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解放前,我省有26个县是牛瘟流行地区。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崇义等县常年受到牛瘟的危害,严重地影响着农牧业的生产发展。据高令老农反映:龙南县的一些村落,在1927年间,牛瘟猖獗流行,几乎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崇义县上堡、关田等地有一年大面积发生牛瘟,死亡不胜计数,不少农户缺牛,只好靠人拉犁翻耕田地,艰困之至。可是,就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面前,尽管有的兽医专家和好心人  相似文献   

2.
<正> 牛瘟是盘踞我省历史很长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解放前,是危害农民的大敌。牛是农家宝,一头牛就是农民半个家当。但是,牛瘟一发生,一个村,一个乡,甚至连遍全县或蔓延到邻近各县,死亡就是一大批,造成农村田无牛耕地无牛耙,给疫区农民带来极大的损失,据历史资料说明,全省牛瘟流行达26县之广,每年因该病死亡牛只是数以千  相似文献   

3.
<正> 牛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对牛只的为害具有毁灭性。解放前每年因此病而死亡牛只数以若干万计。在牛瘟流行时,有的村落,牛只死亡殆尽,故农牧民深引为苦。由于牛瘟为害如此巨大,故各国均予重视。国际上,常以一个国家消灭牛瘟与否来作为衡重一个国家先进的指标之一。所以解  相似文献   

4.
<正> 江西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人,全国闻名的兽医界老前辈—王沚川先生与世长辞三十年了。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兽医学者、热心兽医事业的科学家,解放前在江西从事兽医工作数十年。当时旧社会畜、禽疫病频繁,牛瘟泛滥成灾,死亡惨重。农民迷信思想严重,听到发牛瘟胆战心寒,在科学处于落后状态的旧中国,只有枉费心机的用烧香拜佛驱逐“瘟神”。可是牛瘟发病死亡与日俱  相似文献   

5.
1牛瘟、炭疽和出血性败血症 牛瘟、炭疽和出血性败血症都是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牛瘟还伴有口腔溃烂,溃疡表面有伪膜,抹之即去,留有红色糜烂面。眼结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恶寒、战栗、腹泻等烂肠瘟症状。牛炭疽有特征性快速死亡,死后天然孔流血,瘤胃臌气,血液呈酱油色,凝固不良,血液中有炭疽杆菌,死后不能剖检。  相似文献   

6.
1伴有体温升高 牛流涎伴有体温升高主要见于发热性传染病,如牛瘟、恶性卡他热、口蹄疫、牛黏膜病、牛茨城病、牛暂时热等。牛瘟和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呈暴发性。牛瘟以消化道黏膜炎症、出血、糜烂和坏死为特征。患口蹄疫的成年牛以口腔黏膜及鼻、蹄和乳头等部位的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为特征,犊牛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牛黏膜病表现为黏膜炎症、糜烂、坏死和腹泻。牛暂时热主要发生于蚊、蝇滋生的季节,消化型主要表现出血性胃肠炎,呼吸型以气喘为主,瘫痪型则出现运动障碍。牛茨城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坏死、溃疡,咽喉麻痹,关节肿胀,蹄部溃疡。  相似文献   

7.
一、对家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估价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家畜传染病防治工作无人过问,疫病流行猖獗,连年大批发病死亡。据历史资料记载,1942年夏,我省发生牛瘟,蔓延环海各州县,死亡牛达一百二十多万头。根据解放初期调查,全省共有各种传染病五十八种,侵袭病一百四十种。家畜疫病普遍,复杂而严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牛柞树叶中毒病于60年代就有发生,柞树林面积约3000万亩,1980年到1992年共发病约7370头,死亡约2943头。近年来发病头数增多,为此按“陕西省牛栎树叶中毒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推广,为制定出我省牛柞树叶中毒前、后生化指标,掌握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组织学变化,于1992年4—5月进行牛人工发病试验,试验证明基本符合陕西省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是我省消灭牛瘟三十周年和全国消灭牛瘟二十五周年纪念。这是我国、我省畜牧兽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庆祝这一重大胜利的时刻,我深深地怀念毕生为消灭牛瘟而奋斗的我国的兽医教育家和兽医生物药品制造的开拓者——王沚川教授。  相似文献   

10.
在1920年,一群由印度运往巴西途经比利时感染了牛瘟的瘤牛,将牛瘟引入比利时.这批牛在安特卫普港进行了2周左右的隔离观察,在此期问与来自美国将被运往布鲁塞尔和根特的屠宰牛有过接触.在根特,这些牛继续感染了从德国进口的健康牛,然后这些牛随后被运往全国各地,也将牛瘟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尽管运输途中就有7只瘤牛死亡并且随后多次暴发牛瘟,但直到3周后,才正式确诊.在随后的工作中,仅仅卫生预防工作(疫区周围进行疏散)就用了大约5个多月的时间.牛瘟在欧洲的重新出现,迫切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以控制重大家畜和野生动物传染病.牛瘟在比利时的蔓延让法国感到十分震惊,于是1920年,在法国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来讨论如何控制全球传染性动物疾病.这次会议也促使了1924年国际兽疫局(OIE)的诞生,2005年正式更名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1.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2.
1病毒性疾病 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呼吸和脉搏加快,流泪,眼睑肿胀,流粘性鼻液,口腔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流涎。后期病牛腹泻,粪便混有血液、粘液、黏膜等,迅速消瘦,卧地不起,衰竭死亡。牛消化道黏膜炎症和坏死是本病的特征。牛恶性卡他热由主要发生于黄牛和水牛。  相似文献   

13.
<正> 家畜伊氏锥虫病(Trypanosomiasis),在我省早有发生,且流行较广,对牛、马危害严重,如淮阴地区1980年发病1126头,发病率为12.4%,死亡160头;1981年发病1795头,发病率为10.8%,死亡181头;1982年发病1304头,发病率为6.5%,死亡51头,是造成冬春瘦弱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畜牧兽医》2014,(4):46-46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2流行病学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本病,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  相似文献   

15.
牛"猝死症"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猝死症”在者海镇当地称为“急死症”、“暴死症”,发病多为急性经过,往往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主要呈零星散发,并有一定的区域性,是一种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1995年7月者海镇三多多办事处一村暴发流行,两个月时间死亡牛79头,死亡率占该村牛存栏169头的46.8%,1996年3月该病传播蔓延到陆兴办事处,1997年鲁机的牛受感染,相继邻近的者海老街等村的牛也发病死亡,我站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对鲁机、三多多、者海等办事处牛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据调查,1995~1997年3个办事处的存栏牛有205头,发病92头,平均发病率44.9%,死亡74头,死亡率8…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八二年七月七日沚川校长,求学日本。归国后,不为名、不为利、数十年如一日,为畜牧兽医事业奋斗终生,对我国、我省消灭牛瘟和畜牧兽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趁我省庆祝消灭牛瘟三十周年之际,聊表数语,以资悼念。  相似文献   

17.
发病牛治疗难度较大,特别是有牛瘟混合感染的病例。当牛场暴发牛高热病时,重点是控制混合感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细菌、支原体和弓形体,减少各种应激。同时,应想办法为患牛补充营养,帮助其逐步康复,尽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是我省消灭牛瘟三十周年和全国消灭牛瘟二十五周年纪念。这是我国、我省畜牧兽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庆祝这一重大胜利的对刻,我深深地怀念毕生为消灭牛瘟而奋斗的我国的兽医教育家和兽医生物药品制造的开拓者——王沚川教授。王沚川教授湖北省黄陂县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大研究部,专攻兽医。1920年回国后,曾先后在江苏淮阴农校、南通学院、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持续高热、咳嗽流涎、四肢浮舯为主要特征,大部分牛经3天恢复正常,当地群众名日“三日热”,其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又称之为“牛流感”。该病虽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因大群牛发病,给养牛业造成一定的危害。近年来,笔者总结民间诊治经验,依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诊疗流行热患牛51例,其中外感风寒型9例,外感风热型35例,外感风湿型7例;因未及时治疗继发肺炎死亡1例,其余5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8%.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纪念我省消灭牛瘟三十周年之际,作为在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并曾参加过消灭牛瘟战斗的人们,无不怀着自豪的心情,回顾过去,展望将来。一、战斗的历程记得我省是一九三六年开始兴办兽医教育,培养兽医科学技术人材,设置兽医防疫机构,开展兽医防疫和耕牛保险工作的。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