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免疫形态学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不同年龄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分布特点的增龄性变化,并用Alcian bluc-safranin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青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中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增多,有趣的是,老年奶牛乳腺肥大的数量更多,AB-S染色显示,各年龄奶牛乳腺中只有黏膜型肥大细胞。结果表明:奶牛乳腺肥大细胞数量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但肥大细胞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山羊肥大细胞组织化学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组织化学方法,对山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及形态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组织采用 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染色对所有的肥大细胞均可获得的染色反应。但对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仅有少量的肥大细胞着染。用 Carnoy 氏液固定阿尔辛蓝染色,可使更多的粘膜肥大细胞着色。在山羊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之间存在着组织化学及形态学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高原牦牛肺肥大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高度4200m左右)成年牦牛肺肥大细胞的形态,细胞大小及单位面积内肺泡隔中肥大细胞的数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84%肥大细胞胞核圆形,细胞核居中或偏心位置,约有15%肥大细胞胞核呈双叶形,肥大细胞直径6-9μm,在1.15mm2中有0~8个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4.
生殖道内肥大细胞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主题。现概述近年来肥大细胞在生殖系统中的分布、作用及神经内分泌对其影响,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固定液对鸭小肠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及鸭小肠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试验选择5只100日龄的健康淮南麻鸭公鸭为研究对象,取鸭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样品,均分为两份,分别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和卡恩氏(Carnoy)固定液中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观察小肠肥大细胞染色效果和肥大细胞形态、数量及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rnoy固定液对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染色评分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Carnoy固定液固定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形态和数目不同,在黏膜固有层血管、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空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形态多样;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递减,形态多为圆形。说明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相比,经Carnoy固定液固定的鸭小肠组织染色后,可清晰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选择泌乳期和静止期大鼠,经乳腺局部(乳导管)或外周(跖部皮下)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对乳腺及其引流(鼠蹊部)和非引流(腘)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检测了乳腺组织中组胺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乳腺及引流和非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均为静止期显著多于泌乳期(P〈0.01),乳腺中组胺含量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泌乳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则略有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静止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均减少,而乳腺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则随引人部位不同而有差别:乳腺引人时增加,而外周引入时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增减的趋势与乳腺的发育、乳腺局部免疫状态及内分泌调节都有关系,而且不同泌乳阶段乳腺内肥大细胞对异物的易感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六种动物含类胰蛋白酶肥大细胞的酶组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使用鉴定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酶组织化学技术,证实猪,牛,绵羊,狗,猫及小鼠的肥大细胞中均信在胰蛋白酶。与采用甲七胺兰的常规组织化学色比较,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与甲苯胺兰阳性肥大细胞在分布,形态和密度方面是相亿主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观察了大鼠泌乳期和静止期乳腺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数量变化规律.并用阿尔新蓝一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了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AB-S染色显示,大鼠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无论是泌乳期还是静止期。乳腺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腺泡间和小叶问结缔组织中。细胞的形态各异,但细胞数量在静止期和泌乳期有显著差异。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乳腺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乳腺泌乳期腺泡上皮的生长和静止期腺泡问结缔组织细胞增生等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非洲鸵鸟肠道黏膜免疫中发挥的作用,试验采用肥大细胞特殊染色法———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鸵鸟肠道中肥大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和数量随着鸵鸟日龄增长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鸵鸟肠道肥大细胞只分布在黏膜层,其他层没有发现。90日龄鸵鸟肠道肥大细胞有轻微脱颗粒现象,成年鸵鸟肠道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肥大细胞的数量随着鸵鸟日龄的增长而增多,每个日龄肥大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直肠都是先增加后减少。说明肥大细胞的发育成熟是黏膜免疫成熟的标志,在肠道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分为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两个亚群。在不同种属、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肥大细胞都存在着异质性。本文从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特征、功能等方面论述了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张晓文  杨倩 《中国兽医科技》2006,36(10):837-841
用添加CpG的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对7日龄罗曼公鸡进行鼻腔免疫,14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首免后第3、5、7周剖杀,取鼻腔、喉部、气管、气管叉及肺组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观察呼吸道各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周气管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5周时喉部和气管叉黏膜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气管黏膜中肥大细胞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肺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喉部最多,气管叉次之,气管和肺较少。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可增加呼吸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黏膜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对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进行取样,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数量变化特点。同时比较了甲苯胺蓝染色时两种固定液固定对乳腺肥大细胞着染的效果。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肥大细胞只被阿尔新蓝染色,Carnoy氏液固定效果优于中性甲醛(NBF),MTB的染色效果优于AB-S。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泌乳各期和静止期有显著的变化。与静止期相比,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分娩后60 d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奶牛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用Carnoy氏液固定,用MTB法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泌乳期乳腺肥大细胞数量与静止期相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分布特征,对21头发育各期奶牛乳腺进行取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观察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表达。结果显示,奶牛乳腺肥大细胞表达类胰蛋白酶,肥大细胞数量在各期有显著差异,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分娩后60d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改变,静止期奶牛的局部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在机体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大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敏性痰病中,肥大细胞在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除具有识别、吞噬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外,尚能加工、递呈抗原和调节免疫反应.肥大细胞有针对病原信号的特异性受体系统和介质.深入阐明肥大细胞在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不仅为天然免疫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而且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及攻毒不同时相组大鼠肾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分布范型、组织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及P物质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后第6h炎性细胞开始浸染肾小管基膜、肾小囊壁层及肾小球,12h后浸染程度开始减少,第24h出现最低值,而后又开始增多,至第72h浸染达到高峰。且此间质内血管出现轻微的裂隙。同时不同时相肾组织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量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均与炎性细胞浸染变化相吻合,攻毒后第6、12、48、72h的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量均显著高于攻毒前(P〈0.05),且在攻毒后第72h均达到最高值;P物质的表达与肥大细胞相关联。证实,肥大细胞和P物质参与了乳腺炎所致肾组织损伤与肾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肥大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效应性和调节性免疫细胞,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共同构成机体的第一道防线.随着近年来对肥大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肥大细胞除了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外,还参与了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还可能与中医的经络穴位和针灸效应的产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者主要从肥大细胞的产生、功能、局部募集、脱颗粒机制等方面概述一下国内外对肥大细胞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试验主要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乳腺组织肥大细胞的影响,为研究肥大细胞在乳腺炎中的作用提供新的动物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7~8周龄BALB/c系封闭群清洁级未经产母鼠24只,体重20~25g;成年公鼠12只,均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18.
成年雄性仓鼠经皮下连续注射二乙基己烯雌酚(DES)7 d后,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染色法(AB S)研究DES对附睾肥大细胞的形态大小、类型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仓鼠附睾肥大细胞为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多分布于附睾头与附睾尾的被膜和间质中。试验组的肥大细胞常见于附睾管近旁,多呈脱颗粒状。虽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肥大细胞大小相近,但试验组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附睾尾间质中肥大细胞增加明显(P<0.01)。  相似文献   

19.
交感神经阻断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使交感神经阻断后,观察了小鼠妊娠前期胚胎早期发育和肥大细胞数量和型别的变化。结果显示,交感神经阻断后,不仅对胚胎早期发育有影响,使胚胎着床数降低64.4%,而且影响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其型别分布。妊娠4d(E4)时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肥大细胞分型也有所变化,即黏膜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没有明显差异,混合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着床期间。这一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与型别的变化可能是交感神经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猪子宫内膜肥大细胞消涨规律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雌性小型猪15头,分为二月龄、间情期、民情前期、发情期、妊娠期等六组。颈动脉放血处死,取子宫组织,经甲苯胺改良法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随个体的生长而增加。在发情周期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呈规律性的变化:在民情前期一时性地剧增,至发情期陡然降至显著低于间情期的水平,在妊娠期也维持低于间情期的水平。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可能反映子宫局部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