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奶业生产现状、国内市场需求,产业结构、政策以及苜蓿生产的特点,分析奶业与苜蓿产业之 间的连带关系,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蓬勃发展的奶业将促进苜蓿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奶业生产现状、国内市场需求、产业结构、政策以及苜蓿生产的特点,分析奶业与苜蓿产业之间的连带关系,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蓬勃发展的奶业将促进苜蓿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稳定的苜蓿产业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了避免苜蓿盲目生产,促进奶业良性发展,应倡导以质量为本的苜蓿产业发展理念.本文在总结苜蓿科学生产的基础上,阐述了苜蓿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及收获措施,介绍了质量评价方法,并提出苜蓿生产的3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优质牧草是实现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苜蓿生产在经历了"起步期-加快发展期-调整期-回升期"的转变后,目前呈现出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体、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相结合、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加工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苜蓿草产品供不应求的特点。奶业发展经历了"基础期-高速增长期-整顿振兴期"的变化过程,逐步开始由数量扩张向产量和质量共同提升的转变,但奶产品进口量仍大幅增长、优质饲草供给明显不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峻。苜蓿与奶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苜蓿是奶业发展的根基和关键,奶业稳定发展将促进苜蓿产业的大发展。结合当前我国苜蓿与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苜蓿与奶业的有效结合将是推进其共同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加快苜蓿产业转型升级,推行苜蓿与奶业结合的有效模式,实现苜蓿产业与奶业发展相互推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在全国总产量占有很大的比重,玉米和大豆也是饲料的主要来源,然而,吉林省与粮食生产相关联的畜牧业发展并不理想,奶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奶业对吉林省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吉林省奶业发展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吉林省奶业布局特征,最后提出促进吉林省奶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带动下,全国苜蓿产业快速发展,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畜牧大省,如何实现粮食安全生产与苜蓿产业发展和奶业发展之间协同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了河南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发展苜蓿产业的优劣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河南苜蓿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苜蓿产业是黑龙江省农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产业建设内容,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必须要以苜蓿产业化发展为基础。一、推进苜蓿产业化发展,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1.苜蓿产业是草地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发展的基础。持续、健康、高效的奶业与苜蓿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黑龙江省奶业已逐渐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奶牛头数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12,(15):10
<正>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和金昌市永昌县调研人工种草与优质高产苜蓿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他强调,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是提高我国奶业发展水平、让群众喝上"放心奶"的战略举措。各地农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试点示范,切实抓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  相似文献   

9.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和"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是奶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苜蓿生产形势、变化趋势与发展优势,提出了加快苜蓿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苜蓿种植业将成为我国一大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中国奶业是一大朝阳产业。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草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草业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苜蓿种植业必将成为一大朝阳产业。 一、我国苜蓿产业的现状 199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掀起一阵“苜蓿产业热”。西部地区的宁夏固原地区计划发展6.67万公顷的苜蓿产业;甘肃酒泉苜蓿产业化生产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陕西、陕北地区“山川秀美”工程中把苜蓿产业列入重要建设内容;河北省黑龙港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秋季刈割对紫花苜蓿根贮有机物质在越冬期间变化情况及对翌年越冬率、头茬产量的影响,本文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测定第二次刈割后900GDD,1000GDD,1100GDD,12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在2013年秋末至2014年初春越冬期间主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种植翌年,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越冬率及头茬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 < 0.05),与未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整个越冬期间,紫花苜蓿根贮藏性有机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秋季刈割具有可行性,且在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时刈割不会影响牧草翌年产量。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的蜜粉源植物及蜂种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绿色蜂产品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快长白山区特色蜂产品的开发,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增加养蜂的附加值,适合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及国际蜂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吉林省蜂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省4个生态类型地区采集了74株不同建植年限苜蓿的根瘤,调查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根瘤菌株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苜蓿根瘤多数分布在根部10cm以下的须根;根瘤数量、重量受苜蓿建植年限、不同生态类型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分离纯化所得的81株根瘤分离物经"公农1号"苜蓿水培回接结瘤试验,得到bc8,gzl59和da80等8个优良根瘤菌株;在温室条件下,对回接试验筛选出的8个菌株进行土壤盆栽复筛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公农1号"苜蓿生长的高效根瘤菌株。结果表明,根瘤分布在植株根部10~30cm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菌株bc18、yj34、bc94和gzl59表现较为优良。菌株yj34和bc94对茎长和叶片数影响最大,茎长分别增加60.17%和59.86%,叶片数分别增加97.92%和95.92%;菌株gzl59对根长影响最大,根长增加64.32%;菌株gzl59和bc94对提高植株干重贡献最大,其中,菌株gzl59比对照增产288.24%;供试菌株对根瘤数的影响也很显著,接种菌株yj34的苜蓿根瘤数相比其他菌株较高,达104.24%。综合分析,发现根瘤菌株gzl59、bc94和yj34较其他菌株表现突出,是吉林省"公农1号"苜蓿的高效根瘤菌株。  相似文献   

14.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合明  马福田 《草地学报》1995,3(4):289-296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优良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9个豆科牧草和11个禾本科牧草的引种试验,参照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了20个优良牧草的抗寒性、产量特性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公农一号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ongnong NOⅠ,紫花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cv.AC Lonview,公农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cv.bromegrass,紫花苜蓿品种M.sativa cv.Rangelander和M.sativa cv.Algonquin居前5位,抗寒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可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今苜蓿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甘肃省苜蓿产业的发展对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办法和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苜蓿产业还存在苜蓿种植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鉴于种植苜蓿的成本收益从根本上决定了甘肃省的苜蓿供给,通过收集甘肃省农户种植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数据,对3种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苜蓿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且不断增长,因此甘肃苜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甘肃省苜蓿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苜蓿规模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和加强苜蓿品种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苜蓿、小麦、玉米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甘肃省5个样本县的调研数据,对农户苜蓿(Medicago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玉米(Zea mays)种植的投入和产出、要素产出弹性和要素边际产出进行测算并比较。结果表明,苜蓿在三者中投入最少,玉米产出最高,而苜蓿产出最低;现阶段小麦和玉米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苜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苜蓿产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小麦和玉米各要素边际产量基本趋近于零,苜蓿种子投入和肥料投入的边际产量均远大于零,增加苜蓿种子和肥料投入可实现苜蓿增产。  相似文献   

18.
安明福 《草业科学》2008,25(10):147-149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发展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的必要性分析,认为该地区实现苜蓿产业化,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低耗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也是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壮大自身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绿色产业。实施苜蓿产业化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提出了必须培育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健全服务体系,草畜产业联动发展,强化政府职能发展苜蓿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8个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牧草试验地内对来自欧洲的8个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对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速率、自然高度、分枝数、干草生物量和其他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表现好的是蒂坦、罗佐马、伊鲁瑰斯、凯恩4个品种,他们的优势是返青早,生长速度快。蒂坦、罗佐马产草量高;蒂坦、凯恩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较高。蒂坦、罗佐马、伊鲁瑰斯和凯恩适宜在吉林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紫花苜蓿的生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亚热带湿润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特征,指出了紫花苜蓿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并提出在四川湿润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要注重抗湿、抗热、耐酸品种的选育,同时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在紫花苜蓿的利用上,要以饲草利用为基础,采用菜用、蜜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以解决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生产,管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扩大紫花苜蓿在四川的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