膨大并变形、线粒体体积变小甚至解体,内质网紊乱,但孢子只侵染寄主细胞质而不侵入细胞核,最终因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而导致死亡;qPCR定量分析得出在接种的34 d中肠和脂肪体中N.ceranae的感染量达到最高值,其他组织则基本未检测到;【结论】根据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N.ceranae侵染熊蜂的病理过程是从中肠细胞的病理变化开始的,最后导致寄主细胞的碎裂、死亡,这一过程逐渐扩大至寄主的整个组织、器官,以致其功能丧失,严重的会导致熊蜂死亡。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检测进口熊蜂中的微孢子虫,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 cation,LAMP)。针对熊蜂微孢子虫核糖体保守基因设计LAMP引物,以熊蜂微孢子虫DNA、家蚕微孢子虫DNA、蝗虫微孢子虫DNA、兔脑炎微孢子虫DNA作为LAMP反应的模板,分别采用浊度法和显色法验证LAMP引物的特异性;并将含微孢子虫基因的质粒模板10倍梯度稀释,考察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AMP法能有效、特异地检测出熊蜂寄生微孢子虫DNA,灵敏度比PCR法高10倍。该方法简单、快速、敏感,可应用于熊蜂寄生微孢子虫的便捷检测中。  相似文献   

6.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0,(2):14-14
研究揭示熊蜂蜂王重要生命阶段的肠道微生物动态变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传粉蜂生物学与授粉应用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研究发现,兰州熊蜂蜂王(Bombus lantschouensis)在未交配、交配和产卵3种不同生殖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类群丰度和构成显著不同,并且各个状态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菌群。该研究首次揭示出除了果蝇之外,熊蜂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生殖行为关系的良好模式昆虫。  相似文献   

7.
孟兆和 《中国蜂业》2002,53(5):27-27
在长期的养蜂生产中通过对工蜂产卵群进行深入观察 ,发现工蜂产卵群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因失王时间长 ,导致工蜂产卵 ,二是看起来正常的蜂王却只产未受精卵也出现工蜂产卵。无论哪种情况都应早发现及时处理。对工蜂产卵群曾多次采用介绍蜂王的方式进行处理 ,结果大多不成功 ,往往越健壮的蜂王引起的排斥越强烈。有一次用间接法介绍成功一只老王 ,但老王产受精卵 ,工蜂继续产未受精卵。在检查工蜂产卵群时注意到 ,巢脾上总有几个王台 ,里面也有卵 ,但王浆很少 ,这说明蜂群群体有需要正常蜂王的本能。根据这一现象 ,我给工蜂产卵群调入小面积卵…  相似文献   

8.
<正>即使是同一物种的熊蜂,蜂王越冬时间差异很大,这可能与它们选择的越冬地点或身体能量储备有关。后期出巢的蜂王在寻找筑巢地点时,通常会发现合适的地方已经被其他蜂王筑巢。这种情况下,它们都会试图寻找其他蜂王建好的蜂巢。晚繁的熊蜂物种特别容易出现这种行为,如B.rufocinctus。在熊蜂蜂王数量多的年份,侵占蜂巢现象会非常频繁。Sladen(1912)描述1群地熊蜂里面有20只死去的蜂王,这些蜂王尸体可能是建巢的蜂王及其他侵占者。  相似文献   

9.
科技     
正研究揭示熊蜂蜂王重要生命阶段的肠道微生物动态变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传粉蜂生物学与授粉应用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研究发现,兰州熊蜂蜂王(Bombus lantschouensis)在未交配、交配和产卵3种不同生殖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类群丰度和构成显著不同,并且各个状态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菌群。该研究首次揭示出除了果蝇之外,熊蜂是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生殖行为关系的良好模式昆虫。相关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熊蜂微孢子虫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并对引物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所建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后,使用该方法对4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够特异、敏感鉴定熊蜂微孢子虫的PCR方法,对熊蜂微孢子虫总DNA的敏感性达到2.86×10-5 mg/L,可以将熊蜂微孢子虫从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和东方蜜蜂微孢子等其他可以感染熊蜂的寄生虫中区分出来,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通过对40份熊蜂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可以在4h内完成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研究建立的熊蜂微孢子虫检测方法可用于进境熊蜂的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