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管理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 ,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 ,寒冷季节应提前2~3天供暖预温 ;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小时预温 ,在湿度60 %~65 %条件下 ,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 ,最高不超过32℃。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 (温度≥35℃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很快萎缩 ,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发育不良 ,增重不达标现象。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低 (温度≤27℃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会收缩变细 ,也容易造成早期卵黄吸收不良。2.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温度应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2.
正雏鸡饲养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情况、种用价值、成活率等,与养殖效益密切相关。培育健壮的雏鸡,可为今后的养鸡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育雏是很关键的,育雏成败卵黄吸收很关键,卵黄吸收的越整齐、完尽,雏鸡越健壮。雏鸡出壳后有一部分卵黄是残留的,以供雏鸡3日龄内部分营养的维持和母源抗体的供应,从而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而常常会因为育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完  相似文献   

3.
丁贺民 《北方牧业》2009,(24):15-15
<正>1卵黄吸收不良的原因卵黄吸收的好坏决定着鸡只整体抗病力的高低,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初乳。影响卵黄吸收的因素很多:1.1与育雏期间的管理有关(后天)1.1.1温度:看鸡施温,不可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病是危害禽类的重要疾病之一,已引起各禽场的普遍重视。上海动物园在白鹳、丹顶鹤的孵化育雏中发现大肠杆菌病的存在,并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疾病及诊断大肠杆菌主要通过粪便传播,其中粪便污染种蛋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沾污的种蛋,在孵化后期往往出现死胚。而受感染的雏鹳或雏鹤往往表现为卵黄吸收不良,嗜睡,无食欲,卵黄囊内容  相似文献   

5.
霉菌性肺炎是由于环境卫生不良和霉败饲料中的霉菌和霉菌孢子,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是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易感的一种常见霉菌病。特征病变为呼吸道发生炎症和肺部或气囊形成小结节。鸡、鸭、鸽等都可感染。本病易发于幼禽,常呈急性群发性爆发,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特别是育雏期)。由于该病在我市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育雏效果最好的季节,许多养鸡场在春季开始进雏。但是如果对雏鸡的选择重视不够,盲目进雏,会导致育雏成活率不高,而高质量的雏鸡是取得较好育雏成绩的基础。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在选择雏鸡方面获得一些经验,现加以总结,以供参考。一、看精神仔细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健康雏鸡活泼好动,眼大而有神,叫声清脆响亮;弱雏缩头缩脑,呆立,眼瞎或不睁眼,叫声有气无力,嘶哑微弱。二、看绒毛健康雏鸡绒毛长短适中,羽毛清洁干净;弱雏绒毛过长或过短,羽毛凌乱不堪。三、看腹部健康雏鸡腹部松软,大小适中,卵黄吸收良好,无血痕,泄殖腔外周干净,无粪便…  相似文献   

7.
雏鸵鸟卵黄囊炎是刚出壳雏鸟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并有感染的雏鸟常见病。发病原因:(1)种蛋在户外受微生物感染,或在收集、保存过程中处理不当,使附着在蛋表面的细菌从蛋壳气孔侵入蛋内;(2)种鸟产道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病原菌侵入蛋内;(3)孵化箱内卫生不佳或换气不良,致种蛋在孵化箱内感染;(4)孵化期温度偏低、湿度偏高,造成出雏后脐部收缩不全,易于感染;(5)育雏初期保温差和环境湿度太高;(6)种鸟的营养不平衡等。临床症状:患雏腹部膨大,变软,脐孔收缩不良,严重者脐孔开放,周围红肿。病雏喜卧,怕冷,有…  相似文献   

8.
笔者经常走访养鸡专业户 ,帮助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对弱雏鸡的饲养护理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隔离饲养弱雏体质差 ,反应迟钝 ,必须与壮雏隔离单独饲养。否则会出现以强欺弱现象 ,使弱雏采食、饮水及活动受到限制而引起死亡。提高育雏温度弱雏多为胚胎发育迟 ,出壳晚和卵黄吸收不良所造成。所以育雏时 ,应给予较高的温度 ,以促胚胎进一步发育和卵黄的完全吸收。一般将弱雏放在保温器旁 ,温度保持 34~ 36℃即可 ;对个别大肚子者应提高到 37℃。补充体液弱雏由于发育缓慢 ,生理机能差 ,加之育雏温度高而失水较多 ,因而常因体液不足 ,影响生长发…  相似文献   

9.
在育雏过程中,常见到一些弱雏,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闭目、站立不稳、绒毛无光、卵黄吸收不良,脐部有血痕、体重较小,其成活率一般较低。对弱雏采取以下措施,则可大大提高弱雏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正> 正常的白色纯种蛋鸡,如来航、白洛克等,其初生雏的绒毛呈淡黄色,如果绒毛呈现现白色或发白,则提示卵黄吸收不良,即为弱雏。因为雏鸡体内的黄色素来源于种蛋卵黄中的叶黄素,当叶黄素吸收不良时则由于黄色素  相似文献   

11.
育雏的效果直接关系养鸡生产。育雏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又有网上育雏、厚垫料育雏和火炕育雏。笼养育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但笼养育雏由于底网是金属所制,吸热性较强,对雏鸡的卵黄吸收很不利。在育雏初期,雏鸡除采食,饮水外,有80%的时间处于腹卧状态。为了提高雏鸡腹部温度,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加速  相似文献   

12.
鸡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是在育雏的前两周。这两周的饲养管理也是饲养者最重要的工作。此时所犯的任何错误,均无法在以后进行补救。雏鸡的亲代在其饲养过程中经过了许多次的免疫。免疫的结果使其体内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经血液输送到卵黄中,这样雏鸡就可以通过吸收卵黄囊而得到母源抗体。如果管理得当,雏鸡应在六天内完全吸收卵黄囊。在雏鸡尚未产生自己的免疫力前,这些抗体是免除雏鸡感染疾病的保护力。应激对雏鸡顺利获得母源抗体有干扰作用。应激能促使卵黄囊上的血管进行收缩而阻碍肠系膜对抗体与养分的吸收。如果卵黄不被吸收而…  相似文献   

13.
在育雏过程中,常见到一些弱雏,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闭目、站立不稳、绒毛无光、卵黄吸收不良,脐部有血痕、体重较小,其成活率一般较低.对弱雏采取以下措施,则可大大提高弱雏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同时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育雏的条件1.1温度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并且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御寒,所以在育雏期间应提供热源。另外,供热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卵黄中含有母源抗体的遗传物质,在早期可防止传染病的侵入。育雏室的温度一般为:第1周35℃~33℃,以后每周降2℃~3℃,降到18℃左右停止。1.2湿度雏鸡出壳时的营养供给主要还是靠吸收体内的卵黄,如湿度过低,会…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大型孵化机的推广和使用,由于环境卫生不良,防病措施不严,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卵黄囊感染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影响,近年来本病愈加到人们尤其是广大业者的关注和重视。卵黄囊感染多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以及1~2周龄以内的雏禽。正常情况下,卵黄应该在7天内完全吸收,起到增加抗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果卵黄不吸收、不完全吸收或是吸收过慢,都视为卵黄炎。卵黄炎是鸡胚胎与孵化的幼雏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也是雏鸡出壳后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雏鸡。本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40%。  相似文献   

17.
商品蛋鸡的育雏期是指出壳后的1~42日龄。刚出壳的雏鸡消化机能不健全,所需营养物质主要靠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饲料,及雏鸡本身腹中未吸收卵黄囊供给营养物质。雏鸡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在33-34℃(有利于吸收);二是饮水,充足的饮水能增加卵黄囊里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  相似文献   

18.
<正>育雏期的成活率与鸡群健康是养鸡的关键。通常1~3周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低于0.5%,但如果种蛋(卵黄囊)带菌、鸡群环境消毒和卫生不严格、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可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据统计,育雏期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在3%~8%,农家散养时死亡率可达10%,而大量强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侵入雏鸡体内,可使育雏第1周的死亡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合肥市某大型商品化蛋鸡场的育雏车间暴发了以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腹部臌涨,排白色、绿色、泥土样稀粪,急性败血等为特征的初生雏鸡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育火鸡雏     
<正> 雏火鸡孵出后经过24—36小时,待羽毛干燥后,即可放入育雏器,开始育雏。在放入育雏器之前,都应加以选择,淘汰不良雏。一般鉴别标准是: 活力:健康、强壮、活泼有精神为良;缩头、闭目、嗜眠为不良。重量:约50克以上为良;瘦弱为不良。头颈:正常为良;歪斜为不良。眼睛:明亮为良;没有精神或单眼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