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 g左右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G0组)黄颡鱼饲喂基础饲料,G1、G2、G3、G4组分别以15%、30%、45%、60%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G0组相比,G3、G4组黄颡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G0组相比,G3、G4组黄颡鱼血清的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3和G4组黄颡鱼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鱼肉中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组氨酸、缬氨酸和总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4组鱼肉中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的含量为30%时对黄颡鱼的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36±0.21)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饱食投喂28 d,2组试验鱼都暴露于5.7 mg/L总氨氮中。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幼鱼体质量、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尿酸含量,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下饥饿14 d再恢复投喂28 d后,试验组黄颡鱼幼鱼终末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血清总补体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饥饿会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及健康造成抑制;饥饿后再投喂,黄颡鱼幼鱼表现出部分生长补偿,血液恶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免疫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醇提物(EEFCV)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约1.85 g的瓦氏黄颡鱼苗54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T0组)、0.25%(T1组)、0.50%(T2组)、1.00%(T3组)、1.50%(T4组)和2.50%(T5组)EEFCV的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T4和T5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T4和T5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T0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5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T5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3)各组的胃、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3和T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5)T4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T3、T4和T5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各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EEFCV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饲料中添加1.50%的EEFCV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对照组饲料不含酸化剂,试验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20%(0.20%组)和0.50%(0.50%组)的酸化剂,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7.27±0.38) g的黄颡鱼6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养殖试验进行64 d。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0.10%组达到最高值,0.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颡鱼全鱼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在0.10%组达到最高值,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0.10%组达到最高值。饲料添加酸化剂后,黄颡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水平的升高,酸化剂添加组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组的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20%组的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2.02 g的黄颡鱼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的6种等氮(39.5%)等能(16.8 MJ/kg)试验饲料,并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G100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除G20组外,各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与对照组(G0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G80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总磷含量和血浆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G60~G80组血浆葡萄糖、G40~G10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G80~G100组血浆总蛋白、G20~G100组血浆胆固醇、G20~G80组血浆甘油三酯和G60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蝇蛆粉替代鱼粉比例超过20%时会显著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黄颡鱼幼鱼饲料中蝇蛆粉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将大小均一、初始体重为(2.49±0.04)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1%、0.2%和0.4%红藻糖苷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0.1%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除0.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红藻糖苷添加量为0.1%时,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较高,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最低,且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的全血血红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1%的红藻糖苷可以促进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并改善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 98±0.03) 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250、500、1 000、2 000 mg/kg NCG的5种等氮等脂(42%粗蛋白质和7%脂肪)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应用氯化铵进行72 h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在250 mg/kg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0 mg/kg组相比,NCG添加量达到2 000 mg/kg时黄颡鱼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2) 500、1 000和2 00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黄颡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及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低,血清尿素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高。饲料中添加NCG对黄颡鱼肥满度,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黄颡鱼氨氮应激24、48、72 h的累积死亡率随饲料NCG添加量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250 mg/kg组累积死亡率达到最低。综上所述,饲料添加250 mg/kg NCG能够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氨氮应激能力,添加2 000 mg/kg NCG降低黄颡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和存活率。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计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NCG的适宜添加量为217.98 mg/k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0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用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中0(对照)、10%、20%、30%、40%、50%鱼粉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G50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G10、G20、G30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与G0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与G0组相比,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脂肪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G30组肌肉中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3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则较G0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对于鱼粉含量为30%的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44.55%、粗脂肪含量为7.94%),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鱼粉用量的30%(占饲料蛋白质的12.78%)后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且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呈味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综合评价投喂膨化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太湖区捕捞野生鳙(野生组)、膨化饲料池塘主养鳙(池塘组)、网箱生态养殖混养鳙(网箱组)各12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及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重金属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池塘组鳙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鳙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肌肉弹性、凝聚性和胶黏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的鳙肌肉中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鳙肌肉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 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池塘膨化饲料主养鳙的肌肉具有高脂肪及EPA和DHA含量更丰富的特点,但肌肉硬度、回复性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100、300、500、700 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利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100~500 mg/k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700 mg/kg组全鱼粗蛋白质和100~700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氨氮应激后,试验组黄颡鱼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迟,96 h时,各试验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00和30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抗氨氮应激能力。利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谷胱甘肽添加量,得出谷胱甘肽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7.69 mg/kg。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与复投喂对黄颡鱼脂质代谢的影响,将360尾黄颡鱼幼鱼[初始体重为(14.95±0.03)g]随机分配到12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投喂28 d。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被暴露到总氨氮浓度为0(低氨氮处理,正常养殖环境)和5.70 mg/L(高氨氮处理,氨氮胁迫)的水体中,每组分配3桶试验鱼。结果显示:饥饿14 d后,高氨氮处理黄颡鱼肝脏中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脂肪酸合酶(FAS)活性以及6PG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FAS、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氨氮处理(P<0.05),而肝脏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低氨氮处理(P<0.05);在氨氮胁迫或正常养殖环境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6PGD、FAS活性以及6PGD、G6PD、FAS、SREBP-1和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PT、LPL活性以及PPARα、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28 d后,高氨氮处理黄颡鱼肝脏中6PGD、FAS活性以及6PGD、G6PD、FAS和PPAR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氨氮处理(P<0.05),而肝脏中CPT、LPL活性以及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低氨氮组(P<0.05);在氨氮胁迫或正常养殖环境下,恢复投喂28 d后,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6PGD活性以及6PGD和G6PD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中LP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氨氮胁迫下,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FAS、SREBP-1和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氨氮胁迫和饥饿胁迫均会促进黄颡鱼的脂质分解代谢,并抑制脂质合成代谢;氨氮胁迫下饥饿后复投喂能够恢复黄颡鱼的脂质代谢稳态。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豆浓缩蛋白质(SPC)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SPC替代鱼粉水平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重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桶)放养30尾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脏体比、肠脂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中SPC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2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当替代水平提高到30%以上时,这2个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SPC替代鱼粉水平对黄颡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灰分,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和30%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以上时,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值;随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总胆固醇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4)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SPC替代30%组达到最大值,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胃淀粉酶、前肠淀粉酶及肝脏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为10%时,胃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前肠淀粉酶活性为最小值,肝脏淀粉酶活性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40%时为到最小值。本试验结果表明,SPC替代20%鱼粉(饲料中SPC的添加量为10.72%)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45.00%,粗脂肪7.00%),饲料中晶体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0.60%、0.90%、1.20%和1.5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58%、1.89%、2.15%、2.41%、2.67%和2.90%。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0 g左右的黄颡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58%组黄颡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赖氨酸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赖氨酸水平为2.41%时具有最大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以1.58%组最低,显著低于除2.1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脂肪含量以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均以2.41%组最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2.41%组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全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总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线性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2.61%(相当于饲料蛋白质的5.80%)。  相似文献   

16.
探讨饥饿胁迫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的血液组织、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进行饥饿胁迫试验50 d,测定其血液学指标、肝脏贮能物质的含量、肌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饥饿胁迫50 d时,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糖浓度、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0.74%、3.55%、8.89%、9.68%(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了9.09%(P<0.05)。肝脏中糖原和蛋白质含量都显著下降(P<0.05)。肌肉中粗灰分、总水分含量显著性增加了34.11%4、.85%(P<0.05),粗脂肪含量呈先急剧下降,后相对缓慢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先缓慢下降(P>0.05),而后呈急剧降低(P<0.05)。研究表明,饥饿胁迫时,血糖浓度显著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的运输O2和排出CO2功能降低,免疫抗病机能下降,白细胞数量增加。为了维持生理需要,瓦氏黄颡鱼幼鱼机体先动用肌肉中积累的脂肪后动用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虾青素不同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体色及抗氧化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 mg/kg的虾青素,制成5种饲料,分别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后,探讨虾青素对黄颡鱼生长、背部和腹部皮肤色度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kg组、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的黄颡鱼末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黄颡鱼背部及腹部皮肤的亮度、红度、黄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黄颡鱼背部及腹部皮肤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色及抗氧化相关指标,当饲料中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50~200 mg/kg时可有效提高黄颡鱼...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位池与传统池塘养殖大口鲶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试验选取同一地区不同养殖模式相同饲料源投喂的大口鲶。两组分别选取5条体重相近的鱼,测定形体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高位池组大口鲶的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传统池塘组(P0.05);高位池组大口鲶肌肉中除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池塘组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位池组大口鲶肌肉中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池塘组(P0.05),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总量也均高于传统池塘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高位池养殖大口鲶的肌肉品质总体上优于传统池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黄颡鱼商业配方中使用不同比例的菜粕替代面粉,观察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鱼体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3组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包括面粉组(面粉18%+菜粕0%,能蛋比38.80 kJ/g)、6%菜粕组(面粉12%+菜粕6%,能蛋比35.71 KJ/g)和10%菜粕组(面粉8%+菜粕10%,能蛋比34.99 kJ/g)。1500尾初始体重(40.07±0.23)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100尾,养殖投喂10周。结果显示:菜粕替代面粉后对黄颡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当菜粕替代面粉添加量由0%增加至10%时,饲料能蛋比逐渐降低,对黄颡鱼的终末体重、日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黄颡鱼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6%和10%菜粕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面粉组(P0.05),随着菜粕替代面粉比例的增加,日摄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饵料系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在膨化饲料工艺下,6%菜粕组可以优先作为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的配比方案,大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日龄同期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状态良好的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肉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6%和12%油樟叶的配合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终末体重(F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FBW和ADG最高,12%油樟叶添加组FBW、ADFI和ADG均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屠宰前活体重、半净膛胴体重和全净膛胴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上述3个指标均最高;12%油樟叶添加组屠宰前活体重和半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全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3%和6%油樟叶添加组(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肌肉蒸煮损失、剪切力和粗蛋白质(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6%油樟叶添加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油樟叶添加组肌肉剪切力最低,显著低于6%和12%油樟叶添加组(P<0.05);3%油樟叶添加组肌肉CP含量显著低于6%和12%油樟叶添加组(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血清球蛋白(GLB)、甘油三脂(TG)和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血清GL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和6%油樟叶添加组血清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12%油樟叶添加组血清TG含量显著提高(P<0.05);3%油樟叶添加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添加3%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