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孙丽萍 《中国蜂业》2012,(6X):44-46
<正>从油菜蜂花粉中分离出的花粉紫外吸收因子,具有很好的紫外吸收作用,在UVA和UVB的吸收波长有显著吸收,其中紫外吸收因子Ⅰ可拮抗UVA的作用,紫外吸收因子Ⅱ可拮抗UVB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胡萝卜素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说法不一,目前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被广泛用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本文主要从细胞水平上讨论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进展,并详细讨论了类胡萝卜素吸收机制方面研究较多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细胞对β-胡萝卜素的摄入和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饱和性;对不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表现出选择性;类胡萝卜素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相互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与的易化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说法不一,目前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被广泛用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本文主要从细胞水平上讨论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进展,并详细讨论了类胡萝卜素吸收机制方面研究较多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细胞对β-胡萝卜素的摄入和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饱和性;对不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表现出选择性;类胡萝卜素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相互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与的易化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单胃动物小肠内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其调控机制。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在单胃动物体内的降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双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在小肠内,由小肠内绒毛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直接吸收;双糖在双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形式,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其吸收机制可分为3个途径:主动吸收、被动吸收以及通过细胞间隙直接吸收。其中主动吸收是主要的吸收途径。调控小肠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因素较多,包括吸收面积、Na 电化学梯度、细胞膜脂质成分、转运细胞与非转运细胞比例、转运子周转速率、亲和系数等因素。通过多种因子的调控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满足动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是以小肽吸收为主要形式的,这是由于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本文从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途径、吸收机制、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利用以:及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1吸收1.1消化道吸收吸收部位有口腔、胃、小肠和直肠。其方式主要是简单扩散,主要受到药物理化性质和动物生理因素的影响。解离度低、油/水分布系数高的非解离型药物,原子或分子半径小的水溶性药物均易吸收,极性分子吸收差。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是吸收的限时过程,他们决定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也影响药物奏效时间、作用强度及持效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制纳米氢氧化铝佐剂,免疫肉鸡。检测发现初期油苗吸收不良,随着日龄的增加,油苗逐渐被吸收形成淡黄色的痕迹,而后逐渐被吸收;纳米佐剂组疫苗在初期吸收良好,淡黄色的痕迹很快被吸收、肌肉表现潮红。49 d时,纳米组炎性细胞已经被吸收殆尽,仅在毛细血管周围残存尚未被完全吸收的炎性细胞;常规铝组的炎性细胞也明显减少,而油苗组仍有大量炎性细胞未被吸收,炎灶明显,说明与油苗相比,纳米疫苗可以降低佐剂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肽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肽吸收的特点、肽的吸收途径及肽的组织利用 ,并阐述肽吸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黄鸡小肠细胞进行了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体外吸收试验 ,研究类胡萝卜素浓度、胆盐和游离脂肪酸对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 ;牛磺胆酸钠极显著促进黄鸡离体小肠细胞类胡萝卜素的吸收(P<0.01) ,其促进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mM和10mM ;游离脂肪酸极显著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P<0.01) ,其中油酸对类胡萝卜素的促吸收作用大于硬脂酸 ,促进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油酸/硬脂酸比率分别为100 :0和3 :1。牛磺胆酸钠和游离脂肪酸影响 β-胡萝卜素吸收的动态变化模式与它们对黄体素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吸收特点以及影响小肽吸收的影响因素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体外法研究了浓度、温度、吐温20(Tween20,下同)、根皮素对鸡离体小肠细胞对黄体素和一切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黄体素和胡萝卜素的吸收呈浓度依赖性,培养温度对两者吸收无影响(P>0.05)。蛋鸡离体小肠细胞对两者的吸收方式可能为被动扩散;Tween20抑制了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其中对黄体素抑制作用较大;根皮素促进黄体素的吸收而抑制胡萝卜素的吸收。另外对蛋黄中色素分析发现其中主要沉积叶黄素。  相似文献   

12.
单胃动物小肽的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娟  王永才 《饲料研究》2006,(1):19-20,26
由于小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文中主要对小肽的提出、小肽的来源、小肽的吸收部位、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肽是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重要物质;小肽的吸收部位除小肠外,还有瘤胃、瓣胃等;小肽的转运机制与氨基酸明显不同;小肽吸收具有耗能低、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小肽吸收具有降低游离氨基酸间的吸收竞争、促进氨基酸(除蛋氨酸外)的吸收等作用;小肽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代谢。蛋白质的种类、消化酶的活性、小肽本身的性质都会影响小肽的释放、吸收及代谢。  相似文献   

14.
小肽是动物消化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它能在动物胃肠内被完整的吸收。文章综述了小肽的吸收机制、吸收特点、影响小肽释放和吸收的因素及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平  汪管保  陆克文 《北方牧业》2010,(9):28-28,29
<正>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最终消化产物除氨基酸外,还有大量小肽,而且小肽可完整吸收进入肠黏膜细胞。以小肽形式直接吸收比以氨基酸形式吸收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小肽吸收有速度快、耗能低,可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载体不易饱和等特点。Neway等研  相似文献   

16.
正1吸收和代谢饲粮矿物元素转变为离子,并且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从动物胃肠道吸收。主动吸收是指矿物元素通过肠壁由肠腔泵入肠细胞的吸收过程。主动吸收的矿物质元素包括Ca、P和Na。通常主动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即矿物质由低浓度被泵到高浓度,在这一过程中要消耗能量。然而,大部分矿物质的吸收是以被动吸收方式进行的,即元素通过胃肠道表层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因此被动吸收的数量受到饲料中和体内元素浓度的影响很大。矿物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透皮吸收因无首过清除、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与此相应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促渗方法也取得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中药透皮吸收机理、透皮吸收药物的研究现状及促渗剂和促渗方法研究,简要分析了中药透皮吸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因受到溶解速率、酶和酸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不溶性药物的使用和吸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药物的吸收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更与其载体系统有关,合适的载体能够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在局部控制释放,以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可以提高多种药物特别是亲脂化合物的胃肠道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在促进药物的转运和吸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固体脂质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仍面临的问题,将从作用、影响其促吸收的因素和促吸收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和推动固体脂质纳米载体在促进药物吸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上,根据维生素在脂类溶剂或水中的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后者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分布与脂质有关。在动物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一起吸收。有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也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反之,当条件不利于脂肪吸收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考察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及在大鼠肠内吸收行为,为研究高效快速吸收氟苯尼考制剂提供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以饱和法测定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在肠内循环模型考察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吸收行为.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蒸馏水、乙醇、丙酮中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1.224、26.88、78.91 mg/mL.低、中、高浓度大鼠肠吸收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21 h-1、0.221 h-1、0.235 h-1,半衰期分别为3.135 7 h、3.135 7 h、2.961 5 h,2h吸收率分别为为35.75%、36%、36.6%.表明氟苯尼考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吸收过程,以被动扩散为主;提示在进行氟苯尼考药物剂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药物的低溶解度、低吸收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