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X 100(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X 100(三)孵化率(出雏率):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X 1002.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入孵蛋数X 100健雏指适时出壳、绒毛正常,脐比分百的数雏出占。数者禽形雏畸康1无健、指泼 :活率神雏精…  相似文献   

2.
仙湖肉鸭A系种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仙湖肉鸭A系种蛋按蛋重分为7组、按蛋形指数大小分为6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不仅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较大,而且对受精率亦有影响。当蛋重在95~99g(D组)时,孵化效果最好,种蛋受精率96.18%,受精蛋孵化率高达83.86%,入孵蛋孵化率达80.66%。当蛋重大于110g时,种蛋受精率下降至89.74%,受精蛋孵化率下降至71.43%,入孵蛋孵化率下降至64.10%;当蛋重小于85g时,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下降至73.02%和71.88%。蛋形指数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也较大,当蛋形指数为0.66~0.74时,受精蛋孵化率达80%以上,入孵蛋孵化率达76%以上,死胚率小于15%,孵化效果较好,且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对京海黄鸡配套系繁殖性能进行选择育种,对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B♂×(F♂×J♀)简称:FBJ)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来自连续四个世代配套系孵化成绩数据记录,对产蛋周、种蛋合格率、毛蛋率、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孵化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后4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种蛋受精率对孵化率、健雏率等的回归方程6个,结果表明:杂交配套系FBJ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18,且相关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与受精蛋孵化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938,相关极显著;产蛋周与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0.398,且相关显著,研究结果为京海黄鸡繁殖性能测定和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与宁海黄鸡和广西黄鸡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600K SNP芯片技术对鸡繁殖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显示: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达到了Bonferroni校正的5%全基因组显著性水平,其中,rs313221983与死胚蛋数相关,rs314844182与死胚蛋数及受精蛋孵化率相关,rs14758703与受精率相关,rs312721292与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相关;在每个显著的SNP位点上下游5 kb范围内进行检测,共发现3个可能与死胚蛋数、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相关近端基因,即唾液酸转移酶1(ST8SIA1)基因、神经外胚层皮质1(ENC1)基因和LOC101750905。本研究为地方品种鸡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峪口京红1号"及"峪口京粉1号"B段不同蛋重范围种蛋进行孵化,对比受精率、1~15 d死胚率、16~21 d死胚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等指标,比较两个品种不同蛋重种蛋的孵化效果。种蛋蛋重分51~54.9 g、55~63.9 g、64~67.9 g三组。结果表明,峪口京红1号蛋重在55~63.9 g时,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峪口京粉1号蛋重在64~67.9 g时,受精率、16~21 d死胚率显著高于51~54.9组(P0.05),1~15 d死胚率显著高于55~63.9组(P0.05);蛋重在51~54.9 g时,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  相似文献   

6.
<正> 一、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三)孵化率(出雏率): 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新兴黄鸡母系C2系23世代为研究对象,以入孵蛋孵化率为鉴别指标,从群体中选出高向组、低向组,并分别测定高低两组的孵化成绩,其中高向组的入孵蛋孵化率为97.5%,受精蛋孵化率为98.5%,受精率为98.9%,三项指标均远高于低向组。高向组、低向组分别自繁子代,其中高向组子代入孵蛋孵化率为92.3%,受精蛋孵化率为96.1%,均高于低向组后代成绩,高低分组遗传效果明显。因此,试验对C2母系的产蛋和孵化指标进行综合繁殖性能世代选种,结果显示: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C2系300日龄产蛋总数117.1个,300日龄合格蛋数113.0个,分别较初选世代提高9.4个、12.9个;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达到95.9%、94.0%和90.3%,比初选世代高1.3%、2.4%和3.4%。结果表明:C2系母鸡的产蛋和孵化性能遗传进展明显,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最佳公母比例并改善本交笼养殖工艺,试验研究了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不同公母比例对其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的影响。80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喂于三层本交笼,试验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笼。试验一组每笼饲喂6只公鸡和44只母鸡(6♂+44♀),试验二组5♂+45♀,试验三组4♂+46♀,试验四组3♂+47♀。测定各组试验鸡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不同公母比例对蛋重、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母雏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特别是试验一组至试验四组的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试验一组的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产蛋性能、死淘率和羽毛覆盖程度没有影响。此外,H5 AIV(Re-9)和NDV在各组公鸡血液中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应适当增加公鸡数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菜籽粕对大恒肉种鸡生产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大恒肉种鸡1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日粮为玉米-豆粕-菜籽粕型日粮,菜籽粕水平分别为4%、8%和12%,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4%、8%和12%菜籽粕对大恒肉种鸡的产蛋率和蛋重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组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4%和12%菜籽粕组的入孵蛋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大恒肉种鸡日粮中添加12%双低菜籽粕是可行的,且添加菜籽粕可提高大恒肉种鸡的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为探讨蛋重和蛋形指数对和田黑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440枚和田黑鸡种蛋根据蛋形指数和蛋重分布范围各分成4个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孵化,并分析蛋形指数、蛋重与种蛋孵化率、雏鸡初生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按蛋形比较,第2组(0.72~0.76)的种蛋受精率分别比第1(小于0.72)、3(0.77~0.81),和4组(大于0.82)高5.20%、0.18%和2.14%,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第1、3和4组高8.73%、2.53%和6.96%,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比第1、3和4组高4.05%、2.42%和5.14%;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这3个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0~60g范围的种蛋平均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达到了97.64%、92.94%、95.19%,分别比第1组高3.32%、6.58%和3.62%,比第4组高3.52%、10.59%和7.69%;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蛋蛋重与雏鸡初生重呈强正相关关系(R_2=0.993),其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和田黑鸡种蛋选择过程中对适宜的蛋重和蛋形指数范围可以适当的放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拉萨白鸡种蛋蛋重和蛋形指数(纵径/横径)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Ⅰ组(≤4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Ⅱ组(45.1-50.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Ⅲ组(50.1-5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Ⅳ组(55.1-60.0 g)蛋形指数为(1.28±0.05),Ⅴ组(〉60.0 g)蛋形指数为(1.31±0.05)。结果表明,种蛋的蛋重越大,其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越大,即Ⅴ组(〉60.0 g)种蛋的蛋重均值、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均最大,分别为(61.03±0.82)g、(58.13±1.68)mm、(44.59±0.79)mm、(1.31±0.05)、98.15%、85.19%、86.79%和(42.48±1.98)g;Ⅱ组(45.1-50.0 g)的健雏率最高,为96.09%;Ⅰ组(≤45.0 g)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最大,为(69.91±2.71)%;蛋重与纵径、横径、蛋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应选择较大种蛋(〉45.0 g),蛋形指数的范围则较宽,在≥1.27时即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以1600枚36周龄的合格种蛋为试验素材,分别在15℃和25℃的贮存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为65%),将贮存时间0、1、2、3周的种蛋置于同台孵化机进行人工孵化,测定分析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种蛋贮存温度为15℃时,贮存1周不影响种蛋孵化效果(P0.05),贮存2周对种蛋孵化效果影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2周种蛋孵化效果下降严重(P0.01);种蛋贮存温度为25℃时,1周内的种蛋孵化效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1周的种蛋孵化效果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鸭蛋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孵化效果显著下降,贮存温度达到1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2周,贮存温度达到2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1周。  相似文献   

13.
将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商品代种蛋共870枚,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120枚,1个对照组150枚。试验设计分别是:-15℃~-10℃贮存0.5小时和1小时;0℃贮存12小时和24小时;2℃~6℃贮存24小时和48小时;对照组为15℃贮存48小时,测验种蛋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低温条件下与正常温度条件下相比,受精率、死精率均无显著差异。在2℃~6℃贮存24小时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下降和入孵蛋孵化率下降,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入孵蛋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15℃~-10℃贮存1小时和在2℃~6℃贮存48小时条件下健雏率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10℃贮存1小时和在2℃~6℃贮存24小时条件下死胎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付友山 《中国家禽》2004,26(24):29-30
孵化率是指初生雏鸡总数与受精蛋总数(或入孵蛋总数)的百分率。优秀的孵化率,按入孵蛋可达85%,按受精蛋可达90%;最低要求,入孵蛋孵化率应在6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应在85%以上。而实际生产中的孵化率,多数偏低,有的甚至低于65%。这直接影响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不同品种鸡种蛋在高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选取4个品种蛋鸡的种蛋在海拔3 780 m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孵化试验,观察并比较高海拔环境下各品种鸡种蛋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32%、76.70%、81.33%、94.41%;北京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4.00%;北京油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低的,分别为0.84%、1.00%、50.00%。  相似文献   

17.
王忠  宁中华  张瑾 《水禽世界》2003,(10):10-12
孵化器开启风门时间对孵化质量的影响试验使用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共33600枚,放入两台相同的孵化器中各16800枚进行孵化。一台5d正常开启风门,一台10d开启风门,中间测定孵化箱内的CO2浓度。测定延期开风门对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孵化过程中10d开启风门,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健雏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孵化率,按入孵蛋可达85%,按受精蛋可达90%;最低要求,入孵蛋孵化率应在6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应在85%以上。而实际生产中的孵化率,多数偏低,有的甚至低于6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凤头性状对凤头白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不同凤头大小的凤头白鸭体重、体尺等生长性能,以及产蛋数、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等繁殖性能,并对其后代生长发育性能进行了跟踪。结果显示:凤头大小对凤头白鸭体重、体尺无显著影响(P0.05),但凤头大小对总产蛋数、受精率以及入孵蛋孵化率的影响均较大,且凤头越大产蛋数越高,但大型凤头组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显著低于中、小型凤头组(P0.05),而凤头大小对后代的健雏率影响不大;不同凤头大小的凤头白鸭群体的后代体重在4周龄前差异较大,三组后代的体重在2~4周龄增长最快,8~10周龄最慢,但6、8、10周龄体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蛋形指数(纵径/橫径)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1342枚,按照蛋形指数由小到大分为4组(Ⅰ~Ⅳ组,蛋形指数均值组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孵化,比较各组种蛋在孵化期不同时间点的蛋重、失重、失重率以及孵化成绩和雏鸡初生重。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孵化至第11日时,Ⅰ组种蛋的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别为(3.35±1.30)g和(6.64±2.17)%;孵化至第20日时,Ⅱ组种蛋的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为(6.66±1.43)g和(13.30±2.52)%;Ⅰ组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及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最高,分别为98.23%、80.53%、81.98%、(69.82±3.55)%;Ⅲ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最大,为(36.69±4.35)g,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0.05)。综上提示,蛋形指数越大,种蛋失重和失重率越小,受精率越低。研究结果为了解拉萨白鸡种质特性,开展拉萨白鸡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