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监测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今年7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同期,但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等地由于降水偏少、植被生长状况较差。一、气象状况温度方面:3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与常年持平或略高,有利于植被生长;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  相似文献   

2.
<正>经中华农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农业部批准,"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成果被授予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监测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今年8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同期。入春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与常年持平或略高。8月份,除内蒙古中东部、新疆西部等地气温略低于常年同期外,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高于常年,有利于植被生长。在降水方面,8月份,除内蒙古西部降水偏少外,内蒙古东部、新疆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藏东南不同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特征,本研究以西藏芒康县拉乌山为研究对象,采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0 cm土壤温湿度数据,对植被覆盖(植被区)、砾石+植被覆盖(砾石区)的栽培草地和裸地(无覆盖)3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温湿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拉乌山3种下垫面10 cm土壤温度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与太阳辐射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砾石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大,分别为25.46和23.38℃,植被区土壤温度年较差最小,分别为17.17和16.65℃;砾石区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裸地和植被区在11:00–13:00有轻微的上下波动。2)季节尺度上,土壤湿度主要受降水年变化的影响,呈"W"形发生周期性波动;日尺度上,砾石区夏秋季峰值出现在午夜和傍晚,植被区和裸地均无明显日变化。3)非生长季(11月初至4月下旬),砾石区存在不稳定冻结、不稳定消融和日冻融现象,而植被区和裸地冻融过程相对简单;生长季(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砾石区土壤温湿度显著大于植被区(P 0.05),水热条件优于植被区。综上可知,藏东南高寒草原地区砾石+植被覆盖是一种较理想的调节土壤水热条件的措施,可为草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运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监测信息,对今年6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全国大部分草原降水充沛,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较好。6月份,全国草原地区总体呈现出西热东凉的气温格局,除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西藏中部等地气温略低外,其他大部分草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热量条件对全国草原植被生长总体有利。入夏以来,除新疆南部、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采取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今年6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监测显示:6月份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但同比略差,内蒙古东部等地草原旱情严重。3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正常偏高,其中内蒙古东部大部分草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以上;在降水方面,全国草原地区入春以来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长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不仅是连续监测陆地表面特征的基础,也是研究气候与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西北地区东部为例,借助多种时间序列重建方法对LTDR NDVI数据集中的噪声进行拟合重建,并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和高质量NDVI数据,对不同重建方法的拟合结果开展适用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下垫面类型是影响重建方法拟合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植被类型或作物生长特点,每种重建方法对其噪声消除能力有所不同;2)在年均NDVI较高(NDVI≥0.3),且NDVI曲线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草地、林地以及牧草等作物种植区域内,经过D-L拟合重建的NDVI具有较高的保真能力和适应性;3)在年均NDVI较低(NDVI<0.3),且植被季节生长变化不明显或NDVI曲线不呈季节对称性变化的稀疏植被区,以及以冬小麦为典型作物种植的区域内,经过S-G滤波重建的NDVI数据表现出相对较好的保真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林茜  郭飞  黄昌春  杨雪峰 《草业科学》2016,33(12):2434-2441
以干旱荒漠区塔里木河中下游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构建研究区常用的4种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比值植被指数(RVI)],并通过遥感方法和Image J软件获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分析发现与实测的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相关性。从Image J获得的植被覆盖度与4种植被指数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4种植被指数在研究区的适用性,从而优选出最适合此研究区的植被指数。结果表明,基于MODIS的4种植被指数与研究区实际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植被指数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拟合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NDVIEVIRVIDVI,使用NDVI获取植被信息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陈振丽 《山东饲料》2013,(3):173+203
根据气候资源和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桐柏的气象和农业资料加以综合和分析,得出桐柏热量资源丰富,适喜温作物生长。在自然灾害中,干旱和洪涝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运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监测信息,对今年7月全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全国大部分草原水热匹配较好,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好于常年。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高1~2℃,内蒙古东部等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高2℃以上,呼伦贝尔等局部地区由于遭遇40℃以上的高温,牧草生长受到影响。进入7月,除内蒙古东部、新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8年以来的遥感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期的NDVI,同时基于遥感影像和光谱特征直接提取了土地退化指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宏观变化和荒漠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历史上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的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指数下降幅度明显;近年来一些大的沙尘源地如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呈持续好转状态;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任重而道远,在加紧治理一些风沙源地的同时,要加强对草原的保护与管理,在稳定生态的同时逐步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高寒草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盖度的关系,提高植被盖度与土壤水分快测的精度,本研究在祁连山北麓中段高寒草原—甘肃马鹿冬季牧场,设置放牧率分别为1.00、1.45、2.45、3.45、4.85、6.90 AUM·hm-2的6个样地,通过逐月测定生长季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结合Landsat5多光谱影像与SPOT2全色影像融合而成的SPOT-TM影像,分析土壤水分与植被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植被盖度随土壤水分的变化阶段。除醉马草、银灰旋花、乳白黄耆外,其他种群盖度对表层土壤水分均响应敏感,在3%~7%至17%~26%的土壤水分范围内,种群盖度随土壤水分的增加呈反比例函数递增趋势,且增幅逐渐缩小;群落盖度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响应敏感,在1.1%~10.0%的土壤水分范围内,群落盖度随土壤水分的增加亦呈反比例函数递增趋势,并逐渐趋于饱和。研究结果对探讨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物种、种群、群落的抗旱性、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意义,为草原植被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无人机的高寒草甸地表温度监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直接影响地表感热、潜热及辐射能量传输过程,是研究寒区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参数。以疏勒河源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普通及热红外相机获取6块样地植被盖度及地表温度数据,用以评估热红外相机在高寒草甸地表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精度,分析高寒草甸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因子及植被盖度数据,探究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热红外影像地表温度与地面实测值具有较高一致性(R2 ≈ 0.75),平均误差5 ℃以内;高寒草甸地表温度在9: 00-18: 00时段内表现为快速升温达到峰值继而波动下降的趋势,观测期内(7月4日-8月17日)未表现出显著日际变化趋势;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起到增温作用,而空气湿度抑制地表增温,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连续降水降低裸土温度,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现出正相关变化趋势。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精准获取高分辨率地表温度数据,为高寒草甸干旱监测、土壤水分及蒸散发等反演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掌握草原生态演替过程的重要依据.但是,实时观测草地地上生物量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亟需借助遥感、数学等工具进行间接观测.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主流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包括遥感统计模型、草地生长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和生态过程模型等模型,以及遥感与机理模型耦合模...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 1A高光谱图像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波谱曲线特征,比较了监督分类和光谱角分类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精度,研究了高寒牧区草地生物量超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地物波谱曲线的吸收位置和吸收深度等波谱特征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大差异,在近红外波段吸收特征相似。在可见光波段,云和植被的吸收位置最少,都只有1处,但云的吸收深度小于植被;裸地吸收位置有5处;水域吸收位置最多,有6处。2)光谱角与监督分类均适于高光谱影像分类,但光谱角分类方法的总精度可达85.9%,远高于监督分类法。3)依据草地生物量与9种植被指数间的回归分析结果,选出了适合研究区草地植被生物量动态监测的两种植被指数,即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16.
将研究区划为8个自然条件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然后根据ETM遥感影像解译及实地考察的结果,确定受人为干扰草地和未受人为干扰草地的范围。利用2001~2005年生长季MODIS ∑NDVI数据,分析研究区草地植被覆盖状况,并计算相对干扰指数。结果表明:生长季未受人为干扰草地的植被覆盖明显高于受人为干扰草地的植被覆盖,第6、第7单元的相对干扰指数较大说明这两个单元草地植被覆盖变化生长季受人为因素影响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天山北坡典型荒漠区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于荒漠区草畜平衡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1990,1999和2008年同时相TM/ETM+遥感影像,经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后,基于荒漠植被指数特征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进行了专家知识决策树分类,研究了阜康市典型荒漠草地、农田等地物近20年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经辐射校正后的NDVI与实际地物情况更接近,大致呈高山草甸>农田>温性草甸>平原荒漠>山前荒漠的规律;2)近20年间农区面积大量占用平原荒漠草地和山前荒漠,新增农田面积296.3 km2,是1990年耕地总面积的1.54倍;3)高山冰盖消融随即转变成为高山草甸类型的趋势明显,20年间减少冰雪区74.7 km2,是1990年冰雪区总面积的0.345倍,这也印证了近20年来全球变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积雪在全球水文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积雪监测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 在雪盖制图、雪深反演、冰雪反照率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的算法及产品。其中,光学遥感以其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在积雪监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对地观测系统(Earth Observation System,EOS)的发展,以及国产环境卫星的陆续升空,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应用于积雪监测,遥感技术势必在积雪监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模拟地球辐射平衡、地表水文研究、全球变化等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数据的新疆地区土壤湿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5和6月的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和地表温度产品数据,构建新疆地区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分析新疆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因素。结合野外同步重复采样获得的土壤含水量对TVDI进行验证,并分析EVI和Ts所包含的旱情信息。结果表明:(1)构建NDVI-Ts和EVI-Ts特征空间,其散点图符合三角形的关系。(2)新疆地区5和6月土壤湿度总体以干旱(0.6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