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喷施过氧化氢(H2O2)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 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燕麦幼苗生长,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水平,降低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0.01 mmol/L H2O2对NaCl胁迫引起的生长抑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并提高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含量。2)NaCl胁迫下,虽然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但O2·-、H2O2和丙二醛(MDA)积累;喷施H2O2进一步提高了NaCl胁迫下燕麦的上述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却降低了O2·-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含量,说明外施H2O2能够增强盐胁迫燕麦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伤害。以上结果表明,外源H2O2可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提高燕麦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源NO对稀土元素镧(La)胁迫下燕麦幼苗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20 mmol/L La3+胁迫下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La3+胁迫下燕麦幼苗根长、株高和植株干重明显下降,根系和叶片活性氧(O2·-和H2O2)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施加100 μmol/L SNP能显著缓解La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La3+胁迫下燕麦幼苗根系和叶片O2·-、H2O2、MDA、AsA和GSH含量,提高SOD、CAT、POD和APX活性。La3+胁迫提高了燕麦幼苗根系和叶片La和铜(Cu)的富集量,抑制了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的吸收;施加100 μmol/L SNP可显著抑制燕麦从根系向叶片La的转运,缓解La3+胁迫对K、Ca、Mg、Fe吸收的抑制及对Cu吸收的促进效应,使根系中Zn、Mn含量下降,叶片Zn、Mn含量增加。由此表明,外源NO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影响La的转运和矿质元素吸收,缓解La3+胁迫对燕麦幼苗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3.
以专性寄生菌豌豆白粉菌接种紫花苜蓿,采用比色法和组织化学法对活性氧·O2-和H2O2迸发的时间、强度及作用位点进行了研究;并就侵染部位的叶片制作了石蜡切片,对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性品种庆阳苜蓿·O2-和H2O2迸发均呈双峰形,·O2-出现在接菌后4和48 h,H2O2出现在接菌后4和24 h,且第一次高峰强度高于第二次;而感病品种德宝苜蓿·O2-含量未出现明显波动,H2O2迸发呈单峰形,仅在接菌后4 h出现一次迸发高峰。对活性氧ROS的作用位点进行研究发现,在叶片表面和内部细胞均未发现蓝色的·O2-沉积位点;而H2O2产生并积累于苜蓿上、下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及受侵染处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此外,首次发现病原菌侵染后,苜蓿叶片组织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表皮细胞下的栅栏组织由一个长柱形细胞变为了多个卵圆形细胞,以致难以区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植物种与病原菌互作中,活性氧积累的时间和强度均不相同,启动防御反应的活性氧种类亦不同;苜蓿叶肉细胞结构和形态改变可能是抵御白粉菌侵染的积极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蒺藜苜蓿种子为材料,预先用0.1,0.3和1.0 mmol/L 硝普钠(SNP, NO 供体)浸种,通过计算相关萌发指标,测定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研究外源NO对2.0% NaCl胁迫下蒺藜苜蓿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SNP能显著缓解盐胁迫对蒺藜苜蓿种子造成的伤害,使蒺藜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333.40%,79.64%,171.93%和100.00%;种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1.1%,42.3%和123.1%,淀粉含量降低了17.7%,淀粉酶活性提高了29.7%,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O2-·)含量分别降低了21.8%和27.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增加了28.6%,43.1%,56.2%和60.3%;与0.1 mmol/L SNP处理相比,0.3 mmol/L SNP处理对盐胁迫下蒺藜苜蓿种子萌发的促进、氧化损伤的缓解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提高显著降低;1.0 mmol/L SNP处理对盐胁迫下蒺藜苜蓿种子的萌发起到抑制作用。说明低浓度的NO可通过降低种子MDA和O2-·含量,提高种子脯氨酸含量以及激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减轻盐胁迫对蒺藜苜蓿种子的伤害,促进淀粉、可溶性蛋白的水解,从而加速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温室气体释放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水位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以高原东部若尔盖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型实验生态系”的技术手段,研究了两种不同水位情形 [稳定水位(SW,0 cm)和波动水位(DW,从0 cm下降到45 cm,再复原到0 cm)] 对高寒湿地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三种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水位变化对土壤(0~10 cm)可溶性有机碳(DOC)没有显著影响;水位从0 cm下降到45 cm,再复原到0 cm,对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2)水位变化对高寒湿地CO2释放影响不显著,SW和DW处理下CO2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35.2和209.7 g/m2;3)水位变化对CH4释放有显著影响,CH4累积释放量从SW处理的1.79 g/m2下降到DW处理的0.86 g/m2,下降了52.18%;4)水位波动处理抑制了N2O的释放,其在SW和DW条件下的累积释放量分别是6.72和-7.36 mg/m2;5)高寒湿地土壤温度在10 ℃以上,CO2和CH4释放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性,水位下降提高了CO2和CH4释放与温度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NaHCO3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 μmol/L SNP能够缓解75 mmol/L NaHCO3胁迫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25 μmol/L SNP的缓解作用最明显,可降低裸燕麦叶片O2·-、H2O2、丙二醛和有机酸含量,增强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质膜H+-ATPase活性,提高叶片谷胱甘肽、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和K+/Na+,但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不大。分析表明,外源NO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活性、促进渗透溶质积累和改善Na+、K+平衡缓解碱胁迫对幼苗的伤害和生长抑制,从而提高裸燕麦的耐碱性。  相似文献   

7.
甜菜碱作为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与低温胁迫下植物的抗逆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探讨不同浓度外源甜菜碱对低温胁迫下结缕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本实验以结缕草‘青岛’品种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0,50,100和150 mmol/L 的甜菜碱进行叶面喷施,在8/2℃(白天/夜间)的培养箱中连续处理28 d,以正常管理(28/24℃)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下结缕草坪观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少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SOD、POD、CAT和APX的活性,从而降低H2O2O2·-的累积,同时,外源甜菜碱还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结缕草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增强结缕草对低温胁迫的抵抗性。其中,外施100 mmol/L甜菜碱对提高结缕草的耐低温能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夏枯草幼苗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采用不同pH值(pH=4.5、4.0、3.5、3.0)的Hoagland营养液模拟酸胁迫环境,研究酸胁迫对夏枯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下降,代表供体与受体侧参数的K点相对可变荧光(WK)、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和电子受体QA-被还原的最大速率(dV/dto)逐渐升高,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Eo)降低;表示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热耗散(DIo/RC)的能量逐渐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逐渐下降;表示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表征光系统Ⅰ(PSⅠ)的最大氧化还原活性(ΔI/Io)及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随酸胁迫程度增加逐渐下降。夏枯草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根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夏枯草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酸胁迫下,夏枯草PSⅡ反应中心受损,电子传递受阻,光系统性能及PSⅡ与PSⅠ的协调性降低,根系SOD与POD活性受到抑制,在pH 3.0处理下表现较为明显。夏枯草通过提高单位反应中心的热耗散能力来减少过剩光能对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通过提高根系APX抗氧化酶及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少酸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过氧化氢(H2O2)提高燕麦耐碱性的作用,以‘定莜6号’幼苗为材料,采用珍珠岩栽培方法,在幼苗三叶一心期根部浇灌75 mmol·L-1 NaHCO3或添加二甲基硫脲(DMTU,H2O2淬灭剂)或抗坏血酸(ASA,H2O2清除剂)模拟碱胁迫,通过叶面喷施0.01 mmol·L-1 H2O2来观测H2O2对碱胁迫下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2O2 能够缓解NaHCO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降低幼苗叶片O2·-、H2O2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含量;使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溶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有机酸和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变化不大;添加DMTU和ASA后有效逆转了喷施H2O2对NaHCO3胁迫燕麦生长受抑和生理响应的调节。采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显示,喷施H2O2显著提高了NaHCO3胁迫下燕麦幼苗的综合评价值,添加DMTU和ASA完全或部分逆转了H2O2的作用。因此,外源H2O2是通过调控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来缓解碱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从而增强燕麦幼苗的耐碱性。  相似文献   

10.
单步硝化作用,即由一种微生物(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单独完成将NH3氧化为NO3-的整个硝化过程,于2015年底被发现。该发现终结了传承百年的两步硝化作用的经典理论,并引发了众多关于全球氮素循环的重要科学问题。就单步硝化作用及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发现后两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目前已确定的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均属于硝化螺菌门谱系Ⅱ(Nitrospira spp. Linage Ⅱ),包括两个分支A和B(Clade A和Clade B);广泛分布于农业土壤、森林土壤、稻田水域、淡水等自然环境中。全程氨氧化细菌(Nitrospira inopinata)比大多数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AOB)以及氨氧化古菌(AOA)物种对氨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极低氨浓度环境。此外,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碳氮代谢途径,可能具有和其他氨氧化微生物不同的生态位点。单步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与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的生态位分化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幼苗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生化性别差异,测定了不同盐(NaCl)浓度(0、100、200、300mmol·L~(-1))下雌雄植株的单叶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水势、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葎草雌雄幼苗的叶干重、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叶水势(ψ_w)和CAT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MDA逐渐上升,其单叶面积则先升后降。随着NaCl胁迫的递增,雌株的最小荧光(F_o)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最大荧光(_Fm)、可变荧光(F_v)、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逐渐递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叶绿素含量却逐渐递减;从总体上看,雄株的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Fm和Fv、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F_v/F_o也呈上升趋势,qN和qP却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却先升后降。因此,NaCl胁迫影响了葎草雌雄幼苗的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气体交换、CAT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征,但雌雄幼苗对NaCl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与雄株相比,雌株对NaCl胁迫更耐受。  相似文献   

12.
过量铁胁迫对豌豆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过量铁胁迫对豌豆(Pisum sativum)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组分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铁浓度的升高,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羧化效率(CE)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绿素含量以及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速率(Fv/Fm)、潜在光化学速率(Fv/Fo)、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量子产额(Yield)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都逐渐下降,而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逐渐上升;同时,过量铁胁迫造成叶片叶绿体膜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增加,进而引起膜流动性的急剧升高。可见过量铁胁迫除导致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抑制外,还直接伤害了光合机构,引起光能原初捕获能力和光能同化效率的降低,同时也造成了叶绿体膜不饱和度增加使得膜功能下降,引起幼苗光合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虉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虉草在自然干旱与复水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探讨虉草对于水分变化的响应特性及耐旱能力。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期间,尽管土壤含水量下降迅速,但是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水分胁迫前8 d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直到第12天时才显著下降。2)在持续干旱过程中,可溶性蛋白与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3)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及Chla/Chlb与Car/Chl的比值整体上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4)干旱胁迫后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o、NPQ增加,Fm、Fv/Fm、Fv/Fo与qP均有所下降。5)复水后,各指标均能迅速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虉草具备较强的保护与损伤修复能力,使其能够适应较大程度的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 h,3 h,6 h,12 h,24 h,48 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药蒲公英叶片中叶绿体、液泡膜逐渐溶解,细胞质出现未知双层膜结构,淀粉粒、线粒体数量增加,胞质分离明显;低温胁迫时,叶绿素初始荧光值(Initial fluorescence,F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v/Fm)、PSⅡ (Photosystem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 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ΦPSⅡ)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小。零上低温胁迫下药蒲公英幼苗叶片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加,光合作用下降,亚显微结构遭到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田间含水量(25%~30%,50%~55%,75%~80%,95%~100%田间持水量和浸水)研究紫云英生长及生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75% ~80% 田间持水量下植株生长最好,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都优于其他处理,且植株的养分含量及其积累量也最高,是适合紫云英幼苗生长的最佳土壤田间含水量;与75%~80%田间持水量处理相比,25%~30%田间持水量和浸水处理下,SOD、POD、CAT 和MDA 含量均明显上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小荧光产量(Fo)上升,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产量(Fv)、Fv/Fm 和Fv/Fo均下降,表明植株受到逆境胁迫,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养分积累量明显减少,不利于紫云英幼苗生长;而50%~55%,75%~80%和95%~100%田间持水量3个处理的植株叶片SOD、POD、CAT、MDA 分别为12.0,11.0,15.6U/(mg蛋白·min),673,668,725U/(mg蛋白·min),2.08,1.77,2.07U/(mg蛋白·min)和14.21,12.41,15.32mmol/g,处理间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为0.828,0.837,0.826,也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说明在50%~100%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紫云英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Maverick’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CO2浓度下苜蓿分枝期的光合能力日变化情况,探索未来大气CO2浓度上升过程中苜蓿的生产潜力,为未来牧草种植产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当开顶式生长室中CO2浓度为550和700 μmol·mol-1时,‘Maverick’的叶绿素含量对比室外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4%和3.6%,但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Pn)日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14.69%和116.54%。此外,CO2浓度升高提高了苜蓿的光系统Ⅱ(PSII)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并显著增加了光化学淬灭(qP),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研究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条件下更利于‘Maverick’叶绿素捕获光能,PSII反应中心比例大,光合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浦绿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耐热性的影响,以热敏感品种‘顶峰’(Pinnacle)为材料,研究了浦绿(1.95 mL·L-1)预处理对热胁迫下(35℃/30℃,昼/夜)多年生黑麦草的草层高度和草坪质量、叶片细胞膜稳定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显著降低了叶片Chl含量、草坪质量和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提高了叶片电导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浦绿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黑麦草草层高度,提高了热胁迫下叶片Chl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增加了叶片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降低了叶片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缓解了高温对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抑制,从而提高了黑麦草的耐高温能力。综上所述,浦绿可有效提高多年生黑麦草的耐热性,从而提高其坪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NH4+/NO3-分别为4/1,1/1,1/4)的氮素营养供应对菊芋耐盐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盐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大,而高浓度的盐胁迫却能明显抑制菊芋幼苗的生长。而在同一盐浓度下,提高硝态氮比例能够较好的缓解盐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的抑制,促进菊芋幼苗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含水量、株高和叶面积。2)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菊芋幼苗PSⅡ系统受到了明显伤害,提高硝态氮比例能够减轻盐胁迫对PSⅡ系统的伤害程度,提高ΦPSⅡ、FvFv/FmFv/Fo,Fm/FoqP,其中铵硝比1/4的氮素营养供应能相对较好的促进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变,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100 mmol/L NaCl处理下其ΦPSⅡ、FvFv/FmFv/FoFm/FoqP分别是铵硝比4/1氮素处理的1.03,1.15,1.05,1.26,1.20和1.05倍。3)盐浓度的升高会对植物体造成渗透胁迫,引起植物细胞渗透压失衡,而在同一盐浓度下,提高硝态氮比例能够显著促进具有渗透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生成及向根部的转移,有效维持盐胁迫下菊芋细胞的渗透压平衡。4)盐胁迫下,植物细胞会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而提高硝态氮比例能够促进具有消除活性氧功能的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增加,减轻细胞中活性氧过多积累引起的膜脂氧化伤害,其中在100 mmol/L NaCl处理下,铵硝比1/4氮素处理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是铵硝比4/1氮素处理的1.19,1.08,1.18和1.11倍。由此表明相对于铵态氮来说,氮素营养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助于促进盐胁迫下菊芋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及含水量的增加,维持盐胁迫下菊芋幼苗PSⅡ系统的稳定性和细胞渗透压平衡,以及提高细胞内保护酶活性,从而增强菊芋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水肥条件对达乌里胡枝子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富荣  徐炳成  段东平  徐伟洲 《草地学报》2011,19(4):591-595,606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3种水分(高水(HW-80%FC)、中水(MW-60%FC)和低水(LW-40%FC))以及4种养分(CK,N,P,NP)处理对生长旺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处理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达乌里胡枝子叶片Fv/Fm值降低,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其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HW和MW水平下,N处理的叶片F0显著高于其他养分处理(P<0.05),而Fv/Fm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养分处理(P<0.05),表明氮肥对其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的提高作用较小;P处理的叶片ΦPSⅡ,ETR和qP显著高于其他养分处理(P<0.05),说明施磷提高了叶片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反应效率、开放程度和电子传递速率。LW水平下,4种养分处理间Fv/Fm值无显著差异,表明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施肥对提高叶片光化学效率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黑麦草对NaHCO3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牧草对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HCO3(0,50,100,150,200 mmol/L)胁迫对黑麦草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NaHCO3浓度增大,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不断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下降,胞间CO2浓度(Ci)升高,表明非气孔限制是碱胁迫下Pn降低的主要因素。2)PSⅡ初始荧光(Fo)随NaHCO3浓度提高明显上升,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NPQ)呈增加趋势。3)随着NaHCO3浓度提高,天线转化效率(Fv′/Fm′)降低,激发能在2个光系统间的分配不平衡性(β/α-1)增大,叶片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反应的比例(P)下降,而天线热耗散的比例(D)增加,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天线热耗散是碱胁迫下黑麦草耗散过剩光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