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云南中亚热带开展夏季牧草混播组合和青贮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夏季牧草混播组合中,两茬的牧草总产量以三得利紫花苜蓿+杂交苏丹草组合最高,为15.0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播组合(P<0.01)。第2茬牧草的豆科比例较低或消亡,与第1茬相比整体下降明显。4个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在12.69%~18.47%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已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的生长需求。青贮混播以玉米+扁豆组合的干物质产量最高,为24.3 t/hm2,但3个组合的牧草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青海省东部农区推广的小黑麦( × Triticosecale Wittmack)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与两种豆科牧草[‘青建1号’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0?? 100、20?? 80、30?? 70、40?? 60、50?? 50、60?? 40、70?? 30、80?? 20、100?? 0)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混播的平均鲜草产量(41.80 t·hm–2)最高;从混播比例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豆科牧草50?? 50混播时平均鲜草产量(44.4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豆科牧草单播平均分别提高了17.94%和17.53%;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混播时总鲜草产量(45.5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20.09%和17.00%。相关分析表明,混播群体的鲜草产量与小黑麦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与豆科牧草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因此,在青海省东部农区推荐‘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进行混播。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青海省东部农区推广的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ck)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与两种豆科牧草['青建1号'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混播的平均鲜草产量(41.80?t·hm–2)最高;从混播比例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豆科牧草50???50混播时平均鲜草产量(44.45?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豆科牧草单播平均分别提高了17.94%和17.53%;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60的比例混播时总鲜草产量(45.55?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20.09%和17.00%.相关分析表明,混播群体的鲜草产量与小黑麦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9个草种的18个品种进行混播,得出豆科牧草年鲜草产量大于禾本科牧草,其中以豆科牧草白三叶的Lisepa品种年鲜草产量最高,为122 279.4 kg/hm2。同时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施磷可使草群中白三叶明显增加,增产显著。氮、磷混合施用,施氮180 kg/hm2、磷120 kg/hm2时增产鲜草21 429.0 kg/hm2,干物质收获量达14 656.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宁夏绿洲禾豆牧草混播组合及其比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亚淑  朱林  许兴 《草业科学》2015,(9):1463-1472
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带有补灌的条件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试验材料,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分别按照3∶7、5∶5、7∶3共3种不同比例进行混播,研究了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其经济投入产出比、干草及主要营养成分产量、相对总产量及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禾牧草混播比例的产量均显著大于单播禾本科牧草的产量(P0.05)。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2013年及2014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沙打旺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组合(P0.05),其中,紫花苜蓿∶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的产量为最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总产量最高且投入产出比最低。紫花苜蓿+禾草组合中豆科牧草竞争力均大于相同比例下沙打旺+禾本科牧草组合中豆科牧草竞争力。沙打旺+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中,相对总产量(RYT)大于1的组合多于紫花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其中,沙打旺∶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的两年平均RYT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带建植栽培草地时,紫花苜蓿∶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和最低的投入产出比;而沙打旺∶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中不同物种生长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混播,可提高草地产量,其中综合牧草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m2播量为1.5kg+1.5kg+0.25kg+0.25kg,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云南德宏盈江、昆明小哨、宜良县狗街和曲靖郎目山4个试验点开展的青贮混播试验及冬春牧草混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加入藤本豆科牧草可显著提高青贮饲草的营养价值,青贮混播以青贮玉米+拌牛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扁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温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光叶紫花苕为最佳组合,冬春种植混播牧草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可提供部分青绿饲草。  相似文献   

9.
为持续研究冀西北坝上地区豆禾混播对草地产草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选择建植3年的豆禾同行混播草地,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MWP)按豆禾比3∶7混播时,年干草产量最高,达9 612.52 kg·hm-2,较单播紫花苜蓿提高了11.40%,较单播禾草提高了56.64%~61.80%;豆禾混播以MWP3∶7,MW5∶5组合CP、CF含量最高,MW3∶7、MWP3∶7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均与单播禾草之间差异显著;且MW3∶7第1茬、MWP3∶7第2茬牧草相对饲喂价值(RFV)与相对牧草品质(RFQ)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及单播禾草。综上所述,豆科与禾本科在混播比例为3∶7,5∶5时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组合同行混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不同组合混播。结果: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 m2播量为1.5+1.5+0.25+0.25 kg,播种采用条播。  相似文献   

11.
在百脉灵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上研究了 N、P、K 不同施肥量对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伊犁新垦区土壤肥力条件下,春季在混播草地上一次性施入尿素26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不仅能促进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提高了豆科牧草比例,改善牧草品质,还显著增加了混播草地的干、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干草3042.7 kg/hm2,且增加净收入达1282.7元/h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 T2处理下混播草地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当施肥量持续增加至 T3处理时产草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3.
混播草地建植、施肥和割草利用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牧草播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混合比例、施氮量、施磷量和刈割次数5个试验因子,进行了产量分析,建立该草地的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同时对混播草地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月播种,豆禾比例为1∶3,施氮量为0.15 t/hm2,施磷量为0.3 t/hm2,刈割4次时,其营养成分含量达15.37%,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豆草与鸭茅、红豆草与无芒雀麦2个豆科牧草混播组合,每个组合设比例为5∶5,4∶6和6∶4的3种处理,分别设置1∶1行,2∶2行和3∶3行的异行建植方式,在豆科牧草初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及再生草停止生长前,通过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产草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采用间行混播的建植方式,对草地群落稳定性与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播牧草组合中,红豆草与鸭茅的混播组合在产量与品质上均高于红豆草与无芒雀麦;在1∶1行的建植上,其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他建植方式;在混播比例上,红豆草与鸭茅组合,以4∶6的草群产量最高,平均可产干草1060.24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组合,以6∶4与5∶5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平均干草产量达到1 026.72g/m2与913.24g/m2。在草地牧草营养品质上,红豆草与鸭茅在混播比例4∶6、建植方式2∶2行及混播比例6∶4、建植方式3∶3行的组合,牧草品质优于其他组合;而在红豆草与无芒雀麦组合中,表现出以混播比例6∶4建植方式3∶3行的营养价值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在云南昆明小哨开展四年的牧草混播试验,提出了在云南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宜刈割利用的牧草混播组合为非洲狗尾草+三得利紫花苜蓿以及三得利紫花苜蓿+将军菊苣+多年生黑麦草,建议混播播种量分别为:三得利紫花苜蓿15kg/hm2+非洲狗尾草7.5kg/hm2;三得利紫花苜蓿10kg/hm2+军菊苣5kg/hm%多年生黑麦草10kg/hm^2。  相似文献   

17.
青贮玉米不同混播方式对饲料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之间以及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混播对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以中原单32、海育9号和高值扁豆(Dolichos lab L.cv.Highworth)为材料,设3个不同混播比例,即中原单32和海育9号、中原单32和高值扁豆均以1:1,1:2和2:1比例进行混种混收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北部积温较低地区,中晚熟玉米和早熟玉米以2:1比例混播,鲜草产量和可溶性总糖(WSC)含量最高;以1:2比例混播,营养品质最好。在黑龙江省西部和中南部积温较高地区,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以1:2比例混播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石河子绿洲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群落生物量、茎叶比、种间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7.5kg/hm2、无芒雀麦15kg/hm2的比例混播并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为最佳组合,干物质产量为23.4t/hm2.两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竞争率分析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两种牧草的竞争力有一定影响,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无芒雀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科尔沁草原地区进行了不同草种和不同播种量组合的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披碱草、鸭茅、紫花苜蓿均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种间相容性较好;白三叶、草地早熟禾、猫尾草在苗期种间竞争能力较弱,幼苗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不良。在生产特性方面,草地早熟禾+鸭茅+猫尾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组合Ⅰ)草地豆科牧草平均产量显著大于禾本科牧草产量(P<0.01);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披碱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组合Ⅱ)草地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全年总产量中,组合Ⅱ的禾本科牧草产量显著大于组合Ⅰ(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混播组合是:无芒雀麦占40.3%,苇状羊茅+披碱草占32.9%,紫花苜蓿占26.8%,总播种量37.3kg/hm2,全年干草总产量可达8580.12kg/hm2,其中禾本科牧草占50%左右,适合于放牧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20.
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进行的燕麦与箭舌豌豆、红豆草、毛苕子 3种豆科牧草混播栽培的试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方法对混播组合作择优评判。结果表明 :红豆草在年均温 - 1.7℃ ,≥ 5℃积温 10 0 0℃ ,海拔 32 0 0 m的高寒地区可与燕麦建立一年生混播割草地。其产量水平高于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草地而与箭舌豌豆与燕麦混播的草地相当。对豆科牧草种 (A)、混作方式 (B)、混播总密度 (C)和混播比例 (D) 4个因素进行择优组合可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 4种试验因素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 C>A>D>B。本试验最优组合为 5号组合 (A2 B2 C3 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