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前,由淡水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发明的“一种斑节对虾淡水养殖的苗种淡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通过虾苗暂养期间的淡化过程可以避免虾苗直接进入淡水后因渗透压突变而死亡,使斑节对虾经过人工淡化和驯养后能够从海水中转到淡水中生长,有利于降低斑节对虾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虾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也有广泛养殖.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斑节对虾的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斑节对虾营养生理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斑节对虾饲料营养研究进展,包括斑节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等的需求量及其他一些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并展望其饲料研究的前景和方向;以期为斑节对虾的高效健康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虾是一种生长快、生长周期短、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养殖效益高的理想海水养殖对象。目前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Penanes chinen-sis)、斑节对虾(P.monodom)、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日本对虾(P.japonicus)以及南美白对虾(P.van-namei)等。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强度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养殖对虾白斑病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并经测序,其PCR产物与目的基因符合率为99%,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项目还将该方法应用于对虾育苗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对珠海地区养殖场养殖对虾、市场销售的对虾和进出口对虾等进行了对虾白斑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首次发现虾蛄对虾白斑病毒呈阳性反应,说明该病毒可以感染除对虾外的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7.
复合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亦称万氏对虾或南美白对虾,与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快、抗应激能力强、肉味鲜美且易进行集约化养殖等优点,自1998年在我国华南地区推广养殖后,现已是我国沿海地区首要的对虾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8.
漳洲开发农牧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漳州加强农牧产品开发,已有一批出口创汇优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1.养殖海外良种对虾,大量赚取外汇近几年,成功地引进了日本斑节虾,东方对虾、泰国长毛虾和台湾草虾等10多种对虾良种。目前全市良种对虾的养殖面积已达8.6万...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养殖的发展,国内许多单位正努力研制对虾配合饲料。为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在此谈谈对虾配合饲料的营养、加工工艺以及对虾生长、掇食、食性等方面的情况,供研究和研制单位参考。一、对虾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食性及摄食情况对虾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十足目、长尾亚目、对虾科。世界上人工养殖的对虾有许多种,如:斑节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以及我国养殖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某虾场养殖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出现异常死亡,经组织病理学剖检和电镜观察,证实了引起对虾死亡的原因为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感染。  相似文献   

11.
苏京波  张爱花 《饲料工业》2000,21(10):44-4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 (草虾 )、日本对虾 (花虾 )、墨吉对虾 (白虾 )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的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水中稳定性 (耐水性 )  对虾饲料要求在水中的稳定性时间要长,一般要求达到 2h以上。如果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耐水性差,则不适应虾类的采食特点…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penicillatus)、脊尾白虾(Palaemo(Exopalaemon)carinicaula Holthuis)等经济养殖对虾因患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而大面积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是减轻WSS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病属我国对外虾病检疫对象,可感染多种对虾。由于受感染的虾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它对斑节对虾养殖的危害尤为严重,曾给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养虾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华南地区对虾料系列主要有南美白对虾料、斑节对虾料、日本对虾料,其中南美白对虾饲料因为养殖面积日益扩大而销售量也逐渐增大。粗蛋白含量日本对虾料高于斑节对虾料,斑节对虾料高于南美白对虾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殖对虾的品种有: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等6种,其中以中国对虾为主,对营养需求和饵料配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对虾。我国对虾养殖自70年代末起步,至1991年产量近2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在技术上主要是靠工厂化育苗和配合饵料。而配合饵料的研制成功,质量不断提高,是基于对虾营养的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中国对虾营养需求及营养生理研…  相似文献   

1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简称MBV)可感染多种养殖虾类。感染率最高,受危害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据台湾报告,可引起80%以上虾苗或养成虾感染发病,造成大批死亡。病毒可通过亲虾或虾苗垂直或水平传染健虾。病毒嗜肝、胰腺和中肠上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进口斑节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的风险,本文采用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15版手册中推荐的PCR方法,对2015年从泰国输华的329批次斑节对虾进行了IHHNV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其阳性率高达36.8%,且主要是感染1型和2型,以及风险不明的未知型。因此,来自泰国的斑节对虾具有较高的IHHNV传入风险,应加强针对IHHNV的进口监测,减少其对我国对虾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是对虾中的大型虾类,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周期短、耐高温、抗病力强、产量高等优点。我省自1985年开始养殖,但目前尚未筛选出适合我省情况的质优价廉的最佳草虾饲料配方,兹介绍台湾省和泰国渔业厅推荐使用的草虾人工配合饲料主要原料成份配方,供我省广大养虾农参考。一、台湾省草虾人  相似文献   

20.
《江西饲料》2001,(6):39
由青岛海洋研究所提供种苗、山东省临沂市养殖大户郑成文投资 30多万元合作试养的美国蓝对虾,日前在赣榆县试养成功。 30亩养殖面积共起捕商品虾 12t,每 kg约 40元,平均每亩获利 1万元。 原产美国的蓝对虾,全身呈青色,具有壳薄肉嫩、抗病力强、耐高温、产量多等特点。它与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斑节对虾同属世界上生长最快的虾种。今年春,赣榆县海头镇通过招商引资吸纳青岛海洋研究所与山东临沂客商,在海后村共同开发兴建 30亩高水位健康养殖示范区,由青岛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采自于自然海域的原种蓝对虾,然后进行工厂化繁育虾苗投入池塘养殖。 为提高养殖成功率,青岛海洋研究所选派一名专家长期居住海后村,从池塘开发到蓝对虾放苗、饵料喂养等进行现场指导。经过 3个多月的精心喂养,蓝对虾体长普遍超过 12cm,平均亩产成虾 400kg。美国蓝对虾的养殖成功。为对虾养殖业的重振带来了新的机遇。 《农村经济信息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