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以巴西蕉为材料,研究香蕉配方肥在海南玄武岩砖红壤上应用效果,以期探索出促进香蕉生长的配方肥配方及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肥的施用提高了香蕉株高和茎粗,增加了香蕉产量,每公顷增产20.9%,每梳果指数、果长、单果重、果实Vc含量、糖度、可溶性蛋白、糖酸比等都有所提高;配方肥施用处理中,香蕉N、P、K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37%、13.90%和3.65%,肥料贡献率提高了14.48%,肥料农学利用率提高了8.69kg/kg;每公顷的施肥成本节省了2352.75元,纯收入增加了36.60%。  相似文献   

2.
1适合复合栽植的桑园条件 1.1桑树品种及栽植密度 以树型直立型桑品种为主,如育7-11品种。亩栽1 000株,宽窄行栽植,宽行株行距为0.4m×2m;窄行株行距为0.4m×1.3m,便于管理和间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苜蓿优势产区内蒙古中部地区高产优质苜蓿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草原3号苜蓿为研究材料,在4个种植行距处理下(15、30、45和60cm),对其生长特征,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在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茎叶比较小,显著低于宽行距处理(45和60cm)。种植密度对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影响不显著。株高、生长速度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鲜干比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对苜蓿饲草产量影响显著,饲草产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饲草产量较高。生长第2、3年苜蓿饲草产量分别在30和15cm行距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813和12574kg·hm^-2。种植密度对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影响显著,对粗脂肪和灰分则不显著。粗蛋白在30cm行距下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在15cm行距下最小,酸性洗涤纤维在45cm行距下最小,相对饲用价值在15cm行距下最大。综合苜蓿生长,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生产适宜种植行距范围为15~30cm。  相似文献   

4.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宝岛蕉化肥施肥量(N 300g、P2O5 120g、K2O 600g)为常规处理(TK),增设无肥处理(CK),研究化肥减量0%(T1)、20%(T2)、30%(T3)、40%(T4)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且TI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重10.89%、收获率15.00个百分点。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V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就经济效益而言,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66%和69.03%、产投比分别提高10.78和12.65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在本试验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化肥减量20%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香蕉产量,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升香蕉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探寻更加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光源方案,为香蕉组培育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巴西蕉’香蕉组培生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6种不同的LED光质处理对香蕉组培苗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红蓝组合光中,红光: 蓝光 =4(4R1B)处理的香蕉组培苗较荧光灯对照处理生长更健壮、根系更发达;在4R1B的基础上添加23%的绿光(8R2B3G)后单株鲜重较单纯的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香蕉组培苗的壮苗,且更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Iabs、TR0/CS0和ETo/CS0的值,同时该处理在所有处理中香蕉组培苗的株高最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最大。综上所述,红光:蓝光:绿光=8: 2: 3(L4处理)的光质条件下香蕉组培苗的PSⅡ光反应能力最强,生长最旺盛,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的生长。研究结果不仅为香蕉组培育苗提供了最佳光源配方,且将为后续降低香蕉工厂化组培育苗成本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1 台阶式种蕉新方法 香蕉主要靠吸芽繁衍后代 ,而抽生的吸芽有向地表生长的习性 ,造成后生的蕉苗愈来愈接近表土生长。若不培土 ,极易露头 ,既不抗旱 ,也不抗风 ,结蕉后还易翻蔸 ,特别是坡地蕉园。如果将坡地顺山势开成 1 5m以上宽的台地 ,并形成外高内低 ,台面外侧留 30cm宽 ,2 5cm高的土埂 ,在台面上挖深 80cm ,宽 10 0cm的大穴 ;内侧梯壁挖深、宽各 2 0cm的内沟作引水、排水用。  这样种植的香蕉 ,由于可不断利用外埂为蕉苗生长培土 ,既抗旱、防风 ,还能延长蕉园寿命 ,提高经济效益。2 穴栽双株蕉苗能增产 云南蕉农种植…  相似文献   

7.
速生杨的造林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造林绿化苗木速生杨造林密度一般每亩(667平方米)44~55株为宜,6~7年可长成中径木材。造林地以南北行种植最好,充分利用光照。造林模式按2×6米,3×4米,3×5米株行距进行栽植。速生杨最佳种植时间在休眠期,春季和冬季均可。春季种植在萌芽前,冬季在落叶后封冻前。但日  相似文献   

8.
1 选用壮苗 ,足肥定植 严格挑选壮苗 ,苗高 4 0cm以上 ,有 7~ 9片真叶 ,茎粗 1 2cm ,根系发达 ,种植后成活率达 95%。种植前 1个月 ,挖深 10 0cm ,长、宽各 80cm的大穴 ,每穴加入 2 0kg土杂肥、杂草和猪粪。起垄 ,畦高 4 0cm ,3月初定植 ,将整个营养杯一起植下 ,剥除营养杯时 ,尽量少弄松杯泥 ,不伤根 ,淋透定根水 ,注意不露根 ,不积水。2 宽行窄株 ,背风种植 番木瓜根系浅 ,茎干中空 ,最忌积水 ,又惧风害 ,宜实行背风、高畦、宽行窄株种植。一般采用 2 4m× 1 5m或 2 3m× 1 5m规格 ,每公顷约种 2 70 0~ 30 0 0株 …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间作行宽对玉米和高丹草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和高丹草宽行(6∶ 12)、中行(4∶8)和窄行(2∶4)种植模式下的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其单播为对照,在蜡熟期进行刈割及青贮发酵处理,青贮 60 d 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在宽行种植模式下,玉米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对照降低了 5. 4%,泌乳净能提高了 2. 4%,高丹草青贮后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10. 8%,乙酸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480%;在中行种植模式下,玉米青贮后泌乳净能较对照降低了 1. 9%, 高丹草青贮后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7. 0%,泌乳净能较对照降低了 0. 8%;在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青贮后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27. 6%,乳酸含量较对照提高了 49. 2%。高丹草青贮后干物质含量较对照降低了 1. 0%,泌乳净能较对照提高了 0. 8%。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玉米在窄行种植模式下青贮品质最好,高丹草在中行种植模式下青贮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冯青 《中国果业信息》2004,20(12):33-34
1 选用良种及组培苗香蕉优良品种有广东香蕉 2号、巴西蕉、威廉斯、8818 1号、8818 2号和台湾 8号等。2 改革耕作制度实行两年一个种植周期。方法是 :头年蕉抽蕾后留 1个吸芽作为第 2年的结果株 ,其余除去 ,第 2年蕉不留吸芽 ,第 3年重新种植新蕉。即在原畦面开新沟填旧沟 ,重新整地种植香蕉 ,种植 5年轮作甘蔗或水稻 1年。3 四季排开种植改革过去春植的传统耕作习惯 ,实行四季排开种植。春植 2月下旬至 4月中旬 ,9— 10月抽蕾 ,2— 4月收春夏蕉 ;夏植 6月种 ,翌年 1— 4月抽蕾 ,5— 7月收蕉 ;秋植 8月种 ,5— 6月抽蕾 ,8— 10月收蕉 ;冬…  相似文献   

11.
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比例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灌溉方式对沙打旺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开花期灌溉900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611.1与333kg/hm2,比对照(CK)分别提高105.7%和73.1%;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溉450 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353.6和258.2kg/hm2,比CK提高72.9%和34.2%;穴栽行株距1.0 m,潜在种子产量达1022.4kg/hm2,实际种子产量为269.8 kg/hm2,比行株距1.5m(717.4和176.8 kg/hm2)分别提高42.5%和52.6%;条播中,行距115cm,潜在种子产量达1657.4kg/hm2,与行距75cm(1310.6kg/hm2)和90cm(1152.4 kg/hm2)相比,分别提高26.5%和43.8%,而行距115cm,实际种子产量为337.2kg/hm2,与行距75cm(316.2 kg/hm2)和90cm(223.4kg/hm2)相比,分别提高6.6%和50.9%。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甘肃荒漠灌区播种量(12,16,20和24kg·hm-2)和行距配置[3种等行距10、15和20cm,2种宽窄行距6行×10cm(窄)+40cm(宽)和6行×10cm(窄)+30cm(宽)]对其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行距处理中,20cm行距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5、10cm和两种宽窄行距(P0.05);不同的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16kg·hm-2的苜蓿年总干草产量显著大于20、24和12kg·hm-2(P0.05)。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时,初花期苜蓿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含量分别为21.89%、3.59%、33.69%、30.98%、1.34%、0.11%,其粗蛋白含量和年干草产量(32 841.71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是高产、稳产的最佳配置。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的栽培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2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行距增大,株高下降,株高和种子产量呈负相关,R=-0.802*。2)行距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的影响较大;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较小。3)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x3)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2=0.882**;籽粒数/豆荚(x4)、花序数/枝条(x2)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693*。种子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60.358 64.152x3 50.976x4 5.482x2。4)播种当年和生长第2年,行距为100cm、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2年间的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01*,回归方程为:y=772.563 0.521 5x 0.009 8x2-2.0×10-5x3。  相似文献   

14.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地下生物量和表现种子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行距和灌水量与紫花苜蓿种群生长冗余的关系,得出紫花苜蓿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繁殖分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839,表现种子产量与繁殖分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78,说明营养生长分配的增加导致生殖生长能量的减少,使繁殖分配率降低,表现种子产量降低;②在甘肃武威地区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种子田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种群结构为:密度86万株/hm2,有效分枝69万株/hm2,相应的管理措施为:播种量2.8 kg/hm2,行距1.0 m,灌水量900 m3/hm2,在该种群结构和管理下,有限能量向生殖部分分配的比例最大,繁殖分配率和收获指数最高,表现种子产量最高,在一个生长季内如果灌水量大于900 m3/hm2,则营养生长过旺,产生大量生长冗余,繁殖分配率和收获指数下降,表现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黄淮海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种量(7.5, 15.0, 22.5 kg·hm-2)和行距(15, 30, 40 cm)两个因素,研究了盐碱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为发展盐碱地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3年总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播种当年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22.5 kg·hm-2的3年总产量最高,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行距对3年总产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行距15 cm的3年总产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呈减小趋势;行距对播种当年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行距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组合的3年总产量最高。2)播种量和行距对每m2枝条数和枝条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每m2枝条数呈增加的趋势,枝条重则呈减小趋势。产量与每m2枝条数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与枝条重呈负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时营养价值最高。4)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在播种量22.5 kg·hm-2和行距15 cm配置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山东以及黄淮海盐碱地区以种植耐盐碱苜蓿品种为宜,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在适宜播种量和行距配置条件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覆膜种植对春播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春播雨养条件下,以“等行距+不覆膜”处理为对照,测定了“调整株行距+不覆膜”、“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的出苗率、单株干重、干草产量以及播后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P<0.05);与对照“等行距+不覆膜”处理相比,“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可使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平均升高2.3℃,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3.8%,出苗率提高32.3%,干草产量提高15.6%。综上所述,高丹草“宽窄行、双株、覆膜”栽培技术可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青海省本地燕麦推广品种‘青燕1号’种子田的适宜播量、行距及播种方式,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含1个人工撒播),研究不同播量和行距对种子及秸秆产量的影响,完善该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显示,不同播量和行距处理下燕麦种子和秸秆产量差异显著(P<0.05),种子产量以播量S3 (225 kg·hm-2)行距R2 (20 cm)最高,秸秆产量以播量S4(270 kg·hm-2)行距R1(15 cm)最佳,分别达7937.30和11872.60 kg·hm-2。不同播种方式对种子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撒播下种子产量随播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播量S3(225 kg·hm-2)水平最佳,较最低产量的处理高1.51倍;与撒播相比,条播种植增产效应明显,最高种子产量(S3R2)显著(P<0.05)高于撒播最高产量(S3R0)。从各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相关性分析来看,主穗小穗数、主穗小花数、花序长、叶面积、有效分蘖数、小穗粒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及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显著(P<0.05),而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单序籽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作用明显,三者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处较高水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适当的调整栽培措施,增加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单序籽粒重从而提高燕麦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在5种施氮方式(无肥WN1、一次性施肥WN2、底肥+拔节期追肥WN3、底肥+拔节期追肥+穗肥WN4、缓释肥WN5)下(以常规均匀垄处理CK1、CK2、CK3、CK4、CK5为对照),对玉米产量、冠层透光率、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宽窄行处理增加后期施肥比例(WN4、WN5)有利于产量的提高,WN4(11 709.33 kg/hm2)最高,显著高于除CK3、CK2以外的其他处理,高7.05%~30.29%。在开花期和灌浆期,WN4和CK5光合速率较高,为29.65~34.16 μmol/(m2·s),大体上,宽窄行增加后期施肥比例可以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宽窄行各施肥处理底部透光率比均匀垄处理高3.60%~10.64%,WN4透光率低于同种耕作方式其他处理,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除WN4和WN5外均低于对应的常规均匀垄处理。在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下增加后期施肥(WN4)有利于改善光合作用,延长叶面积持续期,减少漏光损失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